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頭疼也不疼的謝謝!感謝船山的月票,)
鐵勒騎兵出現在冰堡之下的時候,易風正在後面的營柵裡與陸續趕到的奚族五大部落首領一起喝酒。
奚族五大部落的首領們,此時披着熊皮的、狼皮、還有披着野豬皮的,如同是老林子裡剛走出來的山野獵戶一般的坐在易風面前,一衆首領看向易風的目光裡,充滿着敬畏。尤其是阿會氏的蘇支,他現在更是幾乎把易風當成了菩薩一樣對待了,這次鐵勒來犯,阿會氏部族遭受重創,若非易風救援及時,阿會部死的絕對不止萬餘人馬,說不定在他父親手裡建立起來的阿會氏部族,就此一厥不起,甚至分崩離兮。經過他們父子兩代的努力,他們整合建立了阿會氏部落,如今各大小部落合起來有十萬之衆,之前他還曾十分自負,覺得阿會氏部族實力強大起來,甚至幾度有懾服奚族其餘四部,建立一個統一的奚王國,自己成爲奚王。可是這次鐵勒人給了蘇支一個響亮的耳光,讓他終於清醒了過來。
雖然阿會氏部族這些年依附中原隋王朝,得到了充足的休養生息時機,發展迅速,可說到底,人口多了卻不等於實力強了。在漠北鐵勒同羅部區區一萬人馬的攻擊下,擁有十萬之衆的阿會氏部族竟然節節敗退,差點被打入萬劫不復之境。可打的他們入地無門,上天無路的鐵勒同羅豹騎兵,如今卻被隋軍給關起門來打狗。若鐵勒人只是敗於隋軍還算不得什麼,畢竟數量上,隋軍兩萬鐵勒只有一萬。可實際上,到現在爲止,鐵勒人已經損失了近兩千騎兵,而隋軍呢?估計兩百都不到。最重要的是,剩下的八千鐵勒人已經被關起來了,插翅難飛,敗亡的命運已經註定,可就算這些鐵勒人想要做困獸之鬥,想要同歸於盡,都沒有機會了。蘇支還從沒有見過這樣的戰事,只用了兩倍的人馬,卻以幾乎微乎其微的傷亡,就已經把上萬的漠北騎兵給吞滅了。
而這樣的一個將軍,卻二十歲還不到。難以想象啊,可是在事實面前,蘇支卻難以置疑,這隻會讓他對易風更加的敬畏。這讓他想起了中原漢帝國時的名將霍去病,拒說這位大破匈奴的漢代名將,封狼居胥之時也僅僅二十一歲而已。
看着侃侃而談的年輕大帥,蘇支心裡卻已經想的更遠,這支沾滿阿會氏部族鮮血的同羅騎兵已經註定插翅難飛,滅亡在即了。雖然這讓蘇支心裡感覺舒了一口氣,可這並不能讓他就完全放心。一萬同羅騎兵在此覆沒,這不會是結束,反而只會是一個開始。這一萬同羅騎兵對於同羅部落來說,也許是一個重大損失,可同羅族比阿會氏部族強大的多,他們擁有突厥可汗大軍中的八個萬騎編制,實際上的突厥人的萬騎並不是滿編,可擁有八個萬騎編制的同羅部落,實際上也一直保持着至少四萬騎兵的數量,就算在這裡損失一萬,還至少有三萬,必要的時候,他們還能動員更多。
更何況,同羅部族只是鐵勒部落中的一個部落而已,整個鐵勒部落擁有超過百萬的戶數,人口近於千萬。而這樣強大的鐵勒部落,還只是臣服於突厥之下的一部份而已。雖然如今的突厥不如當年,現在分爲東西二部,鐵勒部落也更分散,但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若同羅人,鐵勒人再次來報復,他們阿會氏是很難抵擋的。以往奚族能得到這些年的休養,完全是依靠當年他父親決定依附中原的隋王朝。經此一次重挫之後,蘇支已經放棄了要征服奚族其餘四大部族的想法了,他現在想的是,自己應當抓住這個機會,緊緊的抱住眼前這位年青大帥的腿,只要這位大帥肯一支庇護他們,那麼就算鐵勒人再次前來,他們也不用再懼怕了。
奚族其餘四部落首領此時的想法跟蘇支差不多,雖然這次大敗的是蘇支是阿會部,可兔死狐悲,脣亡齒寒,連最強大的阿會氏部族都打不過鐵勒人,那他們自然更不行了。而且四部落中的處和部上次就遭受了拔野固的掠奪攻擊,損失了數千人馬,也是打落牙齒往肚裡咽,連聲張都沒敢。這次看到了隋軍的勇猛了得,自然也是打算牢牢抱住隋軍大腿。
