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卿說中樞下令奉軍討伐南方的事,只真實了一半。
真實的是,段祺瑞派心腹大將傅良佐代譚延闓爲湖南督軍、內弟吳光新爲長江上游總司令兼四川查辦使,實際上爲南下湘南作援軍。虛假的是,他根本沒有叫張作霖的打算----他可不想前門拒虎、後門迎狼。
而要送死的是直係軍閥、第八師師長王汝賢和二十師師長範國璋。他們處在戰爭的第一線,很不滿意段祺瑞出工不出力讓他們打頭陣的做法,於是藉口現在北方水災如火如荼,應以保民生爲第一要務,乾脆通電議和,撤離衡南前線了。
段祺瑞討伐南方(孫逸仙),武力統一的政策行不通,又受直系的反對,湖南情勢又突變,他只能提出辭職一途了。當他辭呈尚未提出時,江蘇督軍李純(直系)又來電建議總理不兼陸軍總長(實際上是要削了段祺瑞的兵權)、解散臨時參議院、派唐紹儀爲北方議和總代表、迅速召開南北和議等。
11月16日段祺瑞被迫提出辭呈,同時發出“正密”銑電痛論北洋派團結的必要,以及自己不得不辭職的苦衷。他一邊明着準備下臺,一邊以副總統之位拉攏直系曹錕,意圖分化直系勢力。
曹錕雖是直系,以前並未加入長江三督的主和集團,且一向與皖系保持良好關係,被稱爲直、皖二系的“兩棲督軍”,因此當時頗有舉足輕重之勢。直、皖兩系都極力拉攏曹錕,他則一直不作左右袒。他當時在北洋派中實力最大,又曾是清朝時的北洋大臣地位,他的一舉一動,對北京都有嚴重影響。曹錕本在直、皖兩系明爭暗鬥中保持中立,在段祺瑞重要謀士徐樹錚的導演下,在21日單獨發表馬電:主張以南軍退出長沙爲南北議和的條件。表面上好像仍是主和,或是主戰、主和中間的折衷方案,實際上對南軍是不利的。
長沙是好不容易打下的,再退回去算什麼?而且兩廣巡閱使陸榮廷跟着孫逸仙混,不就是圖謀能在湖南佔有一塊地盤嗎?就是孫逸仙要退,陸榮廷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塊肥肉呢。
直、皖的矛盾以段祺瑞暫時退卻、辭去了國務院總理的職務爲標準暫時息事寧人,總統馮國璋也頒佈了停戰令,但是孫逸仙卻得勢不饒人,他發表對時局的聲明說:“舍恢復約法及舊國會外,斷無磋商餘地。”
明眼人都知道這絕對不可能。別看直、皖系現在斗的歡,可是真的恢復了舊國會,國民黨議員佔了多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兩虎相鬥,總勝過三足鼎立。
而且直系主和引起了北洋主戰派與皖系的強烈不滿,在幕後段祺瑞及其心腹徐樹錚的策動下,曹錕馬電發表前後,13省軍閥在12月2日以曹錕和張懷芝爲首,督軍們和督軍的代表齊集天津孫家花園開會。
這次會議的規模和聲勢,不下於徐州會議,除了西南各省(超脫事外)和長江三督(直系勢力)沒有代表參加外,山西、奉天、黑龍江、福建、安徽、浙江、陝西七省和察哈爾、熱河、綏遠三個特別區的軍閥代表,以及上海護軍使盧永祥、徐州張敬堯(被從湖南趕出)都親自或派有代表前來天津,這等於是又一次的督軍團會議。
張漢卿是參加這次天津會議的奉天代表。這位年輕的少帥,風采奪人,雖然年輕得過份了些,但在座的誰也不敢有少許輕視----作爲出道即有“乳虎”之喻的將門虎子,張漢卿代表的可是其背後龐大的東北軍政集團。
陪同他的是張作霖的智囊奉天督軍署總參議楊宇霆,亦是張作霖的親信。之所以派他來,張作霖只是希望他能夠見些世面,反正決議是早就定下了的:一個字,打!
在一羣民國宿老之間,張漢卿一張稚嫩面孔極引人注目。正因爲如此,張漢卿也一眼看到另一位年輕人。也是隨父前來見世面的淞滬護軍使盧永祥的公子盧小嘉,歷史上和張漢卿齊名的另一位“紈絝”。不過張漢卿已經“改正”了很多,他卻未能順歷史潮流而行。
中國人歷來重視座次,這不但是禮儀,還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在中國人的宴會和出席會議中,坐在哪裡很有講究。
比如這次會議是以曹錕和張懷芝爲首,曹錕不用說了,那是段祺瑞也要籠絡的“兩棲督軍”,擔負着分裂直系的職責;張懷芝也不用說了,皖系的鐵桿,現任山東的督軍。他們共同坐在首位,衝着他們的地位和名望,也算是名至實歸。兩人略謙讓了一番,便坐定了那裡。
其他的皖系軍閥如:安徽督軍倪嗣沖、浙江督軍楊善德及其它軍閥盧永祥、張懷芝、張敬堯、李厚基等都是響噹噹的角色。如果張作霖在此,倒有的一爭。可是老張沒來,只來了個小張,便有人想了個欺生的主意。他們按照年齡一字擺開,作爲小字輩的張漢卿,被毫無疑議地排在末席。
就那已經算不錯了,在坐的畢竟都是北洋前輩,張漢卿一介後輩,能夠忝陪末席已經算是獎掖後進了。不過令張漢卿不爽的是,同爲民國四公子,盧小嘉卻因爲跟隨乃父的原因,排名遠在張漢卿之前,這讓他尤其反感:傳揚出去,自己這民國四公子之首,絕不能排在別的三人之後!而且以他們在歷史上的作用,也絕對不配名列自己之前。
而且很重要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督軍都親自到場,像福建的李厚基等因爲路程的原因只派了代表來,卻因爲年齡的關係,位次反在他之上。這不單單是排名之爭,在外人眼中,還代表的是實力!無論如何,奉天不應該被人小看!
他站在那裡,淡淡地說:“諸位都是北洋的前輩,論理,學良忝陪末座亦無不可,不過學良代表的可是奉天督軍!如果按年齡,學良年齡自然是小的,可是楊總參議年齡比我大一些,我們兩位代表的年齡加起來,恐怕也能與座中諸位相媲美。學良提議,此次座位就以各代表的年齡按序輪齒,如仍排末席,學良也能向家父有所交待,下次若要來開會時,多選派幾個代表,或者選位德高望重的代表亦可。”
一席話說得有些人笑起來,至少年齡相若的盧小嘉便覺得張漢卿話說得有趣。按年齡排位也不新鮮,可這是什麼事?又不是走親戚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