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

“妾身孫王氏見過老爺、夫人!”

“妾身孫程氏見過老爺、夫人!”

崇禎十二年五月初六未時,兩頂青衣小轎從角門進入孫傳庭的府邸,隨後在管家孫成文的引導下,一路擡進了第四進的後宅院落中。

轎簾被掀開後,一臉稚氣的王氏和程氏各自從轎子中下來,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偷眼四下打量一下,隨即在四名內宅婢女的虛扶下進入了主宅正屋。

正屋不算寬敞的廳堂靠牆衝着房門處擺放着一張紫檀高腳方桌,桌上擺着四色果盤點心,桌子兩側各有一把交椅。

一身嶄新紫色雲紋便袍、頭戴四方平定巾的孫傳庭,與身着蹙金繡雲霞翟紋霞帔、梳着桃心樣式髮髻、頭戴珠冠、耳戴簪花金墜子的劉氏正襟危坐,目視着王氏和程氏踏進了屋門。

王氏和程氏進門後並未敢正眼大量坐在上位的兩人,只是按照事前媒婆和家人的教導,分別跪倒在兩個錦緞製成的蒲團上,衝着座上的兩人磕頭行禮。

孫傳庭眼見兩個比自家兒子還要小的女子即將成爲自己的妾室,心下頗爲尷尬的他口中“唔”了一聲後,隨即起身離開回到了自己的書房。

接下來,既緊張又膽怯的王氏和程氏,按照媒人事先的囑咐分別給劉氏敬茶,看着眼前這兩張稚氣未脫、眼神中既有惶恐不安又有興奮和期待的少女面龐,本來還想着在兩名小妾的面前樹立下大婦威嚴的劉氏瞬間心軟了。

“起來吧,你二人離家時,家中父母可有何交代?”

劉氏溫言吩咐二人站起身來後隨口問道。

“回夫人的話,奴家離家前,家中父母親人都是再三叮囑奴家,嫁入老爺府上後,言行舉止要有度,晨昏定省是每日必備之事,日常要以老爺和夫人的話爲準,要謹守本分,勿要丟了府上的面子!”

五月的天氣溫度已經頗高,穿着一身厚重的吉服的王氏和程氏臉上已是隱隱見汗。聽見劉氏的問話後,容貌端莊秀麗的王氏強攝心神,福了一福後,眼皮下垂看向地面回答道。

“回夫人的話,奴家離家時,家人也是如此囑咐,奴家定會聽從老爺、夫人的吩咐,不敢有絲毫違拗之處!”

容貌與王氏不相上下的程氏也是趕緊施禮回道。

“今日既是入了孫家之門,你我便是一家人了,往後不必稱呼夫人,稱呼姐姐便可。”

劉氏看着這兩個只比自家女兒大不了多少的少女,心裡的憐愛之情化解了淡淡的妒意。

“奴家怎敢如此無禮!

臨來時,家中父母教導過奴家,夫人可是御賜二品誥命,奴家只是平民小戶,怎敢與夫人以姐妹相稱!”

王氏的頭腦顯然要比程氏更加靈活,膽子也要大上些許,雖然看見劉氏雖然態度和藹後心下鬆了一口氣,但從小養成的觀念還是讓她拒絕了劉氏的好意。

“奴家與王家姐姐一般想法,往後還是稱呼夫人!”

一旁的程氏囁喏道。

雖說二人沒見過什麼大世面,但也知道劉氏這身耀眼的行頭在整個京城裡也沒有幾個女人能有資格穿着,在萬分羨慕的同時,二人也是陷入了深深地自卑中。

“也罷,就隨你二人去吧。

你二人也知道,老爺乃是當朝次輔,位極人臣,雖說秉性冷峻,但其實待人並不嚴苛。

我給老爺育有一子一女,子克敵正在外地爲國朝效力,女嫣兒尚在待字閨中。

府上老夫人身子健旺的很,稍後我便帶你二人去後宅給老夫人問安!”

劉氏笑着將府上的情況簡單介紹一遍,王氏和程氏也都是默默地記在了心中。

第二天,就在孫傳庭喜納妾室、春宵苦短之時,三道聖旨從宮中發出,司禮監三名秉筆太監分別帶隊前往了溫體仁、孫傳庭、盧象升家。

這是三道恩賞的聖旨。

本來朱由檢打算在夏收之後,太倉和各地官倉爆滿後再行發出,正巧孫傳庭現在納妾,於是本着讓這位愛臣喜上加喜的原則,朱由檢把計劃提前到了現在。

加封溫體仁爲“奉天翊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少師”。

加封孫傳庭爲“奉天翊衛推誠守正文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少傅”。

加封盧象升爲“奉天翊衛推誠守正文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少保”。

這是自萬曆年間至今五十多年來,皇帝第一次給文臣加此榮銜,並且是一次加封三人,此舉是自太祖、太宗以來極其罕見的。

有明以來,文臣武將的大規模封賞基本都出現在國初太祖太宗時期。

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這些都是功臣封號。

第一等封號爲“開國輔運”,顧名思義只能開國功臣享有。

第二等封號爲“奉天靖難”,只有參加過“靖難之役”的功臣纔有資格獲得。

第三等功臣封號爲“奉天翊運”。

第四等功臣封號爲“奉天翊衛”。

承襲父祖爵位者封號爲“欽承父(祖)業”。

武臣加“宣力”,文臣加“守正”,功高者再加“推誠”。

至於少師、少傅、少保這三孤榮銜,也是大明中後期很少賞賜給臣下的。

三孤是太子太師、太子少傅、太子太保這三公的副職,代表着皇帝對臣下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讚賞,也是文臣們夢寐以求的至高榮譽。

而特進榮祿大夫則是散官頭銜,比之更進一步地是特進光祿大夫,兩者都是正一品,和武將的左都督一樣。

在接到封賞的當天,溫體仁、孫傳庭、盧象升聯袂進宮,給朱由檢行了大禮,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感激涕零之意,朱由檢在溫言安撫一番後,三人方纔懷着激動無比的心情各自出宮而去。

這次的封賞是朱由檢對孫傳庭和盧象升南下監督新政的酬功之舉,給溫體仁的封賞,一是對老溫始終與自己保持一致的褒獎,二是看在溫侃兩年多來兢兢業業、踏實肯幹的面子上,這種暗示和鼓勵相信老溫自然懂得。

就在朝堂之上對溫體仁等人羨慕嫉妒恨之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艘商船抵達了天津衛,隨船抵達的還有西班牙駐軍在馬尼拉的佈防圖。

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十五章 譁變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章 改變戰略
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十五章 譁變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章 改變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