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

平戶藩所在地東南面一馬平川的原野上,漸勁的西北風帶來些許寒意,十月中旬的九州島草木大多荒疏,而正在列陣對壘的兩軍數萬人馬,更是給原本蕭索的深秋帶來濃烈地肅殺之意。

臨兵鬥者皆陣列於前。

深受漢唐文化影響的日本,處處沿襲着華夏文明各項傳統,派兵佈陣也是十分嚴謹講究。

四萬名幕府軍武士足輕在各自所屬旗幟的引領下,按照所用兵刃及接戰後的位置,東向排成若干整齊的方陣,每個陣前都有身着樣式華麗無比、以鐵、皮革、竹木製成的胴丸甲的武士首領,整個軍陣鴉雀無聲,給人帶來強烈地壓迫感。

與幕府軍對峙的正是大明七千名遠征軍。

在花費了整整一天時間完成登陸後,經過一夜的修整,官軍由登陸點列陣向五十餘里外,毫無察覺地幕府大軍逼迫而來,並於當天下午天黑前進抵到幕府軍外圍十里之地。

作爲主將的李定國,在請示過朱慈烺之後,並沒有採取派遣馬隊突襲幕府軍的戰術,而是在大軍安營紮寨的同時,派遣一隊勇悍的夜不收,縱馬直驅幕府軍大營,在幕府軍士卒目瞪口呆的注視下耀武后,將戰書綁在箭上,射進其營中,邀約對方兩日後列陣決戰。

以日本國內對漢文化的熟知,明軍方面並不擔心對方看不懂戰書。

事實的確如此。

幕府軍主帥頌平一郎接獲消息後的第一反應,並不是琢磨明日如何對敵,而是震驚於大明官軍的神兵天將。

當他與同樣驚疑不定的主要將領們緊急商討過後,得出了最正確的結論:一定是叛軍引狼入室。至於明國派遣軍隊介入日本內戰最終要達成什麼目的,現在雖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對幕府非常不利的。

這個突如其來的意外,讓頌平一郎爲首的幕府軍一干首要人物頓覺壓力山大。

儘管由於德川幕府推行閉關鎖國之策,導致日本與外界的聯絡幾乎徹底斷絕,但因爲鄭氏與荷蘭人的存在,日本高層人氏對島外世界並不陌生,大明帝國這個強鄰重新煥發生機,並且展現出比之前更強勢的姿態,這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更重要的是,這次倒幕聯盟所使用的優質軍械,就是明國提供的,這一點已經從俘虜口中數次得以驗證。

大明火銃、長槍、長弓的犀利,已經給幕府軍造成了重大殺傷,幸虧叛軍裝備的大明先進軍械數量並不多,要不然的話,頌平一郎很難想象,兩軍之間的征戰現在到底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

現在以平戶藩武士爲主力的叛軍已被幕府軍壓制在一塊扁平狹小的區域內,根據目前戰事進展來看,再有十天左右,幕府軍就會將叛軍全部殲滅。

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明國軍隊卻突然現身九州島並下了戰書,迫使幕府軍不得不迴轉身形,以全副精力來應對這個一切處於未知的、神秘而又強大之敵,這種狀況既令人憤怒又讓人感到不安。

不安的主因是對明軍一無所知。

既不知道此次有多少明軍登陸,又不清楚明軍使用的兵器,更不瞭解明軍的戰術,一旦雙方交戰,勝敗實在難料。

但明軍既然堂而皇之地下了戰書,幕府軍豈有畏懼避戰之理,頌平一郎等人相信,只要明軍人數不多,哪怕其火器犀利,幕府軍依靠人數上的優勢大舉壓上,也有可能會取得一場大勝。

在議定明日戰術佈置後,頌平一郎立刻提筆疾書,將明軍登陸日本的消息,以及自己對此事的研判寫進書信中,隨後派遣一隊精銳武士持着信箋向北而去。

這隊武士將會騎馬由北向東繞路趕到門司港,之後乘船渡過關門海峽趕赴京都,把目前的狀況報於德川家康,以使其早有預判和應對。

頌平一郎考慮的不可謂不細緻,但遺憾的是,頌平一郎並不知道,另一路明軍早就乘船沿着日本海北上,他們將穿過關門海峽向東,再折向北方,在大阪附近探查好的地界登陸,之後便會對京都幕府治所發起突襲,德川家康能不能活着見到這隊信使,還是個未知數。

隨着派出的探子陸陸續續回稟,在夜幕降臨之前,對面明軍的大體情況依次傳回了幕府軍大營。

探子們登高遠望後探知,從明軍紮營的陣勢來看,人數當在一萬上下,未見大股騎兵身影,所用軍械看不清楚。

明軍外圍巡哨的小股騎兵並未對幕府軍探子加以驅逐,而是以一副好奇的神態觀瞧他們,並且時不時小聲議論後爆發出一陣陣的大笑,笑聲意味不明。

聽聞明軍人數並不多後,頌平一郎等人都是大大鬆了一口氣。

雖然日本戰國時代早已結束,但數百年來養成的慣性認知,使得所有人都認定,打仗還是人多的一方最後能夠取勝。

就拿眼前的叛軍來舉例,縱使他們使用的軍械更加犀利,但因爲人數上的巨大劣勢,還是被人數佔優的幕府軍擊敗。

不過一萬之數的明軍已經褪去了神秘的面紗,明日之戰,勝利的天平正在向幕府軍傾斜。

在留下五千人馬繼續對所剩無幾的叛軍實施監視後,頌平一郎一聲令下,第二天,四萬大軍後隊變前隊,開始移營轉向,準備與從未交鋒過的明軍進行決戰。

李定國之所以沒有采用夜戰突襲的策略,對幕府軍士氣進行打擊,爲的就是想從正面戰場上,檢驗一下幕府軍的真實戰力,以爲日後蕩平這個島國上的所有武裝力量積蓄經驗。

從各個渠道彙總來的情報信息來看,儘管不知道日本軍隊實力如何,但其慣用大陣對戰交鋒的方式還是讓人頗爲稱道的。

既然如此,那我便用堂堂之陣擊敗你,讓你輸個口服心服。

朱慈烺對李定國這種大氣激賞不已,就連張清源也是頻頻頷首稱是,所以,這纔有了留給幕府軍兩天時間轉換方向的決定。

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
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