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

與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的首次碰面並不愉快,至少李漢並不感覺。

英國人憋屈,滿心都是被一個他們瞧不起的野蠻國家訛詐、威脅了一把。可李漢同樣很憋屈,明明在前線,中國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但是,他們打下來的東西卻很難保住,還需要別人來承認跟認可。

弱國,無外交。

10月29日,英國外交大臣抵達西安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作爲民國建立以來第一位訪華的外國部長級高官,尤其還是在中俄談判這種關頭突然造訪中國,中國及世界各大媒體報紙都給予了大篇幅的報道。尤其是來自協約國的報紙,因爲就在前一天中國一路大軍兵臨阿克莫林斯克城下,對這座俄國如今在中亞地區最重要的要塞進行強攻。同時,北路唐努烏梁海的俄軍東線陣地被國防軍攻破,二十萬國防軍眼看將要包圍俄國遠東集團軍。

如今正是對俄國最不利的時候,貝爾福此時訪華,作爲協約國三巨頭之一,爲了盟友的面子,英國勢必將對中國施加外加壓力的。

可惜,等待他們的卻是沉默。

訪華第一日貝爾福沒能從中國那裡得到任何的進展,英國人沒能逼迫最終做出讓步,同樣的,中國妄圖一戰從俄國人手上收回過去半個世紀被俄國佔領的國土,也是俄國所不可能接受的。英國人很明白這一點,所以貝爾福用沉默應對李漢的要求,初次碰面,誰都沒能從對方那裡得到承諾。

10月30日,克孜勒失守,普拉托夫眼見不可守,率領從東線撤回來的第3軍跟第2軍兩部殘軍果斷拋棄克孜勒,向俄國境內逃去。作爲遠東集團軍名義上的司令官,庫洛帕特金上將拒絕一起撤退,他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以洗刷自己身上的恥辱。自從日俄戰爭俄國戰敗後,過去的十年裡他忍受了太多的屈辱。庫洛帕特金知道,這一次他若是再逃走,俄國真的沒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一聲槍響後,這位輝煌了前半生,後半生卻無限淒涼的俄軍昔日大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爲着急逃走,他的屍體無人去管,結果被隨即攻入克孜勒的國防軍發現。季雨霖在得知其自殺的消息後,立刻下令隨軍記者拍攝他的死亡照片,並將拍攝的死亡照片送往西安後,下令將庫洛帕特金的屍體完好保存後運往後方。

儘管不是被國防軍擊斃,但作爲遠東集團軍的司令官,而且還是赫赫有名的昔日俄軍大獎,庫洛帕特金上將的屍體有大作用,可以令中國在隨後的談判中佔盡上風。

一位俄軍上將都戰死在了中俄衝突中,意義大不一樣。歐洲開戰至今也沒有死過幾位這麼高級的將領,可以說,僅僅他這位俄軍上將的死亡意義,就不亞於中國全殲了俄國五個師。

季雨霖一邊下令軍隊追擊潰軍,同時通知比斯克封堵俄軍潰逃之路。孫廣臣部、薛禮部兩部騎兵聯手,在冰天雪地裡不畏風雪千里追襲跟封堵俄軍的逃往之路。

終於,在時間邁入了31日這一天時,付出了百餘士兵凍死、累死在這臨近西伯利亞的荒原中。國防軍再一次在野外堵上了只剩下不足三萬規模的俄軍潰兵。

於此同時,在天津中俄之間的談判還在繼續。

俄國前駐華公使庫朋斯齊已經從英國領事館得到了貝爾福在李漢處碰壁的消息,他一邊向國內報告了中國人的堅決決心,一邊按照國內的指示,在談判中再一次主動做出讓步,承認俄國跟前清時期簽訂的部分不平等條約可以廢除,但他再一次要求,中國必須立刻停止軍事行動,同時將前線的兵力抽調回國。

顧維鈞向西安拍發了電文後,要求俄國無條件廢除前清時期所有俄國威逼清朝潛艇的不平等條約,遭到俄國斷然拒絕。中方代表團以此爲理由,以俄國毫無談判誠意,重申前線軍事行動將維持到10月31晚11點59分59秒,拒絕在11月1日到來前停止前線軍事行動。

