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帥馳騁牀第之時,朝鮮前線的人民軍向對面的日軍發動了自中日交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進攻戰。東部、西部、中|央三個兵團於凌晨4時突然發動,將近2000門大炮在轟鳴聲中持續進行了超過十分鐘的火力掃蕩。
與張漢卿估計得不差,因爲少夫人于鳳至的親自勞軍,日本朝鮮軍情報部門認爲人民軍是按照張漢卿十日之約的要求準備的,而且從包括友邦和廖雅權之口都確認,這場仗還有幾天的緩衝,所以對於此次進攻,根本沒有準備。
他們絕對想不到,中國人會玩他們的把戲,不宣而戰或者說使用疲兵之計。此前絕大多數官兵準備退往漢江以南,卻因爲日本軍部最後駁回了作戰部署而陷入驚愕中,在指揮部還沒來得及商定各部的防禦範圍時,戰爭就打響了。
朝鮮人民軍的這次大規模攻擊是突然的、有效的,日軍被完全打懵了,以至於久邇宮邦彥王在睡夢中接到前線師團長的遇襲電話,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司令官閣下,我們遇到了支那軍隊最猛烈的攻擊,他們動用了很多門大炮,還有無數轟炸機,我們的傷亡很重!我判斷敵軍很快將展開地面進攻,請司令官緊急支援!”
這樣的消息,分別來自左、中、右三處,讓司令部左右爲難,久邇宮邦彥王已經判定這是人民軍大規模的進攻了。
“唉,可惡的支那軍隊,竟然虛放風聲,打我們一個措手不防,這無恥的勾當!”
他忘了“兵者,詭也”的中國古訓,也忘了不宣而戰纔是日本軍隊的傳統。在雙方未達成真正的停戰協定前,任何的軍事動作都是合法的、合情的、合理的。偷襲與突擊,本來就是軍事戰爭常見的手法。
爲了達成戰役的突然性,戢翼翹在幾個地方大興土木,以至於世人都知道中國將在平壤、清津等幾處要地修建機場。日本人對此是不感冒的,因爲修建機場說少也要三個月時間,中國人要大戰,日本又何嘗沒有準備?緩不濟急,怕它何來?
可是戢翼翹卻早就偷偷集中了十個軍的工兵團在平山和洗浦一線緊急佈置了簡易機場。在關東州戰役中,轟-1的威力給了他很深的印象,也讓他完全接納了少帥的空地一體戰的理念,在戰爭進行時,他就安排隨行空軍軍官尋找適宜的基地,爲後來的中日大戰做準備。
當時前線熱火朝天,誰還會關注他的這麼一個小動作?因爲要修復被破壞的鐵路和公路,從國內也有兩個鐵道兵師入朝,他們在各地搗鼓,日軍也沒有足夠的精力陪着他們玩,有限的力量偵測火力網還不夠呢。
於是人不知鬼不覺地,兩個機場建成了。4個聯隊的地勤人員先期進入這兩個機場做好了準備,然後在開戰前一天,共計一百多架戰鬥機和轟炸機羣分批沿着西朝鮮海岸線折進這個機場,以避開北部可能遺留的日軍情報人員。到了接近前線的位置,相對安全多了。
順便說一下,貼海面飛行,這也是少帥的傑作。
在長時間的蜇伏後,中國空軍部隊重新得到補充和加強。
由於關東州戰役基本上全殲日軍,這讓中國軍隊步、坦、空協作的戰術得以隱藏。日軍高級軍官只知道關東州打得很是慘烈,但究竟如何部署,他們也知之甚少,只知道中國出動了坦克和飛機。
坦克、飛機他們都有,只是沒有想到使用而已。等到工廠開始大量生產時,前線已停火。所以從始至終,日軍沒有部署坦克、飛機的計劃,也就沒有應付它們的預案,司令部的高官們對陸軍作戰還停留在一戰時的認識上。
由於日本軍隊在幕末到明治維新的十幾年中走完了歐美經歷上百年才完成的從冷兵器爲主到以後裝線膛火器爲主要武器的歷程,加之日本的近代軍事工業、尤其是在軍需品供應方面始終無法達到歐美水平,日本軍隊強調以步兵作爲戰術體系核心,這就是所謂的“白兵萬能主義”。
據20年代曾參加過日本陸軍訓練的英德外交武官的回憶,他們發現日本步兵對增強臂力和靈活性的軍事體操十分癡迷,每天有相當長的時間進行刺殺訓練。
新兵入營第一個月開始每月都進行負重長距離行軍訓練,普通步兵負重40公斤,體弱的初年兵暈倒甚至送命在所有步兵聯隊中幾乎都出現過。
從單兵素質來看,日本陸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訓練最嚴苛、作戰最勇敢的軍隊,沒有之一。從他們的行頭可見一斑:全套裝備30公斤,包括步槍、手榴|彈、180發6.5毫米子彈、鋼盔、水壺、飯盒、防毒面具、甚至十字鍋、工兵鏟,以及數日的乾糧。
日本人的身高不咋地是出名的,至於後世爲什麼這麼高,這是由於日本戰敗後很重視青少年,它也是在亞洲首先實行免費早餐計劃的國家,正史上在五十年代開始超過中國。當然,駐日美軍們會表示:我的功勞,呵呵。
這麼重的負荷,典型的矮小身材,不能不說他們的確是善於忍辱負重的國民。
這樣一流素質的士兵,卻被三流的軍官們帶領着。日俄戰爭時如此,諾門坎戰役時亦如此,在日本陸軍裡觀戰的諸大國的武官們給出了相當客觀的評價。
觀察者的角度往往要比當事人宏觀和全面得多,因爲他們可以看到整個戰場的形狀。作爲一些有作戰經歷的軍官,他們能夠完全分析出日軍爲什麼在進攻上缺乏成效。
若僅就搏命程度而言,日本兵是沒有什麼話說的,他們甚至認爲,戰場上沒有比日本兵更勇敢的了,這一點連中國兵都有所不及。日軍的癥結,主要還是指揮層缺乏變通和創造性,軍隊被訓練得過死過僵,士兵們只會按照固定程序打仗,當這一程序不起作用時,就不知道如何纔好了。
曾幾何時,日本的軍事機器也被西方認爲難以對付,但現在觀察者們不得不說,日軍其實只具備三流水準----以歐洲標準衡量。
歷史上三流的日軍能夠在中國耀武揚威,當然是由於中國軍隊的更加不入流。當朝鮮人民軍在裝備、在士氣上達到甚至超越日軍時,中國軍隊指揮系統的先進性立即得到明顯的驗證。
漢城戰役就是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