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暗渡陳倉

對於張康來說,聽雨小築並不是生財之道,而是另有用處。他雖不是什麼憐香惜玉的人,可一代代的十二雨美人遲暮之後,進入勳貴官宦家門的並不多,除卻少數人選擇修道修佛,大多數都是呆在聽雨小築中教導後輩,一想起昔日培養這些人花的心血,他自然有些意難平。

若是她們日後還能登臺,還能繼續爲人追逐,自然比就此浪費了纔能有用!

所以,當他和張壽一前一後出了小院,緩步往後院走,穿過一個小小的荷塘,站在木橋中央時,他看了一眼滿池殘荷,轉身就看着張壽問道:“張博士有什麼話想要和我說?”

張壽輕輕抖了抖袖子,露出了右手手腕上的那塊手錶。見張康先是愣了一愣,隨即眉頭一挑,分明是想起了這東西從何而來,他就直言不諱地說:“渭南伯是否相信,我已經琢磨出了此物的功用?”

要是別人在自己面前說這話,張康鐵定嗤之以鼻,但張壽實在是在很多地方都表現出了非同小可的天賦,因此他在猶豫片刻之後,終究半真半假地說道:“張博士說話,我當然是相信的。只不過,那天只有皇上端詳了一陣,我卻沒仔細看過,張博士能否給我開開眼?”

見張壽絲毫沒有遲疑,含笑摘下手腕上那東西遞到了自己面前,張康也不客氣,接過來仔仔細細看了個夠。儘管是別人眼中的蠻子,他實際上卻是太祖皇帝那些理念的鐵桿追隨者,所以這會兒他先翻來覆去撥弄了一下表帶的搭扣,隨即又盯上了圓形錶盤上的均勻刻度。

足足好一會兒,他最終把手中的東西原封不動地還給了張壽,這才若有所思地說:“看這圓形盤子上那些刻度,莫非此物是太祖皇帝當初給那密匣設密鑰時用來計算的?”

呃,渭南伯你想象力真豐富……

張壽簡直哭笑不得,然而,他還沒辦法鄙視對方,因爲在如今這個時代,大多數人怎麼可能想象數百年後的世界是何等興旺發達?他輕輕咳嗽了一聲,隨即就向張康走近一步,一本正經地向對方展示了一下表盤右邊的發條,隨即又示範瞭如何上發條的問題。

“我無意之中撥弄了這個,發現表上的針開始走動,就觀察了一陣子,發現一根針周而復始,只要一會兒功夫就能轉一圈。另兩根針則是以不同幅度前進。我本來不清楚這到底代表什麼,但無意中路過國子監中的日晷,就突然靈機一動,覺得這會不會是計時之物。”

聽到張壽這番解釋,張康再看那自己曾經覺得雲裡霧裡的圓盤時,立刻就覺得那層迷霧彷彿被撥開了:“你的意思是說,圓盤上那猶如布店量尺似的刻度,代表的是時辰?”

他再次仔細看了看錶盤,不知不覺就笑了:“我看大的刻度總共是十二,應該代表的就是十二個時辰……只不過,一個時辰是四刻,怎麼一個大刻度裡會有五個小刻度?”

中西計時方式不同的一點點小問題而已,渭南伯你不要太鑽牛角尖……

對於張康一發現十二個刻度就本能地聯想到十二個時辰,張壽不知道當初皇帝在看過手錶和手札之後,是不曾聯想到,還是根本不曾仔細去想,又或者是覺得他頗有這方面的天賦,方纔一股腦兒都丟給他解密,他只能再次咳嗽了一聲。

“這根走動最快的針,每轉動一圈,長針移動一個小刻度。而長針轉一圈,短針則是移動一個大刻度。而這花費的時間並不是一個時辰。我觀察過日晷,應該是半個時辰。也就是說,一整天之內,這根短針會圍繞圓盤轉兩圈……”

在如今這個時代,張壽知道,西方鐘錶業也不過是剛剛開始發展,什麼擺鐘,什麼懷錶,全都還沒出世,所以他非常耐心地對張康解釋了一下自己的“觀察所得”。

果然,張康輕輕吸了一口氣,重重點了點頭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如若真是如此,那此物還真是極其精密的計時器。”

他頓了一頓,盯着張壽似笑非笑地說:“當初韓皇后的父親韓山童曾經宣揚,太祖皇帝乃是宋徽宗之後,太祖皇帝登基之後,追贈了韓山童爲王。張博士你覺得,太祖皇帝可是宋時皇室後人?”

