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今非昔比

一年換三次朝服,這在別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這並不是說,張壽在一年之中跨越了三個大品級,正從六個小品級。因爲朝服不比公服和常服,沒有那些仙鶴錦雞之類的東西,都是更莊重的大紅純色,上衣下裳,蔽膝等等一應俱全,就算品級升了,衣衫鞋襪幾乎是換湯不換藥,只在革帶綬環上少許有些變動。

頂多是冠冕加一根橫樑,僅此而已。既然如此,一套朝服,節省的官員能穿好多年。畢竟,建國之初每年給官員的衣料費是挺豐厚的,但百年下來,物價浮漲,再加上銀貴銅賤,如今發的那點錢根本就已經不夠置裝和更換行頭的。

更何況,張壽入仕就是七品,而後又升了六品,而七品和六品本來就是一模一樣的冠服,連冠冕革帶綬帶都一模一樣,直到五品方纔加了一根樑。之所以一年連着新做了三套朝服,很簡單,他這一年來,個子長高太多了。

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因爲經濟良好,平日的活動範圍大幅度增加,還曾經去了一趟滄州,於是,在越忙越奔波胃口越好,而且飲食結構比在村裡更完善,羊乳牛乳不斷的情況下,張壽個頭確實竄得極快,較之進京時,雖說在村裡沒量過身高,但他少說已經長高了兩三寸!

所以,按照如今朝服那赤羅裳下襬離地一寸,赤羅上衣長過腰七寸這種硬性標準,別說朝服了,就連他那沒來得及穿幾次的公服,那也同樣是隨着他的身量變化,一次次量尺重做,以至於他都提出過做的時候不如放寬點尺寸避免浪費的建議,結果被朱瑩給攔了回去。

朱大小姐的理由振振有詞:“你又不是穿不起,幹嘛要節省?這世上有的是隻認衣冠不認人的傢伙,與其穿着不合身的衣裳,讓那些小人指指點點,寧可量體裁衣!京城最有名的製衣坊千絲閣,那就是我家的產業,讓他們給你做就是了,好料子堆着存着也是爛掉!”

“而且,這些衣裳的料子,根本就不經洗,一洗就爛了褪色了,我可不要你新三年老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現在又不是太祖皇帝起兵初期那麼窘迫的時候!”

此時,張壽看着眼前那一整套行頭,就只見冠冕從最初七品時的二樑冠,換成了如今五品的三樑冠,銀革帶上多了銀鏤刻出的花紋,最初的黃綠赤三色錦綬帶,也改成了黃綠赤紫盤雕花錦的綬帶,銀質綬環也變成了銀鍍金,不變的是那一整套衣裳。

而這一整套行頭正套在一個和他身高差不多的寬敞衣架上,通體竟看不見什麼褶皺,以如今這年頭的熨燙技術來說,絕對是花費了不小的功夫。

張壽想着想着,就不禁微微一笑,撩起那袍服的袖子漫不經心地一瞅,他就突然發現這針腳走線和往日趙國公府送來的有所不同,當下立時開口問道:“娘,東西是誰送來的?”

“是宮裡來的人,一個很和氣端莊的女官。”吳氏見張壽明顯有些意外,她就忙說道,“我仔細問過,說是這次九章堂從上到下都頒賜了冠服,所以你這個老師也有。我還不放心,畢竟之前不是司禮監算計過你嗎?我還特意去趙國公府,當面請教了太夫人。”

“結果,太夫人說,這確實是皇上的額外厚賜,是因爲要對九章堂師生一視同仁,所以才連你的一塊備下了。原本瑩瑩是已經發話要千絲坊做的,可宮中尚服局負責採辦,府裡也只好算了。聽說尚服局在宮裡的製衣坊,裡頭的織女和繡娘全都是江南的,號稱水準一流。”

“不過我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什麼針腳線頭不好的小事也就算了,如果萬一在形制上有什麼問題,那就說不清楚了。多虧太夫人看穿了我的心思,特意派了李媽媽跟我回來,從頭到腳全都檢查過一遍。”

對於吳氏這謹慎過度,嚴防死守的態度,張壽並沒有覺得過分。封建社會嘛,因言獲罪只是小意思,穿衣服,造房子,吃東西,全都有各式各樣的規矩,一個不小心還會被人告發僭越乃至於圖謀不軌,就算小心一萬倍也不過分。

