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一觸即發1

在薩拉熱窩暗殺事件後一個多星期,奧地利外交部保持沉默,但許多報刊和其他機構卻鼓動反塞爾維亞情緒。維也納的廣告牌宣稱:“所有塞爾維亞人必定滅亡”。但這些似乎都是一時的爆發。在被殺害的假定繼承人和他的妻子埋葬兩天之後,弗蘭西斯??約瑟夫皇帝沒有參加葬禮就回到他的夏季別墅去了。

弗蘭西斯??約瑟夫的侍從官、忠心耿耿的帕爾伯爵,對任何說他的君主要指望一場戰爭的暗示,都置之不理。他解釋道,“這不過是又一次悲慘事件而已,它在皇帝的一生中是經常發生的。我不認爲他會從任何別的見地來考慮這個事件。”帕爾提到的是1889年在邁爾林的悲劇,當時皇儲魯道夫開槍打死了他的十七歲情婦費特澤拉女男爵,然後自殺。他還提到九年後伊麗莎白皇后被一名無政府主義者所暗殺的事。

但帕爾顯然沒有意識到,在維也納,事情正在發生新的轉折。除阿皮斯之外,對大公之死最爲興高采烈的人是奧地利外交大臣萊奧波爾德.馮.貝爾希多爾德伯爵,他是堅定的大歐洲主義者,一直以來都是奧匈帝國國內最堅實的吞併‘塞爾維亞’派領袖之一。與他意見一致的還有奧地利參謀總長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將軍。第一次巴爾幹危機爆發時,康拉德就慫恿斐迪南大公出兵吞併塞爾維亞,還是因爲奧匈帝國無法面對來自英法俄等國的壓力,並且盟友德意兩國也拒絕支持,才暫緩了吞併塞爾維亞的念頭。現在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慘遭厄運,這麼好的機會,奧匈帝國國內的擴張派們豈能放過?

素有花花公子之稱,私生活十分不檢點的奧匈外交大臣兼奧地利政府首相--貝爾希多爾德,這些年來一直飽受奧匈帝國國內各界,尤其是匈牙利貴族集團的指責跟諷刺,理由不僅因爲他的私生活,還因爲在任期間他的表現堪稱拙劣。拒絕了皇位第三順位繼承人卡爾伯爵提議的在遠東擴張跟發展的他,顯眼令奧匈帝國國內衆多眼紅德國在遠東勢力擴張的家族跟公司十分不滿。而且他之所以能夠出任首相,完全是因爲他出身於一個貴族的、富有且具有極大勢力的家族。結合這些種種,貝爾希多爾德在國內的地位並不穩固,他迫切的希望能夠通過一場勝利,比如吞併塞爾維亞建立不世功勳來展示自己。因此和康拉德一起極力慫恿老皇帝發動對塞爾維亞的戰爭。

皇帝雖然老了,但並不糊塗,塞爾維亞雖然弱小卻絕非易取之國,而且塞爾維亞後面站着俄國,這讓他非常猶豫,面對國內擴張派的逼宮,他反駁道:“……如果它們全都向我們猛撲過來,特別是俄國,我們怎能開戰呢?”對此,他的首相跟手下的將軍們回答的十分堅決,“但是我們不是有德國的再次保證嗎?”

這位謹慎的君主很快發現他已經控制不住奧匈帝國國內的局勢,這些年來他遠離了太久的政權,他將太多的權力移交給了自己的繼承者斐迪南大公,又在斐迪南被刺後沒有第一時間重新掌握軍隊,這導致他這位奧皇,實際上已經成爲了傀儡。他的首相跟將軍們趁着斐迪南大公之死,趁機掌握了奧匈帝國。面對越來越多的請戰之聲,同時也警惕的發現了政府正在不斷的操控媒體跟各種工具煽動帝國敵視俄國跟仇視塞爾維亞。隱隱感覺到不安的老皇帝只好做出了妥協,他同意召開御前會議。御前會議上,主張戰爭的激進派和主張謹慎的溫和派僵持不下,最後勉強達成妥協----徵詢德國的意見。

