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後事

聽着崇禎陰森冰冷的語氣,說出的話如同利劍一般直刺人心,一衆大太監嚇得魂不附體,汗出如漿。

王德化也是崇禎爲信王時的潛邸老人,朱由檢登基後,他順理成章的接過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大權,成爲權傾一時的內相,多年來也是積攢下偌大的家產,家中的至親也是跟着沾了光,子侄基本都在錦衣衛中掛職拿餉,然後仗着他的名氣權力經商賺錢,這也是尋常之事,好在並沒有爲非作歹,巧取豪奪,還算是中規中矩。

王德化跟隨崇禎多年,自是瞭解自家主人的性格脾氣,知道他雖然性子急躁易怒,但對身邊的人還是寬容有加的,有時也會發怒,但從來不說如此誅心之語,看來不知道是什麼謠言傳到了他的耳朵裡了。

王德化略微擡頭,迅速瞅了一眼崇禎身旁站立的王承恩,只見他低眉順眼的低頭看着地面,好像皇帝發脾氣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一樣。

“定是這孫子傳話給了皇爺!聽說這陣子皇爺對他信任更甚,他的侄子也進了錦衣衛當上了實職百戶,這是多大的恩寵啊,自家的幾個內侄外侄雖然也是錦衣衛,都是千戶級別,可實際跟錦衣衛沒有一絲關係,就是掛個名而已,哪像這孫子,哼!”

想到這裡,王德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磕了一個響頭後,開口道:“老奴稟皇爺,老奴等人都是殘缺之人,有幸得以伺候皇爺一家,自是忠心不二,老奴是貪財了一些,可對皇爺一家忠心可鑑!適才皇爺一番言語,老奴羞愧欲死,也不知那個奴才竟敢將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說與皇爺,惹皇爺生這麼大氣!這個該死的奴才,要是讓老奴查到是誰,定要將他碎屍萬段!”

王承恩不爲所動,依舊低頭看着腳面,崇禎冷笑道:“王德化,朕問你,你的忠心在哪裡?你從哪裡判斷朕適才所言是謠言?身爲司禮監掌印,整個皇宮大內都在你的管轄之下,聽到此事不是先去追查是不是確有其事,先想到的反而是想知道是誰告於朕知的!照你所言推論,豈不是不論宮內出現何等情治,都要瞞着朕才行?你這奴才居心何在!”

一想到王承恩暗中查訪到的事情,崇禎怒火更盛,說到最後,隨手抓起案上的茶杯向王德化砸了過去,“啪”的一聲,茶杯正砸在王德化的頭上,一下子四分五裂,鮮血頓時從王德化的頭上流了下來。

王德化被一茶杯打蒙了一瞬,清醒過來後,不顧頭上鮮血直流,拼命的磕頭求饒,其他幾人也好不到哪裡,他們跟隨崇禎多年,何曾見過皇爺發過如此大的火,幾人也都是使勁磕頭,王之心更是嚇得失聲痛哭起來。

崇禎爆喝一聲:“別哭了!再哭拖出去杖死!”

正在大放悲聲的王之心聽到崇禎的喝聲,就像一隻鴨子突然被卡住脖頸一樣,哭聲頓止,上身一抽一抽的,眼淚猶自不停的往下掉落。

崇禎深吸一口氣後吐出,憤怒的心情稍微緩解了一下,他冷聲道:“王德化,朕看在你是潛邸舊人的份上,今天饒你一次!限你十日之內,給朕清理好宮內各種陰暗事宜,查找出心懷不軌之人,朕不想背後總有人窺探!以後宮內要是再有敢勾連內外之人,別怪朕心狠手辣!”

王德化頭上的鮮血順着臉頰流到地上,地面上已經有一小灘血漬,聽到崇禎的話之後,心裡頓時鬆了一口大氣,本以爲這次皇爺盛怒之下會把自己打發去守皇陵,那自己和家人多年來的富貴立馬就會消散,牆倒衆人推,宮裡有的是羨慕嫉妒自己的人,一旦有機會,會把自家吃抹得一乾二淨,他暗下決心,這回不管牽扯到誰,都不會留一絲情面,一定不能失去皇爺的信任。

他咚咚磕了幾個響頭後道:“好教皇爺得知,老奴定會辦好差事,好讓皇爺安心!”

崇禎冷哼道:“朕不聽口號,朕要結果!滾起來站一邊去!”,王德化磕了個頭,乖乖的站起,彎着腰避到一邊。

看着還在地上跪着的幾人,崇禎接着喝道:“王之心!你以爲裝出個可憐樣來,朕就會心軟放過你?朕知道,這宮裡面論起貪財,你王之心說第二,別人不敢說第一,你什麼銀子都敢要,誰的銀子也敢收!朕聽說,朕登基數年來,你攢下的銀子有幾十萬兩之多,到底是真是假呢?”

王之心抽噎着回道:“回皇爺的話,老奴這輩子不喜歡別的,就喜歡銀子,這些年下來,除了家中親眷做些營生掙點銀子孝敬老奴以外,老奴確是收了不少不該收的銀子,老奴該死,回去後老奴就把這些銀子獻給皇爺!”

