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

當曹變蛟率部折返臨洮府,並將土默特部的使者帶回後,曹文昭立即帶着十餘名蒙古使者趕赴平涼府,去拜見正在平涼府巡視的陝西巡撫孫傳庭。

自剿滅高迎祥、安撫寧夏鎮後,孫傳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屯田安民等事宜上。

崔世生、謝仁星、楊明盛等人以及一大批西安府的官吏被抽調到了平涼府,協助當地官員展開了大規模的收攏流民、興修水利、開荒拓田等諸多事宜。

西安府的成功經驗被完全移植到了平涼,加上河套地區極爲豐富的水資源、大片肥沃的荒地,又有西安府連續豐收後的大筆餘糧作爲支援,平涼府一改原先人煙稀少、缺少活力之像,變得熱鬧無比起來。整個河套平原幾乎隨處可見開荒的人羣,一個個新的村落安靜的矗立在新墾田地的邊上,近百萬的流民分佈在了廣袤的河套平原之上,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不再是麻木和絕望,一張張充滿生氣的面孔重新鮮活起來。

孫傳庭下令將巡撫衙門以及各地官府中的吏員衙役全部派遣出去,分成若干小隊,分頭落實好府衙制訂的各項章程。

爲調動下層辦差的吏員的積極性,參照朱由檢在京城實施的提薪標準,孫傳庭將剿賊所獲的大筆銀兩作爲補貼,直接發放到了具體辦差的每個人手中,並言明這是聖上自內帑出銀補貼,這種做法極大的提高了各級官吏衙役的辦差熱情。再加上錦衣衛和御史的四處查訪,使得各項安民政策基本上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在冬小麥播種完畢之後,興修水利成了整個農閒時節的頭等大事。

在工部都水司官員的勘察指導下,黃河邊上正在樹立起一架架的大型水車,水車下青石修成的一道道溝渠直通田地。等到來年開春後,這些黃河兩岸的沃土再也不用因爲無水灌溉而發愁,豐收在望已經成了上至官員下至百姓的共識。

“自中丞親臨平涼以來,崇禎九年下半年是下官永生難忘之年,下官從未想過官府應當如此應對災情與民衆,亦是從未見過此等官吏與百姓上下同心、共克時艱之舉!中丞所思所行皆是開歷史之先河,有孫中丞在陝西執政,實是陝西之幸、大明之幸!下官從未覺做官原來竟有如此樂趣,現下心中更是豪情滿懷,惟願追隨中丞做出一番更大之成就出來!”

平涼知府謝延年滿面紅光衝着孫傳庭拱手道。

年近四旬的謝延年是天啓四年的進士,中試後輾轉大明各地府縣,雖說也是做出了一番政績,這才逐漸升到了了五品的位子,但始終是在荒僻之地任職。

他來到平涼已有四年,按照吏部新的章程,明年任期將滿後將會被調往別處爲官。朝中缺少靠山的謝延年心中明白,京官想都不用想,江南繁華之地平調也不好辦,最大的可能就是去山東、河南、湖廣等大府任職。

雖然他對朝廷深感不滿,但現實就是如此,朝中有人好做官,沒有靠山的他也只好認命。

出於對前途的悲觀失望,加上陝西連年乾旱下,流民盜賊四起,朝廷對陝西各地官府的支持幾近於無,謝延年在焦頭爛額、苦苦支撐之際,對於政務也是逐漸懈怠起來。

除了對於朝廷的種種不滿,謝延年對於整個大明的形式也是非常不看好,天災人禍、流賊日益勢大下,朝廷還能支撐多久?

這一切自去年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今年,新任巡撫孫傳庭剿滅高迎祥,將平涼府作爲安置陝西流民的另一重要據點,並採取了一些列直接有效的措施之後,謝延年逐漸冷卻的心重新火熱起來。

他剛纔的一番言語並非恭維之詞,確實是出自他的內心之言。

孫傳庭的身體力行以及推行的種種策略,徹底打破了官府一向高高在上、凌駕於百姓頭頂的慣例,也讓謝延年的認知發生了巨大改變:做官原來既可以讓百姓受益,也能使得自己內心有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下官對知府所言亦是感同身受!中丞行事,能他人所不能,行前人之未行,拯百萬民衆於水火,滅流賊千軍於頃刻,凡此種種,皆使下官等望塵莫及;此生能於中丞麾下任職,實乃下官之幸事也!”

平涼府同知方文也是施禮讚道。

因爲在剿滅馬進忠等流賊中有立功表現,加上孫傳庭在請功冊中對其不吝讚美之詞,原任靈臺知縣的方文已被超擢爲正六品的平涼府同知一職,原靈臺知縣一職由孫傳庭拔擢楊明盛暫代。

雖然楊明盛只是生員的身份,但孫傳庭秉持朱由檢的旨意,任人唯賢維德唯能,上奏吏部的同時也給朱由檢上了本子,將楊明盛、崔世生、謝仁星等人兩年以來的功勞擺出,朱由檢讚賞之下授意吏部尚書周雲批准了孫傳庭的舉薦。

孫傳庭此舉也使得衆多缺少功名、但實幹能力突出的吏員看到了希望:只要用心做事,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如楊明盛一般爲官一方,而不是終生都混跡於被上官呼來喝去的下層之中。

“爲官一途當以秉持初心爲重,如此方得善念之始終。我等初讀聖賢書之時,心中所想何曾是爲了富貴榮華?即便做官是爲了個人之私利,但在私利達成之時,順帶使治下之民生有所改善,此兩全美事何樂而不爲?本官最恨枉顧私利、殘民以逞之官吏!其爲官之時無視生民之疾苦,終日所思皆是醇酒美婦、投機鑽營之事,掌朝廷所賦之權,卻毫無用其利民之責!此等庸官惡吏自該人人得而誅之!壽存、修志當牢記本官今日所言,今後無論晉升至何等品級,行事應以利民爲重,如此方不負先賢之教誨,亦能使己之良知稍安!”

孫傳庭端坐於平涼府二堂主位上,目光炯炯的看向座下的謝延年和方文,二人聞言皆是神態肅然的起身施禮受教。

經過數月的相處共事,孫傳庭對謝延年和方文這兩名年輕官員還是很有好感的。在執行自己制定的一系列決策時,兩人都能放下身段,親赴一線參與到安撫流民的過程中去,這在大明官場中還是難能可貴的。

不管其目的爲何,但數月來二人都是不辭辛苦,奔波輾轉於平涼各州縣,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各項差遣中去;正是其以身作則的良好示範效應,也使得下屬各級官吏無不幹勁十足,也讓安撫流民的種種舉措得以更好的落到了實處。

對於自己就任陝西以來取得的種種功績,孫傳庭非常滿意,心中也是暗暗自得:放眼大明,不論是剿賊還是安民,誰能在短短兩年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洪承疇?盧象升?內閣那幫廢材?六部那些庸人?哼哼!

對於皇帝升賞洪承疇與盧象升大學士一事,孫傳庭心內雖略有不滿,但很快便想通了:若無洪、盧二人數年來苦苦支撐,自己就算出仕也是面臨一個無法收拾的爛攤子,那樣的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正在這時,謝仁星從堂外匆匆而入,給孫傳庭見禮後稟道:“中丞,臨洮曹總兵已至衙外,說是蒙古土默特部使者請見!”

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二百章 客戶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五十章 殘暴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章 洪承疇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
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二百章 客戶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五十章 殘暴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章 洪承疇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