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滿清新軍

現在的新軍在袁世凱心中,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戰鬥力,但是,此刻要是想要上戰場和那久經戰火的東北亂軍作戰的話,不管怎麼樣都是沒有什麼勝算的。

那徐世昌也是隨着袁世凱的話,臉色降了下來:“這朝廷也是,新軍花費這麼多,可是幾個月過去了,也才兩百萬兩的銀子,我們從英國訂購的槍彈已經運到了,可是我們就是沒有銀子給人家,拿不了。只能眼看着那槍炮而不能用。”

“這朝廷估計也拿不出來多少銀子的了,前些日子我聽那翁同(:音“h”,同“和”)說,現在那戶部里根本就沒有多少銀子,上次給我們的那兩百兩銀子已經今年戶部的最後存銀了,要想要銀子的話,怕是要等到年底各地重新押解上來的銀子了。”

袁世凱現在已經對於朝廷沒有了多少的寄望,現在的袁世凱心中已經打算好了,不上戰場還好,如果要上戰場的話,朝廷還是沒有撥下銀子來,自己就要就地籌響了。

“對了,卜五啊!那皇上不是賞了二十萬兩嗎,你先拿去給英國人,能拿回多少槍炮是多少,至於剩下的那些,我會想辦法的。”

新軍眼看着就要成軍了,可是那武備都還沒有弄齊全,那鋼炮也只有十多門,而且還是江南製造局弄出來的,不說袁世凱,就是李鴻章也看不上那些個火炮,而那訂購的,有因爲沒有錢還放在英國人那裡。

至於那些槍支的話,就好很多,不管是天津製造局。還是江南製造局。都能夠擺弄那些槍支,雖然不是連發槍,但是也能用了,並且,還有先前的時候。拖李鴻章向洋人賣的好幾千支連發快槍。到現在,雖然比不上東北軍地輕武器裝備,但是,也比淮軍好多了。

就在袁世凱爲了他地新軍的武器而頭痛的時候,李鴻章也過的極爲不舒心。

這個中的原因多了,其中就有那袁世凱地新軍,還有淮軍在朝鮮的失利。還有這錦州戰場上的淮軍無能。

這些個都讓李鴻章這個滿漢都稱爲中興名臣的老洋務頭子心煩不已。

自從李鴻章的淮軍字朝鮮失利以後。他李鴻章在朝廷上就遭受了不少的罵名,說什麼的都有。最李鴻章卻並不在意這些所謂清流地話,李鴻章知道,就算讓他們天天在那裡叫喚,只要自己手下地那七八萬淮軍還在,就根本無傷大雅。

但是,真正讓李鴻章心痛的是,在朝鮮,整整三萬多的淮軍。最後,能夠回來的竟然只有一萬於人,在朝鮮,淮軍整整損失了大半的實力。不但人員損傷巨大,而且。那近百門購自德國克虜伯的野戰火炮也給丟了個一乾二淨。

如果不是那劉啓超被東北軍俘虜了。而是逃了回來的話,李鴻章就有把他活生的剝皮的打算。原本。李鴻章是打算放棄朝鮮,但是他並沒有說要放棄在朝鮮地數萬淮軍啊!

而那劉啓超竟然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就把這朝鮮的淮軍給弄丟了大半,怎麼能讓李鴻章氣順呢!

而朝鮮讓李鴻章心煩,而錦州的戰事同樣讓李鴻章鬱悶不已,在半個月前,那東北亂軍向山海關發動進攻地時候。在山海關周邊已經積聚了近四十萬地清軍,雖然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八旗和綠營等不可成爲軍隊的部隊。

但是,他們中間還有近八萬地淮軍啊!這八萬淮軍可是李鴻章手裡的最後一股軍事力量了,在淮軍前期和東北軍的作戰中,可謂也算損失慘重,而後,李鴻章是把心狠了下來,不但那南方的防務都交給了那些地方團練和綠營而抽調部隊北上,甚至爲了在錦州集合更多的部隊,連朝鮮都放棄了。

這樣的情況下,李鴻章才集合這八萬的淮軍,而爲了供應這八萬淮軍的花銷,現在北洋可以說已經是山窮水盡,整整囤積了幾十年的力量,就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全部給耗了個乾乾淨淨,這八萬淮軍不但把北洋的老家底給耗了個乾淨,還把那北洋水師的用來購置新船新炮的銀錢也給弄了個精光。害的現在的水師連炮彈都沒有幾個,連出個海巡視一番都要仔細斟酌,要仔細敲定路線,怎麼樣次能省點煤錢。

然而,就是這花費了北洋所有身家的八萬淮軍,竟然在一開戰的時候,連幾萬的東北亂軍的進攻都抵擋不住。

儘管錦州前線的劉銘傳說是因爲那些數量衆多的綠營經制兵在一開戰的時候被東北軍像趕鴨子一樣的趕回來清軍的大營,這樣一來,那數十萬的八旗綠營清軍就把已經排好陣型,做好準備的淮軍也給衝亂套了。

