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號外,蕪湖城破,西軍攻入蕪湖城內!”

“號外,皖南困局,西軍已在安徽調集五萬主力,安徽瓜落誰家已經明朗!”

“號外,西省叛軍連夜渡江南下,十數海軍艦艇或傷或降,中央海軍優勢不復存在。

“號外,西軍渡江進攻蕪湖……”

西軍渡江強攻蕪湖,似乎僵滯了小半個月的安徽局勢終於要有變化了。蕪湖大戰的打響就似一枚大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掀起陣陣漣漪無線電波、有線電報、電話線,一時之間蕪湖上空盡是各種電波往來,第二天一大清早臨近上海、南京等地報社便匆忙做好了‘號外報’,投入市場之中,一時之間掀起滔天大浪。

蕪湖還在打,不過除了陝西,目前戰事已經基本都推到了軍政府的統治版圖之外,大有一種國內無戰事的氣氛。因此,儘管外面是吵翻了天,李漢依舊十分悠閒的在行署後花園裡散步,心情不錯的他嘴裡還難得的哼着小曲,周圍跟着幾個貼身警衛。女孩還沒放學回來,今天倒是沒人陪他走走逛逛。今天的天氣很好,總司令的心情也非常不錯,儘管幾個警衛聽了半天都沒聽懂他到底在哼些什麼,不過至少在蔣方震到來時,他的這種好心情一直都維持着。

一陣腳步聲,最近因爲用眼過度感覺到有些花眼的蔣方震臉上多了一副眼鏡,他今天也沒有穿軍服,一身青灰短袖褂,配合他文弱的面龐,看起來就像一個書生幕僚多過參謀處總長。

李漢背對着他坐在一個被一簇桂花樹包圍着的亭子中,因爲有樹遮擋着,他並沒有留意蔣方震地到來。幾個警衛倒是注意到了,剛要與他稟告,卻給蔣方震用眼神止住了,所以直到他走到了李漢的附近,他才似乎有所感覺,微微睜開了眼睛。

蔣方震笑道:“總司令,這十元桂的香味如何?可比金桂還要芳香?”

他嘴裡說了一樁典故,實際上卻是要打趣李漢。

李漢難得放鬆一下,也懶懶的沒有起身,只是給他一個請坐的收拾,人卻靠在亭柱上表情十分愜意。這蔣方震口中的十元桂有一樁典故。去年廉政公署成立,李漢爲了以身作則,同時也是爲了避免主張貪污腐敗,於是在聘請一位曾經參與設計湖廣總督衙門的老匠師重新設計之後,最終敲定將拿出十四萬用於擴建行署時點頭讓廉政公署介入監督。結果工程中果然出了些問題,下面知道他喜愛桂花,爲了討好他在選擇花樹的時候,全部向廣西採購價格過百元的桂花名品,結果光是桂花采購這一項,行署的花費就要超過兩萬元。

這採購款裡雖然沒人貪墨,但是公署發現之後曾經感覺桂花價格高了一些,於是跟着追查了一段時間。結果這件事情隨後竟被‘大公報’得知,於是這份素來以攻擊軍政府的種種弊端聞名的報紙將之抖了出來,天價桂花樹被外界得知之後,一些早就對‘廉政公署’存在不滿的勢力趁機攻擊廉政公署,認爲這批採購之中一定存在貪墨行爲,只是因爲公署怕得罪了李漢,不敢抖出來罷了。這負責採購的官員好心辦成了錯事,事情後來就鬧大了,爲了不影響公署的權威性,李漢下令任由公署徹查,並允許大公報等監督。隨後查詢一番果然中間未見貪墨,不過事後李漢還是感覺一絲不美,於是親自撤了採購官員,下令行署擴建採購之桂花樹總數目不得超過一百,價錢也要壓壓,不得采購超過十元的昂貴桂花樹。

最後,除了幾棵已經交接的金桂外,湖北本地產的四季桂代替了廣西金桂。事後這事也不知怎麼就傳了出去,於是下面傳着傳着就有了這麼一樁‘十元桂’的典故了。

李漢知道他是玩笑,也沒有回他,只是看向他肋下夾帶的公文包,“百里先生,可是前線有什麼好消息傳來了?”

蔣方震在他對面亭臺坐了下來,沒好氣道:“休息便是休息,總司令,你如今還年輕尚且感覺不到,日後再如此辛苦早晚要把身子掏空,該放鬆的時候就要放鬆放鬆!”