此時唐努烏梁海,克孜勒被攻陷以及庫洛帕特金自殺的消息已經在普拉托夫離開之前,被傳到了俄國國內。大驚失措的沙皇下達了兩條命令,第一,晉升普拉托夫爲俄軍上將,第二,下令庫朋斯齊向中國再次鬆口,必須保證遠東集團軍不被中國殲滅。

爲什麼要晉升普拉托夫爲俄國上將,那是因爲自俄法戰爭以後的百年裡,俄國對外戰爭中投降的最高將領便是中將。比如當年指揮旅順戰役的俄軍將領斯特塞爾,他便是中將軍銜。俄國東線雖然陣亡了兩位上將,但都是在戰敗於德國人手中後,以自殺了絕自己的生命,目前尚且沒有一位俄軍上將向敵對國投降。沙皇尼古拉二世是用這一條俄軍的潛規則明白的告訴普拉托夫,如果遠東集團軍不可保,寧可戰死不得向中國人投降。

可惜,他太高看了普拉托夫的決心了。當接到國內晉級他爲上將的命令後,普拉托夫便讀懂了國內的意思,不會有援軍不遠萬里的從歐洲東線戰場上抽調來支援他了。當他讀懂了國內的意思後,普拉托夫已經滿心絕望,本來還能抵擋一段時間,卻在得不到國內的支援後,放棄了堅守防線已經被衝的七零八亂的克孜勒,往俄國邊境逃去。

但人的腿再快,還要搬運物資跟重武器,如何能夠快過四條腿的戰馬,等待普拉托夫的命運要麼戰死、要麼投降。

英國外交大臣的到來終究還是給俄國人不少的支持,貝爾福在向國內做了些彙報跟協商後,向中國拋出了移交中國海關控制權跟威海衛租借地,以換取中國在俄國問題上的讓步。

英國人從來不做虧錢的買賣,之所以會有這種提議,完全是拿其在華的一些權益換取更大的利益。

中俄衝突中,很明顯英國要偏袒同屬協約國陣營的俄國,因爲東線的壓力幾乎全落在俄國身上了。一旦中俄戰爭持續下去,俄國勢必要從東線抽調兵力運往中亞跟遠東地區。而一旦俄國減少了東線的軍隊,同盟國勢必將獲得喘息的機會,並增強西線攻勢。所以,付出部分利益換取英法軍隊在西線的壓力減輕,是英國人的算計之一。爲此,俄國也付出了不少的利益,比如在中東跟中亞區,俄國承認了英國的勢力範圍,這其中就有不少的一塊,都是英國最近才從俄國手中搶來的。

當然,另一方面,放棄在遠東中國的一些特權也是迫不得已。隨着民國的建立,英國對中國關稅的控制力度逐年降低。英國對中國的關稅控制主要表現於進口,出口方面中國的權限還是非常大的。但出口方面爲了最大程度的打擊到英國,在歐戰後,政府制定了覆蓋數千種出口產品的出口免稅跟退稅都法案,嚴重打擊了英國人控制下的總稅務司。歐戰後中國自產工業品及紡織品逐漸佔據了國內市場,對國外製造的工業品依賴性越來越小,反而對於國外製造的機器等更加依賴性。

但這些東西並不是總稅務司能夠插手了,因爲美國目前已經成爲了中國最大的機器採購國,大量的黑金購買的機器以走私的形勢運抵近海,然後被海軍護送的小艇大量送上岸來。幾年來大量政府採購的機器繞開總稅務司被進口,種種措施之下,英國人仍佔主體的總稅務司在中國兩敗俱傷式的戰術下損失慘重,已經無力控制中國關稅。

威海衛比總稅務司還危險,自收復了青島之後,中國便在威海衛附近駐紮重兵。中俄衝突之後,更是累增數十門火炮炮口對準威海衛,每天都有陸航的飛機在威海衛上空盤旋勘測,高空偵查軍港內的英軍佈防跟守備情況。作爲北洋海軍時期中國北方最重要的軍港之一,英國駐華公使巴爾特已經不止一次向國內致電,要求英國將威海衛交還中國,以換取現政府對英國的敵視減緩。可惜,一直都被國內的目光短淺者所忽視。

