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軍回援

就在侯大山帶着第七師剩餘的六千多人馬一路撤退的時候,在吉林,第八師的第八師師長錢多也在吉林接到了由東北軍總指揮部發到吉林的電令。

上面的命令中要求錢多加快前行的速度以便支援在寧古塔方向的第七師。並,如果第七師遭遇不利,則接應掩護第七師撤退至吉林一線防守,以待援軍。

錢多一接到命令,馬上就下令部隊連夜加快行軍的步伐,連原本打算在吉林暫時停留的計劃都放棄了。

而第八師在加快行軍後的第二天傍晚,終於和侯大山帶領的第七師殘部相遇。

當錢多看到第七師的部隊的時候,不僅有些驚歎,因爲這個時候的第七師完全不想他原本印象中的第七師。

這個時候的第七師的剩餘六千多士兵中,由於戰敗撤退的原因,士氣低落,又因爲身後還有着俄國遠東部隊的追擊,所以撤退之路甚爲狼狽。如果不是錢多看到了那第七師士兵中身穿的東北軍特有的草綠色的軍裝的話,恐怕就要以爲是那裡跑來的難民了。

“軍長,這是怎麼回事啊!”錢多看着同樣有些狼狽的侯大山,心中驚歎不已。

侯大山這個時候神情顯得有些落寞,畢竟,在東北軍中,第一個遭遇打敗的高層將領,可能更怕也就只有他一個人了。畢竟,就算是在錦州大戰中暫時撤退錦州的陳光偉在撤退出錦州後,也僅僅在兩天後就重新奪回了錦州。並且擊退了滿清軍隊的進攻。重創清軍中地北洋部隊。

而他,則是帶着了近兩萬的東北軍部隊被俄國遠東部隊打的只剩下六千多人,並且現在還狼狽不堪地撤退。

“哎!不提了。”隨後。侯大山就把在寧古塔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同錢多說了。

而錢多聽了過後,隨即沉思了起來,半晌後,才說道:“現在寧古塔已經失陷,但是。現在我第八師已經增援而到,加上第七師,吉林暫時可保。但是,軍長。恐怕延吉現在危矣!”

“也是。在寧古塔,有了第七師的兩個團,上萬的主力師團加上寧古塔的地方守備旅都沒有抵擋住。而在延吉,只有第七師地一個團加上第二騎兵師,恐怕延吉不保啊!”侯大山嘆了口氣。

“恩,恐怕延吉的李非臨危險重重啊!”錢多也是心憂延吉的李非臨,畢竟在延吉方向,可以說除了原本就駐紮的部隊外,基本上短期內是沒有援軍了。

何況。是那李非臨,這第七師地師長也是錢多地軍中好友,當時在泥古戰役中,在李非臨就是那個新提拔上來的新連長,這半年多過去了。這那李非臨也是經歷了許多硬仗。並在東北軍的新一輪的擴軍中,和錢多一樣。被陳冬生看上,當上了第七師的師長,成爲了東北軍中的高層將領。

錢多搖搖頭,不在想其他,轉而問候大山道:“那軍長,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侯大山抵着頭,看着那份軍中的地圖,慢慢的說道:“既然軍部想讓我們暫時撤退,並堅守吉林。那我們就要按照軍部的計劃來做。畢竟,在吉林地話,有吉林製造局,我們的補給就相當容易。並且,按照軍部的安排,援軍已經從錦州出發。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援軍到來之前堅守吉林。”

“恩,雖然追擊而來的俄國遠東部隊有一萬人,但是,我第八師加上你們第七師地六千多,還有吉林地方守備旅地一萬人。雖然戰力不如他,但是堅守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隨後,侯大山在和錢多同一些高級將領商量過後,確定了方案後,開始穩步後撤吉林。

就在第八師和第七師地殘部撤往吉林的時候,在延吉方向。

李非臨可以說是鬱悶無比,不但他鬱悶無比,就連第二騎兵師的師長也鬱悶無比。

在延吉,駐紮的部隊就只有第七師的第一團以及第二騎兵師,由第七師的師長李非臨指揮。在俄國遠東部隊剛剛開始行動的時候,延吉的騎兵偵查兵就已經偵查到了俄國遠東部隊的動向。

