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三千萬噸糧食!

英國東印度公司這次來大明的客人名單是在一個月後才送進的北京,朱由檢只是看了一眼,就被其中一個人的名字給吸引住。

奧利弗--克倫威爾。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領導者、英格蘭共和國護國公。

算是世界史中百大牛人之一的人物了。

歷史上他來過中國?

朱由檢想了半天也想不到有這個典故,所以有些納悶。

沒道理,自己的蝴蝶效應再厲害也不可能影響到萬里之外的歐洲啊。

硬要往蝴蝶效應上面去解釋的話,只能說是因爲自己招安了鄭芝龍,隨後又邀請了東印度公司來華。

這是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至於這份來訪免單中的其他人物,就大多沒有什麼印象了。

朱由檢世界史學的馬馬虎虎,僅侷限於特定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明末清初這一時期,那也就基本上在國內的圈子裡打轉。

禮部遞上來這份名單,措辭也很嚴謹,用的是學術交流團而非使團。

這不是英國國家派來的,而是受到大明非官方單方面邀請,東印度公司派來的人。

爲什麼說是非官方邀請呢,因爲邀請人不是朱由檢,而是借用了徐光啓和湯若望的名頭。

就當東西方之間的一次學術交流,不達成任何官方合作,不存在任何政治意義。

這是朱由檢定的調,免得史書上亂記。

因爲接下來的有些合作,不能載史。

至於接見英國交流團的地方,朱由檢選在了中極殿。

這一天,能讓奧利弗記一輩子。

中國皇宮對於東印度公司這一行二十多人帶去的震撼,將來只能通過他們各自的回望錄去得知,朱由檢沒有興趣去欣賞這些人各自臉上殘存的震驚和仰望,他穿着一身嶄新挺拔的朝服,在精挑細選摘出來的大漢將軍的拱衛下,緩緩走到屬於自己的那張龍椅上坐下。

“臣等參見吾皇,聖躬萬安!”

今日與宴的同時包括周延儒等朝中六部九卿,此刻也是紛紛下拜,行朝見禮。

而奧利弗等英國人在入宮之前自然也接到過禮部官員的禮儀培訓,不過禮部因爲有朱由檢提前打好的招呼,並沒有要求東印度公司一行人行大明禮。

他們行的是在自己國家面見君王時的禮節。

有的鞠躬、有的單膝跪地。

“朕躬安,遠洋而來的朋友、諸位卿家都免禮吧。”

朱由檢擡手,身旁從廣州請來的翻譯隨即用英文說了一遍。

這個時期的英語和朱由檢學過的英語已經大致相同,只有部分細節上的發音不太相近,不過也並不影響整體。

“謝陛下(皇帝陛下)。”

翻譯剛打算爲朱由檢翻譯,後者已經擡起了手。

“朕聽得懂。”

說完這句,朱由檢還用英語對着奧利弗等人說了一句:“歡迎來到大明,遠道而來的朋友們。”

“哦,上帝。”此次訪問而來的團長,叫做亨克的船長驚歎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您竟然會我們國家的語言。”

“略有涉獵。”

“您的博學令人敬仰。”

朱由檢哈哈一笑,伸手虛引:“各位都入座吧,咱們邊吃邊聊。”

王承恩隨即拍手,偏殿處,尚膳局的內監揚聲傳話。

數百名宮娥魚貫而入,將一道道美食帶了進來。

爲了招待這羣人,

朱由檢登基以來第一次奢侈一回,備下了這堂國宴。

川、魯、粵、浙、徽、湘、閩、蘇八大地方菜各選十二道,加上宮廷十二道名菜,整整一百零八道組成這次國宴,碼滿在中極殿內一張臨時打造出的八丈長桌上。

朱由檢自己看着都心疼。

但是爲了維繫住作爲當今世界唯一老大帝國的國家體面,如今也只能忍痛。

錢固然是花了不少,但這排面絕對是拉滿的。

沒看到這羣英國人眼都看直了嗎。

色、香、味,中國的宮廷菜已然做到了這個世界的極致。

四千多年的歷史底蘊,哪裡只是一句話就可以輕描淡寫揭過去的。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當有遠方的朋友來做客時,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

