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原敬上位

11月7日,當東京也爆發了米騷動,甚至不得不出動軍隊鎮壓時,寺內正毅已經大勢已去,站在他背後的陸軍元老山縣有朋在沉默了幾年之後,重新開了口,希望寺內正毅能夠自己隱退。

山縣有朋是陸軍元老,這幾年來隨着身體的逐漸老朽,性子也越來越安逸,沒有了以前的闖勁。

現在眼看着舉國都是反對跟指責寺內正毅的聲音,儘管只要他這位元老站出來力頂,寺內正毅很有可能安然度過。但是,山縣有朋卻沒有折損自己的影響力來保寺內正毅的意思,直接暗示他自己解決。

甚至,他連寺內正毅辭職的藉口求爲他想好了---身體有恙。

本來,山縣有朋是也不想輕易放棄了寺內正毅的。因爲寺內正毅在任期間,全心擴張陸軍的措施,他是最大的受益者。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願意輕易放棄了這麼好的一枚棋子的。但是他也有不得不放棄的苦衷,第一就是陸軍中的少壯派軍官對於寺內正毅在庚子賠款問題上,對中國的軟弱態度不滿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可調和;第二則是因爲寺內正毅在米騷動不斷擴大的過程中,爲進行鎮壓不得不動用軍隊。因爲此,執政黨、在野黨都攻擊他政策不得力,全國的報刊都對他發起彈劾。

山縣有朋作爲寺內正毅的後臺,受到的壓力可想而知有多大了。

除此以外,海陸軍軍費的問題也是山縣有朋決定放棄寺內正毅的一個主要原因。他可以接受自己扶持起來的首相有野心,但是絕不能接受自己扶持起來的首相有二心。

是的,這兩年隨着日本佔領荷屬東印度羣島殖民地,開發南洋已經成爲了日本當前最重要的話題。考慮到日本到南洋之間相隔萬里,中間還隔着美國、英國、法國這樣的海軍強國,以及惡鄰中國。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日本很難保住荷屬東印度羣島殖民地。

海軍便是用此理由最終說服了首相寺內正毅,儘管他是陸軍出身,但作爲一國首相,他需要考慮的不僅有陸軍的利益,還有國家的利益。

於是乎,海軍在過去兩年裡得到了大筆的軍費傾斜,一艘艘最新型的戰列艦被設計出來,並且在各地船廠內鋪設了龍骨,開始建造起來。原本的八四艦隊變成了八六艦隊又變成了八八艦隊。一些陳舊的戰艦被轉爲海岸艦,一艘艘新型戰艦被建造,一艘艘半新不舊的戰艦被回廠升級,日本海軍實力因此得到了顯著的增長。或許短時間內還不看不出來,但是真等到兩三年後,新的八八艦隊形成規模之時,日本海軍毫無疑問將成爲僅次於英國甚至不差美德兩國海軍多少的海上巨無霸。

這麼一支強大的海軍,的確有能力震懾列強諸國,保護日本的海外殖民地安全。但是日本每年的軍費都是固定的,海軍的軍費增加了,陸軍就要受到抑制。時間久了,難免會有人背後中傷寺內正毅,諷刺他這位陸軍出身的首相,非但不打壓海軍的發展,反而出臺一系列的擴軍措施,令海軍每年都搶走大筆本該屬於陸軍的經費。

都說三人成虎,或許最初山縣有朋還對寺內正毅十分信任,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人背後中傷與他,最後,就連他自己也逐漸開始懷疑,開始相信寺內正毅爲了首相的權力,或者跟海軍達成了什麼協議。然後他本人才得以遊走於陸海軍之間,得以在任期結束後,繼續競選首相之位。

就這樣,寺內正毅的靠山山縣有朋也決定要放棄了他。

於是乎,1918年11月11日,在歐洲戰局因爲李漢重生帶來的蝴蝶效應影響下依舊惡戰不休的關頭,日本受到了他的蝴蝶效應影響。第十八任首相寺內正毅以身體有恙,不宜繼續執掌首相之位爲藉口,宣佈辭職。

一時間日本政局的動盪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至於新的首相人選,山縣有朋其實心中已經有數,因爲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合適人選,那就是--原敬!

說起原敬,此人在日本也算是一號傳奇人物。他年輕時當過記者,又是天主教信徒,山縣有朋對他並不陌生,因爲當年山縣有朋自組內閣的時候,井上馨任農商大臣時後調原敬歸國任農商部秘書。1890年5月,駐美全權公使陸奧宗光歸國任農商大臣,原敬任農商部參事官兼秘書。

歐戰爆發後,尤其是這幾年受到鄰國中國跟俄國革命的影響,日本國內民主主義高漲,形成國民要求參與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時代大趨勢。寺內內閣由於米騷動和出兵西伯利亞而遭到批判,素有“首相製造者”之稱的山縣有朋希望推舉元老之一的西園寺公望爲首相,但西園寺稱疾固辭,並向他推薦了在國會大選之中獲得壓倒性優勢勝利的原敬出任首相。

原敬立即開始接近事實上掌握着首相任命權的山縣有朋,就當時政局交換意見。山縣雖然反對政黨內閣,但採取就事論事的態度,在很多問題上對第一大黨政友會採取了合作的姿態。原敬堅信藩閥官僚內閣已走到盡頭,政黨內閣取而代之的時代已經到來。從表面上看原敬接近山縣是爲討其歡心,實際上原敬是在爲移交政權做周密的準備工作。

