第215章 橫生枝節

孫武見到半天沒有人響應,臉上雖然沒有表情,心中卻是樂開了,有心想要看那居正笑話,纔沒有立刻開口駁斥。

不想他旁邊突然傳來一陣板凳被推拉出來的聲音,心中一驚的他一轉過頭來,便看到一個略有些矮瘦的身影站起了。

“是他?”

孫武其實不用看都知道對方是誰,因爲他身邊坐着的兩人剛巧跟他名字裡都有個武字,人稱‘首義三武’正是指的他們。

沒錯,站起來的那個正是三武中的另一位----蔣翊武。

更令他心中驚怒的是,這蔣翊武此時剛巧也屬於軍務部,雖然只是個沒有實權的副部長,但是這段時間來兩人之間沒少摩擦過。

因此孫武一看是他站了起來,頓時心中感到不好。

“覺生兄所言甚是,我軍務部每日督管之軍務繁重,一般自各地傳來之戰報也許等待一段時間方能得到處理,說來昨日漢口劉家廟之失,軍務部當真應該負起責任來。我在這裡代軍務部給各位道歉,其實前幾日已經有漢口民軍將領反應張景良有問題,只不過我等一來顧慮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二來當時沒有證據。軍政府乃革命之政府、民主之政府,自然不能因一些人或者某幾個人的一言便認定其他人有罪,這才耽誤了戰敗,白白令漢口千餘同志爲我革命盡忠!伯夔在這裡再一次向各位告罪,以黃先生之品德、才能而掌握湖北軍政府之軍務,定能擊潰來犯之敵,保我三鎮、我軍政府,乃至整個湖北之穩!因此,我提議由先生就任軍務總司令,統御三鎮之軍務!”

果然不出他所料,這蔣翊武一開口應了他心中所想,他果然是附和那居正之言,更令他憤怒的是,由他開了一個頭之後,原本還隱隱能夠保持鐵板一塊的共進會陣營頓時多了不少的應和聲,孫武心中一一將應和之人記了下來,發現竟然跟蔣翊武一樣,大都是原文學社出身的,心裡不免對他們怨氣更甚。

這事其實真要說起來還真是麻煩。

在如今的武昌三鎮,誰人不知有三位年輕人都是策動武昌起義的重要角色,對於創建湖北軍政府厥功極偉。那就是如今名震全國的“三武”——孫武、蔣翊武、張振武。由於他們三人的名字中有一字相同,地位也大致相當,而且又都是武昌起義的風雲人物,故人們稱他們爲“首義三武”。

武昌起義前後,共同的革命志向將“三武”彙集在一起,他們一起組織革命團體,一起爲革命奔走呼號,他們爲武昌起義的爆發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但隨着武昌起義的成功,革命隊伍內部隨之出現分化,曾一起並肩戰鬥的辛亥“三武”也開始互相傾軋,鬧得水火不相容,以致被革命的反對派所利用,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心痛的悲劇。

首義“三武”的矛盾與糾葛,主要圍繞着兩條主線展開:一是文學社與共進會合並後的權力分配造成的衝突,一是對待黎元洪、準確說是黎元洪所代表的立憲派的態度問題帶來的矛盾衝突。

武昌起義前夕,湖北地區的兩大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雖然政治目標一致,但一直存在着門戶之見。隨着起義時機的成熟,爲了統一革命組織,壯大革命力量,革命黨人提出了兩團體聯合建議。圍繞着這一聯合問題,孫武和蔣翊武之間出現了“二武”爭雄的局面。

合作的建議最初由共進會提出。當孫武派陳孝芬去試探蔣翊武時,蔣翊武說道:“合作固然好,將來我們一定要上他們的當。他們那些留過洋的、穿長衫的人,不好招惹。特別是孫武,領袖慾特強,將來共事很難相得。”但經過反覆磋商,雙方還是同意在1911年5月1日舉行第一次商談聯合的會議。在會上,雙方的談話並不令人愉快。蔣翊武說:“現在文學社在軍營中發展力量很大,我們合作後,少數應該服從多數,我們是可以成爲主體的。”孫武聽罷也不肯認輸,立即回答道:“我們共進會是同盟會的系統,直屬東京本部領導,與長江各省都有聯繫,……據初步統計,人數超過文學社,我們聯合後,共進會當然居於領導地位。”

