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刻,日軍四大艦隊對中國沿海各地展開了瘋狂進攻。
在華南的日軍第二支持艦隊無法圍剿湛江港內的第3艦隊主力,卻在海南的榆林港成功地封住了中國海軍另一支較弱的第6艦隊,並以潛艇偷襲了在港內據守的兩艘炮艦並攻擊了基地內的各種目標。
海軍唯有的六支重炮部隊大都在渤海與長江要塞,華南只有一個,還部署在湛江,所以當榆林港面對強大的日軍艦炮威脅時,根本無力防守。
這是中國沿海唯一的弱點處,被日軍找到了。好在榆林港被羣山環抱,雖然一時受襲,日軍要想打進來卻也不易。整個海南由陸軍第8軍鎮守,面對日軍的海上優勢,自保已嫌不足,也無法對海軍形成支援。華南艦隊的海軍陸戰部隊都在成長中,一時片刻之間也無力參戰。
其它地方對日本海軍就不那麼有利了。在吳淞口,日軍第一支持艦隊的“金剛”號等四艘大艦與中國海陸軍隔河相戰。
本來他們的任務是攻擊渤海艦隊的母港之一青島的,但是經過日德青島之戰後,青島的山東半島橋頭堡作用更加明顯,所以它的防禦也極爲堅固:
不但有岸防重炮團,濟南軍區還調集一個軍坐鎮這裡,水上飛機也“廢物利用”,一直在監視日艦的動向,讓其始終無法進行突襲,最後只得轉戰上海,後來與第二艦隊合兵一處。
日軍第二艦隊的進展開始也不順利,他們的任務是針對長江艦隊,伺機聚而殲之。
但是中國最強的渤海艦隊和日軍小艦隊一個照面都如此了,相比之下更弱的長江艦隊就更不會硬頂硬了。從渤海調往長江艦隊擔任其主力第2驅逐艦隊司令的凌霄是親自打過海戰的,也親自登上旗艦“海圻”號指揮交鋒。
深知敵艦船堅炮利的他,明智地就依託崇明、長興兩島上岸炮的優勢與其展開對峙----反正海上已經被封鎖,我只盡最大可能讓你的軍艦無法禍害內陸就行了。
在寬敞的長江入海口,“海圻”號雖然仍然是老舊的蒸汽動力,速度也不快,而且是單艦行動,但在岸炮的支援下,它在日軍眼中仍然顯得十分“靈活”,至少是相對岸炮而言。
即使拼命穿過岸炮的封鎖,進入長江內也不見得輕鬆,因爲第2驅逐艦隊除旗艦爲老舊的“海圻”號巡洋艦外,另配置15艘“漢口”級炮艦。
這些軍艦因爲噸位太小在東海里又無遮掩,它們都隱在長江內的溝溝汊汊內,雖然說擊沉日本上萬噸的裝甲巡洋艦有些天方夜譚,但在近距離被它打一炮也讓人揪心。
再說兩岸都有陸軍支持,能想象一下日艦一路西進,一路上“禮花”伴隨的場景嗎?求勝心切如山本英輔,也不敢這麼託大,只能老老實實地在等待機會,以伺機在上海灘顯示一下威風。
他不是沒想過從杭州灣裡殺上海的後路,只是據偵測舟山一帶的人民軍潛艇、魚|雷快艇部隊已經部署,從杭州灣登陸金山衛也不可行----張漢卿可是知道歷史上日軍就是從這裡突襲打了中國守軍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導致華東戰場上的大潰敗----因此命令南京軍區司令張維璽特別關注。
張維璽把第22軍一個師放在那裡,並把精銳的第4軍拉到崑山作爲前線的機動兵力。在這種形勢下,想通過金山衛登陸上岸,沒有幾個師團的死傷是很難做到的,尤其是其大炮一時無法運到岸上時。
第二艦隊雖然軍艦數量不少,但是沒有像“伊勢”號等這樣的戰列大艦,和中國海陸軍硬拼不是辦法。進不得,退不得,好不尷尬。
然而,正當山本英輔中將爲此犯愁時,他的本家山本五十六大佐提意見了:“司令官閣下,我認爲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優勢並沒有發揮出來,如果用得好,或許可以打開一條逼迫中國艦隊出來應戰的捷徑。”
山本英輔之前並不瞭解這位剛剛劃歸自己的下屬,這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大佐所率領的軍艦與日本帝國的傳統是如此格格不入,以至於自己差點認爲這位不苟言笑的本家是因爲被貶而消磨了銳氣呢。
同是大佐,山本五十六的軍銜被海軍內部一些人的看法中是認爲貶了值的,因爲它的坐艦“赤誠”號是一個催生兒。
它本來是一艘重型戰列艦的架構,卻好巧不巧地在華盛頓會議召開時沒有建成。等各國簽定條約後,它的地位就很尷尬----1923年11月在其完成前由於受《華盛頓條約》的影響,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
拆除,海軍捨不得;不拆,違規。最後綜合一下多方的意見,認爲日本第一艘完全意義上的航母“鳳翔”號噸位既小,佈局也不合理。把這艘將成的軍艦設計成日本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艦似乎也不錯,因此陰錯陽差之下,就成就了這艘軍艦。
但是它的戰鬥力真的不敢恭維,因爲在摸索中的日本海軍所造出的這艘三萬多噸的航母是一個科幻版。1927年3月赤城號服役之初,它的飛行甲板竟然有上中下三段!
