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

崇禎二十一年五月,太子朱慈烺終於結束了長達四年的外出遊學形成回到京城,其他重臣豪門家的子弟也陸陸續續返回了京師,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將會參加崇禎十二年的會試,然後根據成績和名次決定所授官職。

現在讀書人已經默認和接受了舉子們在理工學院學習四年、就算會試不中也能直接授官的政策,雖然舉子和進士最終的前程上限會有差距,但絕大多數舉子並不認爲自己將來能成爲閣老尚書,只要能進了體制內,將來會有什麼前程就全看如何運作了,一府知府、一州知州他不香嗎?

在與周後商定過後,朱由檢發出詔書昭告天下:崇禎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爲皇太子大婚日,到時將大赦天下,除十惡不赦之罪外,其餘全部免罪。

敕封王方爲錦衣衛都指揮使銜,其妻胡氏爲二品夫人,王方之子王立爲錦衣衛百戶銜。

太子妃是軍器監工匠王方之女王芝蘭,也就是崇禎八年,朱由檢剛穿越過來時遇到的妞妞。朱慈烺與妞妞雖算不得青梅竹馬,卻也稱得上兩小無猜,十三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在這期間,兩人相處融洽,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是日漸深厚,王芝蘭也在八歲時進入女子學堂讀書識字。

可以說從小看着妞妞長大成人的朱由檢,非常喜歡她溫婉賢淑的性格,爲朱慈烺能娶到如此的賢妻感到由衷地高興。

兩個孩子不知不覺間已經長大成人,並最終修成正果,期間並沒有經歷什麼大的風浪和波折,這應該就是世間大部分姻緣真正的樣子吧。

昭告天下的目的就是要讓四方來賀,也是安定人心之舉。

要讓天下人都知道,現在的皇帝春秋正盛,皇太子也已長大成人,並被自己的父親所信任,至少在幾十年內,大明政局是異常穩定的。

穩定壓倒一切。

在詔書發佈的第二日,王芝蘭家便熱鬧起來。宮裡以及禮部都派遣相關人等來到王家,教導王家人學會諸般禮儀,注意某些忌諱之事,朱由檢特地在東城賜下宅邸一座,等到裝飾完畢後,王家就會從匠戶聚集區搬到新宅安家。

鴻臚寺已經派遣數路使節前往各藩屬國曉諭太子大婚之事,並要求各藩屬國在這個大喜日子之前,都要安排各國王室主要成員親往京師道賀。

做藩國就要有藩國的樣子,自家老子家裡有喜事,這些“孝子賢孫”們總得拿出最大的誠意來給天下人看,錢不錢的無所謂,關鍵是要安排重要人物親自到場祝賀。

自從明令各國表態後,除了交趾北部的鄭氏明確拒絕之外,倭國到現在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

據時節派人帶回來的消息來看,關於尊大明爲宗主國一事,倭國高層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議。

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光正在國內大力推行閉國鎖國之策,所以不願尊崇大明爲宗主之國,而幕府內部一些親大明的高官,以及得知消息後想借機推進與大明的友好關係、試圖從兩國之間的貿易中獲取更大利益的一些大名,則是希望德川幕府能夠遵從大明皇帝的詔令,想辦法從強盛的大明那裡得到更多的好處,於是乎,雙方在此問題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論,鴻臚寺派出的使節也因此待在倭國一直不曾得返。

朱由檢對此事倒也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

現在大明海軍主力艦隊尚在歐洲沒有返航,最後能取得什麼樣的戰果目前還不好說;而針對交趾鄭氏的相關部署也在實施之中,一萬名廣西狼土兵已經募集並訓練了半年,等到這支蕩虜營完成整訓一年後,孫傳庭制訂的“蠶食”策略也會馬上展開,而大明新疆方向移民屯田也需要消耗大量的錢糧,在這種形勢下,不易再挑起另一場爭端,還是要審時度勢,做長遠謀劃。

這事可以交給內閣去處理,只要自己拿出個大方向來,相信內閣那些精擅謀略佈局的重臣一定會給出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的。

大方向就是取消天皇這一名號,改爲國主;然後要在其本土派遣駐軍,“保護”其國土不會遭到侵犯,其本國軍隊解散,並且今後不允許在武備方面進行投入。

天皇這名號聽上去讓人非常不舒服,大明雄霸亞洲,朱由檢也不會自稱天皇,你一個偏居一隅的彈丸之國,憑啥會出來天皇?你就不考慮一下你那個強大鄰居的感受嗎?

以大明官軍的實力,征伐倭國不成問題,但朱由檢不想白白犧牲掉這些漢家兒郎的性命。

如果不能從戰爭中獲得巨大利益,那就沒必要去發動。

倭國既沒資源又沒人才,對現今還處於發展階段的大明來講,打下來意義不大,最好還是想辦法挑起其內戰,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再派大兵過去收拾殘局好了。

與隔海相望的倭國不同的是,交趾與大明可是陸路邊界,與之相關聯的是整個南亞地區的局勢,所以,交趾是必徵之國,拿下整個最兇頑的緊鄰後,南亞諸國再無強藩,大明朝廷的政令就可以在這一地區暢通無阻。

李懷普接任廣西巡撫已有半年,從其奏報及其他渠道的反應來看,朱由檢並沒有看錯人。

上任伊始,李懷普在對轄區內的基本情況作了大致瞭解後,隨即下達命令,在徵募狼土兵的同時,派遣官吏下到鄉間,動員諸多祖輩生活在大山裡的各族民衆遷移到地勢相對平緩的地區聚居。

爲儘快達成目標,李懷普在有減免三年錢糧的聖旨基礎上,先是從巡撫衙門中將積存的十幾萬兩銀子拿出,然後又以廣西未來十年稅賦做抵押,從四海票號設在柳州等地的櫃檯借貸了五十萬兩銀子,準備用在搬遷山民相關事宜上。

據李懷普奏報,這些預計搬遷的山民中口數約在三十萬上下,等到蕩虜營發動攻勢打下一定規模的土地後,這三十萬人將會被安置在新開闢的疆土上,與交趾人混居一起,以達成將所佔之地儘早漢化的目標。

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三十章 預謀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二十七章 初戰
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三十章 預謀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二十七章 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