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

東北漸漸有錢了,張漢卿開始提出一項看起來雄心勃勃的計劃:教育。

他的計劃是建立一個較完整的教育體制:東三省均由政|府導入五年制義務教育,每個鄉鎮至少需普及一所小學校。同時因經濟能力所限,縮短大、中普通學校的學時年限,廣泛設立職業技能學校,培養相關職業技能人員;重點籌備建設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0餘座大專院校,並擴大東北師範大學的規模。爲了說明人才培訓的持續性與困難,張漢卿還提出了一個口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成爲二十世紀教育史上的名言。

對已經見慣了他層出不窮的新鮮主意的奉天人而言,這無非是少帥又一次出人意料之舉而已。但對手握重兵的奉系高層、特別是軍隊高層而言,還是像捲起了一陣旋風。

因爲如果教育經費投入多了,在軍隊上的力度便不免相形見絀。很多統兵將領都認爲不如趁此良機多養一些軍隊,這樣便可以自由地發出自己的聲音。畢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見效慢,遠不如拿這些資金買|槍買炮來得有意義得多。

不能怪他們的眼光差,而是被思想侷限了,他們根本不會相信所謂“知識的力量”,不相信不知所云的數理化能夠轉化成他們所亟需的槍和炮、甚至比槍炮都厲害得多。他們信奉的是有軍隊就有了一切。

張景惠就對張作霖說:“對少帥這個想法,我是不贊成的。大帥搞教育,不能說不對,只是現在的時候不對。我們的好多軍隊連像樣的大炮都沒有,這叫他們怎麼再打仗!我的看法是,大學要搞就搞些,畢竟軍械這一塊用得着。但是什麼義務教育就算了吧?哪有上學不要錢的道理!”

可是張漢卿卻堅定地說不。

在前世歷史課本中知道:從現在起到二十年代末,是中國最應該發展的大好機會。這個時期整個世界普遍厭戰,國際和平氛圍極有利於中國。少武裝一個師的兵力對奉系的強弱並不造成重大影響,投資在教育上卻能給東北的大發展創造源源不斷的後勁。而且通過他的努力,現在的奉系已經比正史上強大的多。

歷史進入近代以來,沒有一個現代工業強國不是靠教育發家的。歐洲的文藝革命使彼國人民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一隅之隔的日本,因爲普及義務教育而躍升爲亞洲第一流的國家。

以現在中國的國情,讓老百姓拿有限的錢來讓子女上學,本來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讀書,在古代一直都是士紳的專利,有限的寒門出貴人是不能夠讓全體國民的素質整體提升的。

張漢卿是深信知識改變命運,也認可後世太宗所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要想以科技興國,沒有一大批接受過基礎教育底子的國民,是很難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佔有一席之地的。後世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爲製造大國,一代又一代受過良好教育(至少是高中生)的貢獻必不可少,他們支撐起中國夢的天空。

穿越後的張漢卿大膽在衛隊旅(師)中起用學生軍並培植大量學生軍官,使軍隊風氣大改。不同於其它軍隊的“當兵吃皇糧”的誘、騙、強徵,衛隊師和第一師的學生軍官都是爲了強大中國的理想而主動加入的,這種動機決定了他們在軍隊的吃苦程度、帶兵理想和忠誠度,這些都在緩慢但堅實地轉化爲戰鬥力。在經過剿匪的實戰檢驗後,他們交出了完美的答卷,連張作霖都爲之吃驚。

而張漢卿所招募的那些“文化”人,其作用一點不亞於軍隊所帶給他的。王永江、劉尚清、莫德惠、王樹翰、吳家象、張惠霖、朱光沐、韓淑秀…都是張漢卿欽點或者是親自挖掘的;楊文凱、於翱舟、薛廣森…都是他立足東北以抗衡關內局勢的棟樑。

