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 怎麼辦?

bookmark

他這麼一嚷嚷,多爾袞就立刻回過神來了。不愧是明末有名的人物,他立刻恢復了正常,只是臉色依舊很嚴峻,立刻開始發號施令。

此時的他,已經顧不得田地上的糧食,立刻開始調兵遣將,一邊再次派人去找仁川逃回的守軍問情況,一邊又派出大量的探馬,前往仁川方向查探明軍的動向。

大殿內的人,不管是滿清頭目,還是朝鮮官員,都顧不得勸諫多爾袞登基爲帝了。有領到命令的,立刻行動了起來,沒有領到命令的,則匆匆辭別。

一時之間,整個漢城,因爲明軍在仁川登陸的消息,頓時就變得喧譁起來,一隊隊地軍卒,在街頭上來來往往,兵器、盔甲的撞擊聲,急促地腳步聲等等,編製成了一首緊張地樂曲。

這其中,滿清上下,都是在忙碌着,一門心思都只是在意怎麼對抗即將到來的明軍。但朝鮮官吏這邊,那心思就多了。

朝鮮國王光海君回到自己的大殿,一進殿門,就一屁股坐倒在地,根本就沒有考慮形象如何,而後呆呆地盯着地面,一動不動的。

他的愛妃看到,慌忙衝過去問情況。光海君這個樣子,有點嚇到她了:“殿下,殿下,可是那人又對殿下無禮了?”

她所說的那人,就是指多鐸,可又不敢明說,便只能用他來代替。

也不怪她這麼猜測,多鐸曾經就有多次侮辱過他們的經歷,像瘋子一樣的人,她實在是怕了的。

在她問出話之後,光海君忽然一下抱住她,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他的愛妃見此,不由得嚇到了,連忙拍着他,試圖安撫他,同時又說道:“妾身那邊還有點銀子,要不求人去給殿下遞個話……”

她所說的殿下,不是指光海君,而是多爾袞。相對來說,多爾袞比較理智,雖然他們還是能感覺到在多爾袞的眼裡,其實他們就是個屁,但至少,多爾袞對他們還能保持表面的尊重。

以前的時候,遇到多鐸的侮辱,他們也往往是這麼做的。然而,這一次,光海君卻還是在哭着,老淚縱橫,哭得她有點不解。

就在她懷疑,這次是不是多爾袞侮辱了光海君時,就看到光海君緩緩推開了她,老臉上,眼淚鼻涕一大把,有點絕望地說道:“完了……全完了,他們肯定不會放過孤的……肯定不會放過孤的……”

他的愛妃感覺到了不對,不由得納悶地說道:“殿下,是誰不會放過您?”

看到光海君的這種可憐相,她實在有點納悶,到底是誰,把光海君嚇成了這個樣子?以前就算被多鐸百般侮辱的時候,也沒見光海君嚇成這樣啊!

“大明皇帝不會放過孤的!對,肯定不會放過孤的!”光海君有點神經質地回答道,“明軍打過來了,明天就能打到漢城,完了,全完了……”

一聽這話,他的愛妃楞了下後,隨即恍然大悟。

光海君知道多鐸最多是侮辱他,不會害他性命。但以光海君的所作所爲,要是落到明軍手中,確實是會性命不保。如今只想着苟活的光海君,是最怕死的,難怪會嚇成這樣!

想到這裡,她心中不由得微微嘆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大明乃是天朝上國,遠比遼東蠻夷要好多少倍,雖然重新奪回了王位,可把滿清當主子的日子,又有多少時間能過得開心的?

有一點,其實她是誤會了光海君的。要是光海君事先知道會有這樣的結局,那當年肯定不會腳踏兩隻船,最終徹底投靠了滿清。那時候的他,看着明軍薩爾滸的慘敗,看着遼東明軍的一步步敗退,心中已認爲滿清不可戰勝。可誰能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更是大清已亡,而明軍王師則在仁川登陸,眨眼能攻到漢城了!

