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到了,結果如同所預料的一樣,袁世凱這個年過得很不開心。他的稱帝,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後遺症。不僅孫逸仙、梁啓超等人堅決反對帝制,連同自己起家的北洋將領段祺瑞、馮國璋等也深爲不滿,段祺瑞甚至直接致電袁世凱:“恢復國會,退位自全”,帝國主義列強亦不斷對他提出警告,讓未登基的“洪憲”皇帝倍受煎熬。
威脅最大的是蔡鍔領導的護國軍。年前的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在雲南宣佈起義,發動護國戰爭,通電討伐袁世凱,並迅速蔓延開來。最早響應的不是鄰近的貴州也不是國民黨的廣東,卻是近在咫尺的江蘇,一時北洋派內部巨震。
講起來,這個事還有點歷史的巧合。蔡鍔在軍事上雖有信心,但云南畢竟僻處一隅,且所養士卒不足兩萬,一旦舉義,就要與十萬北洋軍爲敵,所以他特地與馮國璋訂立密約,說明只要南京率先出兵反對帝制,雲南必第一個響應,以收互相牽制之效。
馮國璋在這件事上比較謹慎圓滑,不想輕易表態。他起初的算計就是按兵不動,待到蔡鍔等人和袁世凱鬧起來,再坐觀成敗,從中取利。可是馮國璋手下的兩名幕僚卻跟幕主想的不一樣。這兩名幕僚,一爲馮國璋的秘書長鬍嗣瑗,一爲機要秘書潘若海,他們是康有爲的學生和心腹,均爲地道的清室復辟派。馮國璋與康、胡、潘觀點一致。自康有爲介紹胡、潘入幕後,他對二人極爲信任,他在江蘇督軍任內,所有文電皆由這兩位秘書代拆代行,公私圖章大印也均由胡、潘負責掌管。
康有爲這一支清室復辟派的前身是戊戌變法時期的維新派,當年因爲袁世凱告密,維新派吃了大苦頭,以後時時醞釀報復。見馮國璋首鼠兩端,不肯先發,潘若海就揹着他,以馮國璋的名義給蔡鍔擬寫了一份電報,上寫:“寧已出兵,望公速發。”
這份電報用的是江蘇督軍署的官印稿紙,蓋的也是督軍署大印,並由潘若海親自送到上海租界郵局(時稱電報局)進行拍發。電報局一看上面蓋着印,也不問真假,便將此密電發至雲南昆明。密電到達時,蔡鍔已做好了獨|立的準備,看了假電報,他趕緊按照密約進行誓師。12月25日,蔡鍔宣佈雲南獨|立,同時在昆明成立護國軍,由他親自統率,向四川發動進攻。
護國軍入川后,大破曹錕、張敬堯等北洋軍,可謂是勢如破竹,旗開得勝。這時蔡鍔不見江蘇出兵,便去電詢問馮國璋因何失信,而馮國璋卻被弄了個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此事紛傳滬、寧、川、滇各地,一時引爲笑談。
在起初,老袁對咱們蔡大將軍反目還不太相信。“蔡鍔早年去日本留學,湖南長沙出來只借得二毛錢,漢口親戚處借得六元,到北京後項城(老袁字)一下子慷慨借了一千元。”自己算是蔡的恩公了,有梁啓超在蔡鍔的追悼會上如此說爲證。無論如何,按救急不用窮的國人觀點,老袁對蔡大將軍深造有恩,而蔡大將軍在二次革命中是否因此投桃報李不詳,但旗幟鮮明地支持自己對抗孫逸仙卻是真的。這次竟然反目成仇,實在不解。
但是蔡大將軍不是拿人手軟吃人嘴短之人,公是公,私是私,這點分得清楚。蔡鍔“到東後以三百元爲學費,其餘均爲交友及公益之用,而自己出來則步行,未嘗坐過車子。”從這一點講,蔡鍔頗有把公款不用在私益上的自覺呢。
老袁還以爲蔡鍔親近自己是理所當然的,直到四天後的29號,他還是不太相信蔡鍔要和他做對,雲南的通電,是督理唐繼堯、巡按使任可澄的詭計,是詐電,是扯蔡鍔的虎皮作大衣。是以他在聲討雲南護國軍的電文中,還把唐、任與蔡鍔分開:“…蔡鍔等在討論國體之時,曾糾合在京高級軍官,首先署名,主張君主立憲,嗣經請假出洋就醫,何以潛赴雲南,譸張爲幻,反覆之憂,當不致此。”
對確定的唐、任二人,處分就重了:“但唐繼堯、任可澄既有地方之責,無論此項通電,是否受人脅迫,抑或奸人捏造,究屬不能始終維持,咎有應得,開武將軍唐繼堯、巡按使任可澄,均着即行褫職,並奪去本官及爵位勳章,聽候查辦!”
