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仗,起初被稱爲朝鮮戰場上最大的攻堅戰,也是自戰爭暴發以來雙方動用兵力最多的,可用賭國運來形容。
日本若勝,則一掃多日來的被動局面,陸軍可以揚眉吐氣,就內閣也可以對國民有所交待了。不然,曾經的東亞強國,一下子變成了手下敗將,這轉變太過突然,會讓人接受不了,也衝擊着方方面面。
對中國來說,由於前期一直依靠兵力雄厚、裝備優良、出奇不易的種種被日本人稱之爲“非堂堂正正決戰”的交戰守則,“勝之不武”。
但如果在這次兵力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卻仍然能夠完全頂住日軍的全面進攻,那麼完全擊敗曾幾何時籠罩在中國人民頭上多年的這尊惡咒會讓中國政|府的地位空前提高,中國人民黨的執政地位也將堅如磐石!
歷史給了傅作義他們報效中國的良機。
這支部隊,說是新兵,也不盡然。由於中國國防部制定了相當出色的國家動員體制,每年退伍的官兵都會編入預備役,以作爲臨時的補充。這樣國家不至於保持數量龐大的兵員,而在需要時又能夠很快武裝。
連新成立的12個軍都是退役老兵組成的,那麼早就編列在人民軍序列中的第24軍又怎麼能稱之爲新兵?頂多,是他們沒有打仗的經驗而已。
但是傅作義的能力是在這兒的,只是歷史在之前沒有給他較大的舞臺來發揮而已。
他在正史上的1926年就靠孤軍打退了正處巔峰時代的國民黨軍隊、贏得“守城將軍”美譽,現在兵多糧廣、裝備精良,若是不能夠大放異彩,不但祖國人民要失望,就連一心要提拔他的張漢卿也要落得個“用人不善”的名聲。
要知道,咱們的這位少帥可是有“看人奇準”的過人之處,他的少帥系的人才大都是在藉藉無名時被他“挖掘”,因此感恩戴德追隨他。
傅作義果然沒讓他失望。
朝鮮半島約220公里寬的正面戰場上,從西到東依次駐守着人民軍的第37、18、24、30、38共5個軍,平均每個軍的正面防線爲44公里,分配到每個師約爲15公里。這可不是個很讓人看好的數字。
表面上看起來,如果人挨人,也能輪着排到每米一個人,那算是相當密集的了。可是如此漫長的防線,總要安排縱深,總要有後勤、炮兵、工兵等非一線戰鬥人員,還要按照朝司、軍部、師部、團部的重重命令留下作爲主力的預備隊,真正排在一線的人,並不多。
加上日軍爲進攻方,可以在某一點上做密集的攻擊前進,所以雖然攻防人數大體相當,落實在具體某一進攻或防守點上,日軍的優勢又非常明顯了。
在日軍如雷的攻擊聲中,人民軍戰士經受着殘酷的考驗:身邊戰友的陣亡或負傷、槍管打紅子彈打沒都已經是常態,最可怖的是前線堆疊如小山包狀的日本官兵的屍堆,還有源源不斷似乎不知死爲何物的大和勇士。
進攻與敗退給人的勇氣是截然不同的。不再被優勢人民軍包圍或追着打的日軍表現出非凡的戰鬥力,他們視死如歸,用每個師團的541挺輕機槍、104挺重機槍、以及在後方支援的64門大炮,讓中國軍人感受到什麼叫做第一流的日本師團。
小日本的頑強,讓人民軍各級指戰員都承受着相當的壓力。在戰前動員會上,朝鮮人民軍總政治部派出的參加過前期戰鬥的老兵組成的宣傳隊給他們詳細介紹了日軍的作戰手段和訓練裝備情況,但他們都認爲這只是一種傳說。
日軍最精銳的第2、6兩大主力師團被瞬間吃掉,順帶着殲滅了第19、20兩個常備師團,讓人民軍全軍上下充斥着一股日軍也不過如此的心態。
可是要知道,三次戰役,第一次關東州之戰完全是一種突襲,是仗着十倍於敵的火炮,還有日本人做夢也想不到的飛機、坦克參戰,又有五倍以上兵力的優勢,幾乎是碾壓一般推過去的。此戰的輕鬆並不值得用以貶低日軍的戰鬥力,而且在掃清尾敵的時候也是費了很多功夫的。
第二次打得是運動戰,同樣是因爲日軍吃不準人民軍的底細,同時又有報仇心切的缺點,被人民軍將計就計來了個大穿插。在不適合重兵器交火的朝鮮山地,人多勢衆的人民軍同時又有輕火力的優勢,且大家都處在散兵作戰狀態下,自然以多勝少克敵制勝,同樣體現不出日軍作爲整體戰的強項。
