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

在西北和北面安排完畢後,剩餘的軍醫中有一人被派往了正在修建通遼城的平虜將軍、通遼總兵馬科部。

最後,有四名軍醫被分派到了徵虜將軍、瀋陽總兵李重進部。

李重進部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經歷不少的戰鬥。

滿清雖然已經滅亡,但其殘部卻仍有不小的勢力,李重進要匯合東北其他各路明軍,定期出兵掃蕩清軍殘餘人馬,以此來限制滿清再次發展壯大起來。

按說以明軍現有的實力,大可以派遣大軍一路向北平推,將清軍殘餘人馬徹底剿滅或驅逐,但是在經過充分的思考之後,朱由檢暫時放棄了這個戰略。

東北黑土地富饒遼闊,這裡是朱由檢計劃中的北方糧倉之一,但要想達成這個宏偉目標,幾十年的時間怕是遠遠不夠。

現在關外的人口太少了。

先讓多爾袞他們在那幫着開發東北吧。

大明從瀋陽往北開發,清軍殘部由北往南開發,雙方雖是相對而行,但目標都是一致的。

尤其是清軍殘部,他們不開發不行,再厲害你也得有糧食吃。

再想如數年前那樣從大明搶劫已經完全不可能了,只能自己種。

大家的心思一樣,都是先穩固下來再謀其他。

等到清軍們開發了好大一塊地盤,那就輪到明軍去搶他們了。

在距離瀋陽東北方向一千五百里之地,有一座面積不大的小城,規模與樣式,甚至城牆的寬窄高低都與赫圖阿拉極爲相似。

這座小城滿語名叫穆丹烏拉,意爲彎曲的江,後世則被稱爲牡丹江。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革中,由於各個朝代的更替,其稱呼也不盡相同。

在夏、商、周時期,被稱爲肅慎、息慎和稷慎。

到了兩漢、三國、魏晉時期,肅慎人改稱爲“挹婁”。

至南北朝時期,挹婁人又轉稱勿吉。

隋唐時期,勿吉又轉稱靺鞨。

靺鞨族當時分爲七個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張廣才嶺東牡丹江和寧安境內,呈寶部居綏芬河流域。

五代時靺鞨族改稱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舊日渤海國邊民被稱爲生女真。

皇太極即位後,便將族名定爲“滿洲”,簡稱滿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稱爲滿族。

這裡纔是滿清真正的發祥地,赫圖阿拉不過是永樂年間,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帶領族人數次南遷後定下的所謂都城。

在穆丹烏拉以西一百餘里之地,還有一處後世鼎鼎大名的邊城-------寧古塔。

現在那裡是兩白旗多爾袞兄弟的地盤。

1608年,也就是萬曆三十六年,努爾哈赤派兵修建並進駐寧古塔,然後以此爲基地征服了興凱湖、三岔口、烏蘇里斯克、穆棱、寧安、密山、琿春等地的女真部落。

崇禎十一年盛京被明軍攻滅,皇太極自焚而死,因爲提前安排長子豪格帶着兩黃旗族丁北遷之故,所以連皇位都沒來的及傳給他。

豪格與寧完我、范文程以及兩黃旗一干年輕貴族,在明軍到達併合圍盛京前一個月,帶着兩黃旗兩萬余男女老少,裹挾着十幾萬漢人包衣,攜帶着大量糧草物資北遷至此,並把穆丹烏拉定爲了大清新的都城。

穆丹烏拉周邊地區土地肥沃,並且因靠近大江的緣故,水利灌溉極其便利,無須深耕細作便能有很好的收成。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世時,先後將數萬虜獲的漢人包衣遷至此地開荒拓田,也是打算爲後代子孫留下一條後路,沒想到今天真的派上了用場。

在經過二十多年的大力開發後,穆丹烏拉雖然居住的人口並不多,但幾萬勤勞的漢人包衣們卻開墾出了四十餘萬畝田地,每年能收穫幾十萬石的糧食。

這些豐收之糧除了一部分被運往盛京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糧食被儲存了起來,穆丹烏拉城中十座糧倉裡都是堆得滿滿的麻包,看到這一狀況後,寧完我和范文程都是鬆了一口大氣。

他們北遷時雖然也帶來不少糧食物資,但兩黃旗兩萬多旗丁,加上皇太極交給豪格的三千護軍,還有十幾萬漢人包衣,加起來近二十萬人,人吃馬嚼下來,每天消耗的糧食可不是個小數目,單憑他們帶來的這些糧食可支應不了多久。

在盤點完糧倉儲備後,寧完我與范文程兩人粗略計算了一下,隨即聯袂請見豪格,請求他立即下令,從即日起實施軍管,穆丹烏拉範圍內所有人口每日糧食消耗都要配發,並且八旗與漢人包衣一視同仁。

由於此時盛京陷落、皇太極自焚的消息還未傳過來,一向脾氣急躁、頭腦簡單、舉止傲慢的豪格憂心之下也變得沉默穩重起來,對待寧完我和范文程也不像以前那樣態度驕橫。

“寧先生、範先生,軍管本王倒是無甚想法。

現下夏糧已收,這天氣也一天天冷起來,到明年再收糧食還有一年,這糧食是得算計着吃。

可這八旗丁口與包衣奴才一樣對待,怕是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豪格耐下性子,放低身段,學着父親皇太極的做派,用從未有過的溫和語氣對寧、範二人說道。

“太子殿下,往後你這自稱要改一下,勿要口稱本王,要稱孤!

大清還未亡!皇上還在鎮守盛京!殿下乃皇長子,皇上的聖旨已將殿下賜爲皇太子!

消息未明之時,殿下先自稱孤,若真是有不忍言之事生髮,殿下當以皇太子身份繼承大統,爲我大清新皇!”

寧完我並未正面回答豪格的問題,而是非常嚴肅地糾正了豪格的稱謂,范文程也是隨聲附和,請豪格一定注意這個細節。

受儒家文化多年的薰陶,寧完我和范文程都把大義和名分看的相當重要,他們受皇太極託孤的重任在肩,自是要竭盡全力維護豪格的地位。

兩白旗多爾袞兄弟抵達寧古塔的消息已經傳來,這兩人可是豪格極爲強勁的對手。

論身份和能力,多爾袞和多鐸都在豪格之上,雄才大略的皇太極都一直不曾壓服二人,更別說這個只知道衝鋒陷陣的豪格了。

在局勢不明之前,多爾袞兄弟倆不會不顧大局引發內訌,可若是後面的消息陸續傳來,兩白旗很可能會藉機發難。

現在豪格手中只有三千皇太極的護軍,再就是一直駐守在穆丹烏拉的兩千多兩紅旗和兩藍旗的人馬,這隻人馬最終會在很可能的內訌中倒向誰,現在還是一個未知因素。

必須想辦法儘快把這兩千多人徹底掌控住才行。

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
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