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時間大踏步的攻擊與血戰的日軍也已是強弩之末,再無敵的武士道精神也抗不住身邊戰友一批批倒下的現實,不過早已被貫輸的死後進神社的榮譽和當逃兵的恥辱讓他們對此麻木了。
只是當原本一直縮在陣位裡射擊的膽小的支|那兵,怎麼突然之間有如神助,竟然主動向己方衝過來了?我打!
不過僵持的時間並不太長,日軍前線指揮官們忽然發覺他們的人越打越少,而後援的部隊卻突然之間沒有跟上時,察覺出了問題。
容不得他們多想,已經發動起來的人民軍攻勢一發不可收拾,他們也像開始日軍組織的那樣拼命向前衝,把突入部的日軍分割成一塊塊小部隊,然後殲而滅之。
在日軍後繼部隊終於突破彈幕後,他們痛苦地發現,花費無數人的鮮血和生命的陣地,被人民軍重新奪取了。300米的陣地失而復得後,人民軍不再繼續前衝,依然在加緊鞏固陣地,重新防守。
這是一羣訓練有素的軍隊,是一羣對防守頗有研究的軍隊,是一支勁旅!安滿欽一悲痛地下令停止進攻,並轉入防禦。
對此,滿面煙熏火燎的第一師團師團長和田龜治中將極度不滿:“司令官,我們付出了巨大傷亡,支|那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再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一定能夠扭轉戰局,爲什麼止步不前?”
安滿欽一緩緩拿起一張剛剛譯出的電文:“支|那軍27軍裝甲已突破我驪州防線,有從我背部夾擊之勢,總司令部命令我們分兵重新奪取驪州防線並切斷其繼續南向陰城和忠州的企圖,那裡是我們的前線後勤基地。在此情況下,我們除了轉入防禦外,還有足夠的兵力進行進攻嗎?”
誰都知道,在這裡激戰正酣的時候,在左側出現這麼一支裝甲部隊對進攻方意味着什麼。和田龜治很不甘心地說:“這支部隊只能是佯攻,就是爲了解救我們對面支|那軍的危急…”
安滿欽一打斷他的話:“也許,但是作爲司令官,我不能拿整個方面軍的安危作爲賭注!”
不到三十公里外的一處軍隊的攻勢,打亂了日軍的部署----誰讓他們幾乎一天沒有任何進展!現在,人民軍開始試探性地反攻了。
對雙方來說,無論是誰先進攻,都擁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日本人在此地進攻,表示他們一定在其它地方的防守是薄弱的。之前,因爲人民軍率先採取守勢,這個問題還不嚴竣,當攻守之勢相易時,這個問題便被放大了!
主力都已集結到此地,在其它地方駐守的都是少量兵力,只能起到預警的作用,要和屢有戰功的裝甲部隊抗衡?安滿欽一都表示懷疑。
在原州附近的日軍都是精銳,漢江邊的驪州是日軍進攻點的左翼,因此交由第4師團一個聯隊來駐守,卻被輕鬆突破。能夠比得上第4師團的戰鬥力而兵力足夠的,目前後方几乎沒有,這也是他要迅速停止進攻的原因之一。
在那個方向上,也只有我蝗軍的裝甲部隊可以相抗吧?這支部隊,先前可是部署在後方,那裡距驪州不遠呢。
說起來也很無語。作爲當時唯一沒有被殖民的國家,日本已經躋身亞洲領袖地位,它對待世界上所有先進武器的原則就是“人有我亦須有”。連中國都造有坦克了,所以他們也急忙造出來。
不過和中國以裝甲部隊作爲進攻手段的作戰理論不同的是,日本的坦克是躲在步兵後面的,美其名曰“保護坦克”!
