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

“閣老此來所爲何事?莫非有何喜事不成?大伴,給閣老看座!”

朱由檢笑眯眯地看着一臉喜氣的溫體仁出言問道。

最近除了正在進行的關外戰事,整個朝堂局勢整體還算平穩。雖然各地仍有旱澇災情的的上奏,但在朝廷及時劃撥錢糧以及派出重臣下到受災地區督導救災後,這些災害並沒有引發惡劣的後果。

“聖上果然慧眼如炬啊,哈哈!回稟聖上,確實有喜事!去冬今春,司農寺於順天府大興縣一帶擇地實施之農田增產之術已見成效,現正值夏收之際,據小兒侃報稱,田地裡莊稼禾苗粗壯、穗粒飽滿,比之相鄰田地莊稼長勢要好了許多,不出意外的話,此實驗之田畝產應高出尋常田地若干!”

溫體仁拱手施禮回道,一張滿是褶皺的面容上洋溢着發自內心地笑容。

老溫一是爲了糧食增產感到高興,二是因爲兒子溫侃有望從中受益而覺着開心。

身爲大明首輔,溫體仁當然想着國庫和地方倉房中糧食盈滿,百姓頓頓都能吃上飽飯,這種思想和是不是貪官清官無關,純粹是個人修養和立場的問題。

自從確定了要儘快拿出實際成果以慰聖心,同時也能讓找茬的小人死心之後,司農寺上下可真是鉚足了勁想表現一番。

左右少卿周俊山和宋應星除了忙於職事,平時也是隻要有空就往大興縣跑,親自到田間地頭去查看詢問新舉措實施後的具體情況,並根據農戶的反應再予以改進。

作爲司農寺丞的溫侃更是親力親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增產一事上,有時爲了方便相關事務的開展,溫侃甚至會在大興縣一住就是十幾天,平日間也是帶着手下官吏奔忙於各個不同的實驗田間,以便獲取最直接的各種數據,從中找出問題並想辦法加以解決。

大興縣知縣趙雲從自然也是明白事理之人,只要溫侃在大興,趙雲從但凡有空就會陪着他一起行走奔忙,有這位本地百里侯的幫忙,溫侃倒是省卻了不少麻煩。閒暇時,二人也是時常聚在一起飲酒賦詩,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是迅速升溫。

溫體仁爲了支持溫侃的工作,從各個方面都給其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不管是打井修渠的費用和人才,還是軍器監各種新式農具的調撥等等,溫體仁都利用首輔的職權,優先滿足司農寺所用。

看到自由嬌生慣養的兒子終日奔忙於田間地頭,在日曬風吹下也變得黧黑的膚色,溫體仁心中感到欣慰不已,家有麟兒,即便是自己致仕,溫家也不會迅速沒落下去。

“哦?果然是好消息!走走走,閣老陪着朕去見識一番!”

由於一直掛念着關外戰事的進展,數月來朱由檢對於其他事物並未投注太多的目光,聽溫體仁一說才猛然想起,夏收已至,時節已經到了芒種,倏忽之間,崇禎十一年已經過半了。

烈日高照暑天長

入眼田疇泛麥香

農戶夏收忙日夜

一年辛苦盼歸倉

當一身青布直裰、頭扎網巾、腳蹬黑色薄底便靴的朱由檢負手站在一望無際的農田邊上,看着驕陽下田地中正在揮汗如雨忙着收割的農戶們時,不禁感慨萬千。

一陣陣熱浪襲來,金黃色的麥田幾乎覆蓋了整個原野,幾棵蒼翠的樹木矗立在田間,給顏色略顯單一的鄉野增添了幾分生趣。

眼前這種祥和安定的場面,已經與前世的歷史上截然不同,自己的到來終究是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的命運得以徹底改變,他們不會再去憂心戰亂和饑荒,不必再去過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赤貧生活,在吏治已經得到初步改善的當下,百姓們會很快適應這種踏實感,並且讓這種感覺變成習慣。

安居樂業將會是一種常態,富足安康更是在不遠地將來就會到來,這一切都是因爲自己的到來而改變的,但這只是剛剛開始,讓中華民族在各個方面領先於這個世界,這纔是自己穿越而來的使命和擔當。

“微臣周俊山、宋應星、溫侃參見聖上!”

“微臣大興縣知縣趙雲從參見聖上!”

在朱由檢準備微服出宮前來大興實地考察時,王承恩已迅速派人知會了相關人等,當護衛皇帝出行的車駕準備停當,朱由檢換好便服登上特製的四輪馬車時,周俊山等人早就在趕往大興縣的路上了,而從麥子將熟時便一直在大興的溫侃則是等在了田間。

由於此前朱由檢已下達過旨意,除了正旦等大朝會時,諸臣工面聖不必行跪禮,所以周俊山等人都是深揖到地,行了揖禮。

“諸卿平身,朕今日聽聞閣老言實驗田地豐收在望,心喜之下便想親眼目睹一番,諸卿勤於公務,也是辛苦了!”

一名高大魁梧地大漢將軍打着的黃羅傘下,朱由檢擺了擺手笑着出言道。

“回稟聖上,職差所在,當不得聖上誇讚!如此烈日之下,聖上不懼酷暑親至鄉間,臣等皆是感佩之至!還請聖上移步棚下暫歇,只待收穫完畢親自眼看便可。由於不知聖上親至,故臣等未曾佈置精細,條件實在簡陋,還請聖上勿怪!”

周俊山說罷肅手躬身相請,朱由檢含笑點頭,一邊當先邁步走向田地邊一排紮好的草棚,一邊開口道:“朕向不喜奢繁,如此鄉野情趣纔有古人返璞歸真之意。周卿,農戶開鐮已有多久?收割完畢尚需幾時?預計畝產能有幾多?”

從烈日炎炎、熱浪滾滾的田地間來到草棚下,燥熱之意頓時去了幾分,朱由檢走到侍衛擺好的龍椅上坐下後,王承恩端着一個盛着冰鎮酸梅湯的玉碗遞了過來。

長長的草棚向兩端延伸出去足有裡許,朱由檢等人所處的位置在草棚的正中間,其餘兩側都擺放着用來稱量的大斗、小鬥、斛等稱量器具,草棚外有一處寬大平整的地面,邊沿擺着一批如木質連枷、石制的、可以在地面滾動的碌砫等供麥子脫粒用的農具。

而那些司農寺以及大興縣品級低微的官吏們早就被護衛驅趕到了草棚的邊上,一個個踮腳伸脖子的向朱由檢這邊打望着,都在議論猜測着來人是誰。

“回稟聖上,此間相關事務溫寺丞最是熟知不過,自去冬至今,溫寺丞大半時日往來奔波於大興京城之間,期間着實辛勞,聖上可否允溫寺丞上前回話?”

周俊山連忙躬身施禮回道。

他心裡明白的很,一是在試驗田之事上,溫侃確實付出最多,並且人家當首輔的爹今天跟着來了,這功勞可是無法埋沒。

第二,只要今天試驗田糧食增收,那作爲實際上司農寺一把手的自己,功勞是跑不了了,拔擢升賞時,品級低於他的溫侃說啥也不會越級提拔,只要是司農寺正卿的位子騰出來,自己會順理成章的升任,而少卿的位子則會由溫侃接掌。

既然如此,爲何不賣首輔一個人情呢?

所以在聽到朱由檢的問話後,他直接把功勞讓給了溫侃,把這位首輔公子推了出來。

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七章 皇莊3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
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七章 皇莊3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十八章 容情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