“自然不是。我朝國號爲明,不是宋,太祖皇帝更不曾改鄭姓爲趙姓。更何況,光是這樣的精妙之物,太祖便來歷不凡。”見張康露出了讚許滿意的表情,張壽就繼續說道,“此物乃是太祖遺物,皇上雖轉賜了給我,我卻不能因爲這精妙絕倫的計時功能,就把東西拆了。可因爲此物,我卻想到了一件東西。”

“哦,是何物?”

張壽直言不諱地說:“元時郭守敬的大明殿燈漏。”

雖然上次張康還對他展示過地球儀,但地球儀和真正的天文儀器還是有差距的,如果渭南伯張康連這種東西都知道,那麼,此人就絕對不能說是什麼北虜蠻子了!

“大明殿燈漏?就是元史天文志裡曾經提到過的,用來計時的大明殿燈漏?”張康先是挑了挑眉,隨即就呵呵笑道,“被張博士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元史天文志裡吹得天花亂墜,還記錄了其他奇奇怪怪的東西,記得那大明殿燈漏是水力發動,和你手中之物不同。”

說到這裡,他就嘆了一口氣道:“太祖皇帝說,元末天下大亂的原因之一,便是因爲那些貪財的色目人聚斂無數,以至於民不聊生。而天下大亂之後,這些傢伙不是跟着遁入漠北,就是被各地義軍殺了個精光,所以元史天文志裡,很多西域儀象都失傳了。元大都的大明殿燈漏,也早就付之一炬了。”

張壽哂然一笑,因問道:“那如宋時水運儀象臺那樣的儀象呢?”

“那是欽天監負責的東西,我可不知道。”

張康啞然失笑,隨即揣起雙手看着張壽說:“說起來,當初葛太師和齊太常,先後都曾經管過欽天監,所以裡頭那些太史官,對他們還算服氣,可你這樣初出茅廬的少年卻因算經超擢,他們就看不慣了。所以,你要想那邊提供器具,解開你手上這計時器奧秘,恐怕很難。”

張壽沒想到張康竟然擔心欽天監的人爲難他。別說這年頭的欽天監,就算窮盡舉國上下所有的算學天才,要想解密機械手錶的工作原理,那也不容易。別看新中國號稱純人工造出了第一輛汽車,那是因爲至少有車牀等等加工設備,就這年頭的理論和工藝水平……呵呵!

當下,張壽便笑着搖了搖頭:“我並不奢求欽天監之助,只是想改進一下如今的時計而已。所以,我是想和渭南伯你打聲招呼,我大概會再讓陸三郎去請兩三個年輕且腦子好使的匠人回去研究。當然,不是軍器局的。”

張康並沒有問,這種事爲什麼要和我打招呼的蠢話,畢竟,上一次陸三郎扣了幾個匠人在那書坊的事情,他就曾經密切關注過。

此時此刻,見張壽那清俊的臉上露着淺淺的笑容,想到當年他一個異族小子,卻被睿宗皇帝信賴重用,最終成了伯爵,而後又發瘋似的讀了半輩子的書,他不禁暗自感慨了一聲不瘋魔不成活,繼而笑道:“既然張博士你有此雅興,我這個外人就恭祝你日後馬到功成了!”

“希望能承伯爺吉言!”

一面拼命回憶着自己關於鐘錶的那點可憐知識,張壽一面故意興致勃勃地和張康說了一大通似是而非的原理,連單擺原理的公式都直接對張康挑明瞭,當然,他完全沒指望對方能明白。見張康漸漸眼神閃爍,分明想趕緊結束這次談話,他不禁暗自舒了一口氣。

其實擺鐘這種東西除卻單擺原理和擒縱結構,還需要不少零件,絕對不是很快就能製作出來的,做出來也是奢侈品,有這功夫還不如去找幾個匠人拿石英砂和鹼花時間試驗燒玻璃。

但正因爲耗時持久,研究這個很適合用來矇蔽一下外人,讓那些傢伙對沉迷奇器淫巧的他放鬆警惕。而對於賜了東西給他的皇帝,也是一個交待。當然,如果能最終把擺鐘做出來,那就是萬千之喜。在此期間,那些工匠他當然能假公濟私,派點別的用場。

當張壽和張康回到了之前那屋子門外的時候,張壽就只聽裡頭陸三郎大聲嚷嚷道:“很好,晴雨,就是你了,大夥兒都同意,你來演李香君!不過,不是我瞧不起你,你要把這故事原原本本寫出來,只怕不是一天兩天,那乾脆就別一下子寫完,寫一段,演一段!”

陸三郎說着就頓了一頓,隨即嘿然笑道:“你演一段,就讓書坊把這你寫的這一段故事印出去滿城分發。起初幾天不要錢,憑你的名氣和這個與衆不同的故事,日後還愁沒人買?不說別的,就那些新出的八股文選集,搭上這個桃花扇的故事,書肯定就更好賣!”