人家坦克是掩護步兵,他們卻要步兵掩護坦克,沒有其它原因,只是日本愛惜武器的心情要比愛護士兵要多得多,只因爲它是個資源緊缺的國家。
資源緊缺,對於一些損耗的原則就是能省就省。所以在中日交鋒中,中國炮兵不要命地向前線傾銷炮彈、中國步兵中裝備了大量輕重機槍,無論進攻或防守,中國軍隊總能在日軍中間形成一個個彈幕,日本卻是省之又省,連衝鋒|槍都認爲是浪費子彈。
其火力比較,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日本在局部有優勢兵力,卻無法突破24軍的防線,一半是這個因素。
不過等到其裝甲部隊奉命上前攔截時,中國軍隊竟然無聲無息間撤退了,一度讓日軍司令部的高層們確定人民軍確實是佯攻。不過攻勢既泄,再安排攻擊就不合時宜了,而且本輪攻勢損失太大了。
經過清掃戰場,十個師團中,擔任第一撥主攻任務的第3師團傷亡最重。因爲是梯次進攻,等到下令退卻時,剩餘人數已不足三成。
其它幾支部隊也不樂觀,不過不像第3師團那麼拼。特別是新組建的師團,每個聯隊、大隊出現半數傷亡後就已經宣佈戰鬥結束。好在停止進攻的命令下得早,大家只填了一小部分人馬。
此次進攻總兵力損失五萬以上,爲朝鮮戰爭以來死傷最重的一天。
與此同時,東線第2方面軍也受到了人民軍不懈的攔阻,方面軍司令、兼第9師團師團長永井來親自指揮在惡仗、硬仗中折荊斬棘過來的這支部隊擔任主攻,仍然在丟失幾千名屍體後敗下陣來。
在給總司令官久邇宮邦彥王的電文中,一向作戰勇猛的永井來中將不無哀嘆地說:“今天,我軍遭到建制以來最頑強的敵人,其無論火力、防禦手段,以及作戰勇氣都是罕見的對手。我認爲肅清朝鮮戰場之敵非短期所能奏效,帝國應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兩路進攻都鎩羽而歸,讓本已承受壓力的久邇宮邦彥王反而舒心不少。陸軍部派來的副總參謀長南次郎又如何?不依然弄個灰頭灰臉?自己帶兵打了兩個月只死傷五萬餘人,這一天的日軍就損失五萬多,究竟手段誰高誰低?
要說久邇宮司令官不應該如此幸災樂禍,死傷了這麼多兵,他這個司令官應該心有慼慼焉。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純軍事鬥爭,在國內已經夾槍帶棒地牽涉到了政治。相比之下,幾萬人的傷亡又算得了什麼呢!
他的女兒昭和皇后的地位仍然不穩。當初在與天皇成婚時就受到陸軍大佬山縣有朋的極力阻止,後來在天皇決意下失敗,但是兩人婚後一直沒能生個兒子,這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背後指責天皇無男子氣概,實際上影射皇后,這讓他壓力重重。
朝鮮大敗,已經影響到了皇后的地位,這也是他爲此焦慮萬分並默許軍部派南次郎接管他的兵權的原因。敗軍之將,不敢言勇。但當南次郎也受到重創時,他卻欣然。
當兩路進攻都告失敗後,他難得的以總司令官名義發佈命令,所有日軍部隊就地組織防禦,以防止人民軍乘勝追擊。
日軍挖戰壕是相當有經驗的,實際上凡是手工操作的軍事項目,日軍都非常擅長。這是日軍的長處,也是他們的不幸。國力孱弱,實在不應該玩戰爭,但是他們堅持要玩。
很奇怪地,人民軍並沒有發動攻擊,他們任由日軍加固陣地。在其後多天裡,前線雙方都在加固佈置陣地,等待對方來攻。
基本上,輕傷、重傷與死亡人數遵循一定的比例,但在這場戰爭中,日軍傷亡7萬人,死亡近5萬,重傷也有七、八千,這讓日軍高層十分吃驚。
日軍的隨軍醫生對戰死者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除被炮彈轟炸、機槍掃射而死的之外,被一槍致命的比例相當之大,而且這些傷口多是在頭部正中,正是人身最脆弱的部分。很多人都是連頭盔被擊穿。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難道支|那軍個個都成了神槍手不成?要知道在運動戰中打倒一個人本已困難,要都擊中額頭更是不可思議。最後還是一名醫生猛然間發現一個規律:這些戰死和重傷的,幾乎都是戴頭盔的,反而是不戴鋼盔的沒有這樣高的比率!
這一結論讓所有人吃驚,不過檢查後確實如此。這是什麼原因?
研究發現,日軍當時使用的鋼盔,前面正中有一個很大的黃色星星,這是日軍的標誌。而黃色在所有光線中是最醒目的,於是,人民軍老遠就能發現日軍的士兵,並且瞄着黃|星星開火。
人民軍使用的步槍笨重而且後坐力大,但是也有優點,那就是彈道穩定,穿透力大。只要被正面擊中頭盔的黃|星星,基本上是一槍致命。額頭作爲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即使不打正中也是一個重傷。
如獲至寶的日軍司令部立即下令摳去鋼盔前的黃|星,並要求國內在製造鋼盔時改小其前面的黃|星。由數據說話,替罪羊找到了,是國內的裝備問題導致了這次慘敗!這讓參戰的各級軍官都如逢大赦。
在大連緊密地關注着這場防禦戰的張漢卿在傍晚時分得到日軍的進攻被遏制而被迫轉入守勢後,非常難得地欣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寄給戢翼翹,該詞在《大連晚報》上同步發表: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裡,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衆志成誠。
三七線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這是作爲中國對日鬥爭最高指揮官的少帥第一次在正式場合提出了“三七線”的概念,讓外界紛紛認爲,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底線就是雙方以“三七線”爲軍事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