下層甲板的前部供大型艦載機起飛,中層甲板供輕型艦載機起飛,上層甲板供飛機降落,這樣設計的目的本來是想多載飛機。
但不久在赤城號的使用中也發現了這一問題,這種設計並不實用,且交通管理較複雜。估計飛機在中層甲板起飛時就想現在的動畫片中的宇宙飛船一樣,在狹窄的通道中加速,而後衝入太空。
這也是“赤誠”號空有戰列艦的骨架卻發揮不了很大作用的原因:作爲航母,他不可能衝在第一線,畢竟它的防護以及使用要求不是艦炮對決;
作爲航母,它起落飛機又是如此困難,以至於在之前渤海海戰中需要好好準備一番。看似攜帶了大量的飛機,但是真正的出勤效率卻遠遠不如之前的不太成熟的“鳳翔”號。
雖然如此,山本五十六艦長仍然自信滿滿。在他認爲,中國雖然也有一定的陸軍航空兵,但是過於分散,根本不像航母這樣可以機動靈活地部署在幾乎任何一個方向上。在久峙無功時,動用艦載機或許可以有一定突破。
抱着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山本英輔同意了他的本家對於崇明和長興島上岸炮部隊的轟炸任務。之前海洋島的並沒有效果的轟炸讓他對此行充滿懷疑,但是既然來了,總不至於讓它載彈而歸。
選擇一個晴朗微冷的好天氣,“赤誠”號第一批12架艦載機出動了。爲了壯行,山本五十六親自禮送,看着它們變成一個一個小點消逝在遠方。如果再無結果,他對於航母的興趣可能發生點變化,也就沒有之後橫行太平洋的山本五十六大將了。
日軍艦載機很快飛到海岸線邊。根據之前的測繪結果,他們沿着海岸線向北飛行,一直到拐向西邊。再往北就是長江了,從空中可以依稀看到一個橢圓形的黑點就落在長江和大海之間,這應該就是崇明島吧?目標:崇明島上的岸炮,應該就在這裡吧?
這個時空飛機對於目標的辨別還是很原始的。如果沒有內應,就需要先出動偵察機進行。
前幾天從“赤誠”號上起飛的艦載偵察機已經對這裡進行了一輪偵察,也大致觀察到了人民軍岸炮部隊的陣營。只是偵察機沒有辦法確定它的座標,甚至連稍微具體的方位都無法標註便被驅趕了出來。
這既讓日軍感到喪氣也感到吃驚,原來中國的炮兵陣地都駐有防空部隊,這可真是難啃的骨頭呢。但是山本覺得還是要試一試,不然,如此僵持何時是個頭?成功了,皆大歡喜,還證明了艦載航空兵的作用;失敗了,其實就相當於全艦隊都失敗了,那有什麼緊?反正不指望它了!
這也是他力主要進行此次轟炸的原因:檢驗一下艦載航空兵的作戰效果。
岸炮部隊也發現了日軍來襲,防空炮開始發射。張漢卿在十幾年前穿越之初就知道防空的重要性,處在海防第一線,怎麼可能不裝備防空部隊?
“砰砰砰”的爆炸聲在耳邊響起,飛機也在氣浪的衝擊下上下顛簸,遠遠地前面是一道道火光,那是防空炮形成的彈圈。落入其中,想離開是很難的,中隊長一見形勢不對,一拉雙翼溜了。
其它的飛機有樣學樣,大家一鬨而散,只有一架沒來得及溜掉的被打折了翅膀,徒勞地在空中打着轉。這時空飛行員還沒有降落傘,被擊中的飛機只有一個選擇:迫降或者死。
管不了同僚的生死了,中隊長迅速左轉。崇明島的防空力量如此之強,讓他再沒有膽量去碰長興島再碰碰運氣。不像陸軍,即使對方在優勢兵力下也會被要求勇敢去死,海軍的培訓相對智慧多了,靈活機動是一以貫之的灌輸,導致艦載航空兵也受此薰陶。
中隊長飛了一會,實在又不甘心滿載返回,那樣無法交差。正思考期間,他忽然望見了一片巨大的陸地。
車在行,人在走,一條寬敞的大馬路筆直地向南伸去,直望不到邊。這個中隊長決定即使轟不成岸炮陣地,找點陸上目標炸炸也好,反正不能白來一趟。
順着道路向前飛,人煙越來越密集,高樓大廈也多了起來,直到一列火車冒出黑煙從遠處靠了過來。這位中隊長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如果把火車炸了,將是一件多麼驚人的消息,對支|那人的心理打擊將是驚人的!
於是他果斷地衝着火車飛過去,其它的隊員也跟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