“而等到你演的這戲和書紅火了之後,我再請上戲劇大家,配上唱詞,滿城傳唱,那才叫真正膾炙人口,大紅大紫!”

當初和陸三郎在馬車中戲言書不如劇的時候,張壽就有過這麼一個念頭,如今發現陸三郎竟是如此的觸類旁通,他不由得笑了起來。而張康則是啼笑皆非,側頭瞅了張壽一眼就打趣道:“張博士,你醉心算經和奇器,陸三卻沉迷賺錢,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

第八百一十二章 家有賢妻夫省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五百七十一章 求生還是作死第五十九章 鄉下小郎君進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四十五章 真正的盛世第兩百零六章 終非同路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冠服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調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二百九十六章 閒居軼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度實驗和妖法第八十五章 太祖皇帝祖訓多第七百四十三章 早生貴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語?第四百四十章 興隆茶社的預熱日第三十八章 最美麗的誤會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祖手札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而已?第四百六十三章 奇葩,送禮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六百一十六章 決裂,負荊第兩百二十八章 御前告狀?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識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嬋娟第五百八十五章 誰難倒了誰?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縴,醉翁之意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山更有一山高第八百七十六章 匕見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張旗鼓,退避三舍第兩百零五章 家有大哥壓力大第九十五章 葛氏術語手冊第四十一章 葛門徒孫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長,一呼百應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後急求援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七百五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六十九章 責以大義第兩百一十一章 倒啃甘蔗第三百二十八章 夫唱婦隨第六百五十四章 快刀斬亂麻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說夫第七百三十八章 太勤奮,欠收拾第一百零二章 禮遇和麻袋第五百三十一章 婚期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四百六十三章 奇葩,送禮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四百四十一章 誣良爲賤的慣犯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九十章 皇帝駕到!第一百二十章 不良勸學記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十章 欺世盜名之徒第八百一十五章 弄璋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責以大義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哥歸來第八百二十八章 啓智第兩百二十章 駙馬和儀賓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八百四十一章 有心計和沒見識第八百二十一章 賜金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在堂中坐,官從天上來第八百二十一章 賜金第二百八十八章 喬遷見聞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第七百三十六章 自盡,送禮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書和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二十七章 何方高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脅?妥協?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裡的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慈心不慈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夠分!第兩百章 有我在,怕什麼鬼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絕望啊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七百零三章 願者上鉤第八百六十四章 蠱惑第五百一十八章 爲什麼?賠禮呢?第六百六十一章 不解風情第八百二十六章 吃人嘴短,村人趨利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錯能改陸尚書第三百六十六章 將死亦可從容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
第八百一十二章 家有賢妻夫省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五百七十一章 求生還是作死第五十九章 鄉下小郎君進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五百四十五章 真正的盛世第兩百零六章 終非同路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冠服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調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二百九十六章 閒居軼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度實驗和妖法第八十五章 太祖皇帝祖訓多第七百四十三章 早生貴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語?第四百四十章 興隆茶社的預熱日第三十八章 最美麗的誤會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祖手札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而已?第四百六十三章 奇葩,送禮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六百一十六章 決裂,負荊第兩百二十八章 御前告狀?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識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嬋娟第五百八十五章 誰難倒了誰?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縴,醉翁之意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山更有一山高第八百七十六章 匕見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張旗鼓,退避三舍第兩百零五章 家有大哥壓力大第九十五章 葛氏術語手冊第四十一章 葛門徒孫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長,一呼百應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後急求援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七百五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六十九章 責以大義第兩百一十一章 倒啃甘蔗第三百二十八章 夫唱婦隨第六百五十四章 快刀斬亂麻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說夫第七百三十八章 太勤奮,欠收拾第一百零二章 禮遇和麻袋第五百三十一章 婚期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四百六十三章 奇葩,送禮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四百四十一章 誣良爲賤的慣犯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九十章 皇帝駕到!第一百二十章 不良勸學記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三十章 欺世盜名之徒第八百一十五章 弄璋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責以大義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哥歸來第八百二十八章 啓智第兩百二十章 駙馬和儀賓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八百四十一章 有心計和沒見識第八百二十一章 賜金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在堂中坐,官從天上來第八百二十一章 賜金第二百八十八章 喬遷見聞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第七百三十六章 自盡,送禮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書和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二十七章 何方高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脅?妥協?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裡的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慈心不慈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夠分!第兩百章 有我在,怕什麼鬼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絕望啊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七百零三章 願者上鉤第八百六十四章 蠱惑第五百一十八章 爲什麼?賠禮呢?第六百六十一章 不解風情第八百二十六章 吃人嘴短,村人趨利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錯能改陸尚書第三百六十六章 將死亦可從容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