爲得到必要的保證,貝爾希多爾德的內閣秘書亞歷山大??霍於奧斯伯爵,乘車前往柏林,帶了一封弗蘭西斯??約瑟夫寫給德皇威廉的詢問信,由奧地利駐柏林使節馬裡希??施策居尼伯爵轉交。弗蘭西斯??約瑟夫詢問,如果奧地利對塞爾維亞採取行動,它能依靠德國嗎?施策居尼星期天在同德皇的一次愉快的午餐會上,得到了答覆。會談未作記錄,但施策居尼大使報告,“即使事態發展到奧匈帝國同俄國開戰的極端,我們依然得到保證,德國出於它通常作爲一個盟國的忠誠,將站在我們一邊。”

歷史的真相或許永遠淹沒在細節中而不爲人所知。儘管奧匈帝國國內的媒體隨後大肆報道德奧兩國的友誼跟德皇的承諾,英國人甚至諷刺道:“那個瘋子以整個德意志帝國資源爲擔保而隨便填寫的一張空白支票”。然而沒人知道的是,實際上對於盟友奧匈帝國國內局勢的變化,德皇威廉二世此時感到的是一種無力感和孤獨感。自從從遠東中國意外得知了意大利意圖背叛同盟國體系的情報後,德國一直都沒有放鬆過對意大利的拉攏跟威脅,情報機構更是做出了傾斜,每日都有大量的有關意大利高層的情報送往德國。然而,現在意大利國內,親近德國的新總理西德尼??桑尼諾處境並不是很好。意大利國內從國民到王室都對他普遍帶有敵意,這導致新政府成立以來步履維艱,不但財政困難而且得不到國內各界的支持。更令他感覺到手腳冰冷的是,意大利國內的報紙,普遍表示了對英法同盟的嚮往跟對德奧兩個盟友的敵意。而意大利國內的將軍們,原諒了那些更願意在情人的肚皮上衝刺的將軍們吧。從意大利發回來的情報總結起來只有一句---一旦全面開戰,意大利恐不可信!

威廉二世已經經不起另一個盟國的背叛了,如果在這件事上不支持奧匈,勢必在德奧之間造成離心力,雖然他對德國的實力有充分信心但畢竟英雄難敵四拳,德國今後地發展空間更加狹窄。爲了將來,即便是戰爭也不可怕。威廉本人將戰爭和和平分爲好的戰爭和壞的和平,如果和平是以德國犧牲盟國爲代價換來的,他寧可不要。顯然這麼多年的身居高位,這位一直被稱呼爲‘狂人’、‘精神病患者’、‘瘋子’的皇帝,已經開始理解跟接受他的半個老師---前首相俾斯麥的外交觀點了。

當老皇帝收到德皇的承諾時,他的和平感突然化爲烏有。他喃喃自語地說道:“現在我們不能再回頭了,將要有一場可怕的戰爭。”

在取得德國地保證後,再次召開的御前會議一掃前次動搖猶豫的氣氛,變得亢奮而激進,而德國地保證猶如給奧匈帝國打了一支強心針,讓他們更加強硬---奧匈的戰爭決心已下,接下來就是準備如何找塞爾維亞人算賬。

會議上唯一反對對塞爾維亞動武的奧匈帝國高層是匈牙利總理伊斯特馮??蒂紹伯爵。他擔心入侵塞爾維亞會招致同俄國打仗,還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吞併了塞爾維亞之後,在二元君主國中,匈牙利的地位將降爲奧地利的一個很小的夥伴。貝爾希多爾德莊嚴地保證塞爾維亞繼續獨立,在他的卷宗中有許多肢解塞爾維亞的計劃。他向匈牙利總理伊斯特馮??蒂紹伯爵保證,日後塞爾維亞將被分割成幾部分,分別併入奧地利跟匈牙利,以保證兩方之間的權益。蒂紹受了貝爾希多爾德的欺騙,勉強同意支持奧地利。