而後,俄國遠東部隊分兵而出的時候,李非臨和第二騎兵師的師長孔華慶就已經商量着應該怎麼辦了。

一開始,他們在沒有接到總指揮的命令之前,就打算着堅守。

而後,俄國的遠東部隊分兵而出的那一萬多的俄國部隊出現在李非臨等東北軍軍官的視線的時候,他們就發動了進攻。

由於俄國人的重武器比東北軍強大多,加上延吉守軍中也只有第七師的第一團是野戰步兵,第二騎兵師並不擅長守。所以,就在第一天中,延吉守軍就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傷亡慘重。

而後,李非臨也不是一的迂腐的人,在看到了是不可爲的時候,果斷的帶着第七師的第一團的殘部和第二騎兵師撤出了延吉城,並在延吉周圍利用了第二騎兵師的機動性開始了和俄國的部隊的周旋。

雖然無法取得很大的勝利,但是,也總算拖延住了俄國遠東部隊的進攻步伐,使得了俄國人在佔領了延吉後,也沒有辦法快速地推進。

因爲第二騎兵的騎兵們總是在俄國人的周圍騷擾。稍微不注意的話,那第二騎兵師的士兵就會衝擊而來。而第二騎兵師的速度也不是俄國遠東部隊能夠追上的。所以,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第二騎兵師在他們眼前晃來晃去了。

東北盛京。

陳冬生冷眼看着手中的戰報,額頭上的黑色任何人都可以看的出來。

“司令,並不用擔心,現在吉林可以說暫時沒有危險。”歐陽天見陳冬生看着那個侯大山從吉林發來的電報久久不說話的時候,開口安慰道。

“但願吧!不過,這俄國的遠東部隊的戰鬥力讓我很奇怪,在寧古塔的時候,他們把我們的兩萬多人打的只剩下六千多,而在吉林的話,怎麼可能進攻了三天,戰局還是屬於僵持局面呢?”

陳冬生想來想去也想不通,一開始的時候,對於俄國的遠東部隊的進攻,他可以說是很擔心的,尤其是得知了寧古塔失守,並且第七師被打殘的時候,尤其擔心,甚至打算把錦州方向的部隊中,在抽調一個師回援。

但是,當看到俄國的遠東部隊在進攻吉林的時候,連續三天,俄國人的進攻都被打了回去,並且在侯大山的戰報當中說,還至少讓俄國人損失了上千人的損失,而東北軍的第八師和第七師的損失人數也只在一千多而已。這樣看來,似乎兩軍的戰鬥力相差不遠。

其實,俄國人之所以會這樣,很大一方面就是火炮的原因。

在寧古塔的時候,俄軍除吃飯進攻,其中的火炮的彈藥保證的比較充分。而也正是這些火炮才造成了第七師的崩潰,寧古塔的失守。

但是,現在,在吉林的時候,由於吉林舉例俄國的最近的補給基地,寧古塔可以說距離已經非常遠了,加上,前段時間裡因爲追擊第七師,所以,後面的後勤部隊一時間也沒有跟上來。

所以,這個時候的俄國的遠東部隊的重火炮的火力是非常不足的。

但是,在吉林的東北軍中,第八師和第七師雖然沒有重火炮,但是迫擊炮加起來也有數十門,而且,因爲吉林製造局的關係,彈藥可以說完全不用擔心。

不管是手榴彈還是迫擊炮彈還是說槍支彈藥。基本上,都是能夠滿足東北軍的需要。甚至,因爲彈藥充足,連吉林地方守備旅都裝備了部隊的槍支。雖然戰鬥力不比主力師團,但是怎麼說也算提高了吉林守軍的戰鬥力。