所以當張漢卿和他談及爲給東北發展儲備大量人才而需要興建大學與技術院校時,父子倆一呵而成。其實要論知識的作用,大老粗張作霖比張漢卿的認識並不逞多讓,反而更加激進。

兩年前,張作霖僅是奉天城內小小的第二十七師師長,便專門上書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指出奉天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並提出了整頓的措施,建議對學校加強管理。當是時,中|央對軍隊的控制是極到位的,他雖說握有重兵,但無論如何與教育是扯不上邊的。

綜合幾個謀士的意見,張作霖在條陳中首先指出,奉天辦學存在兩大弊端:一在糜費過多,得不償失;二是教授不得其人,僅是坐擁虛名,缺少實際才幹。另外,他還提到,辦學偏重於高等小學,忽視初等小學,使師範畢業者不願到初小就教。初小既缺乏良師,而畢業者亦無從升學。

張作霖的條陳引起教育部、國務院乃至大總統的高度重視,肯定該條陳所指皆爲癥結所在,大總統命國務院將該條陳轉交教育部查照。

對於第一條,教育部回覆“已於本年二月十九日通令各省斟酌地方財力,體察人民生活狀況,竭力撙節,以杜虛糜”。對於第二條,教育部批道:“現在小學之必待整頓,亦誠刻不容緩。整頓之法,當從力節糜費,嚴定教員、管理員資格入手。庶使不能勝任之教員、管理員得以大加淘汰,於教育前途乃有澄清之望。”1915年4月9日,教育部訓令各省民政長遵照辦理。教育界聞之歡欣鼓舞,卻不知此訓令源自於一個遠在東北、並素有“土匪”之名的赳赳武夫所倡導。

關外的教育普及程度同等要差於關內,這是時代造成的。想想滿清入關前還處於冥頑不化的狀態,其酋長皇太極等人的兵法只是從《三國演義》中汲取知識,此後二百年基本上是荒着的,而關內則有上下五千年的輝煌。

直到開始移民,東北的教育程度也是遠遜於關內的,這是因爲,能移過來的,基本上都是窮得活不下去的人“闖關東”,真正的詩書達禮之家,不至於活到這一地步。先天基礎不足,讓關外的教育之路更顯坎坷。

越如此,老張越堅定了把錢入在刀刃上的決心。他幼年只讀了3個月的書,就輟學了,因爲他得回家拾柴,幫母親做飯打雜。他粗通文墨,難免會寫錯字、說錯話。然而,有時候,這些差錯,在鬧笑話的同時,卻往往會成爲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話。

據說,以前大帥府的傳達室門前,有一塊“傳達室”的木牌,他進進去去的時候,往往只看衛兵的軍容風紀,不大注意其它地方。有一天不知怎麼的,被他忽然看到這塊標牌了,皺起了眉頭,心裡很不爽。下車後,他語重心長地對副官說:“就算咱勝利了,東北統一了,也不能驕傲呀,你看我大帥府門上,只掛了‘治國護民’的牌匾,也沒有掛我張作霖三個字嘛。”接着,他轉過身,再把前面的傳達室一指,繼續說道:“你再看看我們的弟兄,一個小小的傳達室,都要掛上他傅連寶的大名,成何體統?”副官定睛一看,差點笑出聲來,原來,首長把傳達室看成了傅連寶,當成了人名!

鬧了笑話,張作霖倒不以爲忤。不過他想道若是戰場上官兵們搞出這些名堂來,傳達軍令錯誤,可就是勝負攸關的大事了。所以在張學良等人的教育問題上,一向給予重點對待,不旦讓張學良學習時髦的英文,招聘了許多家庭教師培養他多方面的才能,還安排了奉天大儒金息侯做他的專職老師。

進入民國,私塾式的舊式教育已經被新式學堂所取代,可是奉天缺少能夠教書育人的老師。怎麼辦?於是1917年1月,張作霖以個人名義致電教育部,請設高等師範學校,以培養教師。但教育部回電以“於國立學校計劃有關”爲由,沒有批准。當時的國力有限,國家在各省設立多所國立師範學校,奉天根本不在名單內。