到最後,就變成了淮軍和八旗綠營夾雜在一起來了個三天三夜的大狂奔。直到最後的時候劉銘傳才帶着作爲預備隊的三萬多淮軍穿過了混亂的清軍大部,直接繞到前面抵擋住了東北軍的攻勢。

而後,清軍才攏合了部隊,才初步穩住了陣腳。然而,這一役,雖然東北軍並沒有預料到能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是,也在混亂中,消滅了好五六萬的八旗綠營以及部分的淮軍。

而好在,由於東北軍的攻擊是匆忙中爲了掩護自己那已經削弱的實力而發動的攻擊,準備的並不充分,即使破退了清軍陣地好幾十裡,但是,也沒有能夠一舉拿下清軍重兵把守的山海關。這樣的結果讓陳光偉意外驚喜的同時也大感後悔,後悔當初沒有一舉發動全部的兵力,用盡全力爭奪海山關。

陳光偉是後悔,而李鴻章是大怒,那個時候的他在也沒有顧及劉銘傳這位已經跟着他幾十年的老部下,連發了幾道的訓斥電令。

不但李鴻章大怒。就是當時地朝廷中地那些個大員也是一個個驚恐不已。光緒在接到電報的當天就讓軍機處擬了一份聖旨,直接罷免了劉銘傳“總制東北防務欽差大臣”的頭銜,並在電令中嚴厲訓斥了劉銘傳。

滿清朝廷這樣的舉動,可以說在劉銘傳主持東北防務以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而就在當初錦州大戰中大敗而歸,把三十多萬地大軍最後只剩下十多萬回來的時候都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而是把劉銘傳自請罪的摺子原封送回,並還一同送來了由光緒親書“共勉”二字。

而那個時候於當時的情況對於劉銘傳來說可以天差地別。而這又能夠的結果,不外乎就是朝廷已經找到了外援,老毛子的大軍已經開始進發東北了。

而就在劉銘傳接到這個罷免他地電令不足半個時辰後,他又接到了一份朝廷地電令,上面說讓他將功贖罪。把劉銘傳的頭銜變成了“代總制東北防務欽差大臣”。當劉銘傳看着這兩份電令的時候。

心中有點苦笑不得的感覺。軍國大事豈可兒戲!在看清楚了那些個朝廷的所謂大員的嘴臉後,劉銘傳是知道接把這兩份電令扔到了一邊,既然上面朝廷把自己不當一回事,想捏就捏,那麼自己也不用理會他了,反正他們還要靠着自己的數十萬大軍保的一方平安。

而發生這樣的事情,李鴻章地反映可以說比劉銘傳更加激烈。雖然李鴻章自己也訓斥劉銘傳,但是,話是怎麼說的。那劉銘傳是李鴻章自己的部下,而且是老部下,就算罵兩聲也沒有所謂,但是,你朝廷怎麼就不顧及我李中堂的面子。肆意妄爲。於是。李鴻章的一份請罪地摺子連夜就送上了北京城。

而光緒看到這份摺子地時候,也不是一個笨人。當下就明白了李鴻章的心思。咬着牙,把他地老師翁同和給叫了來,派了他帶着李鴻章的那份摺子親自送回天津去了。

而後,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這些事情雖然讓李鴻章鬱悶,但是都無傷大雅,而最爲關鍵的就是,那袁世凱的新軍,自從朝廷決定編練這新軍,並且從朝鮮抽調了袁世凱來主辦,讓他李鴻章這個中國最大的洋務頭子一腳都插不進去的時候,這新軍就像魚刺卡在喉嚨裡一樣,讓李鴻章極爲難受。

新軍的組建,在朝廷看來是救命草,在袁世凱看來是登上高位的捷徑,而在其他清流看來就是浪費銀糧。而在洋人看來,是中國的滿清朝廷又一次的向文明世界看齊。

但是,在李鴻章看來,這新軍什麼都不是,他就是危及自己北洋淮軍地位的一把刀。而且還是一個不受自己掌握的刀,而最爲關鍵的就是,拿着這把刀的人,是一個曾經背叛自己的袁世凱。

那袁世凱在接到朝廷的調令而從朝鮮回到天津的時候,李鴻章特地把他叫來了談了幾次,但是,言語之間,這袁世凱卻已經是打定主義,不和他李鴻章爲伍了。於是,李鴻章也弄來幾個小手段。

比方說,那新軍拖李鴻章訂購了英國槍炮,李鴻章就弄了個小把戲,把價錢從正常價位提高了一半,而先前訂購了德國的毛瑟槍,李鴻章也拉高了價位,用新軍的錢不但給了新軍一批毛瑟槍,更是也給自己的淮軍也弄了兩千多支。

當然,這些事情其他人是不知道的了。

可是,儘管這樣,李鴻章也對於這新軍沒有更加強有力的辦法來制約。

身爲一個靠着軍隊起家的李鴻章很明白,手裡面拿着一支聽從自己指揮的部隊是一件多麼讓人容易衝動的事情。也正是這個誘惑,讓袁世凱毫不猶豫的放棄了歸順李鴻章,選擇了組建一直完全屬於他的軍隊。