一如光海君,他名義上的那些臣子,許多人都惶恐後悔了。這時候的他們,沒人會覺得,滅掉遼東滿清的明軍,會被多爾袞給擊敗。他們這些朝鮮僞官,無不爲即將到來的命運而擔憂。

這個時候,還一直想着緊抱多爾袞大腿的人,已經不多了。一個個都有着各自的打算,企圖保住自己的小命,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各種應對眼前危機的辦法,無關於節操,都一個個想了出來,並付之實施。

然而,接下來的形勢,又讓所有人有點看不清了。甚至連多爾袞,都有點納悶了。

進一步證實仁川登陸的明軍就是明國新軍,且數量至少在上萬人之後,多爾袞是真得嚇到了。他不覺得靠他目前手頭的兵力能擋住明國新軍。因爲他知道,新軍之強大,還體現在火器火炮上。漢城的城頭上雖然也有大炮,但和紅夷大炮比起來,不管是威力還是射程,都遠遠不如的。據城而守,又外無援軍之下,漢城被攻破便是遲早之事。

因此,多爾袞立刻就着手準備要向東轉移。至少大清的百姓和軍隊,要向東轉移。幸好之前也留了後手,已經準備了船,要是一個不對,就上船逃去倭國。

想起這個,多爾袞又不由得暗自慶幸,要不是豪格突然回心轉意,把海船還了一些回來,這次還真沒法撤往倭國了。

不過,如今事出突然,倉促撤往倭國的話,撒在各地的兵力就沒法收攏,自己的實力也將大減!這麼去倭國的話,很可能會被豪格壓制!

想到這裡,多爾袞也非常頭疼。要是能打贏明軍的話,就一切都沒問題了。可如今既然打不贏明軍,就只有撤了。

但仁川離漢城就這麼一點距離,明軍眨眼便能打到漢城的,要撤的話,就要趁早。如此一來,雖然能逃得性命,可……

想到這些,多爾袞不由得又嘆了口氣,無奈之下,他只能,也只有一個選擇可以選,那就是在明軍圍城之前撤走!

一邊在緊急準備着撤走,一邊又帶着點希望,關注着仁川明軍的動靜。

仁川,明軍上岸之後,便開始修築營地,做出的是防禦姿態,並沒有立刻開始進攻。這個情況,隨着滿清探馬報到多爾袞這裡,簡直是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俗話說,兵貴神速,要是自己是明國將領,那趁着對手來不及集結兵力,肯定第一時間打到漢城來了。多爾袞心中想着,他甚至有點懷疑是不是探馬被明軍的假象給騙了,就又連續派出探馬繼續查證。

結果,反饋回去的軍情始終都是一樣的,明軍上岸之後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進攻,而是在修築營地,似乎是在採用防禦姿態。

“從之前看,明國新軍統帥曹變蛟雖然年輕,可不是愚笨之人,更應該有熱血衝動纔對啊!”多爾袞想不通了,那男子欲地說道,“難道這裡面是有什麼陰謀?”

可要是有什麼陰謀,多爾袞也想不明白,不直接把漢城打下來更好?

“哥,管他呢,既然不馬上進攻,那我們就趁這個機會集結兵馬先防守,同時讓人趕緊把糧食收了!”多鐸倒是沒有考慮那麼多,頭腦簡單多了,不像多爾袞一樣懷疑這懷疑那的。

被他這麼一說,頓時就提醒了多爾袞,對啊,還管明軍在搞什麼陰謀,先去集結兵力和收了糧食纔是正事。這麼一想,他便立刻開始傳令實施了。不過沒搞清楚明軍到底在搞什麼鬼,他心中始終都有點疙瘩。

阿濟格看多爾袞這樣子,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該不會是明軍把仁川當作是鞍山驛堡,集結久了,等我們麻痹之後突然進攻我們吧?遼陽那麼快丟掉,就是因爲不知道明軍會突然進攻!”

