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

崇禎十年五月初四,一場久違的喜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給整個乾旱的北地帶來了一絲生機。

乾清宮昭仁殿內,朱由檢正在與省親回返宣大任職的東閣大學士盧象升面談,殿內除了王承恩並無他人。

奉旨回家探視家小的盧象升在宜興老家只待了月餘,期間謝絕了當地官員士紳的所有邀約,閉門於家中精心服侍老母。

因爲心憂國事之故,加上年過六旬的父母身體已然康健,家中一切安好,盧象升便與弟弟盧象同告別家小,帶着同鄉的武大定等親隨,乘坐官船走大運河回返京城,然後再從陸路前往宣大總督的任上替換年邁的孫承宗。

朱由檢曾下發諭旨,允許盧象升就任新職之前入宮陛見,所以便有了今天君臣之間的會面。

對於這位歷史上各方都給與高度讚譽的名臣,朱由檢也是發自內心的十分敬重,正是因爲有盧象升等等這樣的華夏脊樑,中華民族纔始終屹立不倒。

待君臣之禮已畢,朱由檢吩咐賜座看茶後,用飽含敬意的目光注視着盧象升,肅聲開口道:“自崇禎二年一別,朕與盧卿已是經年未見;在大明江山風雨飄搖之際,正是以盧卿爲首之衆多忠臣義士毅然挺身而出,奮不顧身、拋顱撒血,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才使得大明已成敗象之局逆轉!億萬生靈免遭塗炭!對此朕始終感懷於心,誓將永誌不忘!”

說罷,朱由檢自御座起身繞至案前,衝着坐於錦墩上的盧象升彎腰拱手深施一禮。

盧象升騰地站起身來,撩起官服噗通跪倒於地,重重磕頭後直起身形,拱手於頂啜泣道:“臣怎敢受我皇上之禮!臣等所作所爲,不過是盡本分而已!何敢勞我皇上掛念於此!”

已經八年未見到皇帝的盧象升心情急激盪之下,渾身輕微的顫抖着,他能感受到皇帝的真切情誼,多年來心中積存的種種情緒在這一刻轟然迸發,化作淚水傾瀉而出。

朱由檢緊走數步行至盧象升身前,伸手扶住他的雙臂,盧象升不敢與皇帝較勁,只得順勢站起,但卻是低下頭不與朱由檢對視,大顆大顆的淚水順着臉頰流到了胸前的衣襟上。

“盧卿,你當得朕之禮!朕此禮非爲朱家之江山而施,而是爲數年來無數身處水火之中、命喪於頃刻之間之黎民而施!若無卿等浴血奮戰,不知還會有多少無辜命喪於賊之屠刀下!若無卿等解朕之憂,朕實是不敢想其後果如何!盧卿且安座,朕還有要事與卿商談!”

拱手目送皇帝迴歸御座,盧象升用衣袖擦拭掉臉上的淚水、深吸一口氣壓制住激動的心情後方才坐了下來。

“盧卿家中雙親貴體可安?朕實是望你於家中多待些時日,以安妻兒之心,未想到卿如此之快便欲回返就任;爲了卻卿之家人思念之苦,朕已爲卿在京城準備宅邸一處,並遣錦衣前往宜興,將卿之家小全部接來京城居住,預計明年之後,卿便可長居京師與家人日日相見了!”

爲了讓盧象升的情緒平復一下,朱由檢沒有直言今日陛見的目的,而是轉換了話題。

“臣父母身體尚佳,謝過我皇之關愛!我皇如此厚待微臣,臣百死難報聖恩!”

盧象升眼圈通紅,目中尚自帶着淚光,再次起身彎腰拱手行禮。

爲人至孝的他最掛念的還是家中父母雙親。

自天啓年間中試之後他便一直在外地爲官,之後大明的局勢也逐漸開始惡化。尤其是今上即位後,時局更加的動盪不安,崇禎二年盧象升在大名府組建天雄軍,誓言以身報國,爲防不測,他將妻兒送回了宜興老家,直到今年才得以還家探視。

這次離開家鄉後再見到父母又不知何年何月了,每當思及離家時老母不捨的目光,盧象升心中也是暗自悲傷不已。

沒想到日理萬機的皇帝居然有如此細緻的一面,待臣下如親人般的禮遇有加,如此聖君恩情,自己就算把命搭上也難以報答。

“此乃盧卿應得,朕知卿非是喜愛錢財之人,賞賜金銀之物怕是有辱卿之大功;思來想去之下方纔有此賞,看來甚是合卿之意,呵呵呵!”

朱由檢用柔和的目光看着眼前這位雖然身軀瘦小,但風骨偉岸的大丈夫,心內爲他前世的遭遇唏噓不已。

“臣請問我皇,適才何來明年之後,臣便可與家人日日相聚之說?莫非我皇此言另有深意不成?”

心情平復後的盧象升敏銳的覺察到朱由檢的語意,施禮後問道。

“呵呵,盧卿果是才具敏練之人,朕隨口一說便讓卿發覺有異!朕今日與卿相談之事於此大有關係!”

“臣躬聞聖意!”

“盧卿,此次你前往宣大接替孫先生任職,其目的只有一個:整合宣府、大同兩處邊鎮之騎兵,勤加操訓,以備來年使用。朕欲明年開春之後擇機對建州大規模用兵,爭取最大程度殺傷其有生力量,毀其根本,使其無力再與我大明相抗衡!當然了,若是能將其徹底摧毀那是最好不過了!此役過後,盧卿自可卸任邊關,回京任職!”

孫承宗在宣大近兩年的時間內,覈實兵員、裁汰老弱、拔擢強將、嚴明軍紀,使懈怠已久的宣大官軍士氣重新振作了起來;盧象升此去只需將兩處騎兵整合在一起,用一年的時間使其配合默契便可。

“臣敢問我皇,明年用兵員數幾何?糧草物資是否已備妥?何人爲帥?何部留守京師?臣組建之騎兵如何使用?另就是,遼東軍如何處置?恕臣直言,遼東軍雖尚堪一用,但觀其數年以來之行徑,絕不可委其重任!”

盧象升思襯一會後奏道。

“糧草物資現下已大部備齊,至於兵員,朕與本兵合議過後,準備以京營、勇衛營爲主力,秦軍居左、白桿兵居右,輔以宣大邊鎮、山西鎮、延綏鎮、左良玉、賀人龍、左光先、艾萬年、劉國能等部,員數當在十五萬上下;山東黃得功部北上守衛京畿,朕欲親征建州!至於遼東軍,待洪卿上任薊遼後,朕欲遣人覈查遼東兵員,分化其軍,若事有不諧,誅其首惡,以使大軍後方無憂!”

朱由檢之所以抽調邊兵,實是因爲邊牆外的蒙古部落式微已久,對大明已構不成重大威脅,加上建州開始組建蒙八旗,將蒙古部落青壯聚集到建州,這使得邊鎮更加的安全。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朱由檢之所以讓盧象升組建騎兵,就是爲了徹底消除蒙古部落這個隱患。

“待大軍由山海關正面推進時,盧卿率宣大兩鎮,以及臨洮曹變蛟、延綏鎮馬科等數路騎兵,出邊牆,自西向東一路橫掃,直指盛京!”

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
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