作爲東道主,朱由檢提起酒杯,滿面笑意:“來,朕敬大家一杯,歡迎各位來到中國,同時預祝各位在這裡能度過一段難忘、愉快的時光。”

當天的國宴朱由檢並沒有去聊什麼正事,就是吃吃喝喝,國宴進行到一半,朱由檢便中途離開,剩下的招待事宜,自然由周延儒他們來安排。

以周延儒這羣官場老油子的酒量,只是撂倒奧利弗這羣英國人,輕輕鬆鬆。

-----------------

朱由檢正式接見亨克一行人的時間是在三天後,地址也不在皇宮,而是信王府。

這是朱由檢當皇帝之前的宮外潛邸。

在這裡,很多話聊起來方便太多。

參與這次談話的人也同樣很少,只有朱由檢和亨克兩個人。

虧得朱由檢會英語,雖然他會的和十七世紀時的英語有些許差別,但都是很細微的地方,並不影響整體交流的通暢,因此連翻譯都省卻。

這也確保了談話內容再也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

另外一點,這次英國學術交流團來中國,朱由檢從頭至尾都沒有單獨接見過。

陽光通透的雅間,茶香四溢,朱由檢伸手虛引:“嚐嚐朕珍藏的好茶,絕對要比你們從絲路上買到的茶葉好許多。”

亨克道上一聲謝,品嚐之後讚不絕口。

“這是你們英吉利人第一次來到中國,也是我們中國人第一次和西歐國家進行交流,朕相信,咱們之間的交流會非常愉快。”

“尊敬的皇帝陛下,您的開明和友善是我人生中見過所有君王中所沒有的。”亨克開口讚頌了一句:“如您所願,我們一定會有非常愉快的交流。”

“當然。”朱由檢笑眯眯的點頭:“我們中國人是最喜歡交朋友的,在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爲朋友兩肋插刀,凡是與我們中國做朋友的,我們都願意竭盡全力的幫助朋友。”

亨克的大紅鼻子更加鮮亮:“皇帝陛下,就是不知道在下有沒有這個榮幸,做貴國的朋友。”

朱由檢哈哈一笑:“只要亨克先生願意,當然是我們的朋友,朕之前說了,我們中國人是最喜歡交朋友的。”

“既然皇帝陛下如此說了,那麼作爲朋友,是不是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亨克說道:“請陛下原諒在下的冒昧,只是陛下百忙之中派人到印度邀請我們來貴國,不單單只是爲了學術上的交流吧。”

朱由檢滿面的笑容。

“那,亨克先生認爲,朕是爲了什麼呢?”

“在下一行人是從貴國廣州下的船,一路幾乎穿行了貴國整個國家,沿途的情況自然是看到了一些。”亨克說道:“貴國,似乎正在經受千年難得一遇的特大災情,而且在下聽說,在貴國的東北,似乎有些敵人。”

朱由檢臉上的笑容更甚:“看來亨克先生的功課準備很充足,不錯,朕的國家確實正面臨着一些麻煩,所以,朕需要一些幫助。”

“皇帝陛下需要什麼?”

“糧食,越多越好的糧食。”

朱由檢盯着亨克,坦言道:“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經營了將近四十年,貴國由此從印度收穫了很多很多的利益,朕想的,就是從貴國的東印度公司手裡買一些糧食。”

“皇帝陛下想要多少?”

朱由檢伸出三根手指。

“每年三千萬噸!”

大明朝一石不足兩百斤,一噸大概摺合十四石,三千萬噸就相當於四億石糧食。

按照大明朝一億兩千萬人口來計算,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分到三點五石糧,大概是五百五十斤左右的樣子。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現在陝北的災民一年若是能有一百斤糧食下鍋,都不至於會餓死,更不會造反,五百五十斤?

