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

七月流火,大星墜地。

這昭示着天氣已經開始逐漸轉涼。

乾清宮昭仁殿中,朱由檢與閣臣們正在聽取戶部關於今年各地夏收情況的彙總報告,然後商議下半年的相關事務。

“啓奏聖上,據各地方呈報來看,得益於宗藩與士紳新政的全面落實與實施,今年夏季賦稅出現極爲喜人之景象,其中尤以江浙兩省賦稅增長最爲迅猛。

江蘇今歲夏糧賦稅除卻飄沒,共計得糧八百二十六萬三千七百一十五石,按市價折銀二百四十七萬九千一百一十三兩。

浙江行省今歲夏糧賦稅除卻飄沒,共計得糧六百四十五萬兩千三百一十八石,按市價折銀計一百九十三萬五千六百九十五兩。

兩省合計繳納賦稅爲四百四一萬四千八百零八兩!”

戶部尚書周志謙手捧一卷文書,大聲地將大家最爲關心江浙兩省的賦稅數額報了出來,包括朱由檢在內的衆人臉上都是精彩紛呈,雖然不至於失態,但各人仍舊是吃驚不小。

大明稅賦最爲鼎盛時期是在正統年間,最多時,一年曾徵收到了折銀一千五百萬兩的賦稅總額,這個數字比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後的一千萬兩歲收還要多,這兩個時代已經是朝臣們公認的賦稅巔峰了。

但沒想到,這兩項記錄馬上就要作古了。

四百萬兩銀子,這可僅僅是江浙兩省的賦稅,並且只是夏糧的額度。

如果一年下來,田地賦稅加上商稅,僅江浙兩地便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別忘了還有其他省份,更別忘了正在北地施行的免徵、減徵。

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地陸續開始計徵後,新增的田畝一旦相繼繳納賦稅,那內帑和太倉的收入將會是一個令人不敢想象的數字,除非皇帝再出什麼幺蛾子惠民政策,否則的話,這個天文數字的賦稅額度會始終保持下去,而且每年還會出現小幅度的增長。

因爲開荒拓田的大計還在持續進行,農業穩定增長帶來的好處就是工商業的興旺和發達,那就意味着工商稅收也會得到相應地提升。

遙想數年前,正常賦稅加上剿餉、練餉,每歲不過是九百餘萬兩,竟然與今日江浙兩省一年正常賦稅總額相當,此情此景怎不令讓感慨萬千。

“啓奏聖上,此只是江浙兩省今夏之收,另外還有一大筆進項,來自於宗藩所出。

除卻已除藩之楚王系外,大明現存二十一位親王,今夏共計繳納賦稅爲五百八十三萬兩千七百二十六石,按市價折銀爲一百七十四萬九千八百一十七兩!”

周志謙報出這個數字後,殿內頓時有了輕微的騷動,相鄰的閣臣之間情不自禁地小聲討論起來。

宗藩向來是大明財政最爲沉重的包袱,這些親王佔據着天下最爲肥沃的土地,不僅不給朝廷繳納稅收,相反,皇帝每年還要拿出大量的錢糧供養這些蛀蟲。

但他們這種好日子今天終於到頭了。

這些欺軟怕硬、趴在大明軀體上吸血地宗藩們,享大明所奉兩百餘年,卻對大明毫無所獻,令人恨不得操刃屠之。

沒想到的是,天地翻覆,從今年起,這些蛀蟲要給朝廷納稅了,而且一繳就是鉅額稅款。

一百七十萬兩,數額足夠驚人不說,此舉意味着,大明終於把這些吸血鬼給徹底甩掉了,一個富強而嶄新的大明正在迅速地崛起中。

“除此之外,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福建以及兩廣地區,此番夏收徵收賦稅總計爲四百三十八萬五千七百三十五石,折銀爲一百三十一萬五千七百二十兩。

按照聖上吩咐,除卻江浙兩省外,其餘布政使司所納賦稅八成留於本省官倉,以作應急所用。

戶部各清吏司已分遣數隊前往上述各行省,專管今後各省賦稅徵收及使用,不使其中有地方官濫用之事生髮!”

戶部的這次改革也是在朱由檢的屬意下發起的,四川等行省錢糧留用的目的,也是爲了更好的貫徹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地整體策略。

十三道清吏司今後將按照各自行政區域劃分進駐各省,並且直屬內閣與戶部管轄,不受當地巡撫及布政使管理,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大員從中漁利的行爲。

錦衣衛和御史也都分別派人進駐各清吏司,形式和職能如同後世地紀委駐部位的紀檢書記一樣,這種做法會極大地震懾某些試圖藉助職權牟利的官吏。

現在的大明各衙門中官吏人數,遠不如後世同等性質的部門多,只要有兩個監察部門同時進駐,具體辦差的官吏根本不敢從中動手腳。

朝廷已經明確下令,各地官府,尤其是掌握錢糧的戶部各清吏司,不論官員還是吏員,每個人都有檢舉他人貪墨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據報屬實,就會將案件發生金額地一成拿出來獎勵舉報者,監察部門會隱匿舉報人的所有信息,避免其舉報後遭到打擊報復的事情發生。

這種手段可是歷朝歷代從來沒有過的,只要稍微有點頭腦的人瞬間就會意識到,這可是個立功發財的好機會,也是個人人自危的新機制。

如果有人想貪墨掉一萬石糧食,一旦被人舉報,那舉報人就會有一千石的獎勵,摺合銀錢可是足有三百兩之多。

對於那些具體辦差的吏員來講,這三百兩可不是個小數目,自己就算參與進這一萬石的貪墨行動中,最終能落個十兩二十兩就不錯了,那趕上這一下子就能拿到三百兩的鉅款。

只要想明白這一點,相信沒有人敢從老虎嘴裡掏食吃,除非腦子裡進水了。

除此之外,朱由檢想出了另外一種方法:從四海商行抽調高水平的賬房,對各地清吏司的賬目進行不定期抽檢,以此來堵死有人從中做假賬貪墨的最後一條通道。

四海商行可是跟清吏司的官員從未打過交道,在茫茫人海中,彼此相熟的機率幾乎不存在,再說抽調的又不是一個人,就算其中某個賬房與某個官吏認識,也根本無法憑藉一己之力替對方遮掩。

22死刑犯流放澳洲,士紳一體納糧豐收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六章 皇莊2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章 皇莊3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六章 皇莊2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章 皇莊3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