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

“哦,我的上帝!

簡直太神奇了!

這纔過去一天的時間,這塊地面竟然變得和石頭一樣堅硬,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三十多歲的範·呂克用不敢相信地眼神看着面前平滑如鏡的水泥路面,口中不斷髮出驚呼和讚歎聲。

在跟着商船抵達天津衛碼頭後,範·呂克下到岸上之後,帶着從馬尼拉僱請的一名漢人通事找到了天津海關官員,言稱有重大事情要面見大明朝廷高官。

接待他的海關官員不敢怠慢,趕緊打發人去往京師鴻臚寺稟報,第二天,鴻臚寺一名主事奉命感到天津衛碼頭,將範·呂克和通事接到了京師安置下來。

在將地圖和情報交給鴻臚寺官員後,範·呂克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隨後的幾天,在鴻臚寺官員的陪同下,範·呂克在偌大的北京城裡四處遊逛,品嚐大明美食的同時也轉了不少市場,大明京師的繁華盛景讓頭一次踏上大明領土的範·呂克驚羨不已。

現在的荷蘭正處在國力的上升期,他們依仗着兩萬艘商船和強大的炮船溝通着東西世界,把各種各樣的商品和原料來回販運,從中獲取了巨大的利潤。

雖然從很多人口中聽說過大明的繁榮富強,但範·呂克始終認爲,富裕的荷蘭纔是這個星球上最發達的國度,不管是國力還是民衆的生活水平無人能比。

地處東方的大明雖然物產豐饒,但應該是個大多數國民極其愚昧地地方,除了盛產絲綢和瓷器等商品外,其他方面應該還是遠遠落後與荷蘭的。

但是來到北京之後,眼前的繁榮和文明卻改變了他這種根深蒂固的看法。

整潔寬敞的街道、繁華喧囂的街市、琳琅滿目的商品、街道上行人昂揚自信的神情以及身上乾淨靚麗的衣衫,井然有序的市井生活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讓範·呂克讚歎不已。

原來傳說中的大明帝國真是繁盛無比,僅僅是都城就有一百多萬人口,這已經是荷蘭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了,要是能與這樣繁榮強盛的帝國成爲盟友,荷蘭在歐洲的號召力將會更加強大。

範·呂克考察完市場,左思右想之後,還是決定將那些精美瓷器和絲綢帶回歐洲。

這可是在歐洲最爲搶手的大明商品,只要商船回返到岸,不出一個月,這些絲綢和瓷器就會被各國的商人搶購一空。

就在這時,接到朱由檢指示的鴻臚寺官員帶着範·呂克來到了基本拓寬整修完畢的通州運河碼頭至京師路段,把提前兩百年問世的水泥介紹給了範·呂克,這種神奇的新生事物瞬間就把範·呂克給征服了。

現在歐洲城市的道路硬化全是用石頭爲原材料,雖然石材堅固耐用,但是成本太過高昂,並且鋪設起來耗時耗力,如果不去硬化道路,雨季的時候道路泥濘難行,對於人們的日常出行和各種商業活動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而眼前這些看上去灰撲撲一文不值的東西,卻能很輕鬆的解決道路硬化的問題,成本比起石材有了較大幅度的降低,並且既省時又省力,確實稱得上是物美價廉的優質商品。

在拐彎抹角地向鴻臚寺官員打聽水泥所需原料和工藝無果後,從中看到了巨大商機的範·呂克立即鄭重的提出,希望大明政府能把水泥在歐洲的獨家經銷權交給荷蘭東印度公司。

這次他乘坐的荷蘭商船在裝滿水泥返回荷蘭後,他會給東印度公司高層彙報此事,相信公司會派出大批商船來到大明,將水泥源源不斷地從東方運回歐洲。

雖然時間很短,但是範·呂克已經發現了水泥的巨大商業價值和戰略價值。

在親手用鐵錘敲擊路面測試過水泥的硬度和強度後,範·呂克知道,這種能夠迅速凝固的商品,將會是修建炮臺和要塞的最佳原材料。

這種材料將會成爲今後暢銷全球的商品之一,市場前景極爲廣闊,各國在嘗試過後,將會迸發出對水泥的巨大需求,這其中蘊含的超額利潤將會使原產地和代理商賺的盆滿鉢滿。

“大明真是個神奇的國度,竟然發明出這種利潤高昂的商品,要是能夠想辦法把生產配方搞到手,那這個產品的所有利潤都會成爲我們東印度公司的,有了巨量財富,就可以建造更多更大炮船,那整個世界也會在我們荷蘭的控制之下了!”

對於範·呂克包銷水泥的請求,鴻臚寺的官員哪裡做得了主,於是在把範·呂克送回下榻的官驛後,這位主事趕緊把此事通稟了上去。

朱由檢很快便得知了範·呂克提出的要求,在思忖半天后,他打算有條件的同意荷蘭人的請求,至於以什麼樣的價格賣給荷蘭人,這就該由戶部去出面與之談判了。

至於水泥配料會不會泄密一事,朱由檢並不擔心。

現在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後世那種程度,任你歐洲人在原先的歷史上在後世如何領先世界,在沒有諸多精密儀器的情況下,你也不會知道水泥就是用幾樣簡單的東西混合在一起燒出來的。

朱由檢會吩咐戶部談判人員,在與荷蘭簽訂水泥包銷條件的時候,把價格提一提,不能太便宜了這幫歐洲人。

水泥的成本本來就不高,現在更是比最初時下降了不少。

任何工業品都是隨着規模和產能的擴大而成本降低,水泥也不外如是。

至於水泥的運輸和包裝問題,現在暫時只能採用木桶封裝的辦法。

在牛皮紙沒出現前,也只能這樣了。

答應荷蘭人包銷也是沒辦法的事。

從方以智他們率團出訪,到現在兩年多毫無音信的情況來看,以大明目前的遠洋運輸能力,是沒有辦法向歐洲大規模傾銷水泥的,現在只有海上馬車伕才具備這個條件。

你總得讓別人嚐到好處,纔會有更多的國家願意跟你合作。

荷蘭人善於做中間商,只要他們從中嚐到甜頭,以後在有需要的時候,他們纔會幫你。

互利互惠纔是持續發展的最好手段。

想到這裡,朱由檢吩咐下去,讓錦衣衛對荷蘭人進行密切保護,防止水泥生產過程泄露出去。

現在北地很多地方已經相繼開設了水泥廠,所以產能不需要擔心。

大明道路的硬化是個持久的工程,不急在一時。

後世新中國改開幾十年後,還是有很多落後地區的道路沒有得到硬化,更別提現在的大明瞭。

能有機會賺外國人的錢,國內需求受一點影響也無所謂。

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
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百六十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