雙方是越談越高興,奚族想要藉助隋軍對抗突厥人的襲擾,而易風當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不論是奚還是契丹,經過這十幾二十年的發展,如今都是人口衆多,不過這兩大族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人多可軍事實力卻又很弱,特別是在隋朝建立前不久,才經歷了一次兩大族內部的各部落的一次重組,而重組之後,契丹有十部落,奚族有五部落,可他們卻依然是一盤散沙,連一個實際性質的聯盟和聯盟首領都還沒有產生。如果按照歷史發展,奚和契丹接下來都會進階到部落聯盟時代,產出聯盟的首領,甚至一些制度,而契丹更是在唐末,溶合了中原的許多制度後,建立了一個契丹王國,最後建立了遼王朝。而現在,這兩大部族還十分鬆散,這讓易風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將這兩部族併入自己麾下的機會。當然,想要吞併奚和契丹決不會那麼容易,但現在兩族受到突厥威脅,易風卻是有操作的空間,把這兩部族拉攏過來。也不期望一開始就能怎麼樣,但卻能借此加強三方之間的關係,慢慢的把這兩族拉上自己的戰車,最後慢慢的吞併同化他們。
易風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等滅掉舍河川中的同羅騎兵後,爲了防止突厥人前來報復,懷荒軍與奚族在各川穀和一些山口的重要地點,建立戍堡和鎮城。仿照懷荒軍在壩上一樣,設立鎮城戍堡,以及烽墩,建立一條防禦線,同時由懷荒軍幫助奚族五部訓練兵馬,以及協防。懷荒軍還可以向奚族部落輸送軍械,而奚族以礦產和牛馬等各種物資交易。另外,奚族五部落還將選調一批青壯戰士,加入懷荒軍中服役等。
這個提議是相當開放的,也是很有誘惑的。對於奚族來說,懷荒軍在奚境內建立軍鎮戍堡烽墩,好處是明顯的,擁有這些軍鎮戍堡要塞後,能夠大大增強奚族的抵抗防禦力。但這樣一來,也等於奚族向隋軍打開了門戶。不過易風的下一個提議又讓他們心動不已,懷荒軍願意幫他們訓練部族兵馬,並且向他們出售精良的軍械鎧甲。懷荒軍的精銳以及他們鎧甲的優良,奚族首領們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懷荒軍真的能幫他們訓練兵馬,並出售軍械給他們,那奚族的實力將上一個大臺階,如阿會氏本有多達近二十萬的人口,其餘四大部族也各有五六萬到十來萬不等的人口,但他們的戰士卻很少,五部的戰士不過三萬左右。而且這些都並非常備兵,只是戰時徵召的青壯牧民而已。這些兵和漠北的鐵勒人比起來差遠了,甚至更不如隋兵。一來是少於訓練,二來也是軍械不良,三來更是指揮的優秀軍官很少。如果懷荒軍真的能替他們訓練一支精銳的常備軍,甚至還願意幫他們培訓各部族中的貴族子弟兵法,並出售給他們富貴的精良軍械鎧甲,那各部族的軍事實力將成倍的提升。
至於其它的一些提議,比如由奚隋兩方共同修建壩上至奚境的馬車道,再比如武州與奚之間加強貿易,再比如,易風提議的奚隋安保聯防協議,懷荒軍在奚境修建鎮城戍堡屯兵,並且奚族將鎮堡附近的一些土地劃給鎮堡裡的隋軍用作屯田等等,這些在奚族首領們看來,倒不是最重要的了。
奚人最核心的饒樂河流域,懷荒軍並沒有要求建城駐軍,易風的安保聯防協議中計劃修建的鎮堡,更多的是集中在落馬河、鴨子河、蒼耳河、舍河、陰涼河以及更西面的灤河、柳河、潮裡河、黑河、白嶼河等諸河川穀,炭山、松山、馬孟山、燕山這幾個山嶺地帶,而在饒樂河流域的平原地帶,懷荒軍並不駐軍,只是提出幫助奚族建立幾座鎮城,用以給五部族居住,以及用作貿易之用。