第三次漢城戰役雙方各有取捨,但是人民軍險勝,完全靠的是火力的優勢,當然,100師的勇氣也可嘉。後來對日軍的攻勢,是在坦克部隊的帶領下取得突破的,這要歸功於日本陸軍對坦克戰的認識不足,根本想不到應對這種大規模裝甲武器的辦法,平時也沒有準備。同樣,人多也是法寶。
這一次不一樣了。在美國的幫助下,日軍在大隊一級裝備了反坦克中隊的編制,也有了足與人民軍媲美的155MM重炮和一定的坦克,飛機的數量也比人民軍還要多。加上人數的匹敵以及在局部的集結優勢,日軍的氣勢很足,他的訓練能力也體現了出來。
訓練部隊了是要看國力的,如果國力不足,連子彈也必須節省使用。在這方面,日本可謂財大氣粗。日本訓練軍隊是嚴格按照步兵操典進行的,新兵要進行五個月的集訓,在這個時間內,新兵需要接受各方面的訓練。
一個優秀的射手是靠子彈喂出來的。按照規定,日軍新兵在訓練的5個月時間內,需要使用500 發子彈。長期的射擊訓練足夠培養出優秀的射手,在那些全是老兵組成的部隊,日本軍官要求士兵們在卡車上打移動靶。
除了射擊之外,還有兩項主要課程,那就是夜戰和拼刺。
拼刺中國軍人已經見識過了,取勝的辦法就是用現代化的武器夾雜大刀隊,竟然讓日軍的優勢無從發揮。而夜戰,因爲人民軍的紀律和訓練比以前的舊式軍隊甚至北洋軍隊不可同日而語,這一差距在顯示縮小。
倒是射擊方面,老實說,這差距是有點大。此前統計,人民軍總彈藥消耗量爲子彈6千萬發。按照殲滅共計15萬人來算,平均打死打傷一名日軍要400發,這還不算其實有很多是炮彈的功勞!
幸好東北以至華北都有鐵路直通朝鮮,巨大的鐵路運輸量能夠經受得起這種天量的消耗。如果在日軍,光這樣天量的後勤就累垮他們的那些爲數本就不多的馬匹了。
朝司也發現這個問題了,但是軍隊的訓練非一朝一夕所能爲,此前爲了經濟建設,大幅削減軍費,導致部隊訓練力度遠不及日本。
好在經過連番勝利,人民軍的士氣旺盛,加之武器彈藥的供應源源不斷,所以在總體上,形勢朝着有利於中國的一面發展。畢竟,已經有許多支部隊接受過朝戰的洗禮,在實戰經驗上有了相應的見解,在未來的訓練上可以用實戰的視角來進行準備,要比閉門造車式的摸索強許多倍。
這也是張漢卿堅持實行入朝軍隊輪戰的原因。說什麼都沒有用,部隊見了血之後什麼事情都知道了。
有這樣的底氣,朝司用兵也比較大膽,這不,戢翼翹敢用五個軍抵擋抱成團的日軍十個師團,而把剩餘的兵力拉到後面做預備隊!
戰略上蔑視,戰術上要重視才行啊,這一點,戢翼翹深得張漢卿真諦。
乍看他似乎根本不在乎日軍的增兵和火力的增強,排兵佈陣上甚至比以前用的人還少。但想到離前沿陣地不遠,全幅武裝的精銳27軍就在漢江、北漢江、昭陽江的三江之南做各路的預備隊就知道,他是想用前線的節節抵抗來消磨日軍的盛氣,然後用這支奇兵來製造效果呢。
以上駟對下駟,一擊即可致命。27師的任務,就是要等到前線把進攻的日軍拖疲拖垮,現在要看24軍的了。
我自巋然不動。
坑道作戰歷來是進攻方的夢魘,連二十世紀裝備到牙齒的美帝都無可奈何志願軍的坑道戰,輕重武器均不弱於日軍的人民軍又怎麼會讓後輩們看笑話呢?前排打光了,後面人力源源不斷地跟進。但是爲了避免火炮造成的大規模傷亡,每次上的人數並不多,但足以給日軍以巨大殺傷力。
第3師團投入最後一支聯隊後,安滿欽一倒吸一口涼氣。他的部隊絕對算得上是帝國陸軍成立以來卓有戰功的,竟然無法對已經分散得很厲害的支|那軍造成重創。因爲日軍無論怎麼步步爲營,始終突不破人民軍的第一道防線。
天知道他們有多少道防線!
不過人民軍的形勢也不好:正面一個團已經傷亡過半,還是緊急從受攻面較少的兩翼各調一個主力營來穩住局面。因爲都在交火的第一線,所以下級軍官特別是連、排長的傷亡數字是巨大的。
即使如此,傅作義也沒有同意動用該師擔任預備隊的一個主力團,朝司戰前對各部的命令是儘可能地抵擋,至少也要把日軍死死地掐在任何一個受攻面上。
作爲軍長,體恤官兵是必須的,但是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看這個問題:拖得越久,日軍的意圖也就暴露得越明顯,對於後方司令部的反擊機會也越大。
他有信心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