崇禎一下子氣樂了,他罵道:“你個老狗!朕是惦記別人家財的昏君嗎?滿朝的文武勳貴,家資豪富的多了去了,難道朕都要逼迫他們捐出家財不成?以前的事,朕暫且不追究了,朕雖然窮,但也不會強人所難!朕是想問你,原先宣府鎮鎮守太監杜勳可是你的門下?”

王之心腦子裡一下子明白了,杜勳鎮守宣府數年,從這次犯事的張家口堡八家手裡,沒少撈好處,給自己的孝敬是所有乾兒子裡最多的;去年皇帝召回他之後,看在他乖巧孝順的面子上,王之心通過王德化,把他放到司禮監做了隨堂太監,杜勳自是對他這個乾爹感恩不盡,言聽計從。剛纔當着朝臣沒說此事,原來皇爺這是怕家醜外揚啊,看來自己這乾兒子在劫難逃了,弄好了吐出銀子來打發去守皇陵,要是弄不好,就是人財俱亡的下場啊。

心思電轉間,王之心已經把前因後果想了個通透,他磕了個頭,直起上身道:“回皇爺,杜勳確是老奴門下,老奴當初看他聰明伶俐,待人處事也算說得過去,這才收他爲義子,他在宣府鎮守數年,其間倒也不忘給老奴送上年節之禮,平日無甚往來,去年皇爺將他召回,正好司禮監隨堂太監缺額,掌印太監看他文筆嫺熟,其纔可用,這才把他放入司禮監聽差,皇爺,杜勳也是您的奴才,他要是干犯國法,老奴回去就將其打殺!”

一旁站着的王德化衝着他怒目而視,恨不得一腳踹死這個老東西:要不是你這老狗帶着杜勳給咱家送了兩萬兩銀子,咱家能讓他進司禮監嗎?這回你把屎盆子扣到咱家頭上,咱家和你沒完!

崇禎呵呵一聲:“錦衣衛這時已將其家產抄沒了,這等吃裡扒外的奴才,留之何用?朕遣其鎮守九邊重鎮,爲的就是監視當地官員將領,以防身懷異心之人,沒想到其竟然與之同流合污!王之心,你帶人去司禮監將其拿下,立即杖斃!你監刑!”

王德化一干人等都暗地打了個冷顫,親手拿下乾兒子,並親自看着他被杖斃,這王之心的威望一下子就沒了,以後誰還再敢投靠於他?

王之心自是明白其中道理,但此時已顧不得許多了,先保全自家再說吧,等事情了了,自家就會向皇爺求去天津養老,這麼多年貪下的錢財,做個富家翁那是綽綽有餘了,宮裡已經待不下去了,還不如趁着皇爺沒有趕盡殺絕,及早脫身,他二話不說,磕頭後站起身來,彎腰倒退着出了大殿,吩咐小黃門去叫上幾個行刑太監,直奔司禮監而去。

王之心走後,崇禎看了一眼還跪着的曹化淳、高起潛、劉高几人,開口道:“大明境內動盪不安,傳言朱家的江山有傾覆之危,宮裡的一些奴才就起了別樣的心思,朕告訴爾等,只要朕在,大明就不會亡!誰要是再有小心思被朕查知,朕誅他九族!滾出去辦差去!”

王德化等人幾乎是連滾帶爬的出了昭仁殿,心下都是告誡自己,以前那些爛事說啥都不能幹了,保住眼前的富貴就行了,誰再想打聽宮裡的消息,那就是自己的仇人,定與他不死不休!

幾日後,快馬將聖旨送達孫承宗處,隨着一聲令下,宣府鎮總督署衙門前的廣場上,天天殺得是人頭滾滾,圍觀的人羣如同趕集一般,連續幾日之後,幾百顆人頭落地,隨後一批批案犯家眷在官差的解送下,南下去了嶺南以及瓊州,至於路上是不是病餓而死,抵達後是不是不服水土而亡,那就是天意了,他們風風光光,作威作福的時候,恐怕做夢都想不到會有今天。

至於抄沒的銀兩,崇禎給孫承宗留下了三十萬兩,要求他和朱之馮效仿孫傳庭之舉,在宣府開荒屯田,練兵保民,招募新兵,補發積欠士卒的糧餉,拔擢使用忠心報國,正直敢戰之士,全面革除宣府軍陣舊有弊病,清理軍中害羣之馬,打造出一支軍紀嚴明,聽從指揮的強軍,但凡敢有陽奉陰違,或者串聯對抗上令者,孫承宗有權將其斬殺。

給孫承宗的密信中,崇禎要求他派人看管好所有贓物,封存所有涉案店鋪,掌櫃夥計要每日向當地官府報備,等候一家名叫四海的商行前往接受這批資產和人員,這批龐大的物資價值不凡,到時四海商行可以直接用這些物資交易,省下了大批的銀子,崇禎也不用再往商行注資了,單單這批物資出手後,四海商行的本金就不再短缺。

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章 皇莊3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
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章 皇莊3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