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戰後

在東北軍一開始的時候,爲了保持軍隊的戰鬥力,不但每個月發固定的餉銀,還在每場戰鬥後,發放大量的戰功賞銀。這一點的確在很大一部分上幫助了初建的東北軍發揮了較大的戰鬥力,但是現在,很明顯已經不適合了。

因爲一開始的時候,東北軍的人數不過幾千人,加上那時候,軍隊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很完全的系統,各個方面都還很簡陋,最重要的就是一開始的東北軍是一支土匪軍隊,要土匪給你賣命,錢是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但是現在來說,東北軍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六七萬,就算通過了這次的戰鬥後,損耗了大約兩萬的兵力,也還有五萬多人。而且很明顯,誰都知道,在這次戰鬥過後,由於擊退了淮軍的進攻,現在的東北軍可以說在東北已經處於一種一枝獨秀的狀態,面對東北這廣泛的土地需要控制,和麪對清廷下一次更加大規模的進攻圍剿,東北軍勢必還要擴軍。這樣的話,人數就有可能達到數十萬以上,到時候還採取這樣的戰場獎勵措施的話,東北軍的財政就算再好也不能負擔的起來。

陳冬生考慮到現在的東北軍可以說已經初步穩定成爲了一支標準的軍隊,尤其在這場戰鬥過後,經歷過大戰的這數萬的東北軍將成爲東北軍的主體力量。逐漸採取其他的方式來代替用賞銀來獎賞戰功的模式。但是目前由於東北軍面臨的局勢還很嚴重,不宜採取這樣的方式來動搖軍心,只能等過一段時間後,再採取取消戰場獎勵的措施,換成其他的方式。

說到底還是現在的東北軍面臨的局勢太過與嚴峻,以致與很多想做的事而不能做。

因爲局勢緊張,東北軍就在盛京大戰結束後不到兩天時間裡,就把剛休整了兩天的東北軍經過簡單重組,把三個步兵師重新均分配。

現在加上從淮軍手裡繳獲的一萬多槍支,現在東北軍中剩餘的步兵三萬多人裡(不包括受傷的部分)已經是基本上全部可以擁有槍支。除了彈藥依舊緊缺外,經過這場大戰後,歷盡戰火洗禮的士兵們已經和往日的第一師差不多了。

在重新重組的東北軍步兵部隊中,原第一師的三個團長:陳光偉還是擔任第一師的師長,李立擔任第二師的師長,梅森虎擔任第三師的師長,原本的第二師師長和第三師的師長,就下任團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現在的東北軍也只有第一師的軍官們有那種,指揮使用新式槍支大炮的部隊進行大規模的戰鬥的經驗。

不過讓原本第二師和第三師的軍官們安心的是,陳冬生已經答應他們,在未來不久即將組建的新部隊中,肯定會有他們的一席之地,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學習怎麼樣指揮大規模的新式軍隊的作戰。

而騎兵的話,就沒有多大變化,雖然騎兵在盛京大戰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傷亡,但是由於騎兵沒有彈藥的壓力,所以陳冬生只是決定補充騎兵師的力量,而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重組。

重新分配後的東北軍派出第一師陳光偉部一萬三千多人的主力部隊快速度前往錦州--新民一線,並要求拿下這兩個城鎮,以這兩個城鎮爲中心,組成對清軍的第一道防禦線,監視阻擊可能的清軍部隊,爲了完成這個任務,陳冬生可是把東北軍目前現存的所有彈藥中大部分都撥給了第一師。

而剩下的第二師則繼續駐紮盛京,以穩定盛京周邊的局勢。

第三師回師長春,徹底剿滅長春的殘餘清軍,不管是第一師和第二師還是第三師,他們現在的力量都可以說是不足的。第一師還好點,其他的話,就要等待新兵的補充後,進過長時間的修正,才能發揮正常的戰力水準。

而很重要的新兵補充工作也在進行當中,現在的吉林和金州城的新兵營裡的新兵已經有部分完成訓練的新兵趕往他們分配到的部隊。

相對於步兵的緊張任務,騎兵師就要好的很多,因爲騎兵是屬於那種機動性極高的部隊,並不適合成爲堅守和進攻堅城的利器。所以騎兵師的任務就相對簡單的多,第一騎兵師配合第一師遊走與新民--錦州一線,第二騎兵師就北上,乘着清軍暫時無力攻打東北軍呢的這段時間內,拿下黑龍江。

陳冬生是是打算把黑龍江那個地方也拿下來,徹底控制在手裡面,雖然說黑龍江的清軍並沒有多大的實力,只有不到一萬的清軍綠營部隊。但是,黑龍江的北面就是老毛子的遠東部隊,不管是現代的中國人還是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會知道,北面的北極熊是我們永遠的威脅之一。第二騎兵師的最主要任務不是拿下黑龍江,消滅黑龍江的清軍部隊,而是在黑龍江,依靠騎兵的搞機動性監視俄國的遠東部隊的動向。

初步安排了東北軍後的陳冬生感到全身虛脫,這在全局方面的佈局上,陳冬生並沒有聽取歐陽天和下面軍官的意見。而是自己一個人獨斷而行。因爲目前的東北軍中可以沒有一個有着可以看透全局的軍事人才,讓他們主持一場戰役的話,也許還有可能,但是讓他們來策劃戰略性的東西,很明顯,他們並沒有陳冬生看的多,好歹陳冬生也比他們多了一百多年的見識,雖然陳冬生在具體的細節方面並沒有他下面的人通曉,可是在全局上來說,陳冬生可是比他們看的遠的多,這也是陳冬生一個的最大優勢。