如今,爲了換取中俄衝突儘快結束。英國人總算點了頭,願意將這一座一旦中英爆發衝突,將第一時間遭遇中國進攻的軍港交還中國。威海衛本就是英國爲了監視駐紮旅順的俄國跟膠州灣的德國從前清那裡強行索要的。現在,俄國旅順已經被日本控制多年。膠州灣也在幾年前被德國交還中國,從戰略上來講,威海衛的確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不過,中國想要從英國人手裡拿回關稅跟威海衛,也並非那麼容易。貝爾福一開口,便要中國撤回國內,除了外蒙之外,其餘收復之領土悉數返還俄國。同時立刻與俄國簽署停戰協議,保證不得在以領土爭奪挑起戰爭。

這種無理要求中方根本不可能會接受,他的回覆只有一個,向前線繼續增調三個裝備萬國造的國防師。

在11月1日停戰協議將生效之前第二次下達增兵令,李漢代表中國向英國人表明了態度,若談判桌上中國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滿足,這仗還要打下去。

10月31日,繼亞瑟?貝爾福之後,美國國務卿羅伯特?蘭辛正式抵達西安,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比起貝爾福的待遇,中國對於羅伯特?蘭辛無疑要熱情的多了,不但給予了歡迎國家元首造訪的待遇,甚至李漢還以民國大總統的身份,親自抵達車站迎接。比起貝爾福抵達西安時的待遇,簡直行成了鮮明的對比。 Wωω▪тTk an▪℃ O

當天中午,總統府召開國賓宴,除俄國外各國在華公使均受邀前往,包括德奧兩國駐華公使在內。這是李漢的要求,他要英國人明白,中國的親德態度,這是一個理智的國家,但一旦遭遇了不公的待遇跟壓迫,它隨時可能會倒向同盟國。

李漢於宴會前致開場白:“步入1916年下半年的遠東,爆發於歐洲的戰爭硝煙似乎也傳到了這裡。作爲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守序跟和平的生活在遠東大地上,除非有外敵入侵,我們很少主動對外發動戰爭。當愛好和平的信念被當做懦弱對待,當我四億六千萬國民跟兩百萬國防軍被當做擺設,而猖狂者試圖挑釁我們的信念時,我們的火炮跟飛機會狠狠回擊每一個入侵者,這裡是中國!”

既然英國人想拉偏架,而他已經駁了英國人的面子,那麼李漢也將按照之前設定的最壞打算,有條不紊的運作着中國這臺機器。

31日,唐努烏梁海前線,在冰天雪地中失去了補給跟援兵,不足三萬的俄軍殘部很快被急行軍趕來的七萬多國防軍團團圍住。雖然天氣極冷,但爲了在西安給出的停戰時間到來前儘可能的重創甚至全殲遠東集團軍,陸航的飛機甚至冒着嚴寒強行從臨時用木板搭建的跑道上起飛,加入對俄軍遠東集團軍殘部的圍剿中。

戰車旅也是一樣,爲了保證發動機的正常運作,飛艇不得不從後方運來了大量的燃料,以供這一百多輛耗油怪獸提前頂着嚴寒,發動起來預熱。

結果,這一場對俄軍遠東集團軍參軍的圍剿開始自31日上午十一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九點四十一分。國防軍向着俄軍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中臨時搭建的陣地發動一波又一波悍不畏死的衝鋒。一個個連隊倒在血泊裡,後面的將士們繼續踩着他們的屍體前進,等到戰車旅趕到前線的時候,在李宗仁的指揮下,戰車旅也顧不得俄國人佈置下的地雷跟手榴彈,直接向俄國的陣地強行推進。

