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

方一藻對沈世玉的連番發問內心甚感不喜。但他知道對方雖然還是白身,這番話卻是以洪承疇親信的身份代替主人問話的,自己若是出言斥責那可是駁了洪承疇的面子。

於是他強忍心中不悅,淡淡的開口道:“前番朝廷調往內地之馬隊,大部爲領軍諸將之家丁親信,其日常受自家將主厚待,盔甲兵刃皆爲上等,糧餉供應極爲豐厚,上了戰陣自然會賣力拼命,其戰力當然可觀。更兼關內流賊上下俱爲草莽出身,人數雖衆,但日常幾無軍陣操演,兵刃鎧甲更是難與官軍匹敵,兩相相較之下方顯官軍強橫。可據本官所知,同等數目之官軍馬隊,遠非建虜之對手。自薩爾滸之戰以來,關外邊軍與之交手鮮有勝績!袁元素當初創建之數萬馬隊,早已分散在數十個將領名下,難以集結成大股騎軍出戰,故而纔有少傅切勿浪戰之言!至於戰意嗎,呵呵,或許有,或許無!”

“吾有些乏累,今日便議到此處。明日吾與子元前往錦州各處堡壘村寨巡視一番,之後吾自會向聖上奏報所見所聞,以供聖上決斷!”

洪承疇說完便起身離座,轉入屏風後面回房歇息去了。

方一藻站起身來整整衣冠,並不理會沈世玉和張鬥,負手邁步出了二堂,穿過大堂後與等候在衙外的親兵匯合,上馬回了錦州。

張鬥起身後目送兩位大學士離去,纔要轉身離開,卻被沈世玉叫住:“監軍慢行,洪公有請監軍往後院議事!”

錦州城祖大壽宅邸的書房內,吳三桂給自家大舅爺磕頭見禮後隨即起身。

“長伯,坐下吧,可曾見過你母親?兩環近來可好?你此次何事前來關外?某聽聞朝廷有意擢你出任寧遠總兵,真要如此的話,我家又出一位統兵大將,實是可喜可賀之事!”

一身寬鬆便袍的祖大壽坐在交椅上笑眯眯的看着站在面前的吳三桂,目中滿是掩飾不住的欣賞之意。他早就接報吳三桂帶兵出關之事,但並未考慮太多。

自家兒子雖多,但在文韜武略方面卻沒有一個能跟這個外甥相提並論的。自己和吳襄以及兩位堂弟都是年近五旬之人,已經到了考慮接班人的時候。放眼望去,後輩之中唯有吳三桂是爲可造之材,祖、吳兩家的將來幾十年的富貴榮華都寄託在了他的身上。

“回舅父的話,孩兒已去見過母親,父親大人近來身體欠佳,於病榻上時常唸叨母親;寧遠總兵之職乃洪督師親口所言,並道朝廷欲以此賞彰孩兒剿賊之功,敕書告身已在自京師送達關外途中。孩兒能有今日之顯,皆是託舅父看顧所致,舅父對吳家之恩,孩兒沒齒難報!”

吳三桂施禮後坐在了側位的椅子上,侍女端上茶水後轉身離開。

“兩環哪裡像個統兵大將!整日間病懨懨如同婦人一般!你看某跟你那兩位舅舅,整日騎馬習武、醇酒美婦,甚時得過病?稍後讓你表兄帶你去庫房,挑幾棵百年山參,着人送至薊鎮你父處,保管百病皆除!你母親自幼與某相厚,某自不捨得她遠去!”

祖大壽不以爲然的開口道。

吳三桂雖然並未直接開口說想接家眷入關,只說其父思念其母,但祖大壽一下子就聽懂了這其中的話外之音。聯想到朝廷將本已因剿賊而升至副總兵位子的吳三桂又提升一級,祖大壽馬上意識到這其中必有問題,所以他不動聲色的將吳三桂的試探駁了回去。

吳三桂見祖大壽如此態度,也只能忍住暫且不提遷移親眷之事,以免惹得舅父不高興。

“長伯,你入關剿賊時曾於洪亨九手下聽令多時,對其爲人處世應當知道不少,這人比之孫閣老、袁督師如何?此人久負盛名於朝堂,此來寧錦怕是於我兩家有些不利!不知其身邊有無廠衛在側!”

祖大壽早就聽說過洪承疇的大名,但兩人之間從來沒有打過交道。在得知洪承疇已到松山後,祖大壽生怕洪承疇身邊潛有廠衛,自己貿然去與對方見面會遭到抓捕,所以並未前往松山相迎。

自從崇禎二年的乙巳之變袁崇煥被錦衣抓捕,因害怕被株連率部返回關外後,祖大壽一直不敢遠離錦州城。期間崇禎下過三次聖旨讓其進京陛見,但都被祖大壽扔到了一邊。

他知道自己惹下了多大的禍事,要是領命回京,結果肯定是被處死,極端情況下很可能如袁崇煥一樣被凌遲。

“舅父且寬心,洪督師身側僅有數百親衛及數名幕僚,並無形跡可疑之人!論能力的話,洪督師久處沙場、智略深沉,孫閣老與袁督師怕是無法與其相比!但論對待手下優容,則孫閣老、袁督師比之要好上許多。洪督師馭下雖然並不嚴苛,可一旦事涉公務,那可是一點情面也不講的!”

