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從空襲開始以來,龍軍始終沒有弄清楚聯軍艦隊的兩艘航空母艦“白眼巨人”號和“競技神”號在哪裡。
高志航回答說:“儘管我還不能肯定,但是我認爲它們極有可能正在海上某處訓練。此時,航空母艦無疑已收到受到空襲的報告,並必將要來尋找我方的特遣艦隊伺機復仇。”
顯然,這個十分可怕的猜測給薩鎮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正爲此而深感焦慮,他問負責航空事務的參謀如何看這個問題,參謀卻輕鬆地答道:“讓敵人來吧!如果他們來,我們就打下他們的飛機。”
薩鎮冰誇獎了高志航幾句就讓他走了,接着又同手下的參謀們討論起來。
海軍中校於崇光認爲,如果在未查明敵軍兩艘航空母艦的下落之前就再次襲擊馬納爾,勢必會成爲永久的笑柄,因此他力勸總司令:“在原地停留幾天,找到敵人的航空母艦後再行動。”但海軍少校張紹輝和劉德舉都主張不能返航,要繼續進攻。
然而,艦隊司令薩鎮冰的想法是:”儘快結束這一切,打道回府。這次偷襲馬納爾,我是冒着失去整個新加坡航空大隊的危險做出的決定,現在我們的空軍主力沒有受到重創,這已經足夠了。我不想再冒這個風險。”
“此次行動的目的是保護特遣艦隊的側翼和後翼,沒想到計劃進行的如此順利。”於崇光說,“既然目的已基本達到,我認爲,我們應該取消接下來的打擊計劃,不應該不應該迷戀於無限期延長這一冒險行動……”
於崇光雖然很賞識高志航對敵人實施反覆攻擊的強烈願望,但是他又認爲:“我們不得不把戰鬥熱情和敵人的戰鬥力作出冷靜的權衡。印度充其量就拿幾隻破船,要不是英國人幫着他們充門面,這場海戰根本就不必費那麼多周折,直接拿戰艦開到印度東西海岸就可以了。可是帝國的艦船都是用大筆的錢堆出來的寶貝,我們經不起把自己的艦隻隨意放在賭桌上,也不能在不知得益大小時就去冒險。”
輕而易舉的取勝,使薩鎮冰的作戰決策思維失去了重心。戰前,他曾想他將損失特遣艦隊的三分之一的力量,但現在由於海軍航空兵的獲勝,使得他的軍艦未受到絲毫損傷。在這種情況下,他忘記了“只有最大限度地消滅敵人,才能更有效地保存自己”這一戰爭的通則,把思考問題的邏輯起點一下子定在了“如何儘量減少特遣艦隊的損失”上。因此,他和於崇光一致認爲,此次行動已獲得百分之80的成功,另外百分之20不值得再去冒險。
於是,薩鎮冰果斷做出了特遣艦隊返航的決定。他們的這一決定,令許多飛行員大失所望,年輕飛行軍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