哪怕這衣服是宮裡出來的……

因此,他自然是對吳氏的細緻謝了又謝,隨即陪着喜上眉梢的養母回房時,他就簡略提了提今日經筵上的那些爭端——太複雜的也就不用說了,然則他推薦了劉志沅,以及駁斥了太子近侍用目不識丁者,他還是先和吳氏通了個氣,省得她從其他渠道得知後爲他擔心。

吳氏對外頭那些大事確實是既不懂,也不關心,可事涉張壽,她還是聚精會神聽了,而張壽說得簡單易懂,她自然而然也聽明白了。

聽說張壽舉薦的是朱廷芳的老師,又是如今致力於公學的劉志沅,她理所當然地大爲贊同。而聽到朱瑩竟然頭一個站出來反對那位實質上首輔的孔大學士,她就顯得尤爲擔心,等聽張壽說他也出來幫腔時,她方纔舒了一口氣。

“幸好有你出來幫瑩瑩,否則她一時氣盛,萬一被那些老大人頂得下不來臺,那不知道該怎麼生氣,皇上再寵她,也不見得會在那種場合幫她!不過她說得確實沒錯,當初你爹還在世的時候,都尚且教書童認字呢,更何況是堂堂太子,用目不識丁的人像什麼話?”

張壽沒想到吳氏還真是舉出了現成的例子,不禁呵呵一笑。

他和朱瑩也只是拿這話來寒磣一下孔大學士那幫人而已,最主要的是想要替三皇子張目。

至於身邊內侍宮人沒文化這種事是不是能忍,那完全得看皇帝的選擇,看看歷史上清朝那些太監,絕大多數確實是以不幹政,不識字作爲篩選標準,甚至連宮中妃嬪都有不少是漢文水平堪憂的,慈禧太后都談不上多有文化。

據說,從明朝到清朝,識字率不進反退,尤其是清朝的文盲率,那簡直是讓人不忍直視,可仍然有無數人到後世都不忘歌功頌德,遺老遺少的數量,大概比歷朝歷代加一塊都多。

然而,連枕邊人都是一字不識的文盲這種事,人家滿清的皇帝不都是挺習慣的嗎?

反正都已經和朱瑩一塊努力過了,三皇子日後身邊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張壽也沒懶得再操什麼空心。

他如今這張園除了宋舉人、方青、楊詹,還有應召天文術數的人才三人,上京趕考的舉子鄒明等三人,陣營正日漸壯大,但壯大之後,一個共通點就日漸突出了起來。那就是一羣人現如今都很喜歡跑到天工坊去湊熱鬧!

當張壽在自家那名爲天工坊的地下室,和收留的形形色色人才以及關秋探討改進磨牀的時候,在這剛剛下過第一場初雪,如今雪還沒有完全化盡的天氣,幾騎人也抵達了京城西邊的阜成門。爲首的一人在驗看路引,從官差的特殊通道進城時,忍不住冒出了一聲感慨。

“終於回京了!”

“小鄧哥,京城這地方,我們可是兩眼一抹黑,到這之後可就得靠你這地頭蛇了!”

聽到這一聲小鄧哥,鄧小呆不禁哭笑不得。他今年才十六歲,後頭這羣傢伙小的二十多,大的三四十,這一路上小鄧哥叫得順口,竟然到了京城也這麼嚷嚷。他只能無奈地糾正道說:“我只是京郊村子裡土生土長的,哪裡是什麼京城地頭蛇?”

“那也比我們這些宣府的粗漢來得強!”

幾個人又是一陣善意的笑聲,剛剛那個開口叫小鄧哥的親兵就真心實意地說:“小鄧哥,你不但能寫會算,更是王總憲身邊最得意的人,此番回京,我們不靠你靠誰?聽說王總憲這次要掛尚書銜,正式履任宣大總督,不再只是暫代,日後就是王大帥了,還少得了你的前程?”

鄧小呆有些煩惱地撓了撓頭,最終放棄了和這些親兵說理——雖然他不是秀才,但這是典型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啊!等到對京城比較熟悉的他撥馬在前頭帶路,不多時就來到了棋盤街通政司之外,他拿出公文驗過身份之後,手中的封口奏疏立刻就被送了進去。

開玩笑,宣大總督王大頭從前可是順天府尹,那是什麼德行,京城百姓也許還有人不知道,但各大官衙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奏疏,誰敢耽擱了?

