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

十月的遼東已是非常寒冷的季節,前幾天的一場大雪將遼闊的東北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當中。

盛京城中心位置的皇宮崇政殿內正在進行例常的八王議政,大清國皇帝皇太極高坐於龍椅上,阿敏、莽古爾泰、濟爾哈朗等親王、郡王、貝勒分坐於階下兩側。

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因爲數月前扣邊損兵折將,並失陷額駙揚古利與陣中歸來後,經八王合議後已從郡王降至貝勒,正白旗旗主的位置也被迫讓給了年幼的多鐸,其旗下的三個牛錄被分出來給了豪格的兩黃旗。

御座上的皇太極皺着眉頭開口道:“自從張家口堡的範永鬥等人被明國查抄之後,我大清所產之物發賣無方,所需之糧食、鐵料、火藥等物資也少了來源,對明國局勢也是一無所知。現下庫房中毛皮、山參、鹿茸堆積如山,長此以往對我大清影響甚大;諸王對此有何見解?但有良策直須暢言!”

以範永鬥爲首的晉商集團,近幾年來給建州女真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建州出產的各種物資通過範永鬥等人分銷到大明各地,然後晉商憑藉在大明境內打通的各種關係,將建州需要的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輸送過來。後金能從一個窮困野蠻的部落,發展到現在建號立國,除了靠四處搶掠聚斂財富外,晉商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了,晉商也通過這一次次的商業活動從中賺取了鉅額利潤,但這種從自己的母國身上吸血供養敵人的做法令人不齒。

錦衣衛對晉商的查抄,等於斬斷了後金的一條臂膀。近一年來,八旗各部出產或搶奪來的皮毛、巨木、東珠以及人蔘等物徹底沒了銷路,只能建起倉庫存放。幸好這些物資都是可以長久儲存之物,不然的話後金的損失將會更加巨大。

並且沒了晉商源源不斷的運來各種建州急缺的戰略物資,原先積存的鐵料、火藥、藥材都是每日見少,但卻無處補充。遼東對各種原材料都是需求巨大,本身又不出產這些物資,現在這種坐吃山空的情形可不是好兆頭。

原本應該變成錢糧的這些東西現在成了死物,放在那裡毫無任何價值,這種只消耗而無進賬的惡果漸漸顯現了出來,也讓皇太極等人不安起來,他們意識到,必須儘快拿出法子來改變這種狀況。

阿濟格三兄弟以及代善等人並未接皇太極的話。既然你是皇帝,這些事自當有你操心;俺們要是獻出良策,到頭來你會說你也是這般想的,還不如在旁邊瞧個熱鬧。

三貝勒莽古爾泰滿不在乎的開口道:“沒了範永鬥,還有張永鬥、李永鬥!叫底下的奴才們多打聽打聽,再從明國找幾家商人便是!”

貝勒嶽託點頭道:“五叔說的有道理。明國商人極是愛財,得知與我國溝通能獲大利的話,定會不惜其身!不妨着人多打探一番,應能尋着!”

睿親王多爾袞忍不住冷笑道:“範永鬥幾人皆是數代居於宣府鎮,因與明國邊將勾連密切之故,方能出入邊塞無阻;換做別等商人,單是打通各種門路便須耗費數年,就算有人貪念巨財也難以與其比肩!這個辦法絕無可行之處!”

禮親王代善附和道:“老十四說的在理!範永鬥等人一死,這條路算是徹底斷絕了,要想恢復千難萬難,還是想想別的辦法纔可!”

皇太極對莽古爾泰和多爾袞的言行甚爲不滿。

雖然現在仍是八王議政,但自己已經貴爲大清皇帝,按明國例,其他人不管是誰,說話前必口稱聖上後方能發言。可自己的這些兄弟侄兒從來都是這般無禮,顯是並未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不行,以後要立一下規矩才成,要讓他們懂得君臣之道。

鄭親王濟爾哈朗出言道:“睿親王所言雖偏頗但不能說不對,臣覺得張家口堡這條路子暫時指望不上了,現下唯有從錦州那邊着手,讓祖家把這個擔子全部接過去纔好!”

皇太極滿意的頻頻點頭。

還是鄭親王知曉禮節,懂得上下尊卑,不像這幫莽漢一般粗魯無禮。

他開口道:“鄭親王所言甚合朕意,但若想徹底解我大清燃眉之急怕是要多費些本錢。祖家雖與我大清有所交通往來,但無法與張家口堡相提並論,更兼其雖首鼠兩端,可究竟是明國高官,心下會有所顧忌。可眼下這情形,也只能暫時依靠他家。要挑個能說會道之人前往纔可,且要攜以重賄,祖家貪財之名衆所周知,朕會自內務府庫中選取珍寶與之!”