那這日子足夠過的下去了。

大明朝最富庶的地方便是江浙,按照蘇州府來計算,平均一戶有五畝田,一年兩熟畝產四百斤,一年便是四千斤的產量。

這六千斤中,春秋兩課的交賦要取走其中的二十分之一,即二百斤,折成銀子給朝廷。

大明朝從萬曆年開始施行一條鞭法,後來又開始攤派遼餉,這一部分遼餉落到老百姓的頭上,大概每戶每年二兩銀子。

蘇州的百姓就要每年賣出去兩石糧食來繳納遼餉,又是三百斤。

再扣除雜丁稅、丁徭賦,亂七八糟算在一起,就算每年五兩銀子,那麼換成糧食八百斤左右。

全部加在一起每年便是一千三百斤糧食的稅賦,剩下兩千七百斤。

一戶五到八口人,每人每年吃掉二百斤,又是一千多斤糧。

剩下的糧食老百姓拿去賣,賣來的錢財買衣服、買藥、過日子、人情往來。

最後分文不剩甚至可能還會拮据些。

這麼一算細賬,也就一目瞭然了。

朱由檢開口要三千萬噸糧,不去考慮生活成本和生活質量的話,足夠大明朝現在全國上下的老百姓不餓死!

而三千萬噸糧對於東印度公司來說,有壓力嗎?

大明朝洪武年全國糧賦峰值達到四千二百萬石,按照當時稅比三十比一,全國的糧食總產量爲十二億六千萬石!

也就是大概一億噸。

而實際的產量絕對要比這個數字高三成甚至更多。

因爲有隱戶、有免稅田、職俸田、皇莊、王產等一大堆特權王法。

如果不是這次小冰河的巨大災害,依着中國現有的耕地面積,養活一億兩千萬老百姓,壓根就沒有任何壓力。

大明都沒壓力,印度有個屁壓力。

東印度公司的橫徵暴斂有多麼可怕?

僅1769年到1770年一年的時間,整個印度因饑荒而餓死的人數高達近兩千萬!僅孟加拉一邦,就餓死了一千萬人!

大明眼下要是餓死那麼多人,朱由檢就可以直接上吊自盡了。

因爲全國都得造反。

不容置疑,朱由檢不想看到遍地反民。

亨克默默舉起茶杯:“陛下,三千萬噸糧食,我們東印度公司只怕是拿不出來,姑且能夠擠出來,我們能獲得什麼?”

“朕可以用錢買。”

“陛下,在下知道貴國富有四海,幅員萬里之廣,可白銀,我們歐洲已經不用了。”

亨克的話是實話,歐洲已經實現了金本位制,白銀,早就全部流了出去。

去到哪了呢?

大明!

現在這個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白銀都在中國。

造成了大明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現象。

至於爲什麼會同時出現膨脹和緊縮兩種完全相反的現象,後面再聊。

白銀,東印度公司不要,而黃金,大明也不多。

全世界黃金儲存量和產量最高的國家,是印度。

就在人家東印度公司的地盤上。

朱由檢問道:“那麼,你們想要什麼?”

亨克聳了聳肩:“陛下, 在下只是受僱於東印度公司一個小小的船長,這麼大的事,在下哪裡能說的上話,以您的英明,想來不會難爲在下。”

“朕知道你們想要什麼。”

朱由檢自顧自說道:“你們在和荷蘭人爭奪航海權,爭奪開闢新世界的海路,而爭奪需要戰爭,戰爭,需要人,需要犧牲,你們英倫三島離着我們這裡太遠了,從本土調兵太困難。

所以這些年,伱們英國東印度公司一直被荷蘭東印度公司壓制着,朕幫你們趕走荷蘭人,這場仗,朕替你們打,兵,朕替你們出。

我大明什麼都不多,就是人多,足有一億兩千萬人,趕走荷蘭人輕輕鬆鬆,到時候沒有荷蘭,你們就可以獨霸整個新世界的海權。”

