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教育和大戰將發!

一八九二年的春節,(西曆一八九三年)帝國的民衆們又一次的歡慶了起來,因爲他們有着歡慶的理由。收入多了,口袋的錢多了,各種集市,商鋪的產品也豐富而且便宜了,他們沒有理由不高興。似乎過的不錯。

也的確,在帝國成立後的這幾年時間裡,雖然碰碰擱擱,但是總算是走過來了。而這數年間,帝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工商業在呈現爆炸式的發展外,一八九一年,一八九二年的全國各地基本上都沒有遭遇比較大的自然災害!糧食豐收。帝國的民衆們自然高興,人高興了,過年的節目也就多了起來。比方說,在以前,滿清時代裡,北京城中除了皇宮內,其他地方几乎看不見電燈的存在,而現在,春節前夕,北京內的各大商家,酒樓已經是張燈結綵。徹夜通亮,而一些大的街道,也安裝上了電燈,雖然還很幽暗,但是,怎麼說,現在晚上出門也不用打着燈籠了。

而帝國皇宮更加是爲了春節的氣氛而特意的把皇宮外牆圍上了一些彩燈,讓圍在遠處的市民觀賞,其中,最爲耀眼的當屬於帝國皇宮的午門了。高大的城樓在夜晚的時候,即使沒有月光,那城樓上的彩燈也是把這城樓影的五彩繽紛。

當然,在目前帝國的發電資源還不是很足夠的情況下,用來弄彩燈的電力也是不足,加上對於帝國皇宮的安全保護問題,也只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初二,一共三天的時間開放了這些彩燈,而這新鮮的事務也着實讓北京市民們過足了好奇心。

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陳冬生按照舊例在皇宮內大宴羣臣,而參加這一年才一次的國宴的人除了帝國官員,高級將領外,還有部分各地的商人代表。以及各國的公使們。

而這些人當中,有着一羣身份比較特殊的人,他們就是帝國軍的普通士兵們。參加國宴地近三百人當中,這些普通的帝國士兵的人數就超過了五十人。而這五十人當中,有部分是現役地優秀士兵,軍官。也有已經退役的士兵,軍官。還有負傷後退役的軍人。另外,還有部分陣亡軍人的家屬。

他們和衆多帝國高級將領們一起在國宴上組成了由軍人形成地系統。一共三百人的國宴,軍人中包括普通士兵,高級將領,軍屬就超過了一百人。這一情況也讓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清楚的認識到,現在帝國的立國根基還是在軍隊系統。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當幾百人大吃大喝一直鬧騰到晚上十點多才結束,而陳冬生也沒有留下韓章。歐陽天等人,直接回到了後宮。因爲,和往常一樣。現在後宮裡還有一場年夜飯,外面的是國宴。而裡面地就是家宴了。

現在的陳冬生的後宮已經不小了,這幾年,不管是陳冬生自己看到喜歡地,還是普通選秀而來的,或者是說因爲各種地政治原因二不得不接納的妃子。現在陳冬生的後宮中的妃子已經超過了五十人。這五十人當中,還不包括說那些衆多的秀女,宮女們。她們可都是有着封號的妃子。

而如今,陳敬東兒子都已經有了六個。女兒也是生了八個。可以說。陳冬生現在的子女已經很多了。但是,陳冬生面對這樣的情況。卻高興不起來。

因爲,子女多了地話,放在平民百姓家裡還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放在皇家裡,而且還是一個剛剛建國地皇家裡,就顯得有點麻煩了。隨着衆位皇子的年齡漸長,立國之初就已經提出來地皇儲問題也重新被提及了起來。雖然勢頭還不大,但是,隨着衆位皇子的年齡越來越大,肯定也是呼聲越來越高。

現在,陳冬生的三個年齡比較大的皇子,敬巖,敬華,敬雲,都已經虛歲五歲了,另外的三個兒子也才兩歲,三歲而已。

這些兒子們雖然都挺小的,但是那年齡大的三個基本上都已經很乖巧,一見到陳冬生進到內殿的時候,就已經不用他們身邊的孃親指點,就對着陳冬生行禮。

“孩兒叩見父皇!”這三個半大小子統一口徑,竟然誰也不落誰,雖然口齒間帶着稚音。但是無疑,比起宮外的那些孩子,他們要生活的嚴謹很多。

不但有宮內的那些女官們管教着,他們的母后一個個也都是嚴加管教。但是看到這樣情況的陳冬生心裡卻高興不起來。

“都起來吧!”說完了後,陳冬生徑直走了過去,在主位上坐了下來,而那幾個大點的兒子也跟了過來,圍坐在陳冬生身邊。有意思的是,今年的作爲安排也停有意思的。陳冬生和他的六個女子坐了一座。而其他的包括郭雪在內的衆位妃子們和那些尚小的公主們分坐了幾桌。