吳三桂坐下後,端起身旁矮几上的茶水喝了一口,聞聽祖大壽的問話後不由心中暗笑:自己這個舅父平時誰都不怕,唯獨畏廠衛如虎。錦州城裡一旦有了生面孔出現,舅父必定遣人前去查問詳情,總怕對方是廠衛的暗探。

“唉,在聖上及朝臣眼中,某就是個不忠不敬之臣子。擁兵自重、養寇自肥、不從朝廷號令。豈不知某擁兵避居錦州,實是因袁督師被逮獲從而懼怕皇家威嚴所致。祖某世受皇恩,數代爲大明出生入死,也算是立下些許功勞。若真是被朝廷枉死,實在是太冤啊!洪亨九此次來者不善啊,寧錦上下平時雖是於私利上多謀了一些,可卻不至因私廢公!某就怕朝廷誤判寧錦之局,特遣洪亨九來以勢壓人,使寧錦情勢難以掌控啊!某想過了,就算是現在放下兵權,想入京做一個無職無權的寓公怕也是不可得啊,聖上忍我多年,豈能饒得了我遼西上下?”

祖大壽身子往後一靠,苦笑着嘆了口氣道。

雖已過去了八年之久,但己巳之變時錦衣衛闖入軍中將袁崇煥逮治的情形卻仍歷歷在目。手握重兵、威震遼東的袁崇煥面對如狼似虎的錦衣衛卻絲毫不敢反抗,乖乖的束手就縛,在場的祖大壽及手下一干將領被嚇得渾身發抖。在袁崇煥被拿問之後,祖大壽不顧建虜重兵雲集威脅京城安全,立刻帶兵向山海關方向移營,最終毀關出逃。

洪承疇的到來讓祖大壽感受到了莫名的壓力。他知道皇帝派遣洪承疇來到關外只是第一步,後面肯定還有相應的的舉措,其目的就是削弱甚至摧毀遼西將門。隨着流賊的覆滅,朝廷肯定會騰出手來對付建州。而以他爲首的寧錦集團,就是擋在建州前面的一道門戶,也是朝廷怎麼也繞不過的一道坎。

祖大壽雖然清楚這一切,但他並無良策來應對朝廷接下來可能的一系列舉措,一個在劫難逃的年頭始終縈繞在他的腦海之中,

雖然遼西將門平時與建州眉來眼去,兩軍交手後也有很多被俘的將領士卒投降建州,但祖大壽並沒有降清的打算,雙方現在的態勢其實更像是在互相利用。

自家人知自家事,祖大壽知道寧錦官軍名義上號稱十幾萬,實際能戰的也就幾萬人,大部分集中在錦州城周圍。而能與建虜匹敵的也就是各個將領手下人數不等的家丁而已。其餘的士卒平日都以種田爲主業,既無操演,也無兵甲,已與農戶無異。

他怕洪承疇在不瞭解事實的情況下任性妄爲,破壞當前與建州之間脆弱的平衡。

“孩兒但覺舅父怕是有些多慮了!在關內剿賊期間,孩兒亦曾與關內不少文官武將有過交往,也從中聽聞許多之前於關外不曾獲悉之情。孩兒歸納要點後得出一個結論:自崇禎八年後,今上性情似有大變!一改急躁易怒、動輒罪人之秉性,變得寬厚仁慈起來!舅父大人也知曉,自己巳之變袁督師獲罪、直至崇禎八年前,朝廷閣老重臣、地方總督巡撫更換頻仍,但凡剿賊不利抑或觸怒天顏者,輕則丟官去職,重則身首異處;但自崇禎八年起,無論關內戰局是否順利,朝廷重臣幾無受嚴懲者,更別提因此而身死者,閣老也已經數年未曾更換。別人不提,原薊遼總督吳阿衡應爲舅父熟知,其人昏庸貪鄙、懦弱不堪,任職期間與便是毫無建樹。若是按照聖上從前行事之風,此人早就論罪下獄,可今上也只是令其解職還家,並未逮治入獄。種種事端表明,聖上爲人行事已與之前判若兩人!舅父所慮之事孩兒自是十分知曉,但孩兒現下敢斷言,舅父但有向朝廷表明忠心之行,聖上絕無秋後算賬之舉!”

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九章 皇莊5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
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九章 皇莊5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十章 殘暴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