經過御前會議的最終決定,約瑟夫皇帝頒佈了敕令:“本皇帝已決心武力討伐塞爾維亞,衆大臣速作全面準備。”總參謀長康拉德將軍和外交大臣貝爾希多爾德作爲最堅決的主戰派主持制訂策略:爲了掩飾奧匈的目的,給軍隊動員爭取時間並抓住一切有利條件塑造本國的“和平形象”,兩人決定先向塞爾維亞提交最後通牒,措辭要狠,開價要高,務必使其不能接受。待塞爾維亞政府拒絕通牒後立即開戰,最好能在俄國干涉前造成既成事實。

對於歐洲局勢的報道,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也是連番報道。尤其是現在政府的咽喉報紙--中國之聲,更是每天連番上陣報道,自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之後半月,每一天的頭版都給了萬里之外的另外一個國家發生的意外事件。面對國內的疑惑,李漢親自提筆在報紙上寫了一段話,語氣充滿了複雜跟不安,“薩拉熱窩槍聲一響,即預告歐洲各大強國之間民族決戰的序幕拉開矣!值此國際局勢動盪之日,我歷史短暫之民國將如何自處?歐洲各強國之爭鬥,勢均力敵,所有手段,料來無所不用其極。我民國雖處遠東,但非世外桃源,世界爭逐,我國亦當居安思危、小心警惕。念九年之前,日俄爭逐於東北,我國土化爲戰場,我國民輾轉於溝壑。滿清時期喪權辱國,置我民國跌落不入流之國家行列。四周環顧盡是虎狼豺豹、惡鷹毒蛇。一旦歐洲各國掣肘一去,恐有鄰國惡邦行外交之訛詐,做軍事之侵略。勸勉諸位國民早早做好準備。我政府雖爲過渡之政府,然國民信任,責任在身,時時不忘強國富民之義務,若有惡鄰挑釁當以雷霆手段還擊之。以上種種,雖是料想,但願不復成真。好叫天佑我中華民國,願民富國強再造盛唐!”

對於國際局勢,李漢有着自己的獨特看法,完全不會也絕不會受到任何外人的影響。縱使是知道德國在一戰中將遭遇慘敗,甚至在大戰開始之後的短時間內,德國將會喪失跟海外的全部殖民地的聯繫,依舊堅定的推行着他的親德方針,不斷地加強跟德國之間的關係。在他看來英國人的粗大腿好抱嗎,先不提英國在西藏問題上的無理跟傲慢,幾次出兵干涉西藏,單只是國內英國繼續實行的干涉高層決策跟惡意扶持地方勢力對抗中央的種種便叫李漢果斷的放棄了立刻改頭換面。何況就算他厚着臉皮要上去抱英國的粗大腿也根本得不到什麼實質的好處。一戰一旦打響,英國人很難再從糟糕的財政中擠出貸款來。而工業品上中國競爭不過美國造,紡織品質量也不敵日本,價格上的優勢並不明顯,而且必須要跟紡織大國日本競爭。江海關問題上,儘管民國政府已經得到了部分話語權,但現在的真正掌舵人還是英國,在這一問題上除非中國用強,否則英國斷不可能放棄對中國關稅的控制...那麼這些都遭到了否定之後,現在就改變陣營投靠了英國,還不是要中國自己去努力爭取從一戰的蛋糕中割下一塊來吃,投靠英國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好處。

而跟德國繼續加強關係則不同了,第一德國缺少全球性的盟友。中國在遠東跟德國的敵人沙俄有世仇,一旦能夠拉攏李漢,必然能夠牽制俄國從遠東甚至中亞地區往國內抽調兵力。第二,德國國內自從去年便有進一步加強同中國之間關係的呼聲,這一點不但表現在貸款額上的逐步增加,技術扶持力度的增大,甚至還在山東問題上做出了巨大性的讓步,即德國人鬆口有意將青島跟在山東的特權交還中方。

