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奪門(一)

只因這能混到太監的,哪怕倒黴得如王毅一般的人兒,也是挑通了眼眉的角色,他們可能粗俗無文,也可能貪婪無度,但有一點,就是通常都會把人情世故方面的事,分得很清爽。例如王振在位時,動到勳貴那邊,孫太后一發話他立馬就收手,該請罪就請罪,絕對沒有什麼猶豫的。紫禁城裡,沒這本事那是絕對混不出頭。當然,那些混出頭之後狂妄到忘形,那通常就是死路一條,這是歷史明證,也不必贅述。

這宣旨太監是想明白了,沒有印信,查到他頭上是個死;有印信,查到他頭上也是個死啊!別說不把丁一這摺子遞上去,城上多少將士看着就不要說了,這麼多人證,哪裡捂得住嘴?而且最關鍵的一點,丁一是士林之中年青一輩的領袖人物了,更有所謂丁言之說,在不太講邏輯的這年代裡,名聲往往就決定了真實性,例如講邏輯的話,那麼丁一說把奏摺交給這太監代爲遞上,就應該有這太監簽收之類的單據爲憑,否則怎麼證明丁一把東西交給他?

但這年代不是這樣的,若這太監說沒有,丁一說有,不用關城上軍士作證的,堂上、坊間各色人等,張口只問一句:丁容城身負海內人望,名動天下,從無半句虛言世間盡知!說道他陷害你這閹狗?拿出證據來!

這太監怎麼自證?所以丁一把奏摺扔了給他,完全不用讓他籤什麼證據,就是這關節了,丁某人此時的名望、聲譽,實以教他全然不懼這太監敢不遞上去的。

好了。那麼遞上去,裡面說有印信啊!這太監該不該幫他遞,皇帝會不會因此遷怒先不要提了,就說這印信,奏摺裡面說有啊。太監交不出來,這不是完蛋的節奏是什麼?

那丁一現要給他印信了,正如丁一騎在馬上所說的:“你這人怎麼一驚一乍的?印信忘記給你,你說不成;現時要給你,你又說不成?”太監只在那裡拼命磕頭,哪裡答話?只因他要接了印信。他是必定完蛋:中官不給有司,私自強索文臣、勳貴印信!

只教有人傳出這麼一句,他是必死無疑,天下讀書人公敵啊,國子監那班學生,就敢去長跪不起求誅奸邪。御史更是必定在奉天殿狂噴皇帝,到時皇帝絕對不會給他這奴才背黑鍋,一定是扔他自己出來頂雷的。

恐怕到時不止是死,而是落得和王振一般下場,抄家滅族了!

要不他這身負皇命的天使,不閒閒地等丁一行禮問候,再很裝逼地回一句“聖躬安”。會這麼不要臉地磕頭?他是真怕啊!

丁一衝他招了招手,那太監不太明瞭,愣了愣才反應過來,如釋重負地把那奏摺雙手遞上,丁一在馬上接了過來,向張懋要過筆墨,在後面加了一句:然送信者不敢受臣印信之託,故遣弟子張懋負印同去。

然後把那奏摺又扔給太監,把印綬扔給張懋對他道:“和他回京師去,把印信找個人交了。到天津碼頭來。叫朱動不要妄動,英國公府裡有什麼變故,也不必驚慌,只管往天津過來與爲師會合就好,至於措詞。想來不用爲師教你。”

張懋笑了起來,在馬上對丁一行禮道:“是,弟子謹尊先生教誨!”他本就是京師小霸王,要不是入了丁一門下,不知道得怎麼爲禍京師呢,這種籍口措詞,哪裡需要丁一去教?又不是譚風那木頭人。他和丁一都很清楚,京師不論皇帝或是朝臣,都不會攔他出京的,因爲他是英國公,他不是陳三也不是杜子騰,他是大明有數的勳貴,一大家子,所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攔他做什麼?他又能跑到哪裡去?

丁一分給張懋二十騎,都是都音部落裡出來的騎兵,當然不是爲了保護張懋,宣旨太監哪裡敢讓張懋出事?所謂以壯聲勢,就是這樣,關外得勝迴歸,孤零零一個不太象回事,也教人看輕了去。

事實張懋跟着宣旨太監回京師的路上,心情很平靜,沒有一絲驚恐也沒有任何慌張,正如他和陳三說的,豪門的事,京師的事,他從小就經歷了,他很清楚其中的來去。特別在丁一吩咐他,讓朱動不要妄動的時候,他的心就更定了。

因爲丁一沒有提到楊守隨,也就是大明第二師,丁一仍然是準備收入腰袋裡的,所以並沒有讓楊守隨的新訓人員趕緊撤出京師;還讓安全局衙門的人不要妄動,要知道出關之前,丁一可以讓朱動作好準備,要讓安全局衙門的人員,在化整爲零的情況下,保持情報網的運作,這就可以看出,在丁一的計劃裡,最危險,危險到要放棄安全局這個官方衙門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事實上回到京師,張懋受到的是歡呼,一種對英雄崇拜的歡呼,連同他身後那二十騎,當真體會一把“朵朵鮮花擲馬前”的風光。張懋應付起來很得體,不時高吼着“大明萬勝!”、“犯我大明,雖遠必誅!”以至接近御河橋的地段,張懋高呼一聲,“我明軍!”街邊的百姓已價天響地應和着,“萬勝!”、“萬勝!”