既然議定了如何解決此事,那就是挑選合適的人選問題了,最後衆人議定由已故額駙李永芳之子,一等子爵李率泰前往錦州面見祖大壽,促請祖家暗中幫忙,解建州一時之困。

兩邊交鋒多年,明着是對手,但暗地裡互有勾連。雙方歷次戰鬥中,有很多遼東明軍被八旗俘獲後加入了漢軍旗,尤其是一些級別較高的將領,數代在遼東軍中打拼,人脈很廣。他們得到主子的授意後,用金銀暗地收買賄賂原先的同僚,以換取一些重要情報和物資。

遼東將門的頭頭對這些事都是睜一眼閉一眼,他們雖無直接通敵之意,但對八旗的坐大也是樂見其成。

正是因爲有了後金這個禍患在側,遼東軍閥纔有了發財的藉口和門路。

祖大壽兄弟幾個在錦州的豪宅遼東人誰不知曉?裡面的奇珍異寶、名花異草都是從哪裡來的?不都是以種種藉口伸手問朝廷要來銀錢後置辦起來的?

要是後金覆滅,祖大壽們從哪裡弄到一年幾百萬的糧餉?

更何況還有那些私底下的手段了。

祖家、吳家門下都有投靠他們的大商人,經銷的商品基本都出自建州地盤上,若非這些將領允許,建州的貨物能來到大明境內?

其實遼東將門這些行舉和範永鬥等人並無二致。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還知道有皇帝,有朝廷,不敢明目張膽的給建奴提供物資上的幫助。他們手下的商人可以用低廉的價格從建奴那裡購得皮毛之類的特產,然後運到關內加價幾倍後賣出,但還不敢運回鐵料、糧食等物資出售給建奴。

注意,是不敢明目張膽,至於小規模小批量的輸送各種物資的行爲並不罕見,因爲建奴對這些急需的物品出價相當的高,在數倍的利潤面前,被背後之人默許的走私之事時有發生。

議定和錦州聯繫的人選後,衆人繼續商討阿濟格敗北之事引發的後續事宜。

阿濟格兵敗一事北還後,極言明軍火器之犀利,大炮之威勢,陣容之嚴整;聲稱之所以兵敗,並非自己無能,而是昌平明軍火器之威遠勝從前,此股明軍不除,實乃八旗之大患。

阿濟格的話引起了皇太極等人的警覺與重視。

在阿濟格以及阿巴泰、受傷的譚太等人的描述中,這次擊敗他們的明軍與原先的明軍截然不同。雖然總數也就一萬餘人,但戰力十分可觀,其所用之火銃似較原先明軍使用的射程更遠,對八旗的步卒衝陣威脅非常大,原先的盾車對銃子的遮蔽作用已經非常微弱。

皇太極等人對此事已商討過數次,但並未想到有效的應對之策。

但此事事關重大,必須要儘快想法解決纔可。

皇太極開口問道:“禮親王,大雪之前,正紅旗從喀爾喀蒙古部帶回多少人馬?”

對付明軍銃手的最好辦法就是用大股騎兵衝擊,而建州女真本身是漁獵民族,雖然也有精銳騎兵,但人數過少,平常與明軍交手多以重裝步卒打破明軍陣型,然後輔以精騎衝殺爲主。

要想以大隊騎兵衝擊的話,只能想法從蒙古各部召集大量的騎兵。

爲了對付將來會再次交手的這股明軍,皇太極下令正紅旗出動二十個牛錄的人馬,對附近喀爾喀蒙古沒有臣服的部落展開攻勢,收服更多的蒙古騎兵爲己所用。

代善答道:“此次統領冷格里率二十個牛錄西征喀爾喀,共獲牛羊牲畜兩萬餘頭,人口五千餘口,成年兵丁兩千餘人可編入伍。”

皇太極皺眉道:“兵丁還是太少。現下已入冬,這大雪會一場接上一場,道路已無法通行;等來年開春雪化之後,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都要遣重兵向西,喀爾喀部、插漢部、科爾沁部不服八旗者都要征剿一邊,要多擄人口,蒙古八旗就要派兵參戰!”

嶽託等人應下。

皇太極繼續道:“朕會讓豪格率軍往北,去林子裡多捉一些生女真來,趁着貓冬,各旗要加緊打造兵器箭只,明年西征之後,積蓄力量,後年朕要御駕親征明國,定要將昌平那隻明軍滅掉,不能使其成爲我大清的心腹大患!”

莽古爾泰接話道:“可打造兵器箭只的鐵料並無多少,俺旗下糧食也已不多,錦州祖家之事須乘早,咱八旗這半年可是啥都缺,有金銀都花不出去!”

沉默半天的多爾袞開口道:“光指望祖家也不行,還得去打糧才成!朝鮮有糧,俺們兩白旗願意遣人去朝鮮走一遭!”

皇太極點頭同意:“睿親王之策可行!兩白旗遣將入朝後不光要打糧,朝鮮銃手甚是精銳,尋機多抓一些回來,火藥銃子順便多拿一些!”

多爾袞點頭應下,衆人眼見再無他事,便各自散去回了各旗。

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九十章 平息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八十章 困難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二十二章 誅殺
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九十章 平息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八十章 困難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二十二章 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