自上個世紀末德國從滿清統治者手中奪走了膠州灣始建青島至今,德國人在青島跟山東投入了數億馬克的巨資,不但修建了東方最堅固的軍港之一的青島,更在山東留下了衆多的工礦企業跟交通基礎,其中僅僅一條膠濟鐵路,價值便在八千萬馬克上下。若德國人願意將青島跟山東特權在戰時對德國不利時移交給中國,中國、政府至少可以因此獲利數億馬克。

雖然山東只是德國人拿出來誘惑中國的誘餌,但無須質疑,德國人的確開出了一個令李漢無法拒絕的籌碼!再聯想歷史上的一戰時,德國的確曾聯絡中國,要無條件移交青島(非山東)的歷史,無疑現在繼續跟德國人加深感情纔是王道。反正以中國這樣的‘弱國’,李漢有太多的理由拒絕德國可能要求其對同盟國宣戰的要求了。若是對方只要求他牽制俄國,他倒不介意增兵東北、並伺機收復外蒙甚至覬覦中亞。

一面是加入協約國得不到任何實際好處,還要面臨‘盟友’日本對自己的覬覦,另一面則是德國人的誘惑,這個選擇題十分好做。難道日後協約國還準備秋後算賬嗎?一戰後的英法等國陷入嚴重經濟倒退,半個法國被戰爭破壞損失高達千億法郎,更被紅色蘇維埃拒絕承認拖欠的四十多億金盧布的法國債務,損失直到二戰前都沒恢復過來。俄國更是陷入持續數年的動亂,就算是英國不但要面對新興大國美國對世界霸權的爭奪,還要面臨各大殖民地的獨立潮...到時候只要中國上下一心且態度強硬,他們有什麼資格遏制中國的發展。

當然,無論作什麼選擇,有個前提都必須要獲得保證,那便是抱緊美國的粗大腿!

帶着這種觀點,7月26日李漢批准了外交部轉呈的德國新公使弗朗茨要求前往總統府拜會他的公文。這是自薩拉熱窩事件後李漢第一次正式以民國大總統的身份接見他,之前德國曾經數次要求與他會見,都被他以各種藉口拒絕了。便是爲了讓德國人感覺他似乎有些猶豫,以便令德國人陷入被動,在山東跟青島問題上對他進行進一步的退讓。

雙方約定的時間是晚上起點,但德國公使弗朗茨顯然等不到那個時間了。事實上,當六點鐘李漢用完了晚餐的時候,他的侍從官已經過來向他稟告,德使弗朗茨已經到了總統府等着他了。這位外交官已經顧不得通常的外交禮儀,在晚飯的時候上門求見,看來也是很清楚這個局勢的嚴重程度。很有可能歐洲還沒有打起來,遠東就已經烽火連天了!這位新公使和青島一直保持着電報聯繫,最近幾日英日兩國軍艦幾次‘意外’經過膠州灣外海,幾乎是擦着遠東艦隊的巡邏線經過,監視的意思已經十分明顯了。德國國內最關心這支帝國最大的海外艦隊,甚至已經到了不容有失的地步了。因爲軍隊中裝備的新式飛機跟戰車都是設計都是來自遠東,且這個國家的軍事工業過半都是在德國的扶持下建立的,所以,如果可以,德國國內更希望將遠東這個狡猾的軍人總統拉入同盟國的陣營中,而非任由他產生動搖,最終倒向了協約國一邊。

德國人雖然瘋狂但也十分嚴謹,他們至少現在還十分清楚,影響力上在遠東最近幾年纔開始逐漸增強的德國是遠遠比不得英法這幾個老牌帝國的。

而要拉攏中國,德國人的籌碼已經不多了。德國國內不能確定戰爭會不會爆發、什麼時候爆發、又什麼時候結束。所以,真正能夠吸引中國的誘餌,就只有青島跟在山東的經營勢力。弗朗茨已經到了國內最新的暗示,若是能夠拉攏這個狡猾的軍人總統最低做出絕對中立的保證,弗朗茨可以承諾在歐洲開戰後,將青島移交還給中國、而德國在山東省內的產業,則可以考慮低價出售或部分移交。

