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琦君女士去年出版了一本新的散文集子《煙愁》,書名和封面的設計,正符合了這位玉潔冰心的作者的那份情致。琦君的散文,乍看來,文字是樸實無華的,但仔細地欣賞,就會覺得那種淡雅,也是經過作者細心琢磨的。這本包括了三十八篇散文的集子,是作者十年來作品的精選。在這以前她曾出版過散文及短篇小說集《琴心》、《菁姐》、《百合羹》等。大部分的散文作品都是懷憶往舊的,所以常常在那裡面可以看到笑影中閃着淚光。去年曾有人把現在散文加以類別,使這位一向溫柔的作家,也忍不住對她個人寫作方向做坦白的傾訴,她說:

……許多童年的故事,寫下我對親人師友的懷念,也寫下我在臺灣的生活感想。這些,也許會被認爲是個人廉價的感傷,雞毛蒜皮不值一提的身邊瑣事,或老生常談卻自以爲了不起的人生哲學。對於這些批評,我都坦然置之。我是因爲心裡有一份情緒在激盪,不得不寫時才寫。每回我寫到我的父母家人與師友,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忘不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我也珍惜自己對他們的這一份情。像樹木花草似的,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然而,這怎麼可能呢?

琦君生長在山明水秀的浙江杭州,先就受了大自然的鐘秀。她的家境很好,父親是個叱吒風雲的軍官,在他的原籍溫州和卜居多年的杭州,都有過煊赫的名聲。但無論在風光如畫的西子湖或是那十八灣頭的水鄉,琦君的童年卻也充滿了憂傷。她是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的,但是完成這段大學教育,曾經過了一段坎坷的命運,這便是造成她的作品的那股“愁”味的根源吧!

琦君在多年前寫過一篇充滿了散文意味的小說《梅花的蹤跡》,贏得了多少讀者的欣賞。它不是一篇在現實生活中取材的小說,梅花若隱若現的是象徵了一個純潔的女孩子,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情調——在此時此地的作家羣中,也只有琦君和張秀亞了。

對於愛情,琦君的筆下總有着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的意味。這種愛情的美,一經觸及,就會保持它的永恆了。

《梅花的蹤跡》,是最足以代表琦君的這種風格的一篇小說了。你靜靜地讀了它,掩卷之後,還會沉浸在那飄逸的氛圍中。你彷彿看到了落英繽紛的梅花仙子,披着一襲白衣自梅湖冉冉而來,周圍是白皚皚的深山幽徑,待你正要捉捕那仙子的衣襟時,她卻不知在何時已經飄然引去,只有那幾枝梅花在寒風中搖曳,給你留下了永恆的記憶。

張秀亞女士曾給琦君的寫作風格寫了幾句最確切的話,她說:

在新寫實主義的噪音裡,我們聽到一個寂寞的歌人,倚着綠色的籬樹放歌。每一個節響,每一個音符,都會使我們想起閃爍而又滅熄了的夢之火焰。她歌唱,她嘆息,只是爲了能在幽暗中迴應的人。

然而近年來的琦君,在小說的取材中,卻漸漸轉向了現實生活,這大概也是生活在如此現實的環境中,年年月月所看到聽到的,使她拿起筆來時,那些美麗的或醜惡的人和物,就不由得會走進了她的故事吧!

琦君服務於司法界,還兼在兩間大學教授文學課程,她自認爲教書的樂趣最高。她有堅強的的意志,卻有一個相反的身體。但是她常說,無論她在怎樣頭痛如裂的情形下,只要上了講臺,侃侃而談,古今文學的比較,李杜詩章的講述,病魔立刻就無影無蹤了。她在大學讀書時,是江南詞宗夏承燾的得意弟子,因此她對詩詞有特殊愛好和造詣。對於寫作的風格,她喜歡引用《牡丹亭》裡的兩句詞: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卻三春好處無人見。”

這也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吧!

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53章 初 戀 (1)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65章 冬青樹第70章 貧非罪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47章 愛玉冰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65章 冬青樹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55章 一件旗袍第35章 我的童玩第46章 竹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27章 文津街第67章 玫 瑰 (2)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66章 玫 瑰 (1)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13章 蘭姨娘 (2)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27章 文津街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46章 竹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27章 文津街第67章 玫 瑰 (2)第67章 玫 瑰 (2)第6章 惠安館 (5)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28章 擠老米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43章 秋遊獅頭山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57章 小紅鞋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5章 惠安館 (4)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5章 惠安館 (4)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63章 奔向光明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54章 初 戀 (2)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64章 雨第53章 初 戀 (1)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45章 相思仔第14章 蘭姨娘 (3)第14章 蘭姨娘 (3)第67章 玫 瑰 (2)第12章 蘭姨娘 (1)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28章 擠老米第18章 後 記第6章 惠安館 (5)第65章 冬青樹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13章 蘭姨娘 (2)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64章 雨第3章 惠安館 (2)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45章 相思仔第66章 玫 瑰 (1)第8章 惠安館 (7)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55章 一件旗袍第65章 冬青樹第63章 奔向光明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68章 會唱的球
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53章 初 戀 (1)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65章 冬青樹第70章 貧非罪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47章 愛玉冰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65章 冬青樹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55章 一件旗袍第35章 我的童玩第46章 竹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27章 文津街第67章 玫 瑰 (2)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38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1)第66章 玫 瑰 (1)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13章 蘭姨娘 (2)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27章 文津街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46章 竹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27章 文津街第67章 玫 瑰 (2)第67章 玫 瑰 (2)第6章 惠安館 (5)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28章 擠老米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43章 秋遊獅頭山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57章 小紅鞋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5章 惠安館 (4)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5章 惠安館 (4)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63章 奔向光明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54章 初 戀 (2)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64章 雨第53章 初 戀 (1)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45章 相思仔第14章 蘭姨娘 (3)第14章 蘭姨娘 (3)第67章 玫 瑰 (2)第12章 蘭姨娘 (1)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28章 擠老米第18章 後 記第6章 惠安館 (5)第65章 冬青樹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13章 蘭姨娘 (2)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64章 雨第3章 惠安館 (2)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45章 相思仔第66章 玫 瑰 (1)第8章 惠安館 (7)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55章 一件旗袍第65章 冬青樹第63章 奔向光明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68章 會唱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