但張作霖沒有氣餒,繼之於3月直接給教育總長髮去諮文,進一步強調在奉天省設立高等師範學校的必要性。由於張作霖的積極爭取,教育部才初步同意將計劃之內的最後一所國立高等師範學校設在奉天。

這是那個年代東北唯一的師範大學堂,即後來的遼寧師範大學,這是史實。

張作霖出任省長後,不忘初心,上任伊始,即在一份教育條陳上批示:“學務爲造就人才之所,振興國家之基,關係最重。而奉天又處特別地位,若不從整頓教育入手,更無以希望。”看到省長如此重視教育,已停會兩年多的奉天省議會馬上重新開會,專門研究奉天的教育問題。

教育經費的短缺一直是制約各省教育民展的主要因素。對此,張作霖認識到,必須把教育經費問題當作首要大事來抓。爲此,他於1916年10月28日,訓令各道尹(市長)重申省令,嚴責各縣知事增加教育經費,要求各縣每年的教育經費務佔全縣歲出總數的四成,並將此標準作爲考成各縣知事政績的內容之一。兩年後的12月,他再次重申這個比例,表示“今後各縣知事仍不實行辦理,即以廢弛學務論,照地方興學考成條例予以相當之處罰”。

其實明白人遠不止他一個。奉天教育界的名人謝蔭昌對張漢卿的要求極力贊成。他在奉從事教育多年,深得張作霖信任,被任爲奉省第一任教育廳長。他曾多次說過:“欲使東北富強、不受外人侵略,舉辦大學來培養各方面人才,是爲當務之急。”現在財政狀況稍有改善,他趕忙附和。

爲了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師範類學生的培養是重中之重。1918年12月1日,奉天國立高等師範學校正式成立。開學典禮上,奉天政務廳長史紀常前往宣讀了張作霖的祝詞。

時至今天,師範類院校學生免收學費,每月還有補助。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張作霖時期,奉天的師範學校就已免收學費了,而且還發給伙食費,這些費用全由奉天省政|府買單。人們常說,“沒有免費的午餐”,可是奉天的師範學校不僅有免費三餐,而且標準還不低呢。例如奉天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生伙食早餐爲大米粥、鹹菜;中午大米飯、四菜一湯,兩葷兩素;晚飯四菜一湯,皆爲素菜。星期六午餐改善伙食,有壇肉、木須肉、燒黃花魚、燴海蔘等。另有其它如奉天高等師範學校,伙食也非常豐盛。

奉軍將領們大多是和張作霖一起出生入死的山林草寇,打仗容易,讀書卻難,他們哪裡知道張作霖的大志?有道是武打天下文治國,在張作霖看來,手底下沒有幾個得力的文臣,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個草頭王。

作爲一名靠武力打天下的大軍閥,能從購買|槍炮的錢款中撥出大筆經費來辦教育,確實讓人刮目。雖然這其中張漢卿出力最著,無論如何,張作霖多少還是懂得一些教育與國計民生的關係,這也是奉軍在他帶領下能夠越走強的原因之一吧。

其實張漢卿之所以提出這個想法,還是有經濟基礎的。靠着出售餘糧以及各方面資金的整合,奉系完成了原始的工業化積累。加上東北的經濟基礎確實在全國都是最好的,地廣礦藏豐富,之前等於是坐在金山上無所作爲,現在一旦暴發,便是一個驚人的力量。

而且張漢卿深知從現在起到未來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整個世界大勢都是向和平轉化。隨着一戰的漸進尾聲,緩過勁來的歐美列強重新強化了對華的關注,讓日本想獨佔|中國的野心遇到了相當的挑戰。這是他敢於把大筆資金投入工業化和產出見效慢的教育的原因,雖然也有欺凌和侮辱,但好歹給他爭取到了時間不是?

