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四)

倭人的軍議並不單純是口號,他們也定出了許多的謀略,第一條就是避開海岸線。∷,因爲根據倖免者的描述,當時就是那些艦船上冒出烈火,然後天雷轟下,將大半個筑前盡毀。所以他們儘管不明白火炮,但也覺得那炮口焰和高爆彈是有關係的。按他們的理解或許是一種儀式,一種道術,只能在那些艦船上舉行。他們是這麼總結的,所以結論就是避開海岸線,收縮防禦圈。

而第二個辦法,就是清堅壁野,這個本來是大明防治倭寇的辦法,也被他們運用起來;

然後他們主要的戰法,就是以小股足輕來誘使巫都幹分兵,然後卻以優秀兵力來殲滅小股的部隊。

不單李秉和劉吉覺得丁一看錯人,日本人也認爲,丁一輕敵了,這是他們的機會。

至於李紹?他倒是看着盡心盡力在操持民事,挾着千餘高爆彈毀了半個城的餘威,加上曹吉祥領着一連警衛團的老兵給他站隊,所以倭人倒是貼服的,至少面子上看來是極爲恭順的,不過李紹卻沒有什麼自得的神色,甚至連笑容也是看不見的。

筑前有幸免的地方豪強少貳氏的家主,送了一對姐妹來討好他,也被他轟了出去。

這讓他的長隨、幕僚都很奇怪,因爲這年頭,不是隻有奸臣納妾啊,好官納妾也很正常,于謙那種苦行僧式的人物,幾千年能有幾個?一個巴掌能全數完吧。所以幕僚就不解地道:“東家,雖說東來略有小挫,不過今昨兩日看來。倭人恭順,將來報上朝廷也是一番功績。何以憂色重重?”

李紹聽着冷笑起來,沒有去接這話茬。只是對那幕僚吩咐道:“教人去尋海船,倭寇以前總是騷擾華夏海邊,總是有船的,你仔細些,不要惹人注目,就說要運些土產回華夏就是了,現時就去辦。”

看着李紹面色不善,幕僚也不敢多問,連忙行了禮就下去辦差不提。倒是跟在李紹身邊的長隨。那是家生子,和李紹從小一起長大的,小時給他當書童,一路跟在身邊,看着四下無人,卻就低聲問道:“老爺,真要運細軟回華夏?”

因爲這長隨不太相信,李紹這人在這年代,算是清官了。當然,不要拿于謙比,硬要這樣弄,也是幾千年一個巴掌能數完——嶽武穆都還多少有些產業。也就當一輩子官,湊個百多兩銀子回老家買房,死後只有不到二十兩銀子的海瑞才能比吧?

正常門生弟子。迎來送往的習慣性禮儀,李紹還是會收的。明清年代,這不算灰色收入。【後世曾國藩說是不貪的清官了。但他在翰林院時,道光二十三年,他俸祿不到百來兩,這類收入卻是一年就有六千兩】但要說李紹公然把所謂“土特產”裝船運回去,這侍候着他長大的長隨,是當真不信的。

土特產是什麼?官場上來說,不就是銀子麼!他覺得自家主人是幹不出這等事。

“細軟?你我主僕兩條性命,算不算細軟?”李紹很無奈地長嘆了一聲,看了一下左右,卻壓低聲對這長隨說道,“依着老夫看來,這船不難找,尋着船之後,你就離了這營盤,帶上平時跟在你身邊的小廝,把船伕看管起來,乾糧備好了,不要回來,快則三四日,遲則五六日,老夫自然會去尋你,聽懂了麼?丁容城今日拔營而去,說要是去攻略倭國京都,憑那名不見傳的女將,萬來朝鮮兵,鎮得住這碩大地盤?也只有于謙妾纔會巴巴的還想抱大腿,這回怕是他連命都得貼上!”他是看不起項文曜的,而且覺得這人德行不佳,自然其他也就都不值一提,依他看來,丁一是出了昏招,巫都幹這蠻人女將是必敗無疑的。

丁一此時已經不在筑前了,昨天安排好了之後,今早風好,便留了一個團的朝鮮士兵在筑前把守灘頭營盤,拔了六個團的朝鮮兵給巫都幹,然後其他萬餘外籍兵團的士兵、榮一團和警衛團的士兵,包括東海艦隊的陸戰旅等等人員,都上了船,向出雲方向而去。

要一個月蕩平日本,本來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丁一不可能等着巫都乾的戰果,然後再去做其他的決定。一個是他不願意等,一個是朝廷那邊也不願意等,因爲隨着聖旨和兵部公文、英宗書信而來的,還有京師那邊金玉鷹寫來的情報彙總和李賢的書信。