見他只是在等自己開口說公事,只好搖頭苦笑,不在糾纏這個問題。

他打開公文包,拿出一份文件遞給李漢,臉上表情似笑非笑,總之十分古怪!

“看看,雲南過來的!”

李漢點頭,結果卻沒急着看。蔣方震的表情告訴他應該不是什麼壞事,因此他也不急着看,卻問道:“蕪湖前線情況如何,皖南如果快一些,幾天能夠打下來?”

隨着安徽局勢的不利,眼看李漢又投入了兩個師的兵力。哪怕只是新兵師袁世凱也坐不住了,昨天上午已經通電,說什麼民國成立以來,自己維持無方,早盼望總統大選舉行之後,自己能將國事交給全國公意推舉的人物辦理。自己也可以回到河南老家,悠遊於林泉之下。總之,不比前段時間的對於南北和談不聞不問的態度,終於放出了和談的意思。他一表態唐紹儀沒多久就找上了門來,卻委婉向他轉達了北方那位和談的意思。只是雙方還在爲和談地點糾纏之中。袁世凱理想的和談地點自然是北京,不過李漢肯定不可能答應的,最後蕪湖戰役打響之後,今天一大早唐紹儀又來見他表示竭盡所能,定勸說袁大總統將和談地點改在天津租界。

雖然看見了袁世凱的一點讓步,不過他也不可能點了頭的。當下依舊固執己見,要將和談地點改在漢口租界。他自然是知道袁世凱不可能接受的,因爲他還佔着中央大勢,在和談時卻要派代表往李漢統治版圖內的漢口和談,幾乎跟向他低頭承認戰敗沒有什麼兩樣。當下唐紹儀便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雙方雖然還在磨皮,但是彼此兩方的談判底線都在不斷的接近中,現在代表都已經報了出來。軍政府這邊李漢點了張謇做主事,又給他安排了伍廷芳之子伍朝樞做副手,還有幾員精通外交談判的歸國留學生參考,陣容也算不菲。伍廷芳本該是他的第一人選的,只不過他向甘肅發了電報詢問,卻遭到伍廷芳的拒絕。他的理由李漢沒辦法反駁,上一次他跟唐紹儀談判時乃是孫文再三懇求加上他身上還有同盟會的身份,如今雖說他並不是國民黨員而是共和黨,但袁世凱纔剛下令將由同盟會演變的國民黨打成‘黨逆’,他的身份也跟着尷尬起來。再要參與談判難免要遭人口實,加上甘肅最近局勢也是不穩,若不是新組建的一師一直被他壓在甘肅不動,光是不滿漢人統治的回民動亂就足夠他喝一壺了。在這種時候,他是斷然走不了的。

伍廷芳最終向他推薦了張謇,一來這老狐狸也算是袁世凱的半個老師,二來在江浙甚至國內商界他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此戰之後西部也算是成爲了有實力問鼎中樞的大勢力,自然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防民之口、堵民之耳’,更還需要爲他廣建威望。因此有老辣的張謇待他出徵,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張謇那邊雖然多少有些不情願,但是戰爭期間軍政府可是給他的麪粉廠、紗廠、製衣廠下了不下百萬的訂單,吃了李漢這麼多的好處,至今還享受着免稅的他當然要有些表示了。加上很有識人之明的他的確看好更加朝氣蓬勃的李漢,否則當初也不會將江浙產業變賣了大半轉在西部設廠,更不會拒絕了中央兩部長的邀請,留在武昌拒絕北上。最終李漢幾次拜訪之後,張謇終於點頭,同意就任西部和談代表。而就在今天上午,唐紹儀來見他之時已經向他透露,不知道那位袁大總統心裡如何作想,總之北方的代表不出意外應該是與張謇合稱‘南張北周’的北洋財政大總管周學熙!現在雙方的眼睛都在盯着蕪湖,蕪湖再打下來皖南局勢將定,北軍撤兵將成定局。而安徽一定,北軍在陝北取得的優勢便要淡了許多,到時候雙方地位平等了,自然才能坐下來談判。

蔣方震搖了搖頭,“最近蕪湖的電報是中午十二點傳過來的,大軍正在強攻雞公山。王汝賢這人有些能耐,目前雖然丟了碼頭一帶防線,但雞公山陣地還掌握在北軍手裡。不過繁昌縣那邊倒是傳來了一些好消息,十五師對面的北軍在同十五師對峙了幾天後終於開始後撤,王佔元部已經後撤二十多裡,距離青戈江只有十幾里路了!”

