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

對於太后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張壽只是微微一愣,隨即就坦然說道:“老鹹魚之前從滄州進京,送來了不少滄州藏海下院從前種的海外作物,看了看他寄養在我家的小花生,就去天津準備出海事宜了。金雞納樹是他在海外發現的,要在瓊州種,也需要他親自駕船去看看。”

太后輕輕轉動着手中的佛珠,隨即端詳了張壽好一會兒,這才微微笑道:“你說得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想必他也是不放心他那個流放瓊州種樹的外甥冼雲河吧?”

“應當是如此。”張壽並不諱言,“瓊州從古至今就是偏遠之地,氣候溼熱,每年有幾個月常常會有海上刮來的暴風,下起數日不停的瓢潑大雨,所以北人乍一去這極南之地,很容易水土不服,也難免他擔心。”

“爲此,我還在京城買了藥方和一批藥材,甚至阿六還找到兩個被同行污衊打壓,沒法在京城繼續行醫的大夫給他帶走……”

朱瑩很疑惑太后爲何突然問張壽這個,幾次想插嘴詢問,可當看到張壽身後的阿六對她搖頭,她又一次次忍住了,索性去好奇地觀察剛剛一直都氣呼呼的皇帝。發現皇帝在張壽說話時,那臉上雖然是一副我不感興趣似的模樣,可眼神卻分明出賣了他。

最熟悉皇帝的她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皇帝分明正聽得聚精會神。

張壽講了老鹹魚如今的去向,隨即又倒過來交待了老鹹魚之前自稱的那航海經歷,儘管這都是他之前在上書稟奏時都提過一遍的,但此時自然說得更細緻,而且也沒費神做任何粉飾——因爲他明白,該粉飾太平的,老鹹魚在對他說時,就早已做過相應藝術加工了。

而太后仔仔細細聽完,卻又側頭問朱瑩道:“瑩瑩,你那時候不也在滄州嗎?還有什麼要補充的?”

“我?”朱瑩迷惑地眨了眨眼睛,隨即就乾笑道,“我是去滄州找阿壽的,和那條又老又皺的老鹹魚又不熟,二哥和他纔是生死與共,同舟共濟了一場,應該知道得比我更多一些。”

太后對朱廷芳和朱瑩兄妹素來喜愛,但對於不成器的朱二自然就要差多了,可到底是孃家的孫外甥,一年總會見幾次。

此時她想到太夫人曾經說過,朱二好像洗心革面,大爲改過了,當即就欣然頷首道:“既如此,下一回你二哥來時,我好好問他就是……”

然而,她這話還沒說完,皇帝就突然開口問道:“張壽,你就沒問過那個老鹹魚,想當初他是怎麼會到海東之地去的?要知道,如果是海貿,要麼去日本和朝鮮,要麼去南洋諸國,更遠一點的話,頂多去西洋那些小國。”

“若是爲了賺錢,斷然沒有越過茫茫大海,越過朝鮮和日本,一路繼續往東的。”

沒等張壽答話,他就淡淡地說道:“你可是去軍器局那裡看過太祖夢天帝之後所造那些球儀和地圖,應當知道那一片汪洋大海有多大。而且,這樣的地圖卻並未流傳到民間,如老鹹魚這樣的民間人士,漂洋過海到海東之地,怎麼想都並不正常。別和朕說什麼海難……”

“會被風吹到什麼小島,那還有可能,但被風吹到那片極遠的大陸,那卻絕不可能。更何況,你在上書之中還對朕說過,那個老鹹魚在那邊發現了從前流落在那邊的明人,甚至還找到了疑似太祖石碑……朕還沒有問你呢,你從那地洞裡找出的石碑,到底解出來了沒有?”

見皇帝明顯已經生出了疑心,張壽想起之前朱瑩曾經對他提過,太祖皇帝說是退位之後壽終正寢,其實卻是消失在茫茫大海上,因而他不用想都知道皇帝在懷疑什麼。

因而,他略一思忖就坦坦蕩蕩地說:“皇上問石碑,臣只能說尚未解出來。而皇上說的確實沒錯,若是單純爲了海貿,那麼理當走東洋、南洋、西洋這幾條成熟線路。但是,就如同太祖夢天帝而作球儀一樣,這世上難免也會有更多希望放眼看世界的冒險家。”

“當然,也許並不是那麼純粹的冒險,而是爲了名,爲了利。老鹹魚的話,我倒覺得他年輕時很可能也是窮到腦袋掛在褲腰上,一心求發財的人,所以大老遠跑到海東那片大陸。而一艘船要多少錢,僱船員又要多少錢?憑他現在表現出來的身家,肯定是有人出錢資助。”

皇帝的眼神一下子犀利了起來:“誰資助的?又是誰知道海東大陸會有我大明族人遺存的?此事難道不該查清楚嗎?”

