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鬻子一章

政曰:昔者文王問於鬻子:昔者,言往日也。雖臨馭億兆而不獨專,從師問道以求政衍之門。

敢問人有大忘乎?尊師道,故曰敢問。文王思存大道以終政事,心述在於經遠,所以先問於大忘也。

對曰:有。鬻子前答文王,言有大忘也。

文王曰:敢問大忘奈何?

鬻子前不即以指答者,故引成文王之問。文王欲然終大志之理,故曰其事奈何矣。

鬻子曰:知其身之惡而不改也,以賊其身,乃喪其軀。

過則勿憚改,終日不爲惡。惡去於身也,豈但墨面髡髮是爲形餘哉?故其蚩尤見誅,四凶就戮,夏癸絕祀,商辛覆宗。賊身害軀,破家失國,其行如此,是爲大忘也。其行如此,是謂之大忘,終成所答之事。

貴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卷

夫爲政以德,必貴於道,爲化國之福焉。當文王之時,而通稱三王者,據近以及遠,明道以同也。周者,合也,備也,言五帝三王貴道,其政能合若一也,而無所不備也。

昔之帝王,昔者,在昔貴道德之帝王。稱昔者,以遠喻近,爲之勸也。所以爲明者,以其吏也。言帝王而有聖明之稱者,皆委賢吏,使在顯職,故道化興而萬國寧,明聖不獨運也。

昔之君子,其所以爲功者,以其民也。人惟邦本,得衆斯昌;建極乘時,必資兆庶;人皆效力,以成其功也。

力生於神,王者有國,必先靈右;皇天上帝,社稷山川,神逵玄符,無不來會。成湯降神,受夏大命;武王夢神,遂大戡殷。夫冥運兩儀,鼓動萬物,豈有使之然哉。莫不大化於自然玄應而義用造之非我,理自相符,故曰力生於神者也。

而功最於吏,王者度政施令而不自爲,必屬賢能以任使之,故天下和平,人知所保。此賢史善最之功也。

福歸於君。俊德在官,盡心竭力,人敦其道,俗順其教,上下相親,而德交歸焉。國土平康,而爲君之福者也。

昔者五帝之治天下也,五帝謂黃帝、顓頊、高辛、唐堯、虞帝也。

其道昭昭,若日月之明然,若以晝代夜然。日月運明,明不私照,必須幽顯,始終不息,故昭昭然所不捨也。夫聖人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道大不淪,可以崇遠也。故其道首首然。萬世爲福、萬世爲教者,唯從黃帝以下、舜禹以上而已矣。

首者,始也,言五帝之道常爲萬代之始,後之不能加也。夫黃帝始垂衣裳,造書契,置史官,爲舟楫以濟不通,服牛乘馬,立棟宇重門,擊柝以待暴客,爲杵臼以利萬姓,作弧矢以威天下,造律管,興封禪。顓頊平九黎之亂,人神不雜,萬物有序。高辛氏作鞠轉、鐘鼓、莞席。帝堯茅茨不剪,土階三尺,夏日葛衣,冬日鹿裘,蕩蕩乎人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帝舜少而至孝,堯聞聰明而用之。舜乃舉禹爲司空以平水土,棄爲后稷以播百穀,卨爲司徒以教百姓,皋陶爲士師以理獄訟,垂爲共工以典衆作,益作朕虞以育草木,伯夷爲秩宗以典三禮,夔爲樂政以和神人。舜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夏禹櫛風沐雨,冠履不顧,敷九土,乘四載,鑿龍門,闢伊闕,導百川,建萬國。微禹之功,人皆魚矣。帝王之功,莫此爲盛,故百代不易,爲福爲教也。

君王欲綠五帝之道而不失,則可以長久。言君王但因循五帝之道而常行用,無所爲替,則可以長保宗廟社稷,以爲人始也。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