“宣懷啊,你說,這袁世凱的新軍到底能不能辦起來?”李鴻章抿着短鬍子問盛宣懷。

盛宣懷道:“這袁世凱本是我北洋的人,而朝廷加以編練新軍大臣的名頭從我們這裡啦了過去。就因爲這一條,很多人都已經知道這袁世凱是一個不忠不義之人,而其新軍中,多招收的都是京城以東的人,其中的半數還可以,但是,另外半數卻是旗人,和朝廷大員的一些家人。

聽說前些時間裡,這袁世凱就把他新軍裡面的那些個旗人給送回去了不少,而後,清流就開始抨擊他的新軍。

儘管這樣,以屬下之見,這新軍怕是肯定會辦起來。不爲別的,就爲了那坐在朝廷上的皇上的心思。也肯定會支持他辦起來的。”

李鴻章一聽,也是笑了兩笑,道:“你看的和我一樣,別看表面上多人反對,但是等到那東北亂軍把那老毛子給擋住後,怕是現在那些個叫喚說要裁撤新軍的人都要極力爲新軍拍掌了。”

說到這裡,李鴻章看了看盛宣懷,說道:“宣懷啊,你看,那老毛子能不能把這東北亂軍給傷了元氣啊!”

李鴻章一直都不相信這隻有三萬的俄軍能把擁有十幾萬大軍的東北亂軍能收拾掉。雖然心中不願意承認,但那時通過劉銘傳和之前朝鮮的劉啓超的一些戰報中,李鴻章對於這東北軍的實力可以說感到非常驚訝。

也可以說是震驚。

第41章 別無選擇第19章 熊本師團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24章 第四次擴編第15章 繼續前進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26章 亂起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74章 當今之勢第2章 平亂第68章 危機四伏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42章 南下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28章 擴大會議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13章 烏龍之戰第66章 確定計劃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29章 吉林第50章 禁衛新軍的混亂第33章 貪污第44章 錦州危急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10章 琴聲第10章 琴聲第21章 東北有後第40章 武器和設備第20章 反圍剿第79章 賣國-救國第14章 夜戰第87章 仁川之戰第26章 亂起第48章 俄國革命第37章 協議=利益第15章 土匪進城第16章 金泉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24章 山雨欲來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20章 反圍剿第31章 是非對錯第23章 帝國土地法令第2章 第二軍回援第17章 情況危急第79章 賣國-救國第48章 劉銘傳第30章 城破第26章 初步決定第23章 又招人馬第15章 土匪進城第19章 熊本師團第56章 戰局有變第40章 騎兵第7章 我發財了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四十七章第35章 銀子有多重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32章 呼聲第36章 沵古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7章 俄軍的絕境第10章 汝南之戰(續三)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19章 出擊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38章 沒錢沒兵第29章 飛龍一號第55章 南下的戰略第3章 三河鎮第21章 戰後第34章 抵達吉林第9章 汝南之戰(續二)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74章 當今之勢第7章 俄軍的絕境第81章 俄國插手第22章 壓俄製日第6章 你怎麼不碰我第89章 夜戰——炮擊第81章 俄國插手第37章 協議=利益第4章 “秋風計劃”第43章 立儲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6章 牛角山第22章 大戰第37章 政治中心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45章 西逃第23章 又招人馬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14章 滿清新軍第32章 雪…女人第23章 又招人馬
第41章 別無選擇第19章 熊本師團第18章 盛京防禦戰第24章 第四次擴編第15章 繼續前進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26章 亂起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74章 當今之勢第2章 平亂第68章 危機四伏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42章 南下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28章 擴大會議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13章 烏龍之戰第66章 確定計劃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29章 吉林第50章 禁衛新軍的混亂第33章 貪污第44章 錦州危急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23章 馬克沁機槍成型第10章 琴聲第10章 琴聲第21章 東北有後第40章 武器和設備第20章 反圍剿第79章 賣國-救國第14章 夜戰第87章 仁川之戰第26章 亂起第48章 俄國革命第37章 協議=利益第15章 土匪進城第16章 金泉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24章 山雨欲來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20章 反圍剿第31章 是非對錯第23章 帝國土地法令第2章 第二軍回援第17章 情況危急第79章 賣國-救國第48章 劉銘傳第30章 城破第26章 初步決定第23章 又招人馬第15章 土匪進城第19章 熊本師團第56章 戰局有變第40章 騎兵第7章 我發財了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四十七章第35章 銀子有多重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32章 呼聲第36章 沵古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7章 俄軍的絕境第10章 汝南之戰(續三)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19章 出擊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38章 沒錢沒兵第29章 飛龍一號第55章 南下的戰略第3章 三河鎮第21章 戰後第34章 抵達吉林第9章 汝南之戰(續二)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74章 當今之勢第7章 俄軍的絕境第81章 俄國插手第22章 壓俄製日第6章 你怎麼不碰我第89章 夜戰——炮擊第81章 俄國插手第37章 協議=利益第4章 “秋風計劃”第43章 立儲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6章 牛角山第22章 大戰第37章 政治中心第83章 黑夜裡的刺刀第45章 西逃第23章 又招人馬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14章 滿清新軍第32章 雪…女人第23章 又招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