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漢卿在未來對日作戰的構思中,陸軍毫無疑問是第一位的。但是,張漢卿所要的不是那種建立在蹂躪華夏大地的持久戰,而是儘可能的要“禦敵於國門之外”,減少戰爭對本土的摧殘。
在這種願望下,建立一支強大的有反擊甚至摧毀力的海空軍部隊便自然而然的了。
而能夠擔任組建、指揮這兩個新興的兵種的人選,在新老奉系中,無出郭鬆齡和楊宇霆之右。
在郭、楊兩人的任命上,張漢卿當初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郭鬆齡是陸大派首領,爲張漢卿所支持,早先人民黨旗下的幾乎全部人馬都屬於此派系。
當初在華北擔任關奉系副司令時,爲防止意外,張漢卿卸去了他在陸軍中的職務而委任其爲海軍總司令,一是切割他在北方同孫逸仙可能的聯繫,二來也確實是借重他的能力:陸軍將領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但新生的海軍就不一樣了。
如果說奉軍和人民軍將領中能夠契合張漢卿軍事理念的人,郭鬆齡絕對算頭一號。未來海軍向何處發展?世界海軍的趨勢?中國該怎樣迎頭趕上?亦師亦友的郭鬆齡被張漢卿影響最深。他在人民軍中打下來的威望,北洋海軍留下的攤子,也需要他這個擎天柱才能盤下來。
而空軍未免有些新,幾乎是要從無到有、和列強差不多處於同一個位置。它的誕生和國家軍工實力密切相關,未來的發展日新月異,非新潮的將領不能掌控這種變化。
楊宇霆長期努力於奉系裝備發展,無論從技術水準還是管理能力上,他都要比其他人適合掌控空軍。
而且他爲日本士官派領袖,根深蒂固,在老奉系內部甚有威望,像姜登選、韓麟春、熙洽、於珍、常蔭槐等奉系高層曾經均屬於或在情感上傾向這一系。只是後來韓麟春久隨張漢卿,漸漸已淡離了士官派,姜登選受張漢卿感染後加入了人民黨,也漸漸拋棄了小團體,成爲了呼籲黨內團結的喉舌。
任命楊宇霆爲空軍總司令,也是想充分利用他的軍工管理的經驗和積聚在老奉系中的人脈。
說實話,雖然楊宇霆曾經有過搞小集團的動作,但是在張氏父子恩威並施下,已經比正史上大爲收斂。特別在張漢卿麾下人才濟濟之時,他的能量正在最大化地發揮。張漢卿也不計前嫌,大膽重新起用,爲他自己,他也得拼命去把空軍力量打造出來。
少帥的巨大人望和看得見的能力使得楊宇霆再不能像正史上那樣頤指氣使,當初在關外私募新兵的不良行爲使他喪失了在張大帥心中的絕對影響力,而讓蔣百里、韓麟春、郭鬆齡、王以哲等“後起之秀”超越。
但楊宇霆能力確實超羣,“痛改前非”後,在新老奉系一大批人才涌現的壓力下反而重新煥發。
在擔任空軍總司令的職務後,利用自己長期在奉天(瀋陽)兵工廠督辦的經驗,以及兼任人民軍總裝備部長的便利條件(這其實也是張漢卿故意而爲之,不管怎麼說,爲了另一個兼職空軍的發展而走走後門無妨),千方百計給自己開綠燈,空軍力量極速增大。
徵得張漢卿全權同意,他以原先的遼寧空軍、秦皇島空軍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爲班底,籌建了一個等同於陸軍軍的航空隊建制。儘管是個空架子,但是隨着骨架的形成,什麼時候會變得豐滿,就看軍委給予空軍怎樣的定位和支持了。
空軍本來就是一個複合型的兵種,張漢卿未來的強國之路----在對日戰爭的計劃中有很大一部分希望來自於此:用佔有後發優勢的空軍來抵消日中在海軍力量上的巨大差距,從而使日本不能在中國陸地佔有任何好處。
只要相持足夠的時間,日本國內的“南下派“一定會重佔上風,從而提前讓美國在亞洲的海軍感受到壓力,可能使美國介入日本在亞洲的擴張,使中國得到喘息的機會。
此外,在工業能力逐漸恢復並有質的飛躍的時機,還可以由此促進各工業行業的發展,爲國家工業經濟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實在是一件非常有遠景的戰略決策。
不過張作霖等老帥對張漢卿銳意進行空軍力量的作用將信將疑:龐大的軍艦真的可能被一架微不足道的飛機擊沉嗎?將人民軍全部軍費的30%投入到空軍中來,是否會影響國家整體的軍事力量發展?但張漢卿憑藉歷史的指引,不用多方求證,堅信空軍致勝。
美國空權論的先驅,着有《有翼防禦》一書的米契爾米氏深信飛機有炸沉任何種類水面船隻的能力,使船艦完全喪失了軍事性的功能。他曾說過:“假使一顆炸|彈(2000磅空投彈)落在一艘船附近,距離在200呎以內時,則水下爆炸的效力足以洞穿船底,使他沉沒”。