當然,陳冬生的這幾個兒子當中,也就前面三個有自理的能力,剩下的三個都還需要奶孃在一邊伺候着。

席間,陳冬生只是粗略的吃了點,就口喝一杯清茶,看着自己的衆位兒子。心中想了想,這些年,這些兒子也都大了,但是,想起宮中的那些女官們遵循的舊禮,陳冬生就心裡不太舒服,作爲一個來自後世的現代人,陳冬生當然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更加明白,古代的教育除了四書五經也就沒有什麼好教的了。

早些年,陳冬生也想過,自己來親自教,但是,那時候,這些皇子們尚小,連字都不認識幾個,談何進學。而去年的時候,這幾位皇子也開始進學了,一開始當然是一些簡單的三字經啊,千字文等等。

想到這裡的時候,陳冬生突然冒出一想法,也許,把後世的那種拼音可以弄起來,這樣的話,小孩子認字的速度應該可以加快很多,對於教育的推廣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也許,把普通話也推廣起來。不然,帝國領土這麼多,日後交通越來越發達的時候。豈不是每到一個地方就要學習當地的方言?

略想了後,又看看這衆位兒子,不得不說,陳冬生地三個大兒子的確比較聰慧。甚至,連那四歲的老四都不及他們地一半。

他們四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背三字經了,而老四現在也是四歲,卻連字都認不得幾個,可把他的娘:北京城裡一普通世家的女兒,浣貴妃給急地不得了。

略打望了他們幾眼後,那三個小子也看到了陳冬生在看着他們。也都停下了筷子。這時候,陳冬生出口道:“敬巖,你們三個這兩年來。進學都學了什麼?說給父皇聽聽。”

陳敬巖雖然還很幼小,但是作爲長子。還有些能力:“回父皇,孩兒們進學兩年,已經學過了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

陳冬生聽了聽,略一想,也知道,這應該是這年頭人的兒童啓蒙讀物。這些學也可以。但是,後面的那些東西在陳冬生看來就沒有什麼必要了。因爲。就在吃飯的時候,陳冬生已經決定,既然是自己的兒子,那麼,還是自己親自來管教來的好一點。畢竟,怎麼說,自己的見識比他們多了一百多年。就算自己對古代詩詞不懂,但是,詩詞是治不了國的。

然後陳冬生又問道:“你說說,這書文讀來何用?”

陳冬生地這一問話,整個大殿裡似乎都沉靜了下來,而那小敬巖也是抓緊了小手。陳冬生也不傻,一看情形,就已經知道,這些又把皇儲的位置和眼前的問題聯繫起來了。當時就感覺有些無趣。

而陳敬巖略想了想後,就說到:“認字識文,可覽盡天下事,不會自閉耳目。”

說過後,陳冬生說了聲:“好!”然後轉向陳敬華處,問道:“敬華,這三字經地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朕問你,何爲善?”

那小敬華略一轉腦袋,也是學着他哥哥一樣,晃起效腦袋說道:“善乃無慾,無慾則無求,無求則無害,無害則爲善也!”

陳冬生聽罷,也不說什麼,直接問他的第三子陳敬雲:“敬雲,你哥哥說,無害則爲善!你說說,何以無害?”

那陳敬雲眼珠子轉了兩圈,在他地兩個哥哥身上轉了一圈後,纔回答道:“殃國禍民則爲害,反之即爲無害!”

陳冬生聽了後,一陣感嘆,這幾個小子,都跟自己打哈哈,說的都是廢話。不過,看着這几子雖然說的都是老生長談的詞調,但是年紀幼小就能如此,也可以說的上是他們的本事。

而陳冬生有向周圍掃了一眼,發現,衆多的愛妃們都一個個扮作不在意,耳朵卻都豎了起來,當下就已經明白,這三個好苗子不能留給她們了。否則,日後一個個都會變成只會爭權奪利的傢伙。何況,生在帝王家,日後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當下就說到:“很好,你們三個,明日裡開始,上午地時間繼續說你們地,下午時間,就跟在朕的身邊!”

陳冬生說完,那三個小子對望了幾眼,然後又是統一地回覆道:“是,父皇!”

陳冬生已經打定主意,不管是爲了自己,爲了他們的未來,還是說爲了給帝國留下一個希望。一個自己死了以後,依舊能有一個掌握超越百年見識的人,親自教導他們。當然,陳冬生教導他們的不會是那些四書五經的內容,而是各種看法,簡單說,就是那些先進了百年的世俗觀念,以及未來的一些世界的大體走向。同時,也看着,能不能從這幾人當中挑選一個合適的人來當儲君,畢竟,老是沒有儲君的話,也不太好,下面的人老實瞎嚷嚷。而一旦選定了儲君後,陳冬生就會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培養他,讓他成爲自己各方面思想的繼承者。