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古老的中國逐漸在東北煥發了活力,它是潛移默化但又實實在在地進行着。在1919年初,奉系政|府財政贏餘即達到1億5千萬(銀)元,實現了空前的好年景。

第261章 津門風雲第240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711章 尊師重教第350章 暗渡陳倉第160章 進攻第499章 夜襲第998章 突破第310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888章 炮火連天第134章 衛隊旅第469章 統戰第968章 又見艦載機第162章 一戰成名第161章 血染的風采第207章 交易第602章 張宗昌治魯第406章 海軍的三駕馬車第566章 張作霖手黑第509章 謎局第513章 閱兵式第498章 空城魅影第967章 家事即天下事第974章 主導權之爭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166章 唯我韓大將軍第159章 退守第657章 人民黨|領導中國第774章 露骨第293章 福兮禍兮第182章 多管齊下第813章 就緒第25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009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522章 趙倜的煩惱第289章 緣份第405章 定心丸第4章 息亂(上)第73章 唯義與利第189章 一次豪賭第673章 軍建狂魔第122章 網羅第351章 不動產登記制度第564章 海警處第713章 國家之恥第114章 覆手爲雨第145章 雅聚第15章 前門有感第472章 座談會第192章 新民土改第572章 金融風暴第515章 暴風驟雨第151章 好運氣的小高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900章 陰錯陽差第613章 和談第207章 交易第102章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第771章 泡皇后第550章 入粵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976章 統戰第428章 佈局第932章 爭風第936章 中場休息第991章 深謀遠慮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744章 道威斯計劃第663章 蘇聯之行第580章 觀景第543章 調侃第617章 曹錕賄選(下)第389章 西北望第279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上)第158章 屈辱與自強第981章 扎手第360章 奉旨賭博第411章 請立即退兵第805章 川島芳子第805章 川島芳子第925章 臺前幕後第424章 出山之邀第845章 一張白紙好作畫第702章 席捲大西南第277章 爲什麼我的眼裡滿含淚水第37章 不打不相識第957章 戰爭決心第880章 輕敵第645章 長江上的炮擊第629章 中國向何處去第320章 遠東局勢第29章 君子與小人第354章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第233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70章 行政管理之初體驗(下)第356章 張漢卿的煩惱第919章 言歡第104章 說客第404章 手段
第261章 津門風雲第240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711章 尊師重教第350章 暗渡陳倉第160章 進攻第499章 夜襲第998章 突破第310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888章 炮火連天第134章 衛隊旅第469章 統戰第968章 又見艦載機第162章 一戰成名第161章 血染的風采第207章 交易第602章 張宗昌治魯第406章 海軍的三駕馬車第566章 張作霖手黑第509章 謎局第513章 閱兵式第498章 空城魅影第967章 家事即天下事第974章 主導權之爭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166章 唯我韓大將軍第159章 退守第657章 人民黨|領導中國第774章 露骨第293章 福兮禍兮第182章 多管齊下第813章 就緒第25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009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522章 趙倜的煩惱第289章 緣份第405章 定心丸第4章 息亂(上)第73章 唯義與利第189章 一次豪賭第673章 軍建狂魔第122章 網羅第351章 不動產登記制度第564章 海警處第713章 國家之恥第114章 覆手爲雨第145章 雅聚第15章 前門有感第472章 座談會第192章 新民土改第572章 金融風暴第515章 暴風驟雨第151章 好運氣的小高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900章 陰錯陽差第613章 和談第207章 交易第102章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第771章 泡皇后第550章 入粵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976章 統戰第428章 佈局第932章 爭風第936章 中場休息第991章 深謀遠慮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744章 道威斯計劃第663章 蘇聯之行第580章 觀景第543章 調侃第617章 曹錕賄選(下)第389章 西北望第279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上)第158章 屈辱與自強第981章 扎手第360章 奉旨賭博第411章 請立即退兵第805章 川島芳子第805章 川島芳子第925章 臺前幕後第424章 出山之邀第845章 一張白紙好作畫第702章 席捲大西南第277章 爲什麼我的眼裡滿含淚水第37章 不打不相識第957章 戰爭決心第880章 輕敵第645章 長江上的炮擊第629章 中國向何處去第320章 遠東局勢第29章 君子與小人第354章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第233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70章 行政管理之初體驗(下)第356章 張漢卿的煩惱第919章 言歡第104章 說客第404章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