當李漢來到總統府被他當做會客廳的西養廳時,就看見這位精神微微有些萎靡的老朋友正端正地坐在那裡等候,桌上放着紅茶和點心,他卻看都沒有看一眼。

李漢示意侍從官們退出,快走幾步笑道:“公使先生,累您久候了,當真不好意思!請喝茶,請喝茶!最近在歐洲,發生了這麼不幸的事情,動盪也一直蔓延到遠東。您想必也應該受到風聲,日本人似乎對山東跟東北十分感興趣。不但海軍在集結,在朝鮮跟關東州,至少有三個師團已經不太安穩了。我們在東北的駐軍已經損失了數十人,最近民國似乎又要有大麻煩了!”

這件事德國如何不清楚,德國駐日公使杜登,根據德國國內的指示,在薩拉熱窩事件爆發後的第一時間便極力遊說日本政府,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在可能爆發的歐洲中保持中立,不要參與到歐洲的爭端當中。可是日本政府的反應除了拒絕還是拒絕!日本海軍不但派遣艦艇開始監視德國遠東海軍,甚至在日本,德國公使館附近都增加了士兵站崗。結合日本國內爆發的一輪又一輪的民衆跟中下層士兵要求日本政府出兵中國東北跟山東的遊行、請願,德國駐日公使杜登已經絕望的向德國國內轉達了德國最不希望聽到的消息。即遠東英國的鐵桿盟友,擁有世界第四海軍的日本,已經做好了對德宣戰的所有準備。

弗朗茨神色不變,語氣仍是一貫的輕柔,他的語言天賦很高,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已經能夠說出一口不錯的京片子了。似乎是爲了表達對中國的重視,他並沒有平時跟李漢碰面時一樣,選擇德語或者英語交流,用的乃是普通話。

“我很抱歉,總統閣下。恐怕如您所擔心的,貴國一樣走到了戰爭的邊緣。倘若您認爲以中國之力,不足以對抗日本,爲什麼不考慮盟友的力量呢...”

“公使閣下...”

他的話還沒說話,便被李漢打斷了,“請允許我表達對打斷您的歉意,你我相知也有兩年多了,閣下想必對我本人跟中國現在的局勢瞭解的也應該十分清楚了。咱們擺明了說話了,公使閣下。我國北邊面臨俄國、日本、南邊尚有英國、法國,貴國的敵人都在我國的周圍。你我兩國的確擁有共同的敵人,但貴國可以利用我國牽扯部分的對手,但我國卻無法從貴國那裡得到最後的幫助...”

他端起桌子上自己並不喜歡的紅茶,飲了一口,“閣下,作爲一國最高統治者,我需要對我的國家跟國民負責。請問,我國若是宣誓站在貴國一邊,貴國能出動多少艘戰艦爲我國掃平英法外海艦隊、日俄艦隊呢?還是能夠出動十萬陸軍,幫助我國在東北擊退外敵?”

就如他所說的,德國並不是天然的盟友。兩個國家分別位於兩個大洲的海岸線上,之間相隔的國家數十,直線距離要以萬公里計算,軍事上兩國之間能夠互相幫助的並不大,除了互相幫忙牽制部分俄軍。

弗朗茨張了張嘴,最後嘆氣點了點頭,“總統閣下所說的是,若歐洲爆發戰爭,我國恐怕很難爲貴國提供幫助。不過閣下,中國新政府和德意志帝國的交往雖然短暫,但是卻有着深厚的友誼。你我兩國高層對於這種友誼的維護是不遺餘力的。在短短的三年不到的時間裡,德國爲中國提供了六億金馬克的貸款跟機械支持,我國勤勉的軍事顧問爲貴國國防軍的完善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工程師更是參與了貴國絕大多數的工程建設。在貴國近代歷史上,應該沒有哪一個歐洲強國向貴國表示出了這樣的善意吧!”

