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

四十六歲的笛卡爾終身未婚,從來沒有享受過家庭生活所帶來的那種快樂。

年輕時,他曾經與一名巴黎女子相戀,並育有一個女兒,但沒過幾年,戀人與幼小的女兒便相繼染病離開了人世,這種接連的沉重打擊讓他的心理幾近崩潰,處理完女友及女兒的後事,笛卡爾孤身一人離開了巴黎這個傷心之地,旅居荷蘭各地。

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笛卡爾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那兩個他沒有給與名分的女人,午夜夢迴時經常淚溼衣襟,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也使得他的身體每況愈下,這也是促使他最終來到大明的原因之一。

當方以智和鄭芝鳳找到笛卡爾的時候,他正在生病,渾身燒的滾燙,症狀就是中醫所說的風寒發熱,後世的西醫稱之爲感冒發燒。

這個時代的西醫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歐洲落後的醫術對於這種小病也是無能爲力,而隨團御醫胡方文只是給笛卡爾服用了兩副帶去的半成品湯劑,迷迷糊糊中自覺大限將至的笛卡爾出了一身透汗後,體溫迅速恢復了正常。

見識過大明這種神奇的醫術後,笛卡爾當即下定了前往大明的決心。

他還有很多的書籍沒有編纂完畢,他想給世人留下更多的知識,他不想過早的死去,而健康地身體需要有人護持,大明的醫術正是最可靠的保障。

在範姓婦人範秀兒的身上,笛卡爾依稀看到了故去女友的身影,不是相貌,是那種溫柔的模樣。

笛卡爾利用一切機會苦學大明官話,一是爲了能與更多的人暢通交流,二就是爲了能更好地與範秀爾多溝通。

他從範秀爾地身上感覺到了一種特殊的溫暖氣息,每次他起來或是下值回到府中,都會看到範秀爾溫婉的笑容、親切的問候,這種感覺讓年紀漸長的他感到無比的溫馨。

笛卡爾知道範秀爾是一名孀婦,丈夫兩年前意外亡故,留下她以及一雙兒女艱難度日,而正是大明朝廷的一系列扶助弱小的政策下,一年前範秀爾得以被僱請,最後成爲他府中的僱工。

通過這件事,笛卡爾感受到了大明朝廷那種對人性的深切關愛之情,這也讓他對大明朝廷的好感倍增。

爲此,他特意向方以智、鄭芝鳳瞭解過,得知大明皇帝陛下近年來頒佈的許多律令,都是有意識的傾向於積貧積弱之家,這讓他對朱由檢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他希望能有機會拜見這位仁慈的君主,當面向他脫帽致謝,感謝他對諸多與範秀爾家類似的貧困家庭伸出的援手。

在崇尚利益的歐洲,雖然他偶爾遇到過會有富人向乞丐施捨,但富人們那種高高在上、眼底藏着對窮人深深厭惡的表情卻被他敏銳的察覺到了,他對這種施捨的感覺非常差,他認爲高貴與低賤只是身份的不同,富人不該對窮人有人格上的歧視與羞辱。

歐洲諸多國家,不管是君主制還是共和制的政府,整日都在忙於從何處攫取利益,以謀求更多的領土和更高的政治地位,他們對於無數窮困人口的慘狀根本無動於衷。

反觀他身處的大明,耳聞目睹的各種慈善行爲卻已成了尋常之事,尤其是方以智帶着他和其他歐洲人蔘觀了幾所養濟院後,絕大多數來到大明淘金的各種各樣的人才,都被大明朝廷這種兼濟天下的情懷所震撼和感動。

來到大明這八個月,是笛卡爾感覺一生中最充實也是最快樂的時光。

他所著的《解析幾何學》這本劃時代的曠世鉅作,經過無數人的努力與探究,終於被翻譯成了漢字,並一次性刊印了一萬本,被用於理工學院部分學生的教材,而他也因此得到了兩千兩銀幣的稿費,並且隨着後續印刷數量的提升,他還會得到相對應的稿酬。

現在,他的另外兩部著作-----《方法論》和《哲學原理》也正在被翻譯中,預計再過一年,這兩部著作都會刊印發行。

而令他感到驚喜的是,在《解析幾何學》刊印成功後,偉大的皇帝陛下特意下旨,將他和另外幾名有突出貢獻的普瓦捷大學的校友聘請爲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然後禮部特意給幾人頒發了金燦燦的任命狀,這張類似於金箔製成的任命狀,被笛卡爾等人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來。

這可是能夠讓後代子孫驕傲和自豪的寶貝,是能夠世代傳下去的珍品。

讓笛卡爾更受感動的是,皇帝陛下已經下旨,皇家理工學院所聘請的人才,不管自己還是家人,只要生病,都會有太醫院御醫親自上門診治,以此形式來讓大家更加安心的工作,不使其因瑣事而影響了正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歐洲人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不論做任何事,都是全憑個人自己去解決的習慣,儘管包括笛卡爾在內的所有人,都在某些方面有着極爲突出的才能,但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爲生活中的瑣事困擾。

柴米油鹽不僅是大明的日常,也是整個星球上絕大多數人的日常,這就是生活,甚至應該叫做活着。

笛卡爾們從未想到過,自己以及家人,這輩子會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禮遇,這樣優質的生活水準,也就是天堂中才應該有吧?

在大明,除了要克服一些飲食及風俗禮儀上的短暫不習慣外,在物質供應上面,他們能想到和沒有想到的,在這塊樂土上都得以實現。

當然,他們也知道,他們得到的這些是需要付出頭腦和知識來換取的,但大明給的顯然要超出了他們所付出的,這一點是大傢俬下討論時公認的,也都是發自內心的表達了感激,這些感恩的話語都通過方以智、鄭芝鳳以及其他相關官吏傳揚開來。

這一日,笛卡爾的生活一如既往,但在完成了一天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後,笛卡爾特意邀請方以智、鄭芝鳳,再加上普瓦基大學的幾位校友來到一座酒樓小酌,在酒宴的中途,笛卡爾鄭重的向方以智、鄭芝鳳提出了請求,希望遵照大明的傳統禮儀,請他倆做媒,他要娶範秀爾爲妻,讓他的大宅成爲範秀爾和兩個孩子的新家。

方以智等人先是略感詫異,但隨後便對笛卡爾的請求表示了熱烈歡迎,大家都衷心地祝願笛卡爾的後半生能有個美滿的結局,方以智和鄭芝鳳當即爽快的答應了笛卡爾的請求。

得知消息的朱由檢也是詫異不已,對於歐洲人的擇偶觀他也是表示無法理解,因爲依照笛卡爾現在的條件,只要他願意,絕色美人還是能娶個三五個的,沒想到人家竟然愛上了一個帶倆拖油瓶的孀婦,難度是爲了圖省勁?

買一送二?

不過這可是樁美事,自當玉成,要是這件事能讓這位近代科學奠基人徹底歸心,那豈不是賺大發了?

崇禎十五年八月十六日,笛卡爾正式迎娶範秀爾過門,朱由檢特賜玉如意一雙、各色紵絲表裡十匹以示祝賀,方以智和鄭芝鳳成爲了證婚人。

不久之後,笛卡爾拿到了大明公民身份證,正式成爲大明公民,並改漢名狄卡。

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十章 大戰4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八章 皇莊4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章 皇莊1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
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十章 大戰4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八章 皇莊4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章 皇莊1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