攜帶這些文書,喬妝打扮隨宣旨隊伍而來的,卻是魏文成,他此時也在船上,對着丁一苦笑道:“京師事務交在金玉鷹和柳滿絮手上,彼等又擔了忠義社和天地會的事務,當真分身乏術,只好教弟子出海來。”

他本是被丁一削職之後關了禁閉的,但丁一併沒有提出對他的處罰,這當口無人可用,也只能教他來。丁一衝他搖了搖頭,示意這當口不必說這類客套話:“京師那邊是什麼情況。”

“朝廷諸公是不可能忍受先生封郡王之後,還滯留在日本,還掌握兵權。”魏文成倒也沒矯情,他是知道丁一的秉性,很直接就把要緊的情報點了出來,又把情報彙總和李賢書信都呈上教丁一過目。

丁一看罷,微微笑了起來,把文件遞給楊守隨和劉吉傳閱,包括李賢的書信在內。

楊守隨看得細緻,劉吉倒是一目十行,看完大怒道:“豈有此理!諸公欺人太甚!”

安全衙門情報,很多都是根據蛛絲馬跡分析出來,倒不如李賢的書信,說得直白。

聖旨上雖有“餘如故”這三個字,但是外籍兵團不是隸屬於四海大都督府的,而且隨着丁一就藩,四海大都督府的治所也不可能再放在廣州府了,當然是要遷去美洲了。之所以內閣和六部會同意這三個字,除了英宗的堅持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無人願去接替這差事!

當然,那些爲求晉身之道不惜跪舔的人,倒有不少願意去,只是輪不到他們開口,後世美國總統要突然辭職不幹或是被彈劾,也不可能說某個小鎮的議長說這事他在行,然後讓他去繼任吧?

也就是說,有資格去接過兩大都督府事的,都不願去。例如馬昂,是有這資格,人怎麼可能願意去?于謙這身體看着撐不了多久,兵部連項文曜這樣的心腹都被外派出海了,馬昂好好當着兵部尚書,眼看就要獨挑大樑,他去督兩大都督府事?他就是瘋了也不會肯去啊;

王翱,王鹽山也夠資格的,這老先生倒也肯任事,問題他走了,吏部那一攤子事,誰來操持?不就是沒人能擔得起這擔子,才重新把乞歸的王鹽山弄回來當天官麼?怎麼也不能讓他去吧?

當然絕對夠資格的于謙不論他願意不願意都好,病得不能視事,要讓馬昂來協理部務,皇帝叫他去督兩大都督府事,那跟賜死沒區別吧?按着這麼說,閣臣也是夠資格的,但誰願無端離了中樞?

“先生在前,後繼難爲啊!”李秉看罷了那些文件,卻就苦笑着向丁一這麼說道。

他是敲到了鼓點上,最爲重要的是:前面總督兩大都督府事的丁一,做出這滔天一般的功績,繼任之人,總是難免會被比較的,這些人爬到這這位置,哪個不是人尖子?想想一會朝廷沒錢了,戶部難免會發勞騷:“容城先生任總督時,一船船的金銀、糧草運回來!”皇室沒錢了,難免也會想,“丁容城任總督時,何時短了皇家的體用?”

萬一再有個民亂、邊患,搞得掂,那是應份的;要是拖得久些,那就黃泥掉褲檔了,說不是屎也是屎啊!

“如此,朝廷諸公何不裁了兩大都督府?”楊守隨是看得最慢的,到此時方纔看完,擡頭卻是先向丁一行了禮,方纔接着這麼說道,“先生見諒,學生直言了。兩大都督府事,本便不合祖制,若非土木堡之役,不得已在京大興團營,開了這個頭,又有大司馬這知兵事的人物,和聖上對先生信重無比,這兩大都督府,本便不當存在的,諸公如此猜忌,如此刻薄,何不裁了兩大都督府?”

丁一聽着,搖了搖頭,半晌才徐徐開口:“戰爭紅利。天下熙熙啊!”

而朝廷自然也可以裁掉兩大都督府,只不過,一個字,錢。

丁某人運銀子、黃金,是一船船地往回弄,糧食,也是一艘艘海船地往回弄。

這叫戰爭紅利,別說什麼華夏富足云云之類的,那是沒見過戰爭紅利!

捨不得裁啊,所以內閣六部就和英宗有了一個妥協,讓丁一保留着這差事,不過,這不等於他們會同意丁一擁兵,除了警衛團之外,第二師現在是英宗捏在手裡了,誰也不可能讓他放手的。其他諸如大明第一師、第三師、第四師,六個陸戰旅,都是要重新掌控在兵部的管轄之下的!

李紹正是得了朝廷大佬們的授意,纔會一到筑前,就那麼囂張!