武州軍奚族安保聯防協議中還有一條,就是奚族允許武州軍向奚族招募士兵,允許奚人和武州百姓自由遷移到奚境和壩上居住生活,不得干涉,且須保護他們的財產安全不受侵犯。
“阿會氏準備組建一萬新軍,希望易帥能爲我們訓練新軍,並培訓部族軍官。”蘇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次吃了一個大虧之後,讓他意識到了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的重要性,建立一支常備軍也許很難,但抽調出健壯的族人,由武州軍幫助訓練,再裝備隋軍的裝備,戰鬥力肯定能上升許多。“我們還需要一萬人的武器裝備,得要和武州軍裝備一樣的上等器械。”
“我們處和部想請易帥爲我們訓練五千精銳,也要全套武州軍所用的器械!”處和部首領也馬上跟着道,不過處和部不如阿會部勢大,上次也損失了不少人馬,因此考慮了半天,最後一咬牙,準備請隋軍幫他們先整訓五千人馬出來。”
“奧失部請易帥幫忙訓練五千精銳!”
“度稽部請易帥幫忙訓練八千!”
“元俟折部想要訓練八千!”
五部族有想要訓練一萬的,有想要訓練八千的,也有想要訓練五千的,最後五部想要訓練的新軍爲三萬六千人馬。易風這個時候也是趁熱打鐵,提出向奚族五部每部招募一千青壯爲戰士。招募五千奚族士兵,易風是準備用這些奚人擴充入騎兵營中,將現有的一個騎兵營,擴充爲兩個騎兵營,另外原來的騎兵偵察團,也準備擴充成騎兵偵察營。這個擴充計劃是個長期計劃,先把騎兵營擴充爲兩個各轄三團的騎兵營,然後下一步就是把偵察團擴充爲偵察營,再一步,就是把這三個騎兵營,擴充成各轄五團的騎兵營。最後使得懷荒軍騎兵從現在的兩千餘騎,擴充到近九千人的騎兵規模。
不過這些得一步步來,暫時還是急不來的。
對於奚五部族首領們的擴軍計劃,易風倒是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合適的。五部落擁有近五十萬人口,這是個比如今懷荒還人口更多的勢力。五部想擁有三萬六千人馬,其實並不多。實際上,他們本來的兵力就差不多是這個數,只不過部落兵制,實際上是閒時爲牧民,戰時爲兵的制度。現在奚人在鐵勒人面前吃了個虧,就想要弄一支訓練過的精兵,以備戰事。
“沒有問題!”易風點頭答應了幫忙奚人訓練軍隊。他是不怕教會了徒弟餓死師傅,或者說教會了徒弟反來打師父的。最重要的,是能讓奚人同意懷荒軍向東擴張,在河川山口要地,建立鎮堡並駐兵屯田,等這些戍堡軍鎮建好,道路也修通,再加上就地的屯田,懷荒軍就能實際控制與奚交界地帶,更進一步的影響到奚族。更何況,雖然易風並沒要求向饒樂河一帶駐兵,但路會修到那去,城鎮會建到那去,市集商隊也會在那裡發展起來,到時,雙方的交流越加緊密,奚人只會越來越離不開武州軍。
“今日在此盟誓,武州軍與奚族五部族兄弟盟約協定,雙方安保聯防,任一方遭受敵方攻擊,則另一方有責任出兵救援,共同擊敵...”
當竇建德派來前來報告說同羅人已經到達冰城前的時候,易風已經和奚族五部族首領正式達成了安保聯防協議的初步協議,在魏徵草擬的協議條文上,易風和蘇支等五部落首領共同簽名按上手印,達成協議。簽下這個協議,雙方都很滿意。
正高興慶祝間,聽到鐵勒人終於到了,易風笑着對衆人道:“來的正好,還請諸位首領隨易某一同上城,共同觀看我武州軍將士將同羅人灰飛煙滅,正好滅此朝食!”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