這個猜想,似乎是有道理。但多爾袞仔細一想,卻又搖頭了。仁川和鞍山驛堡根本就不同,最爲關鍵的是,遼陽和漢城的局勢根本不一樣,完全不用照貓畫虎。對付漢城最好的手段,其實就是一登陸之後就進攻漢城。

在他們猜測明軍動機沒多久,終於有探馬把可能地原因報了上來。說明軍應該是海船坐得太久,人馬皆生病了,因此不得不先採用了防禦體系。

一聽這話,多爾袞頓時大喜。要真是這樣,那就太好了。爲此,他立刻傳來熟悉海事的朝鮮將領,一番詢問之後,得到的答案卻是是有這種可能的。

這麼一來,他就放心了不少。雖然他還是不敢主動去進攻仁川,但其他事情做起來卻是沒有顧忌的了。比如傳令集結軍隊,比如立刻搶收糧食。

然而,他卻沒想到,負責糧食收割的吳達濟,在第一時間把漢城的消息,通過聊天羣報了出去。

仁川,新軍統領曹變蛟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由得對馮德華說道:“這個多爾袞,還真是得寸進尺,讓他有機會集結兵力就行了,竟然還敢去搶糧食!”

馮德華聽了,點點頭微笑着說道:“這種情況,我們其實也預料到了,派兵吧!”

登陸仁川的新軍,確實如滿清探馬所看到的情況,有許多將士和戰馬都因爲長時間坐海船而有不適。畢竟新軍以前雖然坐過海船,可時間都是從容,因此可以在沿途海島休整。但這一次,是從鴨綠江那邊坐船,幾乎沒有多少靠岸休整的機會,趕時間,日夜兼程,一直到了仁川才登陸。

但實際情況,其實沒有多爾袞所想象的那麼糟糕,要不是爲了實現戰略目標,就是把朝鮮這些滿清儘量多地趕往倭國,新軍完全可以靠身體能力強的將士向漢城攻擊前進的。以新軍的精銳,至少有一半人還是能打仗的。嚴格軍紀之下,就是再多一半人也是可能的。

但新軍最終沒有這樣做,而是誇大了長途海運的影響,又或者是爲了保證戰事的勝利,採取了保守的措施:先防禦休整再出擊。

這一點,讓後世的史學家都頗有微詞,他們認爲人無完人,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將曹變蛟,也有打蠢仗的時候。殊不知,曹變蛟其實也是在抱怨:“都怪滿清餘孽太弱,要是在倭國的滿清餘孽就能和德川幕府打的旗鼓相當,我們也不用這樣費盡心思做這些朝鮮的事情了!”

哪怕滿清軍卒確實能打,在倭國有個上萬人,也不可能憑此征服倭國。倭國不算小,一次打仗,都能有十來萬軍隊的規模,以全國兵力來說,湊出個上百萬都不成問題。而且,這是德川幕府剛成立之初,武力雖然沒有一開始那麼強大,但根基還是有的。

要不是倭國本土有豐臣國鬆造反,又有天主教徒造反,光憑着在倭國的幾千滿清兵力,早就會被德川幕府幹掉了。也是因爲有這個預估,所以崇禎皇帝才花着心思,要把朝鮮境內的滿清餘孽,儘量多地趕往倭國,讓倭國的各方勢力,實力能均衡一點。

當然了,這種驅狼吞虎之策,也就只有有限的幾個人知道,比如新軍中是曹變蛟和馮德華知道而已。因此,對於登陸後採取守勢,新軍將士很多人都是不解的,只是在一開始紛紛請戰被否後就只有憋着了。

不過當將令傳下,夜不收可以大規模出動時,新軍的夜不收,便立刻擁出了仁川,憑藉着士氣、軍紀、裝備和身體素質的優勢,立刻把建虜探馬給趕回了漢城。明軍夜不收的身影,開始出現在漢城周邊。

這一下,多爾袞就只有一個選擇,拼斥候,他是拼不過的。要想驅趕明軍夜不收,完成收糧的目標,就必須出動軍隊才行。可是,如此一來,也肯定影響收糧。倒是集結各處的軍隊不影響。畢竟集結的軍隊在路上行軍,是不怕夜不收的騷擾的。

另外,有一個情況他也注意到了,明軍的到來,對朝鮮人的影響非常大。朝堂之上,很多朝鮮官員託病不來;私底下,卻互相聯絡,熱火朝天;朝鮮軍卒,更是開始消極怠慢,一開始派出去收割糧食的朝鮮人,一個個全都在墨跡……

多爾袞連續兩天沒怎麼閤眼了,在綜合考慮當前狀況之後,他忽然咬牙切齒地做出了決定。

感謝風蹤影的打賞!