“丁容城!丁容城!”百姓裡不知道誰這麼呼吼起來,那聲音漸漸地便統一了,緊接着,便爆發出,“無敵!無敵!”、“丁容城世間無敵!”、“今之嶽武穆!”、“威武!”臨空的二樓,有大閨女、小媳婦都探出頭來,整個京師,完全就是陷入一片瘋狂。

這種呼聲,在御河橋左近一陣陣地響起,紫禁城裡雖然聽不真切,但也能感覺到聲勢,更有太監內侍奔入稟報,孫太后捏着念珠的手,指節因爲用力而顯得發白,自是不消說了,便是因爲朱見濟有了好轉,對丁一有些感動的景帝,臉上肌肉也不住地跳動着,功高震主,這不是功高震主是什麼!

但突然之間,外面卻就靜了下來,景帝詫異地一拍御案,對興安喊問道:“怎地靜了?滾出去看看!”所謂反常則妖,這歡呼聲如同被掐着咽喉一般,停了下來,必定是不對的。

還沒等興安出去,就有中官哭喪着臉來回報:“爺爺不好了!”沒等興安給他一腳,那中官就急急地說道,“丁容城要辭官!”還沒等他說完,外面的呼聲又響了起來,又有中官奔入來報,“不好了!街上許多民衆,在叫喊着誅奸邪!”

丁一在宣府關外這幾天不是白呆的,京師之中的天地會、忠義社成員,早就在聽聞李雲聰入京所高呼的消息後,就開始運作起來了。世上的事,最怕的就是有組織,而更爲可怕的,是嚴密的組織。華夏大地,向來對於秘密結社,真的是很不在行,看看近代同盟會的組織程度就清楚了,更不要說在這景泰年間的情況。

略爲有點組織性的白蓮教,依靠那極爲扯淡的教義,什麼無生老母,真空家鄉,就硬生是從朱明開國一路挺到朱明完結,再到建虜竊器時代乾脆反清復明起來。所以丁一以現代間諜、秘密黨派組織所經營起來的天地會、忠義社,廠衛是真的摸不着頭腦的,倒是鄭文奎他們在士林中搞的雷霆學派,成了吸引廠衛注意力的靶子。

京師就算在這時代,也是超級大城市,如果沒有天地會和忠義社,在其中組織煽動着,怎麼可能如同處處有火頭一樣,就這麼咆哮沸騰起來?而且從頭到尾沒有違禁的話語,沒有人喊出類如“丁一萬歲”這些的話呢?因爲天地會和忠義社的成員,一直就在那些瘋狂的民衆中控制着整個羣衆運動!

景帝這時聽着也顧不得體面了,起身踹了興安一腳:“快!去母后那裡!”孫太后便是他心中最後一根稻草,本來他是習慣問計于謙的,但當於謙在奉天殿,反嘲着說讓廠衛去捉丁一回來,投入詔獄,景帝就下意識地覺得於謙不再和以前一樣,盡心盡力地扶持自己了。

於是他又對興安說:“傳石亨進宮!”如同歷史一樣,他在最後更爲相信石亨多一些。

其實如果他去找于謙的話,也許事態的發展,就不會如丁一所設想一般發展了。

于謙剛愎自用,于謙把持相權,于謙看不起人,于謙好名……但如他的清貧不貪一般,于謙的任事能力,那真的任是誰也很難抹殺得掉的事,如果景帝去尋于謙來,或者……但現實之中,總是沒有或者的。

孫太后見着景帝,對他說道:“皇帝這樣,成何體統?天,塌不下來!他要乞骸骨,就讓他回廣西去!張輒能收得了大明第一師,他回了廣西,又能如何?就教他領着這二千兵馬回去,就好好留在冠軍侯府看家護院吧!”

