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四)

於木邦的興威、緬甸的阿瓦、還有孟養和孟密的治所所在處,這四地都開了雷霆書院附屬小學,沒有什麼美感的灰色建築物,是以竹爲筋,沙石水泥混凝土打下深達六七米的樁腳,牆壁也是同樣的竹筋水泥混凝土建成,四層的建築在這個年代顯得極爲高大,每層大約七百平方,沒有飛檐,沒有華麗的裝飾,所有的窗戶後面,都有三指厚、留了槍孔的木板可以推上。四個地方的當地人,都不約而同,把這些學校喚作:“大明石碑”

而對於宮聚這種老行伍來說,儘管先前沒有見過這樣的建築,但他一眼就看出根本:“這是小城?”皆因這樣的建築,軍事意義對老都督來說,真的是顯而易見,別說學校門口還有一條環繞的水流,而裡面竟打了三口井,“若有三百兵,足以據之固守待援。”

而學生就在當地招收,適齡的男女學生都可以報名接受體驗,開始很少有人報名,儘管丁制軍給大家分田分地,明軍也很和氣,但這看着就教人生畏的建築,入學又要削髮,當地人都傳說着,這是要把孩子騙去當和尚,唸誦經書來增加這大明石碑的固不可破。

後來第一批十幾個小孩,每旬都能回家,又識了字,會簡略地算數,漸漸便使得當地人覺得,這學校卻是能使孩子學到本事的,不是把小孩弄去念經當和尚。加上又是包吃喝包住,家中便少了一張口。所以漸漸地送孩子來學校的人便多了起來,自然,擇生的標準也就自然高了起來。

“學校和民兵這兩塊。就由你這裡主捉起來。”丁一對着送行的肥球說道,又向周玉章叮囑,“你要勇於任事,身爲孟密知府,如今可是流官了,也算得平步青雲,不要再用以前土官的辦法來辦事。有什麼不懂的,就和劍南商量着來。”周玉章要比肥球激動得多,如不是丁一生生架着他。中間不知道又要跪下磕上幾次頭了。

方瑛果然不出丁一所料,接替宮聚成爲雲遠的總兵官,掛平蠻將軍印,至於宮聚。則暫時沒有什麼差遣。丁一隻教他留在身邊充任顧問,此時由王越也去了雲遠承宣布政使司經歷、兼領孟養整飭兵備道的職位,遷爲孟養府正六品通判,只不過同知和知府都暫缺,想來再怎麼官迷,也憂心着邊地帶來的生命危險,和如同流放一樣的處境;鎮守中官王毅則是改爲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守備太監,其實幹的還是一樣的事;萬安則由監軍御史改任緬甸、木邦、孟養、孟密四府巡按。丁一此時離開。便只有譚風帶陸戰第一旅、宮聚領着二千親衛騎兵隨行。

倒是兵馬浩蕩,只不過丁一身邊能使喚得上的人手。便愈加的稀缺了。

“先生,要不再等等吧?”萬安是這麼向着丁一勸說的。因爲現在丁某人仍是三省總督軍務事兼理糧餉的制軍,而云遠承宣布政使司,也壓根就沒有布政使,先前丁一推測的太常寺少卿出任布政使、石璞前來接替督師的公文和旨意,都還沒有派遣天使下來宣旨。

丁一笑了起來,騎在神駿的四蹄踏雪之上,朗聲對萬安說道:“皎克西是阿瓦的糧倉,東籲以聯姻的辦法,將此糧倉從我大明緬甸軍民宣慰司弄走,丁某身爲大明總督,已誅圖謀不軌的奸邪宣慰使莽紀歲,安能不爲國家取回其與明吉逾私私相授之皎克西?”

說到此處,丁一卻猛然勒馬,四蹄踏雪人立而起,長嘶不已,他便在這駿馬上衝着陸戰第一旅和二千騎兵的方面喊問:“我大明男兒,安能忍此屈辱而不報?”

當一名統帥能夠帶領着部隊,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他理應得到士兵的信重;

而當一名統帥,不但能夠帶着部隊,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而且還能把傷亡控制在極小的範圍內,身邊的袍澤在多次戰鬥之後,仍還是能叫出名字的那些人,而陣亡的士兵又得到極高禮儀的葬禮,他們的家人也得到了優厚的撫卹,他理應得到崇拜和士卒的服從。

而且對於陸戰第一旅和那二千騎兵來說,他們還有信仰,對於丁一提出的烏托邦的信仰。

於是,他們對丁一盲從,不是絕對的服從,而是盲從。

宮聚在私底下發牢騷時,曾經說過:“也許丁制軍對那些陣亡的軍兵喝一聲起立,他孃的,那些殉國的袍澤一下子站起來立正答到的話,老子壓根就不會驚奇!”這當然只是老都督的牢騷,丁一併沒有教死者屍變的能耐。

