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名林寶琴,字蘊如,一名夏林(任教時名)。生於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光緒二十二年於蕪湖適南京同鄉夏仁師姑丈。1911年即任教於江蘇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擔任國文及歷史教席。1933年姑父患神經憂鬱症於1934年逝世。1937年抗戰與南京家人一路南下經由安徽當塗、無爲、重慶至白沙。1943年久病謝世,葬於東川白沙之陽。
姑母爲人沉默寡言,明是非,識大體,處世泰然而有定見,常言命也,聽其自然,頗爲達觀。姑母對我非常寵愛,因我家男丁少。而我與姑母相處雖不久,但時有過從,受盡至深。
姑母與姑父情感至篤,而姑父對姑母的和順無微不至,真可謂是琴瑟和鳴,比翼連理,有不渝之情。姑母在北京因病及侍奉婆母(海音注:因婆母亦吸鴉片)而染嗜阿芙蓉,姑父亦隨而好之,我經常見姑父煮生煙餅熬成膏,不厭其煩。在臥室內設一長榻,榻旁一小方桌,桌上置有煙盤,盤內有煙燈、煙槍、煙籤、煙膏等。兩人輪流吞雲吐霧,望之風神瀟散、羽化登仙之況,真是逍遙安詳、神仙眷屬。平時手不釋卷(愛讀唐詩及林紓所譯小說),自姑母病後,提心吊膽地護侍,至甚憔悴。
姑母常以我林氏祖德宗功言行典故告勉,對林氏始祖比干公,以至唐時九牧公明經及第以來,仕宦相繼,有無林不開榜之譽,面告書示,因此受她影響而編纂《林氏家乘》。
我最後一次與姑母晤談,彼此甚爲感慨,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於日本軍閥前半月,我至安徽當塗探望姑母,相談痛恨日軍閥橫行霸道,論及時事,她說:“……頑敵壓迫而至焦土抗戰,從此是最後關頭,我們骨肉流離,是永無寧日了。”因此回憶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在流離犧牲中,豈不痛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