李漢贊同,他笑道:“公使閣下說的不錯,中德兩國友誼萬世如一,只要李某還執掌這個國家一天,貴國便永遠都是我國最重要的盟友跟朋友。但是,我還是那句話,我如今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我的一舉一動都事關這個國家的未來。德國和我國之間的友誼,是有着穩固基礎的,是不會動搖的。我可以向貴國保證,我國一直秉承着嚴守中立的外交政策,永遠不會做出傷害朋友的舉動...”

“感謝總統閣下的承諾,我代我國皇帝陛下及全體國民,永記貴國的友誼!”

這老狐狸,無法說服李漢倒向德國,但是得到他嚴守中立的承諾後,竟然閉上了嘴,不說話了。

李漢也不氣惱,但是表情漸漸地變得有些玩味,他又端起了紅茶杯,卻沒有喝得意思,只是拿在手上搖曳了一陣,才突然開口,“公使閣下,聽聞最近英國又從印度洋艦隊調了兩艘主力艦前往我國,目前正停靠在馬六甲補充煤炭。歐洲作爲世界的中心,局勢的緊張令全世界都陷入了不安跟瘋狂之中。不但英國人,聽說日本人最近也開始了軍事動員,目標直指哪裡,你我心裡有數。戰爭已經無可避免,不止歐洲還有遠東。方纔我的話,似乎並沒有說完全,它還有個意思。山東跟青島是我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在我國的領土上,任何國家包括英法、日俄,想要襲擊或者摧毀中立國的東西,我國數十萬的軍隊將枕戈待旦,不懼同任何一個國家作戰!我們的飛機不但能在陸地上摧毀任何一座城池,還能保護軍港跟海岸線,還有我們來自水下的軍隊...您,明白嗎?”

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95章 應城某處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三百九十六章第450章 大戰(七)第31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下)第2章 這裡是哪?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78章 漢川起義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670章 新德里風雲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670章 新德里風雲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123章 兵圍杜家莊(下)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193章 三府合併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261章 爭分奪秒(上)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238章 谷城之戰第35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2)第185章 任務第299章 枝江(上)第647章 反攻2第279章 密會第646章 轟炸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345章 交鋒(2)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386章 網第360章 湖北變(下)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153章 惡戰一家嶺(5)第550章 戰車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185章 任務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444章 大戰(一)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512章 日本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267章 勝利了第714章 不宣而戰6第42章 武昌起義第一槍第20章 逃脫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612章 一年(二)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29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上)第208章 急行軍第四百七十八章第五百六十一章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603章 壓倒性勝利第299章 枝江(上)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62章 城內形勢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六百一十三章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523章 走向和談(中)第386章 網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300章 枝江(下)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179章 招募第79章 發兵漢川第449章 大戰(六)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687章 入甕第295章 黎宋會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
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95章 應城某處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三百九十六章第450章 大戰(七)第31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下)第2章 這裡是哪?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78章 漢川起義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670章 新德里風雲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670章 新德里風雲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123章 兵圍杜家莊(下)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193章 三府合併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261章 爭分奪秒(上)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238章 谷城之戰第35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2)第185章 任務第299章 枝江(上)第647章 反攻2第279章 密會第646章 轟炸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427章 法西斯化(上)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345章 交鋒(2)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386章 網第360章 湖北變(下)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153章 惡戰一家嶺(5)第550章 戰車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185章 任務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444章 大戰(一)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512章 日本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267章 勝利了第714章 不宣而戰6第42章 武昌起義第一槍第20章 逃脫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612章 一年(二)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29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上)第208章 急行軍第四百七十八章第五百六十一章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603章 壓倒性勝利第299章 枝江(上)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62章 城內形勢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六百一十三章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523章 走向和談(中)第386章 網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300章 枝江(下)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179章 招募第79章 發兵漢川第449章 大戰(六)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687章 入甕第295章 黎宋會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