話音剛落,他就察覺到,無論太后還是朱瑩,全都用相當微妙的目光看着自己,反倒是張壽麪色如常。

他知道自己是關心則亂,堂堂天子聲稱要查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實在是太可笑。然而,當張壽接下來說出下一番話的時候,他那僅存的鎮定就無影無蹤。

“數日前阿六見過廣東會館的宋會首,從他那兒把宋舉人接了回來,同時也向我轉致了宋會首的一個請求。宋會首看到了御廚選拔大賽的商機,說來自海外的食材,並不僅僅是滄州有,他們廣東也有,其中不少都是水果,但因爲遠道送京城,只能和葡萄乾似的曬乾送來。”

“其中有芒果菠蘿之類的水果,但據我所知,其中有些也並不是靠近廣東的南洋原產。”

皇帝壓根沒有去追究張壽所謂的“據我所知”,這到底是從哪知——他如今已經斷定張壽另有師承,可張壽出身來歷清清白白,到京城之前都沒離開過那個小村,那麼他只要張壽不隱瞞所學,全心全意做事,那就無所謂了。

至於張壽的老師是誰,他覺得張壽很可能自己都不見得清楚。

而如果天下各處都一直有人揚帆出海,尋找朝廷多年來已經放棄尋找的那些蹤跡,他就不能忍了。不但不能忍,他還有一種猶如芒刺在背的感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硬梆梆迸出這十六個字後,皇帝就惡狠狠地說:“你之前讓瑩瑩對朕提出鏢船的時候,朕就想過這件事,可後來是越想越覺得不是滋味。商船遊蕩四海,朝廷的官船卻因爲顧慮花銷,因爲顧慮人手,就這麼困頓不動,也怪不得西洋南洋那些小國也敢蠢蠢欲動!”

“想當初太祖皇帝還沒有一統天下的時候,就有魄力派出使節登船遠行,如今大明一統山河,國富民強,反而倒天天掰手指算錢了?更何況,百年前那個一去數年的使節遠行歸來,不但彌補了開銷,而且還賺了個盆滿鉢滿,哪像太宗皇帝年間那官船,只會賠錢!”

張壽聽了皇帝這話,忍不住在心中暗自吐槽。那是因爲太宗年間那浩浩蕩蕩遮天蔽日的官船,十有八九是爲了尋找太祖皇帝的下落——就和找建文帝的永樂皇帝一樣。而等到了太宗之後那些皇帝,一來內鬥都來不及,二來距離太祖失蹤已經太久,漸漸就歇了。

WWW☢ ttκā n☢ ℃o

當然,朝中日漸擡頭的保守派勢力——再加上很可能從海貿之中獲利巨大的家族和羣體,自然而然也會竭力阻止朝廷的官方勢力加入到這場暴利的盛宴中。

而皇帝沒注意到張壽那臉色變化,說到這就嘿然一笑道:“那些商船要是無利可圖,也不至於一次次往外跑,難道官船就不能在揚帆出海的時候順路賺一票?”

太后早知道皇帝會這麼說,此時當着張壽和朱瑩的面,無可奈何的她卻還不好責備。而更讓她啼笑皆非的是,朱瑩竟然大聲叫好道:“皇上說的是,只要官船出去之後,能夠平衡收支,甚至有所盈餘,看那些大臣還能說什麼!”

“即便不能說勞民傷財,他們還是會指責朝廷派官船出海,那是與民爭利。”

張壽悠悠說出了一句話,見朱瑩登時啞然,而皇帝則是面色陡然一冷,他就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

“皇上,官船多年不曾出海,對於某些官員來說,這纔是祖制,而且這不是掣出太祖皇帝四個字,就能說服他們的。”

“就好比臣之前在國子監反駁洪山長,按照太祖皇帝訓令,三班差役不是賤役的時候,洪山長仍舊滿臉不服一樣。因爲從漢唐到宋元,開國天子的政令,後頭子孫改了多少?”

