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鴻烈很激動,多年以來,他因爲是外籍而在上下都被閩籍將領把持的海軍中備受排擠。要說能力,他自信絕對是人中龍鳳。他的性格倔強,但是信奉有恩必報。
他早年東渡日本留學,專習海軍。在學校裡有一項訓練叫“摔跤”,規則是凡摔倒之人如果在對方身上用手拍一下即表示認輸,算一個回合。因爲身材瘦弱矮小,每次他都被摔在地上,但每次必參加。他摔倒之後從不用手拍對方,而是死纏亂打,使對方既不能脫身,又不能言勝,直到裁判吹哨子勒令停摔才放手,因此被人稱爲“不敗將軍。”
張漢卿以一個旱鴨子,能夠知道海軍中的事不算難,畢竟他的身份在這裡。但是能夠慧眼識人剛見面就許以重金、然後又堅持設計讓王崇文下馬而扶自己一程,他是知情人也參與了。在之前,是他在大帥面前力薦自己接任艦隊司令的,這讓他有一種士爲知己者死的激動。
但是他明智地回絕了。在以省籍定身份的海軍內部,一時半刻之間,他不認爲自己鎮得住這些多年的夥伴。爲了少帥的這份信任,他認爲最好的辦法是由少帥兼任這個司令,他可以輔助做些工作。
張作霖最後是同意的,海軍不同於奉軍,在起步階段就由長子控制,對他在奉系內部培養自己的梯隊是很有好處的。此外,跟隨自己起家的都是旱鴨子,在馬上可能是一把好手,但對於玩轉軍艦這種“神秘”玩藝,還真不放心交給他們。
之前倒是有一個人有這個眼光和能力,可惜他犯事了,他叫楊宇霆。現在,放眼東北,能夠有這份心思、又有這個實力的,莫過於自己的這個兒子了,因爲他在很早以前提出“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父子倆的謀劃中,將來陸軍的實力足夠大了,第一個要收復的,就是渤海灣的海上控制權。幹這個工作的主力,非海軍莫屬。
由於張漢卿不遺餘力的遊說,並冒着犧牲政治生命的風險非要救在廟街事件裡借炮給蘇俄軍的陳季良,讓張作霖觸動不小。長子決定的事歷來都是正確的,也許一時半時看不到成果,但一定是時機還未到。本着這個見識,張作霖開始對內河艦隊上了心。
張漢卿對這個想法不會反對。在海軍的起步階段,還真需要他這根定海神針杵着,海軍的各項發展才能夠順利進行。由於東北內河縱橫,200噸左右的炮艦能去的地方可多了,無形之中就會不小心觸及某個人的利益;另外海軍是燒錢的行業,財政上張作霖可能第一次捨得花錢投入,但是時間久了,光出錢不見效果的舉動,難免會讓他心生想法,畢竟,陸軍的壯大是實實在在的。那個時候,換了別人當司令可能不好說話。
但是他的作用也僅限於此。海軍戰略、未來的發展,他講起來是頭頭是道,但是論及具體的管理,他完全是一片空白。所以,他這個艦隊司令,註定是掛名,並在合適的時候“退居二線”。
他止住大家的歡呼,從懷中掏出一紙委任狀,大聲朗讀:“現在宣佈東三省巡閱使署命令:晉升江防艦隊參謀沈鴻烈上校爲艦隊參謀長,代行司令全權處理艦隊一應訓練、巡防、作戰事宜;
“所有海軍基地建設、物資和經費供應與管理、交通運輸、軍械、軍需、衛生、工程等勤務保障事宜,概由航警處處長陳世英統一負責;
政治工作,由少帥辦公室軍情一處處長林遵負責。”
他沒有公佈自己的職務,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內定的艦隊司令人選,只是“羞”於資歷及未在海軍中任事的經歷,所以由沈鴻烈“代行”了。但是,按照他對海軍的掌控程度,他的司令職務,完全涵蓋參謀部、後勤部、政治部三塊,也即以上三個部門的工作,都在他分管之下。
這樣,他於奉系之中,完全整合了屬於自己的一處領地。海軍越強,他的話語權也就越大。而海軍之中,艦隊參謀部主戰,航警處主建,政治部主監,三駕馬車之勢正式形成。
爲什麼不叫海軍司令部而叫航警處呢?這也是張作霖的精明之處:東北是地方政權,公然建立海軍容易引起麻煩;另外國際上對中國武器禁運,用航警處的名義比較容易好搞裝備。
爲了消除王崇文被強令解職造成的影響,張漢卿把現有艦長都官升一級,分別組成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三個分艦隊的指揮班子,儘管通共就8艘炮艦。這個主意還是採納林遵的“高官少兵”的主意,對招納降人效果一直不錯。