李漢大喜,青戈江一過就是宣州了,看來北軍是要放棄蕪湖了!

心情更好了幾分的他終於想起了蔣方震還帶來一份文件給他,揉了揉眼低頭看向文件,“是王柏齡拍過來的還是吳兆麟?”

“都不是,是來自昆明!”

正巧給他翻開,看到了上面寫得東西之後,李漢頓時愣住。好半響纔將那只有兩頁的情報看完,他擡起頭面色古怪的對上蔣方震的眼睛,總算是明白了他之前的古怪表情到底是因爲什麼了!

“這蔡松坡瘋了?”這是李漢開口第一句話。

蔣方震抖了抖肩,“我跟蔡松坡快四五年沒見過了,他如今是什麼情況我也說不上來。這一年來我兩人也通過幾次書信,不過多是聊聊當初在日本求學時的情況,涉及軍事政治曾未談過!”

他跟蔡鍔乃是同批往日本求學的同學,私下裡交情談不上好卻也不差,畢竟當初在日本他們同張孝準並稱中國三傑,不過彼此間多少有些互相一較高下的競爭關係。

你道兩人爲什麼如此,原來這一份雲南情報司昆明分部傳過來的情報太過古怪的讓人摸不着頭腦。袁世凱對於地方諸位都督的警惕由來已久,甚至曾向所有地方領兵都督發過邀請,李漢也曾收到過袁世凱許諾給他陸軍總長邀請他北上的密電。袁世凱的野心明眼人都一目瞭然,至今爲止地方但凡接到邀請之都督,均是以地方軍務繁忙走不快爲藉口,拒絕了其的北上邀請。然而,這蔡鍔竟然在先給了他李漢兩巴掌,派兵兩路在川南跟他打了一仗,如今又被軍政府的大軍反攻入雲南之後。在昆明召集各部會議,在會議上發表了‘軍人干政實乃大弊,鬆坡無望,卻也有心以身作則,禮勸地方諸君放棄爭執,凡是當以國事爲重’的言論之後,竟然要在這個時候辭去雲南都督!

蔣方震沒開口,不代表蔡鍔的心思他不明白,事實上,對於蔡鍔的決定他是十分欽佩的。蔡鍔的心理與他完全相同,建立國防是他們的第一要務,只不過蔡鍔在被困在雲南這個國內最貧窮的省份之一,又受困於當地的惡劣交通,往西藏、四川、湖北發展就要跟勢力遠在他之上的李漢碰撞,而南邊的英法兩國又在不遺餘力的通過安南、緬甸兩國騷擾雲貴邊境,種種掣肘令他根本無法獲得足夠的財力來建設他的大國防體系。相比之蔣方震無疑要比他跟張孝準二人幸運的多,這兩年來他在武昌爲李漢訓練了近六萬新軍,跟高達近萬接受過最低三個月培訓的軍官。正是因爲有這麼一個骨架,李漢才能在戰後快速的擴兵十五個師。面前這個年輕人的手段比起暮氣已深的袁世凱不差多少,如今他的年輕已經創造了太多的奇蹟,興許等半月後南北局勢驟變,談判在完成之後,這個國家半數都將落入他的掌握之中了。

蔡鍔似乎又起了與他比鬥之心,他打心中並不對李漢認可。就如他的通電一般,兩人往來書信之中,他多次指責蔣方震明知李漢以向洋人出.賣主.權等獲得貸款卻不制止他這種賣.國行爲。如今在四川跟軍政府打了一仗着實打醒了他,讓蔡鍔感覺到僅靠自己在雲南建設,恐怕再給他十年,他也未必能夠完成自己的大國防體系建設。當下在國內勢力還在李漢之上的便只有他心中不乏佩服的袁世凱了。蔡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卻有銳利的眼光和深刻的鑑別力,他何嘗未看透袁所欲建立的只是爲個人爭權位的軍隊而非爲國家禦侮的武力呢,但是他很想將計就計,假手袁以完成現代化的國防。他認爲家天下已非時代所許,新軍人而施以精神教育,其思想及信仰必然和過去只知效忠個人的奴才式的軍人不同,所以他很想吞下袁的香餌,進行其化私爲公的建軍工作。

打心眼裡,蔡鍔已經做出了選擇,卻是準備接受袁世凱的邀請北上,就如蔣方震爲李漢訓練國防軍一般,他要爲袁大總統訓練民國真正的國防軍。

“可惜!”李漢收起了臉上輕鬆地神色,“雲南將要大亂,我們的軍隊卻被擋在武定、東川。”