這一場圍殲戰共持續了近十一個小時,國防軍在付出了四千七百多名將士戰死,兩萬二千多將士負傷。十一架飛機因寒冷凍結了發動機墜毀、一艘飛艇被擊穿了氫氣囊燃燒墜毀,二十一輛戰車被摧毀的代價,終於殲滅了俄軍一萬六千之衆,迫使眼看逃往無望的普拉托夫痛苦的下達了投降的命令。

他光榮的成爲了俄國近年來第一位向敵人投降的俄國上將。

10月31日,夜晚十點二十七分,正在庫倫焦急等待前線消息的蔡鍔終於接到了來自唐努烏梁海那邊的急電。季雨霖向庫倫拍發電報,中路軍成功在停戰時間將到前重創俄國遠東集團軍殘軍,逼迫殘部向國防軍投降,成功完成對遠東集團軍的圍剿,全殲了這支總人數達十八萬人的俄軍最大集團軍編制。

勝利了!

蔡鍔在接到來自唐努烏梁海的勝利消息後,也禁不住淚流滿面,他一面命令向西安拍發勝利的電報。一邊回絕了季雨霖請他親自上前線,以中國陸軍總長的身份接受普拉托夫中將哦不,現在應該叫他普拉托夫上將的投降儀式。

蔡鍔拒絕了這份榮耀,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接。他已經是陸軍總長,上將軍銜,這個國家站在軍界最頂端的大佬了。雖然沒有總統的信任跟點頭,他根本指揮不動軍隊,但陸軍總長這個職位已經夠了,再多的榮耀給他,只會害了他。

被袁世凱強留在北京待了一年,蔡鍔懂了很多東西,都是政治上的。

還是把榮耀讓給別人吧,就算不是他親自接受的俄軍投降,但最終總統的心裡,還是會有他的一份功勞的。現在國家正在逐漸強大中,最重要的還是總統的指揮跟領導,蔡鍔並不是那種戀權的人,他捨得。

“勝利了!”

李漢一直待在總參等待着前來的戰報傳回來,當電報員臉上青了一塊,衣服也略有些髒卻掩不住興奮的衝進來報告的時候,一顆提到了嗓子眼的心終於放下去了。

他知道,發生於1916年,中俄兩國因外蒙爆發的小規模戰爭,中國勝利了!

要停戰了,戰爭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剩下的,就要靠訛詐跟談判桌上來解決了!

拿着前線傳回來的電報紙,李漢激動的眼淚怎麼也止不住,跟同樣哭紅了眼的蔣方震抱在了一起。

“立刻將這一好消息送到《中國之聲》總部去!”

很快便注意到了自己的失態,李漢抽吸一口氣。止住了激動的心情後,將電報紙遞給了一個警衛,命他立刻將這好消息送到《中國之聲》報紙總部去。

“是!”

“等等!”那警衛剛要走呢,李漢把他叫住了。

“再等等吧,讓前線儘快將詳細戰役數據跟照片傳來!”蔣方震也回過神來,抹去了眼淚。

明天就是11月1了,中俄兩國正式停戰的日子。

李漢看着地圖,眉頭不是皺起、舒展。

“是不是該進行下一部了?”蔣方震走到他旁邊,看着地圖上一望無垠的西伯利亞,詢問道。

“嗯,讓良軒往比斯克增派一個師的援軍,然後沿着這裡,我們要拉出一條上千裡的防線。”手指在地圖上一指,李漢神色冷冽,“主力部隊不能動,不過可以從集中熱河、察哈爾跟寧夏的新編師向外蒙挺進,要做出持續增兵邊境,不惜與俄國人全面開戰的架勢。”

李漢非常願意佔領併吞並整個西方伯亞,然後向那裡大規模移民。以緩解國內的土地壓力。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地。

俄羅斯的面積約佔當時世界面積的1/6,其領土東起白令海峽、西抵波羅的海,北起北冰洋南達中亞。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面對入侵時,所需要的硬拖就能拖累所有的敵人,歷史上拿破崙、希特勒他們所領導的法國跟德國都比中國更爲強大,但是最終的結果呢?