執大象而天下往,明道不往,則道不可暫離所也。聖人在上,賢士百里而有一人,則猶無有也。

言聖王在上,化被蒼生,德周萬物,雖百里而有一賢士,以聖道廣宣,賢跡不見,其賢雖多,則若無有也。

王道衰微,暴亂在上,賢士千里而有一人,則猶比肩也。王道衰微,暴虐亂政,人皆思德,雖千里有一賢士,其若比肩。言賢人不可得也。

撰吏五帝三王傳政乙第三

帝王所以安國家,行政教,其在良吏乎。言必博廣以取也。故曰:民者,賢不肖之杖也,賢不肖皆具焉。賢者,德行之名;不肖者,頑囂之謂。夫賢與不肖見於行,此二者同出於性而異名,皆杖於最靈,各有定分矣。天下之廣,黎庶之衆,賢與不肖自皆具焉。

故賢人得焉,不肖人休焉。言賢者不自求進而村爲時須,王者必任,賢人所以得也;不肖者非自求退而行無所取,不登政事,是以休廢也。

杖能側焉,有過人之智,必矜其能;恃能矜智,必違常道。輕躁所至危僻,故曰杖能側焉。

忠信飾焉。懷盡忠之節,必修於道。修身貴真,履行務實,由於正路。禮、義、仁、信以文飾其身也,故曰忠信飾焉。

民者,積愚也。冥然無知,愚之謂也。雖愚,明主撰吏焉,必使民興焉。言明主推心於人,以取良史而不獨任也。士民與之,明上舉之;得於衆心,善於政事,上所以舉用之也。士民若之,明上去之。若如人者,賢愚之間、政既不與,所以斥去之也。

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後和。人主總羣謀以觀衆,知明以探風聲,察於下言以求得失,取賢人以宣政化。推己取賢,唯聖者能之。

民者,吏之程也。程,法式也。知之在下,是故取吏之法式,察之於衆庶人者,若之也。

察吏於民,然後隨。人與之,主舉之;人若之,主去之。此隨之也。

政曰:民者,至卑也,極卑下也。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愛。聖主不違人以獨用也。故十人愛之,則十人之吏也;百人愛之,則百人之吏也;千人愛之,則千人之吏也;萬人愛之,則萬人之吏也。自此已上,皆言人之情好之德行,各有所愛樂之,多少殊別也。

故萬人之吏,撰卿相矣。人愛之多,則必堪爲政事。赫赫師尹,民具爾瞻。主之所拔,不可失賢也。卿相者,諸侯之丞也。卿相者,人主之杖,故爲諸侯之丞也。故封侯之土,秩出焉。賢者得之,列土封疆。得自家臣,故曰秩出焉。

卿相者,侯之本也。政之興亡,在於卿相。得賢者和輯,失賢者離散,故爲侯之職,在卿相也。

曲阜魯周公政甲第十四

曲阜之地方七百里,少昊之墟,是魯周公所封之邑,以周公脾益政禮,故稱之以爲篇耳。

政曰:昔者魯周公曰:吾聞之於政也,稱周公之言,以明政者也。

知善不行者謂之狂,

善者,體道懷德也。人主行善於上,百姓變善於下,堯之日比屋可封。知善道之爲善而不行用者,是狂悖之人也。

知惡不改者謂之惑。

惡者,賊以喪軀。人主爲惡於上,則百姓爲惡而不悛者,是昏惑。

夫狂與惑者,聖王之戒也。

知善而不行,知惡而不改,鈴至狂惑者。此聖王之明戒也。

道符五帝三王傳政甲第二

夫開國崇基,必先於道。道既符合,無往不貞。影響相同,自然合應。甲者,先於乙也。

不肖者,不自。謂不肖也,

肖者,類也。言不類不似也。自知賢不肖,是爲明也。不似之人,豈自稱哉?言不知也。

而不肖見於行。

丹朱傲虐,無拾晝夜;頟頟肆惡,曾無休息。此則見於外不以隱微者也。

雖自謂賢人,猶謂之不肖也。

不肖者豈自謂不肖哉?以賢者視之,不肖之逵見矣。雖以彼賢,以自賢,人豈以爲賢乎?

愚者,不自謂愚,而愚見於言。

昧道不德之人,豈自稱其愚蒙哉?而愚跡見於辭說也。

雖自謂智人,猶謂之愚。

愚者豈自以爲愚哉?以智視之,愚跡見矣。雖以彼智,以自智,人豈以爲智?