第6章 歐洲(十八)第34章 收徒(二)第8章 轉進(四)第8章 考較(二)第1章 入埃及(二)第91章 天子賜顏色(三)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六)第46章 教看風雲手(七)第6章 歐洲(十九)第73章 閒遊獨木橋(三)第5章 奪門(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三)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八)第112章 血腥序幕(九)第3章 心如鐵(九)第7章 猙獰(十七)第1章 伴君如虎(七)第84章 虎脫柙(二十)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第5章 忠義無雙(十六)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第1章 督廣西(二)第15章 辦事(一)第3章 立儲(十)第76章 閒遊獨木橋(六)第9章 風*流*眼(五)第3章 心如鐵(二十)第84章 虎脫柙(八)第3章 立儲(十二)第37章 勳貴(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九)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九)第83章 其血玄黃(十四)第83章 其血玄黃(十)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8章 轉進(十五)第5章 君臨(十九)第4章 新君(五)第4章 出印度洋(七)第2章 絕戶計(十五)第3章 心如鐵(十六)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八)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六)第1章 溫柔鄉(七)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十)第1章 入埃及(七)第25章 江山萬里煙(十五)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5章 君臨(九)第4章 新君(九)第6章 傷別離(七)第7章 猙獰(十七)第1章 督廣西(十六)後記第26章 江山萬里煙(十六)第5章 君臨(二)第48章 尋人(二)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九)第2章 定埃及(十一)第2章 絕戶計(十七)第98章 只待東風(二)第2章 篳路藍縷(十)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二)第20章 江山萬里煙(十)第9章 風*流*眼(八)第95章 天子賜顏色(七)第31章 幽懷恨無句(一)第3章 飛地(四)第6章 歐洲(十七)第2章 定埃及(一)第1章 入埃及(十八)第60章 更有強中手(五)第3章 飛地(十四)第1章 督廣西(二十五)第50章 破家(二)第8章 決鬥(二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第3章 心如鐵(十五)第8章 轉進(十五)第53章 謀遺產(一)第1章 督廣西(二十六)第4章 新君(五)第84章 贏取自由身(九)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第37章 幽懷恨無句(七)第3章 飛地(十九)第28章 或言堯幽囚(一)第84章 虎脫柙(九)第3章 立儲(一)第114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六)第3章 心如鐵(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十)第1章 溫柔鄉(四)第53章 工欲善其事(三)丁一的奮鬥三十一第2章 定埃及(八)第1章 伴君如虎(六)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第5章 奪門(十二)
第6章 歐洲(十八)第34章 收徒(二)第8章 轉進(四)第8章 考較(二)第1章 入埃及(二)第91章 天子賜顏色(三)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六)第46章 教看風雲手(七)第6章 歐洲(十九)第73章 閒遊獨木橋(三)第5章 奪門(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三)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八)第112章 血腥序幕(九)第3章 心如鐵(九)第7章 猙獰(十七)第1章 伴君如虎(七)第84章 虎脫柙(二十)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第5章 忠義無雙(十六)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第1章 督廣西(二)第15章 辦事(一)第3章 立儲(十)第76章 閒遊獨木橋(六)第9章 風*流*眼(五)第3章 心如鐵(二十)第84章 虎脫柙(八)第3章 立儲(十二)第37章 勳貴(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九)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九)第83章 其血玄黃(十四)第83章 其血玄黃(十)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8章 轉進(十五)第5章 君臨(十九)第4章 新君(五)第4章 出印度洋(七)第2章 絕戶計(十五)第3章 心如鐵(十六)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八)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六)第1章 溫柔鄉(七)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十)第1章 入埃及(七)第25章 江山萬里煙(十五)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5章 君臨(九)第4章 新君(九)第6章 傷別離(七)第7章 猙獰(十七)第1章 督廣西(十六)後記第26章 江山萬里煙(十六)第5章 君臨(二)第48章 尋人(二)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九)第2章 定埃及(十一)第2章 絕戶計(十七)第98章 只待東風(二)第2章 篳路藍縷(十)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二)第20章 江山萬里煙(十)第9章 風*流*眼(八)第95章 天子賜顏色(七)第31章 幽懷恨無句(一)第3章 飛地(四)第6章 歐洲(十七)第2章 定埃及(一)第1章 入埃及(十八)第60章 更有強中手(五)第3章 飛地(十四)第1章 督廣西(二十五)第50章 破家(二)第8章 決鬥(二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第3章 心如鐵(十五)第8章 轉進(十五)第53章 謀遺產(一)第1章 督廣西(二十六)第4章 新君(五)第84章 贏取自由身(九)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第37章 幽懷恨無句(七)第3章 飛地(十九)第28章 或言堯幽囚(一)第84章 虎脫柙(九)第3章 立儲(一)第114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六)第3章 心如鐵(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十)第1章 溫柔鄉(四)第53章 工欲善其事(三)丁一的奮鬥三十一第2章 定埃及(八)第1章 伴君如虎(六)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第5章 奪門(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