“鏢船之事,皇上之前下詔的時候,其實已經一片反對聲,只不過因爲並不涉及到軍務大事,不過多加數名小官,再加上其餘的事情將這風頭蓋過,所以才最終風平浪靜了下來。皇上何妨先看一看這些鏢船能夠帶回什麼樣的消息,再派大船出海,揚我國威?”

太后見張壽並沒有攛掇皇帝立時派出官船遠洋海東調查,心中懸着的巨石總算是落下了。她一直覺得張壽多事,可如今想想,就憑皇帝的性格,沒有張壽也有李壽,沒有李壽說不定還有王壽,總之皇帝哪怕已經登基二十七年了,骨子裡那股飛揚之意竟仍然還在。

於是,她只能退而求其次,語重心長地勸道:“皇帝,張壽說得沒錯,太祖皇帝距離如今到底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很多人已經習慣瞭如今的制度,一旦要改,觸動的是方方面面的利益,方方面面的人。你如果執意要查,執意要派官船出海,倒不妨投石問路。”

皇帝當然明白投石問路是什麼意思,無非是讓人找個無關緊要的小官上書提一提此事,然後再看看誰支持,誰反對,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下一步。

然而,他已經當了這麼多年天子,此前已經搬開了江閣老,如今連內閣首輔都姑且空着,全然不顧下頭人的不習慣和反對,又一意孤行在不少地方推行改革,又哪裡願意妥協?

因此,他微微眯了眯眼睛,卻是一錘定音地說:“如果張壽你說的那個老鹹魚還沒有出發去瓊州府,那麼就讓他來一趟京城,朕要當面問他。”

“朕一直想知道,那些比皇家更想打探太祖皇帝以及當年那批人下落的,到底是什麼人!”

“而且,軍器局關於異邦諸國的資料,少說也是十多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前的。太祖皇帝曾經說過,讓子子孫孫務必放眼看世界。如今大明已經平了北患,民間也算長治久安,在這時候重新看一看天下,這也算是不負太祖當年祖訓。”

皇帝說到這裡,突然詞鋒一轉道:“太宗之後這些年,官船不再出海,早年間甚至還有海貿害民,請求禁海的聲音喧囂塵上。朕的父皇在世時,就曾經對朕說過,有些人擔心海外會有人打着太祖苗裔的幌子招搖撞騙,甚至回到大明來興風作浪,但這根本就是笑話。”

“太祖皇帝在位十年,太宗皇帝在位十二年,高宗皇帝在位二十年,世宗皇帝在位十四年,英宗皇帝在位十四年,睿宗皇帝在位六年,這其中,政治清平的時候,不曾有過自稱太祖苗裔的人出來,天下大亂的時候,也不曾有過自稱太祖苗裔的人出來。”

“既如此,時至今日,朕不過是想要知道,太祖皇帝到底是發現了怎樣的新大陸!他既是不惜以開國天子之尊開疆拓土,後世天子卻不管不顧,棄之不理,豈是爲人子孫之道?”

剛剛纔和太后爭執了一場,此時的皇帝一口氣把之前尚未來得及說的話一口氣倒出來,隨即就站起身來,一字一句地說:“朕沒有把大郎二郎這兩個兒子教好,爲人父親,其實和廢后也就是敬妃一樣有失責之罪!爲了這天下長治久安,朕打算擇日下詔……”

見太后猛然離座而起,彷彿料到了自己想說什麼,滿面驚怒,他就沉聲說:“朕擇日下詔,廢大皇子爲庶人,終身禁於宗正寺,遇赦不赦。至於二皇子,發瓊州府種樹,何日能得到那能夠治得好惡瘧的神藥,他就何日回來。他們倆婚事先擱置,免得禍害了人!”

“皇帝!”太后此時簡直覺得自己的太陽穴都快炸開了。皇帝在這種事情上心意已決也就罷了,在和她爭執的時候固執己見也就罷了,爲何偏要在張壽和朱瑩在的時候提及此事?

她隨眼一瞥朱瑩和張壽,見朱瑩只是錯愕,張壽則是微微皺眉,兩人都沒什麼失態的表情,她暗道了一聲幸好,可緊跟着,皇帝就說出了一句讓她完全失態的話。

“東宮虛懸這麼多年,也不知道多少人勸諫過,這一次,朕就立一個太子吧!”