兩人脣槍舌劍,互不相讓。會議未獲得任何結果。6月14日舉行了第二次會談。會上基本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隨後,在湖北領導人選的問題上也作出了具體安排,議定蔣翊武爲軍事總指揮,專管軍事;孫武爲軍務部長,專管軍事行政;劉公任總理,專管民政。軍政大權,由孫蔣二人分擔。關於全體重大事件,由三人集合大家共同商議處理。但是這樣劃分,職權不明確,究竟誰指揮誰,也未加以規定。不過當時只有這樣劃分才能使三人矛盾暫時得到統一。事實上三人從此形成了各不相下的惡劣局面。所以,武昌首義成功後,三人明爭暗鬥,矛盾逐步發展。

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孫武任軍務部長後,利用部長之便,委以部分共進會幹部擔任高級軍官。蔣翊武名義上是軍務部副部長,卻無實權,文學社的其他成員更是遭到排擠。文學社與共進會之間早已存在的傷痕再添新疤。

孫武在主持軍務部的這段時間裡,權力慾膨脹,專橫驕妄之氣更盛,逐漸的失去文學社甚至他手下共進會的不少革命同志的支持。尤其是這段時間以來他拒絕與同盟會親密合作,將軍政府的全部權利移交給同盟會,並且逐漸開始拉攏黎元洪等一干立憲派。幾年的革命,革命黨人同立憲派前後交鋒何止百次,說是勢同水火一點都不誇張。尤其是立憲派不少都是清流砥柱、改革旗手,相比之滿清宗貴們、革命黨恐懼立憲名流還要更甚一籌,這幾年的無限制暗殺,大多數目標都是立憲派跟改革派。可以說兩派早就結下了血海深仇、解不開的矛盾。

這也是黎元洪跟湯化龍走到一起去之後,三武中的兩個都旗幟分明的開始反對黎元洪留任大都督,尤其是在他跟黎湯二人走近之後,更是連他孫武也給恨上了。

這段時間來,幾人沒少爲其爭執。

“哼!”

蔣翊武自始至終都沒看過他一眼,尤其是他代表軍務部的言論更是令孫武心中大怒,不過他冷哼了一聲之後便強抑住心中的憤怒,卻對他這清楚分明的分權甚至奪權言論沒有回覆。

他如今算是看出來了,今天自己恐怕凶多吉少。軍務部長掌握了軍政府的軍政大權,如今有同盟會跟黃興頂在前面,恐怕有不少人都巴不得他被趕離了軍務部,等會恐怕落井下石的還不在少數呢!

事實上正如他所想的那般,幾乎在蔣翊武坐下的瞬間,他旁邊的另一個位子也動了。只見軍務部的另一位大員,同爲三武之一的另一位---張振武也站起了身來,“我沒意見,軍務部隨時歡迎黃先生的到來,伯夔的意見正合我意,我附議,由先生擔任軍務總司令,總管三鎮之軍務!”

他說完之後便直接坐下,同樣是自始至終都沒有理會孫武,倒是跟蔣翊武表現的默契非常。

孫武只感覺手腳一陣冰冷,渾身好似一股寒氣襲來一般。那裡還不明白,這兩位心中已是對他極其不滿了。

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669章 動盪第三百二十三章第591章 變局第四百七十八章第431章 刺宋案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739章 抉擇上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743章 旅順陷落1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82章 步步爲營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548章 夜談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40章 控制工程八營(中)第363章 餘波(下)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386章 網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237章 逃第612章 一年(二)第344章 陰謀與導演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598章 末日臨頭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38章 蝴蝶效應第110章 杜家齷齪(1)第599章 毒氣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641章 南洋變局1第94章 上海灘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第708章 將戰第131章 西進第5章 招待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8章 馬賊來襲(1)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447章 大戰(四)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554章 入京第688章 行動第三百九十六章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377章 靠攏第三百七十八章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451章 大戰(八)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28章 密信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429章 站隊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495章 浙江第三百二十三章第691章 重要第136章 骯髒的政治(完)第377章 靠攏第六百章第565章 一觸即發1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309章 戰重慶(下)
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669章 動盪第三百二十三章第591章 變局第四百七十八章第431章 刺宋案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739章 抉擇上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743章 旅順陷落1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82章 步步爲營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548章 夜談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40章 控制工程八營(中)第363章 餘波(下)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386章 網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237章 逃第612章 一年(二)第344章 陰謀與導演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598章 末日臨頭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38章 蝴蝶效應第110章 杜家齷齪(1)第599章 毒氣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641章 南洋變局1第94章 上海灘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第708章 將戰第131章 西進第5章 招待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8章 馬賊來襲(1)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447章 大戰(四)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554章 入京第688章 行動第三百九十六章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377章 靠攏第三百七十八章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451章 大戰(八)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28章 密信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429章 站隊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495章 浙江第三百二十三章第691章 重要第136章 骯髒的政治(完)第377章 靠攏第六百章第565章 一觸即發1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309章 戰重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