只不過當他衝着那六七千軍兵這麼喊問的時候,身邊近千聽見他所問的話的那些士兵,下意識地咆哮起來:“犯大明天威者,雖遠必誅!”而在後面那些軍兵,聽不清丁一在問什麼,但聽着前面袍澤的聲音,便也跟着嘶聲力竭地高呼,“犯大明天威者,雖遠必誅!”一波又一波的咆哮聲,就在這阿瓦城下洶涌而起,嚇得阿瓦城裡民衆無不顫抖的。

“循吉,擬折上奏。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爲一,昔有漢唐,今有大明……緬甸宣慰使莽紀歲,勾結東籲夷酋明吉逾,私授疆土,又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一,將義兵,行天誅……斬莽紀歲及以下,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我大明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安止四府之地?今再揮師東籲,以復失土,以誅奸邪,犯大明天威者,雖遠必誅!”

丁一明顯是當文抄公當上癮了,上回抄諸葛武侯的出師表不說,這次是當衆公然抄襲漢朝名將陳湯的摺子。但無論如何,這一刻他抄陳湯奏摺的格式,卻的確是極爲應景,連萬安也不住搖頭晃腦,邊寫邊眼眶發紅,熱淚淌流,男兒生於世間,便當如是哉!

京師之中於謙、王直、陳循、王文等朝廷大佬,並如不萬安、王越崇拜丁一那樣崇拜景帝;朝廷之中各方士大夫階層的代表,不論是商輅這類閣臣還是御史言官、諸部侍郎,也不是和那陸戰第一旅的軍兵盲從丁一那樣,去盲從於景帝。

丁一可以豪邁揮灑盡顯英雄本色,景帝卻就不行了。接到這份奏摺時,召丁一回京,派石璞去接替丁一督師,遷許彬去出任布政使的旨意、公文都還沒發出。景帝看着這份摺子,當真不知道是哭是笑。不知道是安全衙門搞的鬼,還是真的是時間就這麼恰到好處,剛剛是在奉天殿朝議之際,這份八百里加急文書,就遞了上來。

真的是留給景帝緩衝的時間都沒有,他看罷之後還在猶豫,下面首輔陳循就開口了:“聖上,不知道雲遠戰況若何?”送上殿來時已經唱名,說雲遠緊急軍書了,所以首輔這麼開口也是合理的,軍機大事,也不可能皇帝看完,想捂住就捂住,當自己是太祖、成祖麼?

景帝也只能強作歡顏,擠出笑意說道:“壯哉!如晉真爲大明之衛、霍,朕之冠軍侯哉!”

然後便也唯有教太監把這摺子拿下去,將之使羣臣遍視。陳循是很講究的,示意太監先予于謙,畢竟現時相權就操持在於謙手上,首輔並沒有法理上的資格去率領六部,他可以開口,但卻不會在朝堂之上,來用這種小動作和于謙爭高下,太過低下了。

于謙點了點頭,接過那摺子看了,饒是他這當了二十年侍郎,歷經數朝,又組織團營力挽狂瀾的大司馬,也看得一時失神,喃喃道:“真陳白袍再世麼?”然後方纔醒過來,這不是君臣私議,而是朝堂之上,把摺子遞給陳循,再向景帝請恕君前失儀之罪,景帝自然笑道無礙,只因連他自己看了,也是一看失神啊。

陳循有了這兩位打底,算是有些心理準備,雖然沒有失神,但也看得愣在那裡,過了三五息才把摺子遞給天官老王直,這位向來對於丁某人,是不憚於捧殺……或者說讚賞的,看了二行,但大聲道:“壯哉!我大明雲遠,安止四府之地?聖上,召回丁容城之議,可以休矣!”可以不用議了,不用再提了,甚至他還加了一句,“聖上當慎之!宋高身後名,實在不堪!”宋高宗就是趙構,相傳十三道金牌召回嶽武穆的趙構,他這是直接說召回丁一,景帝就是趙構了,算是倚老賣老,同樣也是在景帝和丁一之間,再度插上一刀吧。

景帝聽得真是幾欲怒髮衝冠,他又不是要求和,和趙構有半個銅鈿的干係麼?這怎麼能跟宋高宗扯上關係?不過此時朝議,他又不是太祖、成祖那樣君權、相權把之一手,一言而出,無人敢違的皇帝,也只能強笑道:“天官所言極是,朕安能自壞長城?”