第四百六十九章 顛倒的兄弟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長,一呼百應第十八章 最是難負美人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貴客雲集興隆來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課題的代齋長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湯糰第四十章 師徒鬧翻?第七百八十九章 誰幹的?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從不甩鍋王大頭第六百三十五章 冊命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說夫第四百五十五章 敲人頭殼問配方第三百八十七章 吃穿二字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五百二十二章 刺心暖心,晴天霹靂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設第八十三章 張博士上京第二章 童養……婿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當誅,其情可憫第八十二章 滷煮和高薪第六百五十章 嫁妝,土木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掛東南枝第一百零六章 尋人司禮監第五百六十五章 成婚如趕集第八百七十六章 匕見第五百三十五章 嫁給我吧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劍,別小氣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出題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版必究?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六百八十七章 拍案第四百七十一章 慈父和嚴師第九十七章 求救訊號110第五百四十五章 真正的盛世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絕妙捧哏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識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八百五十七章 動若雷霆第五百八十一章 心寬和後患第四十一章 葛門徒孫第三百一十六章 確實有問題!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氣第三百七十七章 撒手掌櫃最輕鬆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九十章 皇帝駕到!第七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講學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課題的代齋長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有道理第三百一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氣第三百一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五百三十九章 老師充家長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六百九十三章 知錯,救急?第六百六十三章 九出十三歸第五十章 反派死於話多第五百八十四章 詔告爾字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六百八十四章 嫁妝,傳書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章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煩的天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壽第三百八十章 自家人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事和鍛鍊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四百五十四章 從人蔘果到芋圓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戰國子監第四百四十一章 誣良爲賤的慣犯第六百八十七章 拍案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話劇吧第七百三十三章 工讀和委培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誼第五百三十章 差役亦法吏第一百八十六章 你賠我美人!第四百零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六百二十四章 賣好,將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別把欽使當二小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八百六十四章 蠱惑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裡的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帶刺第九章 小先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堅鋼意如鐵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六百四十七章 萬鈞第六百九十二章 詰問第四百二十八章 管家何人,選拔大賽第四百九十四章 求同存異
第四百六十九章 顛倒的兄弟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長,一呼百應第十八章 最是難負美人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貴客雲集興隆來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課題的代齋長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湯糰第四十章 師徒鬧翻?第七百八十九章 誰幹的?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從不甩鍋王大頭第六百三十五章 冊命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說夫第四百五十五章 敲人頭殼問配方第三百八十七章 吃穿二字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五百二十二章 刺心暖心,晴天霹靂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設第八十三章 張博士上京第二章 童養……婿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當誅,其情可憫第八十二章 滷煮和高薪第六百五十章 嫁妝,土木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掛東南枝第一百零六章 尋人司禮監第五百六十五章 成婚如趕集第八百七十六章 匕見第五百三十五章 嫁給我吧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劍,別小氣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出題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版必究?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六百八十七章 拍案第四百七十一章 慈父和嚴師第九十七章 求救訊號110第五百四十五章 真正的盛世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絕妙捧哏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識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八百五十七章 動若雷霆第五百八十一章 心寬和後患第四十一章 葛門徒孫第三百一十六章 確實有問題!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氣第三百七十七章 撒手掌櫃最輕鬆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九十章 皇帝駕到!第七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講學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課題的代齋長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有道理第三百一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氣第三百一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五百三十九章 老師充家長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六百九十三章 知錯,救急?第六百六十三章 九出十三歸第五十章 反派死於話多第五百八十四章 詔告爾字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六百八十四章 嫁妝,傳書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章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煩的天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壽第三百八十章 自家人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事和鍛鍊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四百五十四章 從人蔘果到芋圓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戰國子監第四百四十一章 誣良爲賤的慣犯第六百八十七章 拍案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話劇吧第七百三十三章 工讀和委培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誼第五百三十章 差役亦法吏第一百八十六章 你賠我美人!第四百零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六百二十四章 賣好,將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別把欽使當二小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八百六十四章 蠱惑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裡的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帶刺第九章 小先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堅鋼意如鐵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六百四十七章 萬鈞第六百九十二章 詰問第四百二十八章 管家何人,選拔大賽第四百九十四章 求同存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