而被景帝宣召入宮的石亨,則就出了另外一個主意:“臣以爲,無論如何,還是勸得丁容城回京師爲好,不論是爲了平息蒼生之口,還是朝廷賞賜莫要寒了臣子軍士之心,都應教丁總憲回京師,若真病重,再賜榮歸不遲。”

景帝聽着微微點頭,方覺心中略定。

第82章 雄雞一唱(一)第96章 天子賜顏色(八)第7章 風蕭蕭(八)第47章 教看風雲手(八)第5章 租界(七)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三)第4章 出印度洋(五)第19章 大禍(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118章 血腥序幕(十五)第5章 忠義無雙(一)第84章 虎脫柙(十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九)第5章 奪門(一)第82章 萬事皆備(一)第12章 洗劍血成川(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九)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第5章 奪門(二)第64章 工欲善其事(十四)第4章 新君(八)第28章 謀逆(四)第46章 幽懷恨無句(十六)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八)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76章 閒遊獨木橋(六)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五)第1章 督廣西(十二)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83章 其血玄黃(十)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48章 幽懷恨無句(十八)第4章 新君(十二)第7章 風蕭蕭(四)第107章 血腥序幕(四)第3章 心如鐵(十三)第22章 獨立顧八方(五)第84章 萬事皆備(三)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二)第6章 傷別離(十五)第94章 天子賜顏色(六)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五)第2章 遠航(二)第3章 飛地(九)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第82章 雄雞一唱(二)第5章 君臨(十八)丁一的奮鬥十二第1章 萬事開頭難(一)第34章 幽懷恨無句(四)第44章 教看風雲手(五)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六)第1章 溫柔鄉(九)第83章 其血玄黃(九)第89章 萬事皆備(八)第5章 租界(八)第3章 立儲(八)第81章 翻雲覆雨(十二)第23章 種田(二)第128章 待從頭(十一)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六)第17章 江山萬里煙(七)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四)第2章 絕戶計(十三)第8章 決鬥(二十)丁一的奮鬥二十七第2章 定埃及(九)第6章 會師(四)第5章 君臨(十五)第78章 贏取自由身(三)第84章 虎脫柙(二十)第10章 快意(二)第2章 遠航(二)第1章 入埃及(二十)第7章 猙獰(五)第105章 天子賜顏色(十七)第54章 離別易銷魂(五)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二)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六)第90章 天子賜顏色(二)第2章 遠航(十八)第109章 血腥序幕(六)第1章 入埃及(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第5章 奪門(六)第4章 萬山在握(三)丁一的奮鬥二十五第7章 猙獰(三)第96章 萬事皆備(十五)第4章 萬山在握(九)第84章 虎脫柙(三)第5章 奪門(十七)第7章 猙獰(十一)第3章 飛地(七)
第82章 雄雞一唱(一)第96章 天子賜顏色(八)第7章 風蕭蕭(八)第47章 教看風雲手(八)第5章 租界(七)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三)第4章 出印度洋(五)第19章 大禍(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118章 血腥序幕(十五)第5章 忠義無雙(一)第84章 虎脫柙(十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九)第5章 奪門(一)第82章 萬事皆備(一)第12章 洗劍血成川(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九)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第5章 奪門(二)第64章 工欲善其事(十四)第4章 新君(八)第28章 謀逆(四)第46章 幽懷恨無句(十六)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八)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76章 閒遊獨木橋(六)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五)第1章 督廣西(十二)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83章 其血玄黃(十)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48章 幽懷恨無句(十八)第4章 新君(十二)第7章 風蕭蕭(四)第107章 血腥序幕(四)第3章 心如鐵(十三)第22章 獨立顧八方(五)第84章 萬事皆備(三)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二)第6章 傷別離(十五)第94章 天子賜顏色(六)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五)第2章 遠航(二)第3章 飛地(九)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第82章 雄雞一唱(二)第5章 君臨(十八)丁一的奮鬥十二第1章 萬事開頭難(一)第34章 幽懷恨無句(四)第44章 教看風雲手(五)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六)第1章 溫柔鄉(九)第83章 其血玄黃(九)第89章 萬事皆備(八)第5章 租界(八)第3章 立儲(八)第81章 翻雲覆雨(十二)第23章 種田(二)第128章 待從頭(十一)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六)第17章 江山萬里煙(七)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四)第2章 絕戶計(十三)第8章 決鬥(二十)丁一的奮鬥二十七第2章 定埃及(九)第6章 會師(四)第5章 君臨(十五)第78章 贏取自由身(三)第84章 虎脫柙(二十)第10章 快意(二)第2章 遠航(二)第1章 入埃及(二十)第7章 猙獰(五)第105章 天子賜顏色(十七)第54章 離別易銷魂(五)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二)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六)第90章 天子賜顏色(二)第2章 遠航(十八)第109章 血腥序幕(六)第1章 入埃及(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第5章 奪門(六)第4章 萬山在握(三)丁一的奮鬥二十五第7章 猙獰(三)第96章 萬事皆備(十五)第4章 萬山在握(九)第84章 虎脫柙(三)第5章 奪門(十七)第7章 猙獰(十一)第3章 飛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