亨克眸子中的神光劇烈閃爍起來。

正當亨克準備說話的時候,朱由檢又言道。

“但是我大明現在的海戰水平很落後,航海技術早已經被荷蘭、被你們歐洲超越,海戰需要的艦船、士兵、火炮,朕需要你們東印度公司派人來。

造船的工匠、打仗的軍官、造火炮的軍工人才,朕都需要,朕會爲他們提供最好的居住環境,承擔他們生活的一應開銷和安保,這是朕能拿出來的條件,亨克先生回印度之後,可以和你的上司去說,如果願意,那麼到時候咱們再確定細節。”

亨克臉上笑容更甚三分。

“陛下,如您所願,在下很樂意爲您效力。”

爲自己效力?

朱由檢勉強一笑,甘甜的茶水喝進嘴裡,是那麼的苦澀。

第84章:抄家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70章:着眼看世界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26章:皇太極第27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67章:表面動盪與核心穩定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7章:大禮議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12章:真正意義上的地獄難度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70章:着眼看世界第80章:兄弟之邦第55章:忠臣反賊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85章:光復故土的榮耀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10章:一網打盡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86章:致命情報第80章:兄弟之邦第77章:大改革的第三步:軍隊、監察與宗教第57章:除夕之夜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87章:左右爲難的袁崇煥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26章:皇太極第8章:狗咬狗第2章:滿朝全是二十五仔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16章:再給朕一點時間吧第15章:袁崇煥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52章:至死方休第38章:應對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57章:除夕之夜第50章:驚疑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61章:英國客人第31章:危如累卵的陝西局勢第48章:外交手段第48章:外交手段第35章:保境安民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56章:撫卹第57章:除夕之夜第68章:寸土不讓!第10章:一網打盡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38章:應對第67章:表面動盪與核心穩定第72章:中糧、中棉、中港第9章:真誠還是欺騙?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51章:皇太極很頭疼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27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91章:開炮!第73章:光耀大明(1/18)第48章:外交手段第37章:狼煙四起第38章:應對第61章:英國客人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33章:腐爛第17章:黨內生隙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26章:皇太極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69章:己巳協約第52章:至死方休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45章:態度曖昧的東江鎮第54章:諜第27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28章:局第20章:吾皇萬歲第26章:皇太極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73章:光耀大明(1/18)
第84章:抄家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70章:着眼看世界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26章:皇太極第27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67章:表面動盪與核心穩定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7章:大禮議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12章:真正意義上的地獄難度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70章:着眼看世界第80章:兄弟之邦第55章:忠臣反賊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85章:光復故土的榮耀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10章:一網打盡第79章:一切,準備就緒!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86章:致命情報第80章:兄弟之邦第77章:大改革的第三步:軍隊、監察與宗教第57章:除夕之夜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87章:左右爲難的袁崇煥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26章:皇太極第8章:狗咬狗第2章:滿朝全是二十五仔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16章:再給朕一點時間吧第15章:袁崇煥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52章:至死方休第38章:應對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57章:除夕之夜第50章:驚疑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61章:英國客人第31章:危如累卵的陝西局勢第48章:外交手段第48章:外交手段第35章:保境安民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56章:撫卹第57章:除夕之夜第68章:寸土不讓!第10章:一網打盡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38章:應對第67章:表面動盪與核心穩定第72章:中糧、中棉、中港第9章:真誠還是欺騙?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51章:皇太極很頭疼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27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91章:開炮!第73章:光耀大明(1/18)第48章:外交手段第37章:狼煙四起第38章:應對第61章:英國客人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33章:腐爛第17章:黨內生隙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26章:皇太極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69章:己巳協約第52章:至死方休第29章:溫體仁的決然第45章:態度曖昧的東江鎮第54章:諜第27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28章:局第20章:吾皇萬歲第26章:皇太極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73章:光耀大明(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