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戰役,以西部爲核心。在張漢卿逐漸修改的朝鮮戰爭計劃裡,西部兵團的最終目標,是要完全佔領漢城、仁川一線。
漢城在漢江下游,距西海岸的仁川港28公里,後者位於朝鮮半島東西方向最爲狹窄的“蜂腰部位”。控制住這兩座城市,日軍將無法繞過這裡威脅人民軍背後,只能在朝鮮半島正面和中國軍隊消耗,最終按照張漢卿定下的步調走。
而且漢城四周圍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和丘陵如列城郭,起到天然的護衛作用;漢江自東向西緩緩流過,在漢城市中心穿過,其水面寬400米到一公里不等,又給未來隔江防守帶來一定便利。誰控制漢城,誰就可以依險獲得對岸的緩衝優勢。
在中日新一輪|大戰即始,先用優勢兵力取得這裡對未來的用兵有莫大好處,所以戢翼翹志在必得,也把有限的空軍力量大部用在這裡。
西部的地面交火,就從第一裝甲師發動開始。
這是張漢卿斥巨資重點打造的新式陸軍樣板部隊,被選爲突前尖刀,全師上下充滿着戰鬥的慾望。他們的前任在關東州大放異彩,接收了新式坦克和新式火炮的這支部隊決心不讓前輩們專美於前。
25噸重的27式確實要比15噸重的T-20高大威猛許多,有了七年的工業沉澱,它的進步也是很明顯的:發動機技術穩定、裝甲厚了許多、進攻武器換成了威力更大的75MM口徑。
還有可以伴隨坦克進行火力支援的自行火炮,更是讓在中國方面參戰的納粹三傑眼界大開。歷史上第一次可以有這麼近距離支援坦克進行火力壓制的武器,而不必考慮拖曳式火炮無法機動伴隨的困難,於坦克火力而言,算是它力量的倍增器。
兩個月的時間裡,日本陸軍並沒有有效抵禦坦克的武器,他們使用的37MM步兵炮對27式根本不起作用,而且多數已經在第二輪的自行火炮跟進時被打垮了。
日軍也有炮兵,可是前線日軍在人民軍炮兵與坦克兵的肆虐下遭受重創時,他們卻絲毫沒有發力相助的跡象。當前線的各個聯隊長手忙腳亂地向師團部求救時,得到的卻是令人絕望的答案。
炮兵聯隊基本被毀!
這是新成立的朝鮮人民軍空軍的功勞。在第一撥轟炸時,他們就瞄準了日軍重要的設施:炮兵陣地、軍械庫、司令部。在步兵構築防禦時,日軍炮兵也準備擇地而居,他們的重炮,都堆在後方的空地上,正好是空軍的絕佳目標。
基本沒有防空力量的反擊,無所事事的中方護航戰鬥機隊伍甚至用機頭的機槍對着散兵掃射,讓陷入混亂的炮兵殘部根本無法組織起相應的反抗。
兩個師團的炮兵聯隊無法起到相應的作用,悲催的是前線的步兵。在天空中密密麻麻飛來飛去的“大鳥”面前,日軍經受了心靈的洗禮。
這些崇尚“勇”、“武”的基層軍人,接受的是“步兵萬能”的培訓,在薄弱的日本軍工條件下,有人甚至沒見到過汽車!
而中方的坦克進攻也特意選擇在西部兩個師團的結合部,這也是他們最脆弱的部分。在中國坦克的隆隆聲中,迎面的日軍不是被碾壓便是抱頭鼠竄,但能夠逃得了性命的並不多,因爲中國坦克伴隨的“卿”式重機槍射擊的速度遠超過他們奔跑的腳步。
沒有重炮,沒有能夠阻擋的完工的戰壕,註定戰場上是一邊倒的勢態。
在離戰場最近的裝甲師指揮部裡,古德里安不敢相信地看着負責戰報的作戰參謀們把象徵着陣地攻克的一面面小紅旗插在面前的沙盤上。中國的裝甲部隊推進如此之快,讓他大開眼界。而冒着生命危險在更前方觀戰的曼施坦因則在戰後驚呼:“這是一場鐮刀割牛油的戰爭!”
對西部兩個師團的呼救,久邇宮邦彥王卻不敢分兵。東部兩個師團已經傳來不好的消息,中國軍隊利用東部朝鮮多山的地形,在戰役發起之前就有一部已經迂迴到昭通江南之春川、豐巖裡附近,戰略意圖十分明顯:那是要切斷與中|央日軍的聯繫,分割包圍這兩個師團。
中國軍人的胃口不小啊!
