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於這個時代的通訊能力,從“赤誠”號上起飛的偵察機發現了人民軍的岸炮,但要想迅速地通知己方的運兵艦,卻又大費周折。
從十年前無線電開始正式置於飛機上始,人類的通訊能力開始正式步入海、陸、空三維。但是這個時候的通訊還是單向的,即飛機上的人員可以把信息以電波的形式回傳給它的母艦“赤誠”號,而若想直接通知到友艦,則需要“赤誠”號與之溝通,這一來二往的花費了不少時間。
當然,李德標的岸炮營也沒有配置防空火力,所以也只能幹看着偵察機盤旋在自己頭上大膽地探測而無可奈何。好在日軍的通訊時間點有差異,就在這個時間差裡,中國的大炮響了。
一排火|藥發出的硝煙後,超過十發炮彈落在了日軍的運輸艦周圍。不像艦炮因爲軍艦的顛簸非常容易失去準頭,座在平地上的岸炮相對來說精度大多了,但對於起伏的目標,仍然做不到很理想。不要說百發百中,就是十發,嗯,也沒中一發。
不過這還是讓“日本丸”上的日軍大爲吃驚。相對而言,陸炮的校射之後必然面臨着大規模的齊射,漫天的炮彈落下,總會有那麼幾枚不幸會砸中。
他們緊急呼救,並試圖調頭離開。從方纔的響聲看,至少有支那軍的一個炮兵連在,只要有這麼一支炮兵在,登陸就是單方面的大屠殺,他們需要日艦先進行火力支援。
雖然射程差一點,大炮口徑小一點,但岸炮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射速高。在這麼近的距離內,重炮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所以不等日艦有所反應,第二輪齊射又開始了。
這一次“日本丸”號可沒那麼僥倖。
人民軍炮兵是一個張漢卿重點發展的兵種,在數量以壓倒性的優勢完超日本陸軍後,炮兵指揮機制和培訓也有了相當程度的提升。在調整各種參數後,再發命中的首炮把參數很快地報告給其它各炮位,導致其後的雨點般的砸落。
155MM口徑大炮在近距離足以穿透世界上最厚裝甲的戰列艦,何況裝甲本就遠遜的運輸艦?在挨下數十炮後,“日本丸”已經千瘡百孔、一片濃煙和火光了。
遠處的“金剛”號和“比睿”號目瞪口呆地看着“日本丸”號中彈後搖搖晃晃地傾斜、官兵在火光中跳躍的身影深深地印在許多初次上戰場的士兵的心中。
由於吃水關係,兩大艦離它都很遠,艦炮支援不及。而伴隨的驅逐艦躲避這些致命的炮彈都來不及,都在高速逃離彈幕,哪還有時間去救援友艦呢?
剛剛“漢中”號驅逐艦在被擊沉後還被“比睿”號虐打的一幕立刻現世現報了:日軍驅逐艦即使想救,也不敢鑽進彈雨給岸炮當靶子。當然作爲一種姿態,兩艘日軍驅逐艦在喘息未定後也用艦炮作爲回敬,可它們的火力畢竟太弱了。
在“日本丸”與它的五百武士一起被海浪吞沒十分鐘後,日本海軍進行了瘋狂的報復,他們用各種大小口徑的艦炮,對海洋島進行了全方位的射擊。
由於海洋島四周都是高山,艦炮都爲直瞄,類似於加農炮,所以這一輪攻擊大都落在山崖間。岸炮因爲依託工事,除非日軍人品大爆發,否則要想打中,比登天還難。
這時空不像後世還有鑽地炸|彈、有精確制導炸|彈,對於從山腰築建工事的中國炮兵還是威脅不大。反而中國岸炮卻乘機大發雄威,讓日軍驅逐艦避讓不迭。
永久工事本來就很難對付,這在一戰期間表現得特別突出。即使到二戰後,擁有更強火力、及空中優勢的德國陸軍也要繞過馬其諾防線,一是閃電戰的需要,其實又何嘗不是避開堅固防線的一種策略使然?
同樣在二戰期間,不見後來琉璜島一役,美軍在佔盡天時、完全掌握了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仍然以慘重的代價擊敗佔有地利之優的日軍,這還在日軍後勤完全失去供給、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才完成的。
現在海洋島內情況不明,而大連距此不過一隅之隔,想在這種複雜的島礁羣裡完全斷絕中國軍隊的後勤補給談何容易。
而在固化的炮兵陣地面前,正面用艦炮對攻是下下之策。想當初甲午海戰後,中國北洋水師殘部依託炮臺還擊,日軍海軍攻擊威海炮臺仍然是費了很多功夫,最後還是通過海軍陸戰隊迂迴從陸地背後上了岸才最終落敗。
所以擺在日本海軍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就是伺機攻進島內,用近戰的辦法奪取中國的岸炮陣地;另一個辦法就是放棄進攻,而選擇從廟島羣島向渤海灣進發。
不過從海洋島所在的長島羣島的守勢狀況看,中國軍隊沒有理由在更重要的廟島羣島不類似這樣佈置,因爲那裡西接山東半島、東眺遼東半島、北面就是京津都市圈,是佈防的重中之重。
事情又繞了回來,日軍艦隊司令部的目光重又盯上了海洋島。根據以前的記載,唯一可以進入島內的水道坐落在西邊,這麼窄的水道,別說龐大的日本艦隊進不來,就是中國已經小得可憐的驅逐艦也顯得臃腫,估計也只有在漲潮之後,“漢口”級炮艦能在引導下堪堪進入吧?