陳冬生可不希望自己死了以後,帝國又重新變成了一個愚昧而不懂進化的國家。

帝國各地好生的熱鬧了幾天後,帝國卻又出現了讓衆多民衆憤怒的事情。那就是,廣西邊境上,法軍竟然跨越了兩地的邊境,駐紮到了帝國境內來。如此,當帝國各方面大肆報道的時候,帝國外交部正式而嚴厲的對法國提出了抗議,並非常嚴肅的申明:如果法國不對此事對帝國做出解釋的話,帝國將用子彈和大炮來維護帝國的尊嚴。

世界又一次的震驚了,畢竟,一個靠着叛亂,並且現在爲止還極度的推崇武力的國家,並且擁有強大武裝力量的帝國,沒有任何人會懷疑帝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

於是,包括美國,英國,俄國等國家紛紛發表聲明,讓中華帝國保持克制,並且願意充當兩方面的調停。而法國也是表現強硬,除了願意表示談判外,並沒有把進入到廣西境內數百米的駐軍撤出。

於是,當各國還在圍着調停而奔波的時候,帝國的西南軍區的軍團緊急行動,僅僅三天之後就在廣西部署了超過十個師團的兵力。並卻宣稱,如果法國繼續他們這種強硬的態度的話,帝國將會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並且,到達廣西后的這些師團也進行着各種的軍事演習。

而法國也緊急的把駐紮在越南的部隊集中起來,靠近了越南,廣西邊境。大戰,彷彿一觸即發。但是,當全世界的人都以爲,中法之戰又一次的爆發的時候。全世界的人得到的卻是另外一個消息。

中日開戰了!

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32章 又一發匪乎!第38章 沒錢沒兵第1章 建國登基第81章 俄國插手第14章 新時代始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1章 成了土匪第46章 金華鎮第10章 琴聲第36章 國書四點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10章 打秋風第91章 北洋在朝鮮的徹底退卻第66章 確定計劃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46章 叛徒第48章 冒牌手榴彈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38章 中日之戰第42章 石油第11章 合擊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14章 認父第32章 雪…女人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第78章 盛京學院第58章 炮兵第66章 確定計劃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7章 危機第22章 錢這東西第10章 打秋風第3章 整編計劃第31章 第四師第1章 建國登基第27章 東北軍事學員第37章 混亂的攻城戰第15章 土匪進城第37章 對日本宣戰第14章 新時代始第48章 劉銘傳第86章 朝鮮行省第11章 合擊第19章 出擊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26章 亂起第3章 三河鎮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72章 法律第53章 慈禧和光緒第32章 又一發匪乎!第20章 反圍剿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11章 合擊第11章 合擊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1章 成了土匪第45章 躲避尷尬第11章 長春之戰第4章 “秋風計劃”第26章 初步決定第85章 朝鮮—劫掠第33章 朝鮮第72章 法律第5章 進攻兩江第30章 裝甲部隊第46章 叛徒第28章 擴大會議第67章 稱王通電第14章 新時代始第6章 牛角山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35章 人口問題第6章 你怎麼不碰我第20章 調情受苦第30章 城破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章 整編計劃第89章 夜戰——炮擊第10章 戰始第3章 是威脅還是機會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32章 雪…女人第34章 抵達吉林第78章 盛京學院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2章 第二軍回援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19章 出擊第50章 禁衛新軍的混亂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5章 凌晨的進攻第12章 全營進攻
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32章 又一發匪乎!第38章 沒錢沒兵第1章 建國登基第81章 俄國插手第14章 新時代始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1章 成了土匪第46章 金華鎮第10章 琴聲第36章 國書四點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10章 打秋風第91章 北洋在朝鮮的徹底退卻第66章 確定計劃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46章 叛徒第48章 冒牌手榴彈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38章 中日之戰第42章 石油第11章 合擊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14章 認父第32章 雪…女人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第78章 盛京學院第58章 炮兵第66章 確定計劃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7章 危機第22章 錢這東西第10章 打秋風第3章 整編計劃第31章 第四師第1章 建國登基第27章 東北軍事學員第37章 混亂的攻城戰第15章 土匪進城第37章 對日本宣戰第14章 新時代始第48章 劉銘傳第86章 朝鮮行省第11章 合擊第19章 出擊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26章 亂起第3章 三河鎮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72章 法律第53章 慈禧和光緒第32章 又一發匪乎!第20章 反圍剿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11章 合擊第11章 合擊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1章 成了土匪第45章 躲避尷尬第11章 長春之戰第4章 “秋風計劃”第26章 初步決定第85章 朝鮮—劫掠第33章 朝鮮第72章 法律第5章 進攻兩江第30章 裝甲部隊第46章 叛徒第28章 擴大會議第67章 稱王通電第14章 新時代始第6章 牛角山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35章 人口問題第6章 你怎麼不碰我第20章 調情受苦第30章 城破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章 整編計劃第89章 夜戰——炮擊第10章 戰始第3章 是威脅還是機會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32章 雪…女人第34章 抵達吉林第78章 盛京學院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2章 第二軍回援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19章 出擊第50章 禁衛新軍的混亂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5章 凌晨的進攻第12章 全營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