比方說在第一師的行動的安排中,不管是陳光偉還是歐陽天都是一致認爲,佔據山海關,依託山海關一線來防禦清軍。但是陳冬生卻不是這麼想,山海關離北京城是在太近了,近到可以讓北京城內的的清廷不顧一切的利用所有的力量來打擊東北軍。這就包括了動用大量的淮軍和想其他的列強求的所謂的保護。這樣的話,陳冬生很明顯能看到到時候自己一定是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而他們卻不是這麼想的,在他們看來,現在既然已經打敗了這一萬的淮軍,那麼下來需要面對的就是從山海關繼續增援的清軍,可是他們不會想到,清軍不但可以從山海關出發,也還可以從朝鮮登陸,然後從朝鮮突擊而來,或是在其他的地方登陸,結果都是一樣的。另外還有他們不會知道,萬一朝廷給逼急了,那是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出來的。

所以陳冬生堅持只在錦州和新民一線佈防,而不是直接在更加有利的山海關一線。爲的就是給清廷一個感覺,現在的東北軍實力還不足,只要在調來幾萬的淮軍,就一定可以剿滅,而不是說危機感一來,一下就把淮軍全部弄來東北,外加請列強出兵幫助圍剿。

“現在的我們需要的是什麼?”陳冬生問歐陽天等人,他們還沒有回答,陳冬生就已經說了出來:“時間。沒有比時間對我們更加重要了。”

的確,現在的東北軍可以說需要大量的時間,需要時間來招收新兵,需要時間來弄去更多的錢財,製造出更加多的武器彈藥。

(這幾章爲一個轉折點,所以寫的可能枯燥一點。望見諒!)

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26章 亂起第10章 戰始第32章 雪…女人第41章 東北地主第65章 下一步計劃第69章 溫情第26章 德國的合作第15章 科舉選撥第91章 北洋在朝鮮的徹底退卻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17章 情況危急第8章 戰還是退第21章 東北有後第14章 新時代始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36章 我們需要他中立第44章 郭雪第74章 當今之勢第40章 騎兵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12章 汝南之戰第33章 教育和大戰將發!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9章 只勝勿敗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15章 土匪進城第32章 呼聲第15章 守備旅換裝第73章 伯樂和馬第62章 滿清投降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19章 帝國銀行第24章 帝國大開發計劃第50章 潘盛安的選擇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94章 確定戰略第9章 只勝勿敗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28章 帝國海軍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1章 被包圍第25章 電報談判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8章 戰還是退第90章 北洋水師第38章 中日之戰第16章 金泉第56章 戰局有變第63章 清帝退位第36章 我們需要他中立第66章 確定計劃第11章 合擊第24章 第四次擴編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24章 帝國大開發計劃第27章 東北軍事學員第11章 官軍來繳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30章 城破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41章 東北地主第54章 親臨前線第33章 貪污第10章 汝南之戰(續三)第35章 銀子有多重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74章 當今之勢第18章 大戰前夕第24章 山雨欲來第51章 絕境中第30章 裝甲部隊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10章 琴聲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46章 瘋狂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45章 大戰來了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81章 俄國插手第46章 叛徒第29章 換點口味第4章 包圍第9章 只勝勿敗第3章 三河鎮第20章 反圍剿第19章 帝國銀行第19章 帝國銀行第36章 國書四點第11章 合擊第52章 援軍到來
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26章 亂起第10章 戰始第32章 雪…女人第41章 東北地主第65章 下一步計劃第69章 溫情第26章 德國的合作第15章 科舉選撥第91章 北洋在朝鮮的徹底退卻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17章 情況危急第8章 戰還是退第21章 東北有後第14章 新時代始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36章 我們需要他中立第44章 郭雪第74章 當今之勢第40章 騎兵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12章 汝南之戰第33章 教育和大戰將發!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9章 只勝勿敗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15章 土匪進城第32章 呼聲第15章 守備旅換裝第73章 伯樂和馬第62章 滿清投降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19章 帝國銀行第24章 帝國大開發計劃第50章 潘盛安的選擇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94章 確定戰略第9章 只勝勿敗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39章 韓章回來了第28章 帝國海軍第18章 和日軍的第一次較量第1章 被包圍第25章 電報談判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8章 戰還是退第90章 北洋水師第38章 中日之戰第16章 金泉第56章 戰局有變第63章 清帝退位第36章 我們需要他中立第66章 確定計劃第11章 合擊第24章 第四次擴編第34章 貪污的後果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24章 帝國大開發計劃第27章 東北軍事學員第11章 官軍來繳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30章 城破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41章 東北地主第54章 親臨前線第33章 貪污第10章 汝南之戰(續三)第35章 銀子有多重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74章 當今之勢第18章 大戰前夕第24章 山雨欲來第51章 絕境中第30章 裝甲部隊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10章 琴聲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46章 瘋狂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45章 大戰來了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嗎第81章 俄國插手第46章 叛徒第29章 換點口味第4章 包圍第9章 只勝勿敗第3章 三河鎮第20章 反圍剿第19章 帝國銀行第19章 帝國銀行第36章 國書四點第11章 合擊第52章 援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