甚至於,軍力充足的東北軍吉林守軍還打了幾次的反擊,並造成了俄國的大量傷亡。

當然,這些的話,都是客觀的原因,主要的戰鬥的勝敗,還是取決於雙方的部隊將領和士兵的素質。

陳冬生放下了戰報,然後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下面的商人從南方特地運送回來的極品龍井後,繼續說道:“李立的第二軍現在在什麼方向了。”

歐陽天回答道:“李立所部第二軍的第二師和第一騎兵師昨夜從抵達盛京後,已經連夜出城,估計要到達前線,還需要幾天的時間。”

李立的第二軍是在昨天夜裡剛回盛京的,因爲軍情緊急,第二軍並沒有在盛京停留多久,在補充了部分補給後,部隊就連夜出城而去。

而李立也是在深夜面見了陳冬生後,也就隨軍離去。

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17章 造船廠第33章 教育和大戰將發!第17章 情況危急第14章 滿清新軍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3章 三河鎮第86章 朝鮮行省第43章 迫擊炮第30章 裝甲部隊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68章 危機四伏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48章 劉銘傳第21章 帝國的過去(續)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16章 帝國外交第49章 袁金城的決定第15章 科舉選撥第29章 換點口味第33章 朝鮮第54章 親臨前線第8章 俄軍援軍第5章 錢糧危機第23章 又招人馬第22章 錢這東西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61章 要投降嗎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18章 帝國的後宮第72章 法律第16章 賣身爲奴第4章 包圍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72章 法律第49章 林家村之戰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23章 帝國土地法令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55章 兩個計劃第21章 戰後第48章 冒牌手榴彈第28章 擴大會議第53章 慈禧和光緒第64章 籌備第50章 潘盛安的選擇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84章 拿下漢城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87章 仁川之戰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4章 整編的麻煩第52章 援軍到來第23章 帝國土地法令第64章 籌備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43章 迫擊炮第13章 烏龍之戰第61章 戰後續第11章 長春之戰第63章 清帝退位第36章 國書四點第5章 天亡我也第94章 確定戰略第18章 大戰前夕第89章 夜戰——炮擊第26章 初步決定第7章 汝南之戰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25章 電報談判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7章 我發財了第7章 汝南之戰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45章 西逃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4章 援軍之戰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72章 法律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1章 被包圍第78章 盛京學院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29章 吉林第15章 土匪進城第24章 帝國大開發計劃第2章 清軍騎兵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71章 玩具第36章 國書四點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
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17章 造船廠第33章 教育和大戰將發!第17章 情況危急第14章 滿清新軍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3章 三河鎮第86章 朝鮮行省第43章 迫擊炮第30章 裝甲部隊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68章 危機四伏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48章 劉銘傳第21章 帝國的過去(續)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16章 帝國外交第49章 袁金城的決定第15章 科舉選撥第29章 換點口味第33章 朝鮮第54章 親臨前線第8章 俄軍援軍第5章 錢糧危機第23章 又招人馬第22章 錢這東西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61章 要投降嗎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18章 帝國的後宮第72章 法律第16章 賣身爲奴第4章 包圍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72章 法律第49章 林家村之戰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23章 帝國土地法令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55章 兩個計劃第21章 戰後第48章 冒牌手榴彈第28章 擴大會議第53章 慈禧和光緒第64章 籌備第50章 潘盛安的選擇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84章 拿下漢城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87章 仁川之戰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4章 整編的麻煩第52章 援軍到來第23章 帝國土地法令第64章 籌備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43章 迫擊炮第13章 烏龍之戰第61章 戰後續第11章 長春之戰第63章 清帝退位第36章 國書四點第5章 天亡我也第94章 確定戰略第18章 大戰前夕第89章 夜戰——炮擊第26章 初步決定第7章 汝南之戰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25章 電報談判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7章 我發財了第7章 汝南之戰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45章 西逃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4章 援軍之戰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72章 法律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1章 被包圍第78章 盛京學院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29章 吉林第15章 土匪進城第24章 帝國大開發計劃第2章 清軍騎兵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71章 玩具第36章 國書四點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