只是景帝心口在滴血啊,不單是他的兒子的病,而且雲遠教丁一這麼折騰下去,只怕和關外一般,都是隻知阿傍羅剎與結縛羅叉私,不知有天子與他人了!並且如此拓地之臣,景帝再怎麼怒,也找不到說得過去的由頭來束縛丁一,這該如何是好!(……)

第7章 辭京(六)第67章 更有強中手(十二)第8章 決鬥(十五)第2章 遠航(二)第52章 淡馬錫(二)第82章 雄雞一唱(九)第6章 歐洲(十九)第76章 閒遊獨木橋(六)第1章 督廣西(二十八)第8章 決鬥(二十二)第4章 萬事開頭難(四)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一)第99章 只待東風(三)第18章 獨立顧八方(一)第90章 萬事皆備(九)第6章 傷別離(二十三)第1章 溫柔鄉(三)第119章 待從頭(二)第31章 舌戰(一)第7章 風蕭蕭(三)第3章 爪哇(十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53章 離別易銷魂(四)第22章 獨立顧八方(五)第4章 萬山在握(一)第3章 飛地(十二)丁一的奮鬥l六第6章 傷別離(十六)第39章 熟人(一)第3章 立儲(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八)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3章 心如鐵(四)第3章 立儲(十)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1章 舊部(二)第1章 督廣西(十)第8章 轉進(五)第1章 舊部(二)第6章 傷別離(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七)第39章 幽懷恨無句(九)第84章 虎脫柙(七)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五)第112章 血腥序幕(九)第8章 萬事開頭難(八)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三)第3章 飛地(十九)第83章 其血玄黃(二)第43章 教看風雲手(四)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三)第24章 種田(三)第1章 入埃及(七)丁一的奮鬥十四第71章 閒遊獨木橋(一)第3章 飛地(十五)第1章 督廣西(二十四)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2章 定埃及(十八)第1章 溫柔鄉(五)第5章 租界(七)第8章 轉進(十二)第40章 熟人(二)第1章 舊部(九)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38章 尺土是漢天(五)第4章 出印度洋(一)第8章 決鬥(二十三)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二十)第8章 轉進(七)第84章 萬事皆備(三)第2章 絕戶計(十六)第3章 立儲(十二)第83章 贏取自由身(八)第5章 奪門(三)第50章 幽懷恨無句(二十)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一)第79章 閒遊獨木橋(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48章 幽懷恨無句(十八)第84章 贏取自由身(九)第4章 出印度洋(二十)第83章 其血玄黃(十六)第9章 風*流*眼(一)第9章 風*流*眼(四)第5章 憑陵雜風雨(五)第4章 新君(十九)第58章 交易(二)第1章 督廣西(二十五)第23章 視死忽如歸(一)第2章 絕戶計(十六)第4章 萬山在握(十四)第88章 萬事皆備(七)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八)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八)第7章 風蕭蕭(十)第44章 教看風雲手(五)第9章 風*流*眼(十四)
第7章 辭京(六)第67章 更有強中手(十二)第8章 決鬥(十五)第2章 遠航(二)第52章 淡馬錫(二)第82章 雄雞一唱(九)第6章 歐洲(十九)第76章 閒遊獨木橋(六)第1章 督廣西(二十八)第8章 決鬥(二十二)第4章 萬事開頭難(四)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一)第99章 只待東風(三)第18章 獨立顧八方(一)第90章 萬事皆備(九)第6章 傷別離(二十三)第1章 溫柔鄉(三)第119章 待從頭(二)第31章 舌戰(一)第7章 風蕭蕭(三)第3章 爪哇(十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53章 離別易銷魂(四)第22章 獨立顧八方(五)第4章 萬山在握(一)第3章 飛地(十二)丁一的奮鬥l六第6章 傷別離(十六)第39章 熟人(一)第3章 立儲(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八)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3章 心如鐵(四)第3章 立儲(十)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1章 舊部(二)第1章 督廣西(十)第8章 轉進(五)第1章 舊部(二)第6章 傷別離(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七)第39章 幽懷恨無句(九)第84章 虎脫柙(七)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五)第112章 血腥序幕(九)第8章 萬事開頭難(八)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三)第3章 飛地(十九)第83章 其血玄黃(二)第43章 教看風雲手(四)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三)第24章 種田(三)第1章 入埃及(七)丁一的奮鬥十四第71章 閒遊獨木橋(一)第3章 飛地(十五)第1章 督廣西(二十四)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2章 定埃及(十八)第1章 溫柔鄉(五)第5章 租界(七)第8章 轉進(十二)第40章 熟人(二)第1章 舊部(九)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38章 尺土是漢天(五)第4章 出印度洋(一)第8章 決鬥(二十三)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二十)第8章 轉進(七)第84章 萬事皆備(三)第2章 絕戶計(十六)第3章 立儲(十二)第83章 贏取自由身(八)第5章 奪門(三)第50章 幽懷恨無句(二十)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一)第79章 閒遊獨木橋(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48章 幽懷恨無句(十八)第84章 贏取自由身(九)第4章 出印度洋(二十)第83章 其血玄黃(十六)第9章 風*流*眼(一)第9章 風*流*眼(四)第5章 憑陵雜風雨(五)第4章 新君(十九)第58章 交易(二)第1章 督廣西(二十五)第23章 視死忽如歸(一)第2章 絕戶計(十六)第4章 萬山在握(十四)第88章 萬事皆備(七)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八)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八)第7章 風蕭蕭(十)第44章 教看風雲手(五)第9章 風*流*眼(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