灣內倒是底深水碧,是艦艇和漁船的避風良港,中國海軍的小型運輸艦可以方便地來去。要想打進這裡,輕便小巧的魚|雷艇是良策,但又面臨着一種不利局面:要想進入港口,必須要攻佔一個要地關門嘴。
所謂關門嘴,其實就是港口南側的一根5米多高的石柱。它挺立在浪花叢中,宛如褐色的巨兔蹲在水道口,監護着每一艘船隻的過往,抵禦着每一次浪潮的衝擊,大有鐵門一關,萬夫莫開之勢,被當地漁民稱之爲關門嘴。關門嘴外的北側是北套,南側是馬蹄溝和南洋,都是避風的好錨地。
這些地方好是好,卻都在人民軍岸炮的射擊範圍內。只要在山頂上架上一門炮,幾乎沒有人敢於冒着船毀人亡的風險硬闖。因爲即使衝過炮網,還有一個海軍陸戰旅嚴陣以待,那可是中國海軍最能拿出手的精銳部隊!
日軍嘗試着組織一次攻擊。因爲沒想到還會有登島之戰,以及根本想不到會有用到小軍艦的時候。他們從各個驅逐艦上取下舢板,載着一些士兵,在猛烈的艦炮掩護下向關門嘴進發。爲此,日軍艦隊不惜傾泄了數十噸的彈藥,意圖一舉壓制對方火力。
可是新一輪攻擊也只起到了碎石機的作用,海洋島山頂和山腰的石頭被炸碎許多,無形中讓後來島內建築道理減少了許多麻煩,對岸防炮兵的傷害極有限,只有幾位官兵被彈開的石塊和石屑打中了。暴露無意義,李德標命令火力隱蔽,以麻痹敵方。
而負責奪島的日本小型“艦隊”還以爲島上受到重創,因此放心地向海洋島駛去。
半渡而擊,歷來是屢試不爽的妙招,在海戰上也如此。在日軍的登陸艦隊全數進入岸炮的射擊範圍後,李德標開心地說:“不用急着打,讓他們再近點,這樣我們不但瞄得準,還能給予其重創!”
經過多年的鍛鍊,他已經成爲優異的炮術專家,行事也更穩重。有整整一個陸戰旅在島上,他底氣十足。即使岸炮放過了,日軍也無能上島,這是可以肯定的。
小艇再怎麼快,也絕對快不過大炮。等到日軍小艇羣深入海洋島周邊再開打,炮兵可以打得更久點,搞不好能讓他們全部殲滅呢!敢情,他打得是全殲的主意!
不過他真的有這個實力:重炮營不說,光是陸戰旅自配的炮兵營在對付小艇上都大有用武之地。這個年代還沒有水陸兩棲坦克等重武器,海洋島也不適合大型登陸艦使用,輕步兵對上重裝的海軍陸戰隊,那是尋死。
所以很快地,乘着小艇的日軍被虐得滿地找牙是自然而然的了。在炮彈的間隙中,無數小艇在奮力掙扎,或在彈片中橫飛,或被因爆炸而引起的海浪掀翻。那種有力無處使的感覺,身在局外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中國炮兵或一組進行排炮封鎖、或單炮進行點射、或連發以增加射擊密度,小小的舢板成爲中國炮兵練兵的最好活靶子。有幾艘見勢不妙想折回,但來時容易去時難,十海里的路程,對它們要幾十分鐘,對中國炮兵只是一個擡升炮口的動作而已。
谷口尚真大將憤怒得無以復加,強大的帝國海軍損兵折將如此,竟然拿支那人的一處小島無可奈何,傳揚出去,那些泥腿子陸軍恐怕終於爲近來的失利找到藉口了吧?----我們陸軍是打了敗仗,你們海軍花了那麼多錢,不也是對更加孱弱的支那海軍一籌莫展嗎?
對此,山本五十六電請:“司令官閣下,海洋島非我鉅艦所合適之交戰場所。支那炮位都建在山石間,有山巒和岩石掩映,打垮之殊爲不易。我願以艦載航空兵之力對其進行空中打擊,這樣,他們的正面防線對我的空中突擊沒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