數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言帝者,年數之始,以記其佐帝及升位之年數也。天下者,豈可妄理哉?亦由積德累業以有之也。言五帝之道相緣爲政,故同稱之也。

昔者帝顓頊,

黃帝正妃曰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顓頊,爲高陽氏,在位七十八年。

年十五而佐黃帝,

軒轅氏,少典次子,父曰帝鴻氏,母曰附實,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野,感而孕,二十五月生,以土德王,故曰黃帝,在位百年。顓頊自幼年以翼佐黃帝也。

二十而治天下。升爲天子也。

其治天下也,上綠黃帝之道而行之,

因修黃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也。

學黃帝之道而常之。化跡不及,所以效也。效其通道而常用之。

昔者帝嚳,黃帝正妃生玄囂,玄囂之子生帝嚳,德日新,故曰高辛,在位七十年矣。年十五而佐帝顓頊,三十而治天下。佐顓頊以理天下,三十而升爲帝也。其治天下也,上綠黃帝之道而明之,言德稍下,不能盡行黃帝之道,但明之而已矣。學帝顓頊之道而行之。政教所爲,效顓頊而行。其言不能常習之也。

第9章 十二祖巫大神第436章 收惡魔後入龍宮第370章 四層塔星族守護者第307章 芷翎出事被抓第460章 神農架是古熊山第413章 強烈的戰鬥第64章 玉帝的許多真名第76章 滅蒙山的打鬥第380章 第四冰山世界第311章 三天魔神界之修羅界第49章 空幽子變化爲龍鳥第45章 熊貓二人在囧途山被土匪抓第247章 大戰巨人天尊第97章 三界諸天世界第446章 金真玉光八景經(三)第151章 雪山半空遇鬼仙之神第223章 靈寶天尊說《度人經》(二)第438章 師姐是九天真女第93章 靈竹界之信仰與香火神力第32章 熊將軍的來歷第195章 六丁六甲神第391章 鴻蒙八寶之混沌鴻蒙玉第81章 黃婆的心思第438章 師姐是九天真女第150章 救出伏羲女媧之女第323章 混沌至寶之真神劍與書第26章 西方白帝神第191章 死亡森林的古蹟宮殿第241章 九霄門衆天帝第197章 神龍傳承《九龍淬鍊大丹》第313章 準備進入混亂空間界第78章 厭火國人與比翼鳥第44章 覺醒斬仙飛刀王母講述說須彌山第68章 玄女出手大戰第388章 第七層神威涌現第181章 蝶兒父親神宮殿主人第95章 靈竹界之泥丸高皇上寶真人太虛第446章 金真玉光八景經(三)第470章 寶塔顯威第38章 玉蘭改名芷翎仙子第423章 第八層塔強大世界第298章 回到飛羽星第124章 空幽子進化變身第59章 英招迎客元神出竅第101章 張玄楚第一次講道第436章 收惡魔後入龍宮第420章 封賞所有仙官第364章 寶塔也被魔王搶先奪走第445章 金真玉光八景經(二)第315章 進入混沌仙界第447章 師尊傳話到來第177章 偶遇古仙之靈小蝶兒第68章 玄女出手大戰第25章 長流山白帝第23章 羅幺與彩婤的故事第164章 少昊講《紫度炎光玄真變經》第190章 收服神獸犼第79章 樹精蝴蝶人與饕餮妖王第68章 玄女出手大戰第274章 氣場對萬物的規律第352章 離開龜血大陸第146章 疆良說玄黃天九霄門第372章 第四層塔遇鯤鵬第314章 混沌鴻蒙八至寶第437章 悟道道第431章 天地真仙將軍第414章 回到第七層塔樓第166章 芷翎仙子的父親與兄長第352章 離開龜血大陸第455章 講太一救苦護身妙經第232章 衆天帝大帝赴宴食神仙府(三)第167章 帝嚳正妃三棄兒子棄(一)第79章 樹精蝴蝶人與饕餮妖王第175章 九龍神的任務第213章 修仙者的十惡九病第201章 仙神法律法規(二)第12章 白澤大仙救命第375章 塔中刀山界第126章 青丘仙家家族第15章 燒烤蠍子妖肉第101章 