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徐光啓和西方學術

時間進入到崇禎二年,大明朝顯得越加風雨飄零。

繼張獻忠之後(張獻忠易名趙俊業),河南多地頻現舉旗起義之人,連帶着湖廣、陝南、晉南都冒出了義軍,規模或大或小足有十幾支之多,連南直隸腳下的徐、宿等地也冒出了叛軍。

這種局勢,頗像當年的元末。

朝廷無道,義軍四起,這是要亡天下的徵兆。

北京作爲大明的首都、國家的政治中心,這上上下下便是連個平民百姓,茶餘飯後都喜歡閒聊幾句政治,非議幾句國家,眼見如此形勢,民間的風言可就多了起來。

什麼大明朝不行了,要改朝換代了之類云云不知凡幾。

如今還能穩如泰山的,大概也就剩一個朱由檢了。

他是一點也不擔心懼怕,反而每日春風得意。

經過孫元化的思想工作,已經退隱的徐光啓總算是離開教堂,重新走進了皇宮。

“先生願意復仕,那是朕和國家的幸事。”

在建極殿內,朱由檢熱情洋溢親自迎接,一見到徐光啓便是大步上前,雙手牢牢緊握後者。

如此熱情,便是徐光啓曾經做過內閣次輔,深耕官場政治多年也頗覺吃不消,連道。

“陛下厚愛,臣,豈有不遵命服從的道理。”

“先生快請坐。”朱由檢拉着徐光啓,不由分說將後者請到座位上,自己陪坐一邊,閒敘家常:“當年朕還爲信王時,聽聞先生隱退於物外,便深感遺憾,常常思覺與先生再無面唔之緣,而今朕登大寶,這心心念唸的第一件事,就是請先生出山,而今,得償所願矣。”

徐光啓直呼不敢。

朱由檢熱情不減,再加三分恭維:“這些年先生醉心於西方傳教之學,致力於研究新鮮的技術事物,想來收貨頗豐,朕雖爲帝王,畢竟是歲淺才薄,學識不及先生萬一,今日朕虛心請教,欲與先生抵足長談。”

此刻徐光啓也是被朱由檢這接連不斷的客氣話說的飄然,哪裡會有敝帚自珍的打算,自然是侃侃而談。

從天文聊到地理、從數學聊到測繪、從水利聊到軍工,那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徐光啓聊了許多,但到後面朱由檢的注意力已經不在聊天內容的本身,而是想到了許許多多。

首先想到的就是徐光啓口中的恩師,也就是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

現在大明朝官方所用的《堪輿萬國圖》就是利瑪竇製作的。

利瑪竇在北京傳教二十餘年,王公貴族教徒高達二百人,徐光啓以大明內閣次輔的身份入教併成爲利瑪竇的學生,開始接觸並傳播西方學術,成爲中西學術走向交流的重要節點。

可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點。

內憂外患的大明朝不存在讓學術進步的安全空間,此時的中國,也不存在任何非儒學學術生存的土壤。

利瑪竇已經爲了傳教做出了犧牲,他刪除了教義中有關於‘人人平等’的所有觀點,搞出了一套阿諛儒學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天主教教義,但即便如此,當明亡清繼之後,中西方交流的紐帶還是斷了。

自此之後近三百年,當全世界都在快速發展的時候,當高樓大廈開始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時候,中國這片土地上,腐朽,日益加深。

裹小腳?

都快要裹小腦了!

這到底是統治者的錯誤,還是學術的錯誤呢。

學術本身是不會有錯誤的,錯誤的是人,

那這份責任應該歸咎於統治階級的貪婪和怯懦,還是應該歸咎於中國人傳承四千年根深蒂固的階層習性?

中國,熱衷於官本位制度思想,小到一個學生,大到國家首輔,每個人幾乎都對做官有着一種與生俱來的嚮往。

越想做官,便越將精力投入到交際之中,等到做了官,便又終日憂心失去權力。

自此,媚上壓下。

如何穩定自己的地位,牢固自己的統治,已經成爲每日三省吾身的功課。

朱由檢的思緒開始飛的越來越遠。

他現在可以重用徐光啓,也可以去重用德國人湯若望,就像千金市馬骨,吸納很多來自西方的優秀人才。

現在的大明具有這樣的吸引力,即使祂已經是一個腐朽的國家,但在西方各國人的眼中,神秘的東方古國依舊罩着一層天朝上國的光彩外衣。

大明,是一個大國,一個很大很大的國家,比他們的祖國疆域更廣袤、人口更多。

就好比是三百年後的老美,大明具有吸納各國人才的聲望優勢,利用好這個優勢,朱由檢可以快速實現科技迭代。

往大了不敢吹,三五十年是可以做到的。

燧發槍、滑膛炮這些軍工方面的時代利器更是拿來就能上馬生產,毫無技術壁壘的阻隔。

然後又如何呢,吊打皇太極、平了後金,會讓他朱由檢很有成就感嗎?

或許史書上會誇讚他朱由檢中興之主,是大明朝的救世主。

可等到自己死後,二百年後的大明,會不會取代滿清,成爲又一個閉關鎖國而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王朝,從此被釘在中華文明歷史恥辱柱上?