當然,鬧出這麼大的事,對老蔡也不能聽之任之:“蔡鍔行跡詭秘,不知遠嫌,應着褫職奪官,並奪去勳位勳章,由該省地方官勒令來京,一併聽候查辦!此令。”到這時,老袁還想着和他“再相見”呢。
直到蔡大將軍親率第一軍攻入四川,打敗陳宦率領的***,老袁才知受騙,然爲時已晚。
雲南一起兵倒袁,袁世凱便計劃調兵南征。可是因爲兵力不足,又有前方將領對打仗陽奉陰違,導致政|府軍損兵折將,節節敗退。最可氣的是自己人叛變,充當第一條防線的四川督軍陳宦本是老袁的鐵桿親信,卻幾乎一槍未發就讓出四川,反通電三道給老袁。
前兩道寫得還比較委婉,口氣還比較溫和,只是勸袁世凱退位而已,但第三道就讓袁世凱氣得暴跳如雷了:“自今日始,四川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袁氏在任一日,以其政|府名義處分川事者,川省皆視爲無效。”袁世凱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心腹陳宦都會“反”了自己,氣得大叫“人心大變”。
想變的還不只是四川,廣西的陸榮廷那裡也有想法了。
陸榮廷雖然是廣西督理,卻並不是袁世凱的心腹大患。一來,他個人能力比蔡鍔差得多,二來廣西一向貧瘠玩不出什麼花來,三來還有龍濟光這個“滇邊蠻子”替北洋環伺廣東。
不過在這節骨眼上,任何地方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帶來跟風效應,老袁不敢忽視。但老袁也怕是敵人故意吹風,讓自家先懷疑起自己人來,倒讓敵人坐收漁利,所以開始並不相信。但是陸榮廷不知道有什麼想法,竟然打電報給他要求讓他的兒子陸裕勳回廣西,這就需要好好琢磨了。
此時的陸裕勳,擔任袁世凱的侍衛武官,其實也就和張漢卿一樣,是質子的身份。
古代君王指名抽調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的兒子進就任內廷侍衛,表面上的寵愛和提攜,實質上是羈押爲人質,這就是“質子游戲”的老橋段。千不該萬不該,在蔡鍔反袁後,陸榮廷給袁氏發電報替陸裕勳請假:“我突然身體很不好,請大總統恩准,讓我兒子回廣西來探病吧!”
老袁何等世故,自然一眼就看穿了陸榮廷的用意,當然不會留難。他用令人吃驚的大度,當時就准假,特許陸公子回鄉照顧乃父。聽到這個消息,張漢卿大吃一驚,急忙找他問個究竟。
按說,張漢卿雖與陸裕勳並不熟稔但還是有些交情的:一來都是質子的身份,難免同病相憐;二來大家都是名門之後,將來難免有什麼照應。兩人在京中也曾經聚過幾次,因爲同爲年輕人,有些語言能聊得來。
此時陸裕勳已經收拾停當,見張漢卿趕來,便很率性地說:“本來想派人通知一下漢卿你的,現在你自己來了,這倒省了事。你我兄弟難得有緣相聚,他日有緣到廣西,我一定盡地主之誼好好招待你的。”
張漢卿有些擔心地說:“在這個節骨眼上回家,大總統那裡會不會有什麼想法?他難道不懷疑兄弟你一回去,西南再生變故?”
他就那麼一說,實際上,他有些懊惱,早知道老袁這麼輕易放人了,他該先動一步逃回東北的。形勢一天比一天糟,等到老袁要張作霖“勤王”時,自己繼續呆在這裡倒真成了老袁的一枚棋子了。不過如果再讓張作霖如法炮製要自己回去,老袁再傻也該知道自己父子打得什麼主意了。
“漢卿你多慮了,我給你透個底吧。越是這個時候,大總統越不會懷疑家父的忠誠。你想啊,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場‘宦海三岔口’,家父表面上在試探老袁的信任程度,實際上也是在表白自己對大總統的忠誠啊!若大總統不信任家父,斷沒有放我回去的道理;話又說回來,若家父真要反對大總統,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要求我回去。他只要出重金,安排一些江湖弟兄幫助秘密我逃出北京即可。”陸裕勳離開漩渦很開心,話也多了幾分。
啊?明明是一個藉機走路的梗,竟然被解讀成這樣,真讓人腦洞大開。咳,果然做就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啊!儘管風險很大,但回報也很可觀,張漢卿後悔不迭。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此次話別,竟是永別,因爲幾天後便聽到他的噩耗!
原來陸裕勳從北京回廣西時竟然在漢口停了下來,更要命的是他在漢口病了,而且沒幾天就死了!捉刀人是誰,在波瀾詭的局勢中不得而知。爲此張漢卿又有些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