當然,他也畫了很大的一塊餅:除了大力擴充水面艦艇外,還要組建陸戰隊、岸防炮兵、軍港及基地等,正在聯繫購買水上飛機,將來還要研究潛艇的建造。總而言之,海軍的將來是輝煌的,跟着少帥的步子會邁得很大地。
海軍的建立千頭萬緒,沈鴻烈卻抓住問題的根本,他在這次會議上就提出:“少帥,我認爲,爲了支持海軍人才的培養,我們需要一所專門的海軍軍官培訓學校。”
張漢卿拿出了殺手鐗:“陳處長、林處長已經和我詳談了這件事,不單要培養作戰軍官,還有技術軍官、我已經徵得巡閱使的同意,先拿出兩百萬元在哈爾濱籌建一所海軍工程學校,專門爲海軍培養各種人才。等到條件成熟了,我會在合適的時候在合適的地點建立一所專門的艦艇指揮學校,還有專門的訓練艦。那時候,有訓練有素的人員,有能夠生產我們所需的各種武器設備的技工,我們的海軍一定會有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
作爲軍人,沒有人不喜歡力量的壯大。張漢卿的前瞻和龐大的支持力度,很快就驅散了因爲司令易位導致的動盪,每個人都沉浸在升官和對遠景的樂觀中。
在張漢卿認爲,東北新政的攤子已經鋪得很大了,但各行業都是各自爲政,補的是積年留下來的欠賬。經過幾年的發展,張漢卿覺得有能力進行一些深入了。複雜的,費時費力,簡單的,又形成不了拳頭作用,倒是建造一些內河軍艦和運輸船隻是個好主意。
雖然海軍投入很多,但是一旦它有效運轉起來,是完全可以實現軍轉民的。像造軍艦,遠比造民用船隻複雜的多。在軍用、民用船舶基本上都是靠買的中國,如果東北率先實現造船業的突破,對於提升奉系的影響力、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是有相當好處的,畢竟在鐵路、公路交通處於起步不久的這個年代,水運是重要的補充,而且所費極少、性價比最高。
不同於海防軍艦,它的裝甲需要特別處理,這點東北工業能力做不到。內河軍艦,沒有特別強大的對手,像日本人的軍艦雖然厲害,但它沒有辦法溯阿穆爾江往上,到廟街就走不動了。所以不需要有多少講究,只要噸位夠大、夠快、能夠裝備一些稍強的火力即可。
就像“利綏”號這樣的淺水炮艦,標準排水量170噸,兩座燃煤鍋爐1300匹馬力,最高航速13節,乘員45人,裝備二門57mm炮,機槍三挺。論綜合實力,它大致相當於或大於目前奉軍一個陸軍加強連的實力。這樣的炮艦如果多造,相當於內河跑滿了機動的一個個陸軍連,對於安定東北腹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奉軍也能騰出手來專心做陸軍該做的事。
奉系強硬奪權的壓力開始發酵,吉黑江防艦隊協同陸軍封鎖了全部東北中俄邊境,張作霖一再表明不允許挑戰他的權威的決心,讓日本政|府大爲吃驚,感覺踢到了鋼板。
而後在5月8日,美使向中國外交部質問日軍在中東路滿洲里檢查旅客,在客觀上表達了美國對此事件的關注。關東軍司令立花小一郎覺得不能再相持下去了,他指示日本駐奉天總領事吉田荗做出讓步,以平息此次事件。
在張作霖的強烈要求下,日方保證維持舊有局面,撤出海拉爾與哈爾濱的駐兵,局勢緩和。但是在日本固有之南滿鐵路沿線,日軍持續增兵。但不管怎樣,以張漢卿爲首的人民黨和東北政|府畢竟代表孱弱的中國發出了響亮的吼聲,震動全國,也使國外觀察家們再一次將焦點投放到年輕的少帥身上。
繼4月6日遠東共和國成立,5月11日駐海參崴日軍司令大井宣言,日對西伯利亞無領土野心,亦不袒助俄國任何黨派,捷克軍撤退後,須在遠東設立一皿煮政|府,日軍方能撤退。
5月16日,遠東共和國宣言要求蘇俄紅軍停止東進(張漢卿判斷引爲蘇俄政|府授意故意而爲之,以尊重兩國平等的姿態,不允許雙方干涉內政。通過這種表示,來堵塞日本政|府可能還有的干涉想法,以獲得遠東共和國真正緩衝之作用),外國政|府勿援赤塔舊黨(主要指日本政|府),撤退外國遠征軍(主要指日軍),立即與協約國訂立邦交(以羣虎牽制獨狼?)。
張漢卿密切關注着這一進程,並通電歡迎遠東共和國的成立,期待着遠東局勢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