雲南一直都是情報司重點盯梢的地方,目前雲南省內的派系李漢清楚的緊。蔡鍔麾下大致有三派系,第一是以李鴻祥爲首的辛亥首義元老派,他們的勢力最大卻實力最差,但多數都是雲南軍政府要員;第二則是以顧品珍爲首的講武派,這一派系多數都是雲南陸軍講武學堂出身,藉助着這兩年來滇軍的擴軍,掌握了大量的中低層軍職,掌握了滇軍大半的軍隊編制,不過顧品珍性子太軟不是個合格的統帥;第三則是以唐繼堯爲首的黔軍系,大都是唐繼堯在貴州發展的勢力,在三派中實力最強也最有希望接收蔡鍔遺產!

李漢記得歷史上蔡鍔就曾在這個時間段離滇北上,拱手將大好的局面讓給了唐繼堯。不過,歷史上唐繼堯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接過滇軍的,內裡又是一番齷齪,至少李鴻祥跟顧品珍都曾受到其打壓。這麼好的機會,他如今卻不能插手,着實讓他心中有些不爽。

“雲南要停下來?”蔣方震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了,眼皮微微一跳。

點了點頭,李漢起身舒了一個懶腰,“不打了,雲南是個燙手的山芋。接過了跟英法兩國的接壤線就長了。以咱們在西藏跟英國人接下的恩怨,我看日後雲南邊界難安寧下來了。而且雲南沒什麼油水,建設起來又麻煩,他唐繼堯不是一直都想要嗎,可以...正好趁機把湖南的黔軍給解決了!”

蔣方震莞爾,卻明白他不打雲南還有一個原因。雲南的地勢太險惡了,軍政府追進雲南反擊的兩個旅在滇北吃盡了苦頭,到處都是山坳跟叢林惡水,運輸困難、伏擊點還多,過去一週滇軍藉助着知曉地勢的優勢,已經伏擊打掉了軍政府的七百多人,再打下去除非再從其他地方搬兵,否則僅靠一個師想殺進昆明太困難了。

背對着蔣方震,他的眼出身的看向西北方向,“和談在即,現在安徽我放下了半顆心,現在就等山西了!”

第691章 重要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605章 日本妥協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527章 和談(一)第473章 變局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五百九十五章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471章 現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槍第443章 大戰序幕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六百三十二章第449章 大戰(六)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176章 新軍服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681章 刀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233章 戰起(2)第510章 雷霆(6)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509章 雷霆(5)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237章 逃第566章 一觸即發(2)第354章 民心第38章 蝴蝶效應第460章 桌下第431章 刺宋案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293章 會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294章 變局第69章 第二標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3章 拯救村民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429章 站隊第612章 一年(二)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五百六十二章第645章 南北第550章 戰車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460章 桌下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144章 酒宴(1)第732章 新竹血戰1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686章 借刀第394章 巡檢第661章 拖第372章 應對第455章 捷報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246章 縣城第527章 和談(一)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316章 大動作第三百七十八章第61章 張彪逃了第238章 谷城之戰第六百七十三章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565章 一觸即發1第348章 談判(下)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65章 黃明堂第575章 妥協與應戰第450章 大戰(七)第424章 幕後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659章 應付第三百七十八章第101章 張梅生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
第691章 重要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605章 日本妥協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527章 和談(一)第473章 變局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五百九十五章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471章 現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槍第443章 大戰序幕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六百三十二章第449章 大戰(六)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176章 新軍服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681章 刀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233章 戰起(2)第510章 雷霆(6)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509章 雷霆(5)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237章 逃第566章 一觸即發(2)第354章 民心第38章 蝴蝶效應第460章 桌下第431章 刺宋案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293章 會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294章 變局第69章 第二標第629章 攻陷庫倫1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3章 拯救村民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429章 站隊第612章 一年(二)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五百六十二章第645章 南北第550章 戰車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460章 桌下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144章 酒宴(1)第732章 新竹血戰1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686章 借刀第394章 巡檢第661章 拖第372章 應對第455章 捷報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246章 縣城第527章 和談(一)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316章 大動作第三百七十八章第61章 張彪逃了第238章 谷城之戰第六百七十三章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565章 一觸即發1第348章 談判(下)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65章 黃明堂第575章 妥協與應戰第450章 大戰(七)第424章 幕後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659章 應付第三百七十八章第101章 張梅生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