順便說一句,這位久邇宮的大將對中國的瞭解程度遠非一般人可比,他也是站在相當正面的角度評價中國。日本國內對中國一貫的蔑視稱呼“支那”,他是從來不用的。尊重哪怕一個孱弱的對手,是軍事上不犯錯的必要因素。
他曾以審慎的態度對待中國的以大力發展空軍來彌補海軍不足的國防戰略,認爲這是中國領導人英明的決定。他也認爲一戰後世界軍事的潮流將是航空兵,所以極力推崇對海軍航空兵有研究的海軍將領山本五十六,也曾在其最低潮的時候庇護他。
在陸、海軍相互傾軋的氣氛裡,他有這種見識,的確非凡。這種謹慎和眼光,也讓他擠身日本最優秀的陸軍大將之列,被譽爲貴族中罕見的人才。
東、西兩路都在進行惡戰、大戰,沒理由對面的三個軍的朝鮮人民軍中|央兵團沒有大動作。或許,他們就是準備在自己分兵後給予重重一擊呢。再說,自己手裡一共有的三個帶傷的師團和一些地方部隊,能否頂得住對面軍隊的攻擊還在兩可之間。
正因爲其按兵不動,才更有可能所謀甚遠。
但是石光真臣師團長的親自求救電話最終讓他有了新的想法:“司令,我們陷入支那軍的重圍,他們動用了上百架飛機和幾百輛坦克。如果沒有援軍,帝國的兩個師團將全軍覆滅!”
久邇宮邦彥王倒吸一口涼氣。他擔任司令官進行朝戰月餘,儘管各師團都有損傷,甚至第三師團有一個聯隊全軍覆滅、聯隊旗都被俘獲,但是還沒發生過師團級成建制被擊潰的事。
儘管在中日戰爭開始後的一段時間內連損4個師團,但他始終相信只是個意外,而且中國軍隊的損失一定非常嚴重,只是人家爲了鼓舞士氣秘而不宣罷了,正如同他對於損失所向外界抱有的態度一樣。
這也是他敢用7個師團應對中國10個軍的原因之一。
只是到把握戰機、準備用人民軍第3軍軍長吉興的冒進來奪取朝鮮反擊戰第一功時,卻在完全有利的情況下被迫放跑這支部隊,還損失了一個半聯隊和一面無比重要的軍旗時,他才發覺,自己還是過於託大了。
日本政|府從明治維新以來引以爲傲的三個師團,竟然無法吃掉人民軍的一個軍、反而被他們伺機反咬一口!
這才緊急向國內求救,換來三個師團的緊急調度。他計算着這支有着重裝備的部隊完全可以在三日內到達、屆時防線的壓力將驟輕時,戰爭卻提前打響了。
現在左右兩翼均陷入不利,是分兵前去做添油戰術、還是另闢奚徑,找到扭轉局勢的辦法?久邇宮邦彥王陷入沉思。
不過,人民軍沒有讓東西兩支部隊專美於前,以商震爲司令的中|央兵團出動了。本來,他的任務就是拖住日軍的中|央主力,讓他們不敢分兵,完成朝司既定的攻克漢城與仁川的計劃。說到底,中、東兩路只是佯攻,西線纔是重點。
在人民軍有備而來的這場戰爭中,日軍一開始就註定要輸的。
依靠東北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經濟條件,根本無需關內協助,彈、糧、衣都齊備,而且東北的氣候條件與朝鮮類似,過冬的準備相對便利多了,也能支持朝鮮人民軍進行一次較大的戰役。就在各種準備完畢後,仍然通過廖雅權的口,人民軍在10月中發動了秋季攻勢。
不是張漢卿不想造成戰役的突然性,而是他根本不願意給日軍喘息的機會。人民軍有10個軍47萬多人,日軍7個師團加兩個守備隊18萬人左右,是中國兵力極大佔優的局面。在雙方都不從國內增兵的條件下,人民軍就是硬碾,也會把日軍的防線撕開一個口子。
結果也正是如此。
從東、西朝鮮灣退回的日軍突然間遇到極強的火力,接連潰敗。他們花了將近十天的時間登陸作戰,僵持了兩週時間,和人民軍最精銳的第27軍和第29軍不相上下,正以爲人民軍不過如此。然而當兩隻軍隊真正拿出實力來後,他們頓感吃不消。
沒辦法,毫不遜色的銳氣、精良的裝備、訓練有素的官兵,讓日軍不佔一點優勢。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後顧之憂的兩路先鋒完全不需要多少戰術,只是兩翼不斷向海邊包抄,同時利用龐大的人口優勢碾過去。消耗戰,日軍是打不過的。
同樣地中|央兵團對面的三個日軍師團竭力想頂住一波接一波的攻勢,他們在較寬的戰線因爲沒有足夠的兵力駐守,因此在從西到東上百公里戰線上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防禦。
本來中|央兵團說是佯攻,但是越打越順的18軍在商震的帶領下竟然是三路中率先突破日軍防線的!
這歸功於久邇宮邦彥王司令官的猶豫。在僵持的階段,他最後忍不住石光師團長的哀求,從離西線最近的第4師團抽調出第10聯隊進行支援。
可是這個動作,讓戰鬥力本就不強的商人師團軍心動搖,形勢一下子就亂了,人民軍就是從這裡率先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