而完成任務的鄧小呆長舒一口氣,正盤算是先去見舅舅,還是先去拜見自家小先生,卻聽到幾個從裡頭出來的通政司小吏正在大聲議論。

“真的,今天那經筵上,朱大小姐頭一個站出來,那簡直是有其夫必有其婦,和當初經筵第一天張博士擠兌孔大學士一樣,把孔大學士這個不是首輔的首輔,駁得灰頭土臉!緊跟着,張博士自己也站了出來,那真是夫婦齊心,其利斷金……”

“說得你和親眼看見似的!不至於這麼一面倒吧?我聽說,附議孔大學士的足有好幾十個,有朝官,也有此次來參加經筵的名士大儒!”

“人多有什麼用?人多氣勢不足,再說,人家朱大小姐和張博士那理由簡直是絕了,你們讀書人知道紅袖添香,卻要人家太子殿下用目不識丁之輩?哦,今後不是張博士了,聽說九章堂要從國子監分出去了,要叫張學士纔對!”

鄧小呆聽得心情巨震,他來不及想太多,慌忙衝過去做了個揖,隨即客客氣氣地打聽,緣何張博士變成了張學士。因爲他那地道的京城口音,又說是剛從外頭公幹回來投遞公文,那幾個小吏打量了他一番,也就七嘴八舌地解說了一番。

結果,跟着鄧小呆回來的那幾個親兵無不嘖嘖稱奇,其中一個嘴快的甚至忍不住叫道:“小鄧哥,他們說的已經當了東宮講讀的那位張學士,不也是你的老師嗎?”

這一句話就猶如石破天驚,鄧小呆就只見剛剛還在對自己賣弄文華殿經筵那點事的幾個小吏登時面色大變,而其餘各處進進出出的人,也有不少扭頭望了過來。他情知不好,當下趕緊就腳底抹油想開溜,可不曾想卻是呼啦啦十來個人圍上來堵住了他的去路。

見此情景,剛剛一時嘴快道破鄧小呆身份的那個親兵頓時後悔不迭。他趕緊一個閃身擋在了鄧小呆跟前,色厲內荏地叫道:“你們想幹什麼?小鄧哥可是我們王總憲心腹中的心腹!”

“原來是宣大總督王總憲身邊的人!”

“那就真的沒錯了,之前張學士不是把九章堂好些學生都送到了王總憲那歷練嗎?”

“可之前九章堂的學生不是都回來了嗎?怎麼還會多出來這麼一個,不是冒充的吧?”

鄧小呆就只見一大堆人圍觀打量,議論紛紛,沒有覺察到太大惡意的他微微鬆了一口氣,正想撥開身前那個發現闖禍後就張開雙臂試圖保護他的親兵,卻沒想到人突然大聲說道:“小鄧哥是張學士的學生,那是我家王總憲說的,怎麼可能冒充!”

“是王大頭……不對,王總憲說的?那倒真有可能不是冒充……哎呀,我想起來了,聽說張學士之前鄉居那些年的時候也收過兩個學生,其中一個還是九章堂第一期的,對,就是陸三公子的佐貳,聽說陸三公子也叫人一聲師兄的,另一個說不定就是這位小哥呢?”

鄧小呆聽人說起齊良,他就趕緊解釋道:“小齊是和我一塊從學於小先生的,但他是讀書人家出身,不像我對那些之乎者不感興趣……我就只和小先生學了算學……”

還沒等鄧小呆把話說完,一旁就搶出來一個人,敏捷地躲過他身前那個保護者,隨即竟是一把握住了他的手:“原來尊駕就是鄧公子,失敬失敬!我家中小兒今年十五歲,算學資質上佳,各種數字都能過目不忘,之前葛老太師的那些書也能倒背如流……”

鄧小呆還在發懵,人就已經連珠炮似的把自家兒子誇了一頓。雖說因爲有點呆氣和迂氣,這才被張壽起了這麼個綽號,但當了好些時日的小吏,隨即又跟着宣大總督王傑歷練了這麼久,他已經不再是昔日的鄉民少年,一下子就明白了人家熱忱的緣由。

因此,眼見周圍不少人全都在豎起耳朵聽他回覆,他就靦腆地一笑道:“這位長者,我家王總憲求賢若渴,最需要精通算學的人了,我把令郎推薦給他如何?你且稍等,我這就把令郎的名字記在夾片上!要知道,我家王總憲上任以來,身邊流水一般換文書,最缺人了!”