他們都被拖入俄羅斯這個泥潭之中,在戰爭爆發時,他們是那麼的相似,最初都是看似幾乎贏得了戰爭地勝利,可是最後勝利的還是俄羅斯這頭巨獸。現在的中國和他們多麼相似。對俄一戰都是早有預謀,戰爭不過剛一爆發,國防軍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可是現在,中國的軍隊僅僅才走出國門數百里,薄弱的後勤線就已經滿負荷了。

沒有鐵路跟發達的交通網保證運輸,他拿什麼去補給前線,再徵百萬民夫用腳背出來嗎?

李漢不願意去想那些,但是卻不得不想。中國輸不起,一但輸了對中國而言將是一場災難。他寧願現在穩重一些,民國新建才幾年,家底太薄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地敵人不僅僅只有一個俄羅斯!隔海相望的還有一個對中國充滿野心的鄰居,等中國跟俄國死拼輸掉一切家底之後,他會放過趁火打劫的時機嗎?

“俄國人的使團聽說快到阿克莫林斯克了,我準備讓他們走蘭新鐵路一路直達咱們這裡。蘭新鐵路已經建了三年,爲了讓美國人掏錢給我們建這條戰略鐵路,我們付出了太多。不過一切都是值得,四個鐵道建設兵團加上十六萬鐵路工跟美國的六百多位工程師。詹總長跟我說,孫先生跟它幹上了,19年年底前,一定能通車。”

一提到蘭新鐵路,李漢滿是眉飛色舞。歷史上的新中國爲了建這一條鐵路,整整花了十年時間。那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也沒有多少鏡頭鐵路的工程師跟勘探隊,國力也因爲一場朝鮮戰爭變得很差。

而如今這一條鐵路他於1912年就開始規劃,足足比歷史上早了四十年。雖然如此,從13年動工之初純粹由中國鐵路工人跟工程師負責,到14年底美國資本跟擁有沙漠跟戈壁建設鐵路經驗的美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介入,到目前爲止,他們爲這一條鐵路共投入了1700多萬美元,約摺合3500萬華元。後續投入可能還要這個數字。但,在美國資本跟工程隊的幫助下,僅需要八年的時間,他們便可以保證建設完成。

也就是說,等到幾年後沙皇俄國亂起來的時候,中國有能力從這個擁有250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老大帝國身上,搶到一份財產了!

盯着地圖,蔣方震也堅定的重重點了點頭,“對,該讓他們見識見識我民國的潛力了!”

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597章 轟炸第235章 戰起(4)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458章 呼聲第433章 輸血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654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6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652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4第453章 大戰(完)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8章 馬賊來襲(1)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408章 鹽政改革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255章 小戰第372章 應對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131章 西進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65章 黃明堂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3章 拯救村民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237章 逃第708章 將戰第458章 呼聲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669章 動盪第659章 應付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506章 雷霆(2)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125章 買命情報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430章 人心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193章 三府合併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621章 日本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291章 變(2)第四百七十五章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537章 宣言第495章 浙江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429章 站隊第518章 刺袁(中)第72章 後手第680章 蘇俄第279章 密會第610章 宣誓第187章 陳小六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六百七十三章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299章 枝江(上)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463章 桌下4第589章 佈置與陰雲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444章 大戰(一)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581章 青島之戰(5)
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597章 轟炸第235章 戰起(4)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458章 呼聲第433章 輸血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654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6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652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4第453章 大戰(完)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8章 馬賊來襲(1)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408章 鹽政改革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255章 小戰第372章 應對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131章 西進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65章 黃明堂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3章 拯救村民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237章 逃第708章 將戰第458章 呼聲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669章 動盪第659章 應付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506章 雷霆(2)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125章 買命情報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430章 人心第747章 血染海疆3第193章 三府合併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621章 日本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291章 變(2)第四百七十五章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537章 宣言第495章 浙江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429章 站隊第518章 刺袁(中)第72章 後手第680章 蘇俄第279章 密會第610章 宣誓第187章 陳小六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六百七十三章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299章 枝江(上)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463章 桌下4第589章 佈置與陰雲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444章 大戰(一)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54章 你聽那呼聲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581章 青島之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