山縣經過不斷與原敬交換意見,逐漸對他的人品、實力給予很高評價。不得不承認,原敬的口才確實極佳,令山縣在跟西園寺信中這麼稱讚他道:“原敬和我沒有什麼不同意見。只不過原敬要爭取政黨中大多數贊同,並要改良政黨,我反對他這種作法。分歧僅此一點而已。”

山縣認識到在藩閥官僚勢力中沒有能順應時代的人物,最終接受了西園寺的意見,同意由原敬擔任首相。

此時日本國內混亂的時局令山縣擔心,國內米騷動和要求實現普選制的民衆運動以及民主主義思潮高漲。國際上則面臨歐戰持久不停所帶來的連鎖變化,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越來越重也越發將日本當成大敵,俄國爆發革命,中國崛起勢頭不可阻擋。冷徹的山縣不得不認識到藩閥官僚政治家已無法擔當應對時代的重任。

當然,作爲扶持原敬上位的交換條件,山縣有朋要求原敬內閣內的陸相又自己挑選出合適的人選來。而他所挑出的人選,正是曾在拯救沙皇一家中表現奪目的田中義一。

原敬內閣受到國民歡迎,不僅是輿論,就連在野黨憲政會和國民黨也對政黨內閣的誕生表示歡欣鼓舞。這種好評源於原敬的“平民首相”形象和國民對政黨內閣取代藩閥官僚政治的期待。而原敬也確實做得不錯,在11月27日宣佈就任首相後,12月初便應東京商工會議所邀請發表施政演說,提出改善教育,特別是擴充高等教育機關;整備交通機關,。完善、擴充鐵道、海運、郵電、電報電話等交通通信網絡建設,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充實國防,。防止外來侵略,吸取歐戰教訓,從國家防衛視點出發完善軍備;控制米價等物價等。

這就是所謂政友會主張的“四大政策綱領”。此外,原敬還實現了其長年主張的陪審制度、修改選舉制度,將獲得選舉權的納稅額由10日元下調爲3日元。每一項政策都是在其強有力的領導下實施的。

這些策略令他在18年最後的時間裡,一度成爲整個日本關注的焦點,國民跟政客們全都稱讚他的賢明……但是,原敬卻有苦在心頭,成功就任日本第十九任首相後,有三個問題擺在他面前,避無可避。

這三個問題分別是‘陸海軍的高額軍費撥款’、‘中國拒絕繼續向日本支付庚子賠款’以及‘出兵西伯利亞’。

不誇張的說,這三個麻煩問題都是當前日本國民們最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整個國家關注的焦點,避無可避。

儘管歐戰戰場上,隨着東線的結束,德奧等同盟國爲了應對美國的參加,不斷內部妥協,增加了同盟國各國內部的合作,加上蘇俄的割地賠款等,令同盟國雖然露出了敗跡,但依舊還能堅持下去。

歐戰尚未結束,就意味着日本還能從歐洲戰場上獲得源源不斷的戰爭紅利,尤其是在美國參戰之後,中日兩國出口的生活物資一度佔去了整個協約國所需的80%以上的份額。

然而,日本的經濟並沒有因此得到好轉,寺內正毅時期的擴軍政策對這個國家的傷害太大了,而且還要肩負開發南洋跟出兵西伯利亞兩大巨坑,時至原敬就任首相之時,日本財政已經十分危險,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候了。

於是,矛盾便這般出現了,原敬頭痛的發現,他的前任寺內正毅給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一個稍微處理不好,就很可能引起諸多惡劣連鎖反應的爛攤子。

那就是要改革財政,他如今必須直面的三大麻煩問題。

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750章 和談(完)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72章 後手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239章 將北上第46章 天要亮了第146章 酒宴(3)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281章 信陽動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214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下)第528章 和談(二)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509章 雷霆(5)第354章 民心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242章 局變(2)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599章 毒氣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512章 日本第78章 漢川起義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251章 接管縣城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三百二十三章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32章 買槍(上)第256章 奪關(上)第507章 雷霆(3)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354章 民心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430章 人心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五百九十二章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69章 第二標第74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章 方老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13章 義莊(上)第661章 拖第99章 鹽業(4)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543章 神秘來客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237章 逃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215章 橫生枝節第447章 大戰(四)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489章 擴兵與整軍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473章 變局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444章 大戰(一)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414章 三人遊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614章 外蒙危機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708章 鄭和計劃
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750章 和談(完)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72章 後手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239章 將北上第46章 天要亮了第146章 酒宴(3)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281章 信陽動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214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下)第528章 和談(二)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509章 雷霆(5)第354章 民心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242章 局變(2)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599章 毒氣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512章 日本第78章 漢川起義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251章 接管縣城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三百二十三章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32章 買槍(上)第256章 奪關(上)第507章 雷霆(3)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354章 民心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430章 人心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五百九十二章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69章 第二標第74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章 方老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13章 義莊(上)第661章 拖第99章 鹽業(4)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543章 神秘來客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237章 逃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215章 橫生枝節第447章 大戰(四)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489章 擴兵與整軍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473章 變局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444章 大戰(一)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414章 三人遊第24章 汽車工業之夢第614章 外蒙危機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708章 鄭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