他也曾在1921年要求以德國之驅逐艦來作炸射試驗,果然將之炸沉,其後又以美國戰艦作試驗,但卻沒有成功,因而被認爲蔑視長官,是軍中極端反叛份子,予以除役。
但米契爾死後十年,公元1946年,美國國會頒授最高級榮譽勳章在其墓前,以慰其生前對空軍的卓越貢獻。
熟知軍史的張漢卿知道,第二次大戰中,有超過一半的戰艦是遭飛機轟炸沉沒的。尤其是在中途島海戰,日本山本五十六所率領的聯合艦隊,其中三艘航空母即遭美飛機重創,造成日本海軍元氣大傷,導致敗亡。
多年的軍旅生涯和戰略上的系列成功讓張漢卿在人民軍中享有極高的聲譽,這在一些預言或者解決奉系高層無法判斷的問題上特別有市場,雖然大家沒有在心裡尊他爲“神棍”,但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爲的。
“少帥的方向,就是人民黨、人民軍和國家前進的方向”這句話不是張漢卿自己說的。
作爲他的忠實擁躉,孫烈臣、張作相對他的重大決策是無條件支持的,蔣百里則從心底裡認可他的決定;而張作霖則無可無不可,反正國家現在也有錢了,張漢卿想搞搞事也由他,總之相信他不會讓錢白白漂在水裡就是了。
另一位大佬吳俊升則一貫是唯張作霖馬首是瞻。
這樣,在人民黨五位大佬和蔣百里等人的堅持下,空軍遂在中華民國史上開始成爲與海、陸軍並列的軍種正式列入人民軍的隊伍,並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楊宇霆就任司令以來,參考了英美國家的空軍建設,逐漸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空軍飛行條例和作戰規則、指揮系統、參謀系統、後勤系統。
在此時,世界上對空軍的地位尚未有定論,也沒有一個國家將空軍設置爲單獨的兵種。像日本,一直到二戰結束都僅將空軍分別編入海、陸軍中來使用。美國也是在二戰結束之後才形成正式的空軍軍種。
只有張漢卿領導下的中國軍隊,破天荒地將空軍提升到與傳統海、陸軍同等的地位,對其的關注程度尚要遠遠超過其它兩個軍種,中國空軍的發展一枝獨秀。
按照先骨後肉的原則,楊宇霆及一幫子“陸上泥腿子”開始對空軍的編制及架構進行摸索。當然,空軍司令部是要逐漸充實的,黨建原則仍然是要的,一下子就上量也是不現實的。
考慮到中國的航空事業是一個新生的事務,還需要循序漸進,所以有限的經費花在了培養學員、基礎硬件打造和編制的優化上來。與海軍小步快跑趕超列強的目標不同,空軍需要紮實地走完每一步,方向在於從有到優,總的原則是重質少量,讓人等設備而不是相反。
到1925年底已建成的5個陸機中隊和1個偵察中隊都交給空軍指揮學院,作爲學員們練習之用,並以此檢驗各新建機場的後勤保障能力。
之所以不急着裝備部隊,是因爲目前還算和平期,有限的飛機要培養出更多的飛行員纔是第一要務,而且未來十年,飛機的發展是跳躍式的,一下子裝備那麼多即將要淘汰的東西不划算。
在南昌(發動機與水上飛機制造)、西安(客機與運輸機制造)、成都與瀋陽(轟炸機與戰鬥機製造)建立的4個飛機制造廠也開始規模興建,當然在初期只能是保證生產線的架設以及關注研發能力的提升。
飛機廠的重心不在造飛機,而在於首先滿足爲造出飛機所需要的各種設備、儀器、材料、檢驗和測試手段。只要技術能力儲備足了,大規模造飛機只視需要而已。
此外,在規劃中的空降兵作爲空軍的獨立兵種也列上了議事日程。
在編制上,計劃將全國劃分爲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和中|央5個空區,等同於陸軍軍區的架構;空區下轄航空隊,爲軍級。
未來航空隊的基本配置是下轄若干個空軍聯隊(師級),將包括不同責任的機種如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等。每個聯隊下轄一個飛行作戰大隊(團級)、一個基地(機場)、一個防空團及一個醫務中隊。這其中,作戰大隊是核心,轄有3個飛行中隊(營),所有的作戰飛機都將編入。
基地是該作戰大隊獨立的駐所,亦爲團級,擁有維修、地勤和警衛各一個營。
飛行中隊將包括四個小隊,每小隊四架,連同正、副中隊長的座機共18架。這是參照二戰時德國先進的四機空中戰術後擬定的。
雖然暫時看不出來優秀在哪,張漢卿也是外行,但是既然連航空大國美國在戰後都要學,而且以後世界各國的中隊編制幾乎都是如此,想必有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