這個時候,朱由檢便會想到那個僞命題。

假如滿清沒有入關或者沒有打過李自成,取代明朝成爲這片土地上的統治政權是大順王朝,是不是就會避免很多的悲劇?

也就不會讓西方人踩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了, 不會嚴重傷害到我們民族的自尊心。

不會再有普通老百姓見到洋大人時下意識的覺得人家是高等人種。

這個僞命題註定不會有答案,因爲所有的過錯晚晴政府已經全部背了過去。

朱由檢想了很多,越想越覺得頭疼,最後強行斂迴心神,靜靜傾聽徐光啓的話。

他知道該怎麼去用徐光啓了。

“先生之博學,實爲國家瑰寶,若置先生於廟堂案牘之間,朕反覺不美。”

朱由檢誠摯言道:“朕本意請先生復仕,擔任內閣首輔之職,現在倒想請先生屈身,工職於教育,這一身的博學合東西兩家之長,爲我大明朝,教出更多優秀的後繼人才。”

徐光啓微微錯神,很快有些擔憂的說道。

“臣自當年入天主教,傳西方教術,爲世俗所不能理解,教育恐難成行。”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朱由檢笑着寬慰一句:“朕相信,世俗會理解先生的,也一定會支持先生的。”

徐光啓雖然心中還是覺得困難,可朱由檢開了口,當下也只能勉強接下這份差事,表態一定盡力而爲。

至於世俗會不會支持徐光啓,朱由檢自然有他的辦法。

如果解決不了麻煩,那便解決製造麻煩的人!

小冰河時期的天災人禍,讓中國這個國家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卻也給了中國最好的重生契機。

很多曾經註定無法完成的事情,那滔天的阻力,在這個時期,將通通不復存在!

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37章:狼煙四起第81章:新軍與洪承疇的渴盼。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78章:給袁崇煥提個醒第54章:諜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55章:忠臣反賊第86章:致命情報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77章:大改革的第三步:軍隊、監察與宗教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73章:光耀大明(1/18)第57章:除夕之夜第23章:崇禎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78章:給袁崇煥提個醒第20章:吾皇萬歲第63章:三千萬噸糧食!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4章:生死一線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62章:晉商的政治投資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35章:保境安民第68章:寸土不讓!第69章:己巳協約第35章:保境安民第48章:外交手段第44章:各自爲難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26章:皇太極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12章:真正意義上的地獄難度第44章:各自爲難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52章:至死方休第84章:抄家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10章:一網打盡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11章:東林黨的貪婪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55章:忠臣反賊第54章:諜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69章:己巳協約第20章:吾皇萬歲第52章:至死方休第7章:大禮議第51章:皇太極很頭疼第63章:三千萬噸糧食!第20章:吾皇萬歲第2章:滿朝全是二十五仔第61章:英國客人第83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4/26)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80章:兄弟之邦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76章:大改革的第二步:海權與選官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62章:晉商的政治投資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49章:革職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6章:步步驚心第80章:兄弟之邦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51章:皇太極很頭疼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3章:蟲豸第65章:氣令智昏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28章:局第42章:三省督師秦良玉第2章:滿朝全是二十五仔第85章:光復故土的榮耀第38章:應對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81章:新軍與洪承疇的渴盼。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15章:袁崇煥第55章:忠臣反賊第3章:蟲豸第88章:賭上國運的一戰!第11章:東林黨的貪婪第91章:開炮!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
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37章:狼煙四起第81章:新軍與洪承疇的渴盼。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78章:給袁崇煥提個醒第54章:諜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55章:忠臣反賊第86章:致命情報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77章:大改革的第三步:軍隊、監察與宗教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73章:光耀大明(1/18)第57章:除夕之夜第23章:崇禎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78章:給袁崇煥提個醒第20章:吾皇萬歲第63章:三千萬噸糧食!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4章:生死一線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62章:晉商的政治投資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35章:保境安民第68章:寸土不讓!第69章:己巳協約第35章:保境安民第48章:外交手段第44章:各自爲難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26章:皇太極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12章:真正意義上的地獄難度第44章:各自爲難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52章:至死方休第84章:抄家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10章:一網打盡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11章:東林黨的貪婪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55章:忠臣反賊第54章:諜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69章:己巳協約第20章:吾皇萬歲第52章:至死方休第7章:大禮議第51章:皇太極很頭疼第63章:三千萬噸糧食!第20章:吾皇萬歲第2章:滿朝全是二十五仔第61章:英國客人第83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4/26)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80章:兄弟之邦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76章:大改革的第二步:海權與選官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62章:晉商的政治投資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49章:革職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6章:步步驚心第80章:兄弟之邦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51章:皇太極很頭疼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3章:蟲豸第65章:氣令智昏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28章:局第42章:三省督師秦良玉第2章:滿朝全是二十五仔第85章:光復故土的榮耀第38章:應對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81章:新軍與洪承疇的渴盼。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15章:袁崇煥第55章:忠臣反賊第3章:蟲豸第88章:賭上國運的一戰!第11章:東林黨的貪婪第91章:開炮!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