張玄楚第一次講道第186章 九天生神章經第84章 地獄遊記之閻王星盤圖第302章 天地寶鑑迴歸鎮元大仙第270章 抵達元洲仙地結界第386章 白虎煞氣第218章 太上道君說三天正法(一)第434章 六十仙將下界轉世來歷(三)第311章 三天魔神界之修羅界第377章 火焰世界大陣第477章 九老仙都第192章 寶塔山八仙獸第422章 後世龍虎經第40章 崑崙銅柱與稀有大鳥第435章 高調出場在碧海島第207章 修得身外化身之道第421章 七寶塔樓藏真集第125章 青丘仙狐第187章 真靈變身白麒麟第193章 八仙讓路金甲戰士迎接
第9章 十二祖巫大神第436章 收惡魔後入龍宮第370章 四層塔星族守護者第307章 芷翎出事被抓第460章 神農架是古熊山第413章 強烈的戰鬥第64章 玉帝的許多真名第76章 滅蒙山的打鬥第380章 第四冰山世界第311章 三天魔神界之修羅界第49章 空幽子變化爲龍鳥第45章 熊貓二人在囧途山被土匪抓第247章 大戰巨人天尊第97章 三界諸天世界第446章 金真玉光八景經(三)第151章 雪山半空遇鬼仙之神第223章 靈寶天尊說《度人經》(二)第438章 師姐是九天真女第93章 靈竹界之信仰與香火神力第32章 熊將軍的來歷第195章 六丁六甲神第391章 鴻蒙八寶之混沌鴻蒙玉第81章 黃婆的心思第438章 師姐是九天真女第150章 救出伏羲女媧之女第323章 混沌至寶之真神劍與書第26章 西方白帝神第191章 死亡森林的古蹟宮殿第241章 九霄門衆天帝第197章 神龍傳承《九龍淬鍊大丹》第313章 準備進入混亂空間界第78章 厭火國人與比翼鳥第44章 覺醒斬仙飛刀王母講述說須彌山第68章 玄女出手大戰第388章 第七層神威涌現第181章 蝶兒父親神宮殿主人第95章 靈竹界之泥丸高皇上寶真人太虛第446章 金真玉光八景經(三)第470章 寶塔顯威第38章 玉蘭改名芷翎仙子第423章 第八層塔強大世界第298章 回到飛羽星第124章 空幽子進化變身第59章 英招迎客元神出竅第101章 張玄楚第一次講道第436章 收惡魔後入龍宮第420章 封賞所有仙官第364章 寶塔也被魔王搶先奪走第445章 金真玉光八景經(二)第315章 進入混沌仙界第447章 師尊傳話到來第177章 偶遇古仙之靈小蝶兒第68章 玄女出手大戰第25章 長流山白帝第23章 羅幺與彩婤的故事第164章 少昊講《紫度炎光玄真變經》第190章 收服神獸犼第79章 樹精蝴蝶人與饕餮妖王第68章 玄女出手大戰第274章 氣場對萬物的規律第352章 離開龜血大陸第146章 疆良說玄黃天九霄門第372章 第四層塔遇鯤鵬第314章 混沌鴻蒙八至寶第437章 悟道道第431章 天地真仙將軍第414章 回到第七層塔樓第166章 芷翎仙子的父親與兄長第352章 離開龜血大陸第455章 講太一救苦護身妙經第232章 衆天帝大帝赴宴食神仙府(三)第167章 帝嚳正妃三棄兒子棄(一)第79章 樹精蝴蝶人與饕餮妖王第175章 九龍神的任務第213章 修仙者的十惡九病第201章 仙神法律法規(二)第12章 白澤大仙救命第375章 塔中刀山界第126章 青丘仙家家族第15章 燒烤蠍子妖肉第101章 張玄楚第一次講道第186章 九天生神章經第84章 地獄遊記之閻王星盤圖第302章 天地寶鑑迴歸鎮元大仙第270章 抵達元洲仙地結界第386章 白虎煞氣第218章 太上道君說三天正法(一)第434章 六十仙將下界轉世來歷(三)第311章 三天魔神界之修羅界第377章 火焰世界大陣第477章 九老仙都第192章 寶塔山八仙獸第422章 後世龍虎經第40章 崑崙銅柱與稀有大鳥第435章 高調出場在碧海島第207章 修得身外化身之道第421章 七寶塔樓藏真集第125章 青丘仙狐第187章 真靈變身白麒麟第193章 八仙讓路金甲戰士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