415 沒得選506 殺大明使者980 黯然917 打入十八層地獄828 不可同日而語830 啓動A計劃1264 幸福的煩惱9381018 盛典717 集中全力1127 再次微服南巡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338 新軍炮營(第四更)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934 氣勢(第三更)244 下馬威1078 四面楚歌210 一切完美901 嚴峻律法1038 最後一批糧食170 茶話會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1243 是我們大明256 禍不單行1184 死要面子活受罪1206 周皇后的心思1283 又一個心願348 皇太極的圖謀482 就讓你當雙面間諜好了818 就應該殺個狗官祭旗(第四更)19 原來是他867 鄉約(第三更)146 露了本性?989 掃蕩220 大老爺們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1033 兵潰465 火燒連營4 第一個任務618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三更)1224 瓜子啤酒礦泉水953 亡國滅族的一刀439 老鼠出洞188 補丁940 秋後的螞蚱(第四更)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1030 叛變土司的下場791 打賭387 吊着677 怎麼有劃痕?(第三更)145 利用資源501 會師1226 老朽撞死在這裡345 榜樣51 打蛇七寸1208 只想靜靜55 上頭有人心不慌1283 又一個心願103 師夷長技以制夷562 文武之辯793 祭奠768 這個主意好(第三更)398 橫衝直撞236 奴役和殺戮931 考覈指標29 前所未有1180 都是坑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366 攘外必先安內1207 去山東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1292 新的封爵途徑454 夜深人靜676 要錘子幹啥444 精忠報國百死不悔542 毒計(第三更)982 兩個吐血919 還沒有出世88 年輕毛躁的性子沒變893 耗誰?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763 五年平遼286 人才緊缺131 豈會言而無信1069 終於懂事了710 原來是這樣753 決戰1070 御駕親征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339 安排吳二狗239 白杆軍到1121 鹽政之議739 陷阱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49 傳奇人生72 錦衣衛指揮使人選627 軍紀1200 這真是簡直了!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231 文字模式竟然坑爹
415 沒得選506 殺大明使者980 黯然917 打入十八層地獄828 不可同日而語830 啓動A計劃1264 幸福的煩惱9381018 盛典717 集中全力1127 再次微服南巡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338 新軍炮營(第四更)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934 氣勢(第三更)244 下馬威1078 四面楚歌210 一切完美901 嚴峻律法1038 最後一批糧食170 茶話會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1243 是我們大明256 禍不單行1184 死要面子活受罪1206 周皇后的心思1283 又一個心願348 皇太極的圖謀482 就讓你當雙面間諜好了818 就應該殺個狗官祭旗(第四更)19 原來是他867 鄉約(第三更)146 露了本性?989 掃蕩220 大老爺們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1033 兵潰465 火燒連營4 第一個任務618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三更)1224 瓜子啤酒礦泉水953 亡國滅族的一刀439 老鼠出洞188 補丁940 秋後的螞蚱(第四更)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1030 叛變土司的下場791 打賭387 吊着677 怎麼有劃痕?(第三更)145 利用資源501 會師1226 老朽撞死在這裡345 榜樣51 打蛇七寸1208 只想靜靜55 上頭有人心不慌1283 又一個心願103 師夷長技以制夷562 文武之辯793 祭奠768 這個主意好(第三更)398 橫衝直撞236 奴役和殺戮931 考覈指標29 前所未有1180 都是坑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366 攘外必先安內1207 去山東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1292 新的封爵途徑454 夜深人靜676 要錘子幹啥444 精忠報國百死不悔542 毒計(第三更)982 兩個吐血919 還沒有出世88 年輕毛躁的性子沒變893 耗誰?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763 五年平遼286 人才緊缺131 豈會言而無信1069 終於懂事了710 原來是這樣753 決戰1070 御駕親征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339 安排吳二狗239 白杆軍到1121 鹽政之議739 陷阱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49 傳奇人生72 錦衣衛指揮使人選627 軍紀1200 這真是簡直了!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231 文字模式竟然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