第八百二十八章 啓智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絕望啊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調無人聽第四百九十七章 肅然起敬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一百零五章 不簡單第六十六章 留宿慶安堂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學官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釣到了好大一條魚……第二百四十章 如你所願第八百一十九章 淡然強勢第五百一十二章 深坑第六十九章 “二”少爺第七百零八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點進司禮監和領袖潛質第三百三十一章 鹹魚發威,賞錢開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四百七十一章 慈父和嚴師第兩百一十二章 無趣和有趣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四百零一章 逞強就灌安息湯第四十章 師徒鬧翻?第一百四十三章 聲聲驚堂木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鬧事第五十四章 青蓮紗衣,利益均沾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四十一章 葛門徒孫第一百九十三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七百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兩百零三章 奇怪的朱公子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第九十七章 求救訊號110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三十三章 扯起虎皮做大旗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識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湯糰第一百一十一章 編碼方式第七百五十一章 花言巧語的境界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久不見?第四百一十章 來考九章堂吧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八百二十五章 踐行第七百四十二章 柔能克剛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會審,著書立說第五百三十一章 婚期第五百零二章 巧言令色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戰國子監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四百三十二章 任勞任怨老黃牛第三十二章 打擊一大片第七十八章 薪火傳承靠閹黨?第七百六十九章 偏袒第三百零九章 滾出去!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爺第七百零一章 性情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賊探討學術問題尾聲1 兄弟第十二章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兩百零五章 家有大哥壓力大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人人爭先第八百八十二章 餘韻第三百零九章 滾出去!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而已?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樣第兩百一十五章 各有所愛,因人施教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圖第八百八十一章 事後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聲勢和敲竹槓第八百五十一章 可疑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咬狗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百三十一章 橘生淮北則爲枳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言不遜引禍來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轉?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輩子白活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忽悠第五百七十九章 雷霆第七百三十九章 美人棰第五百三十四章 賞秋遭遇熊孩子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將和打賭第一百八十章 設套和再發難第四百六十五章 黑暗英雄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子報仇,從早到晚
第八百二十八章 啓智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絕望啊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調無人聽第四百九十七章 肅然起敬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一百零五章 不簡單第六十六章 留宿慶安堂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學官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釣到了好大一條魚……第二百四十章 如你所願第八百一十九章 淡然強勢第五百一十二章 深坑第六十九章 “二”少爺第七百零八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點進司禮監和領袖潛質第三百三十一章 鹹魚發威,賞錢開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四百七十一章 慈父和嚴師第兩百一十二章 無趣和有趣第五百二十八章 宇內強國第四百零一章 逞強就灌安息湯第四十章 師徒鬧翻?第一百四十三章 聲聲驚堂木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鬧事第五十四章 青蓮紗衣,利益均沾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四十一章 葛門徒孫第一百九十三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七百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兩百零三章 奇怪的朱公子第六百七十二章 密度第九十七章 求救訊號110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三十三章 扯起虎皮做大旗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識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湯糰第一百一十一章 編碼方式第七百五十一章 花言巧語的境界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久不見?第四百一十章 來考九章堂吧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八百二十五章 踐行第七百四十二章 柔能克剛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會審,著書立說第五百三十一章 婚期第五百零二章 巧言令色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戰國子監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四百三十二章 任勞任怨老黃牛第三十二章 打擊一大片第七十八章 薪火傳承靠閹黨?第七百六十九章 偏袒第三百零九章 滾出去!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爺第七百零一章 性情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賊探討學術問題尾聲1 兄弟第十二章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兩百零五章 家有大哥壓力大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人人爭先第八百八十二章 餘韻第三百零九章 滾出去!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而已?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樣第兩百一十五章 各有所愛,因人施教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圖第八百八十一章 事後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聲勢和敲竹槓第八百五十一章 可疑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咬狗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百三十一章 橘生淮北則爲枳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言不遜引禍來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轉?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輩子白活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大忽悠第五百七十九章 雷霆第七百三十九章 美人棰第五百三十四章 賞秋遭遇熊孩子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將和打賭第一百八十章 設套和再發難第四百六十五章 黑暗英雄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子報仇,從早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