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

儘管光緒現在還很年輕,但是,畢竟也是已經親政的君主,雖然目前爲止他掌握的權利還不多,大部分都還在慈禧手中。

但是,身爲一個帝王,爲了他心中的大清帝國中興,他開始了親政後和慈禧的第一次爭吵。

“親爸爸!現在我大清的軍隊能用基本上都已經集中到了山海關,可是,前線傳來的消息卻說明,東北的叛軍還佔據着優勢。所以我們需要更加多的精銳部隊,和淮軍一樣的部隊。而朝廷的新軍編練到了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戰鬥力。所以,加大編練新軍的數量的必然的。”

慈禧還是和往常一樣,用那雙已經枯瘦的手捏起一個已經刨了殼的瓜子仁,丟進嘴裡後說道:“皇帝,現在山海關已經有了我大清雄獅超過百萬,而其中的淮軍精銳也已經有了近八萬之數,而且,等禁衛新軍一成軍,就可以派往山海關,等時候,那叛軍也就蹦不了多久了。”

其實,這說的都是屁話,不但光緒這麼認爲,就連一旁伺候着的李蓮英都是這麼認爲的。因爲誰都清楚。

如果要增編新軍的話,朝廷肯定又要花費幾千萬兩的銀子,現在袁世凱的那三萬新軍要用的武器都還沒有備齊,因爲朝廷已經筋疲力盡,戶部的庫房的老鼠都要餓死了,拿什麼來編練新軍。

而對於這樣的問題,光緒的想出來了一個他認爲有效並且可行,而在其他人(包括一向來支持他的大臣們)看來就是一個超級愚蠢的方法。當然,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他的老師:翁同和,此人雖然不怎麼滴,能力不強,而且還喜歡天天和李鴻章擡槓,但是。他對於光緒這個可憐的皇帝卻還是忠心的。

1、消減皇室費用,從內務府中拿出來一部分滋補軍費,

2、暫停修建西海工程,挪作軍費

3、從朝廷中的衆多大臣籌集,按照官員品級地大小讓他們捐獻一定數額的銀子。

以上三條就是光緒弄出來爲了籌集擴編近衛新軍經費的辦法,現在的光緒也只能在朝廷內部想辦法了,現在地方上,根本就沒有了指望,尤其現在南方的那些督撫們一個個都在摩拳擦掌的要編練新軍,雖然朝廷還沒有正式下令。但是,不管從誰看來,這都已經成爲了定局。尤其是那些督撫們看來,所以。他們現在是一個個都把手中的銀子抓的緊緊的,朝廷要?不要說門沒有,就連窗都沒有!

但是,這三條爲籌集禁衛新軍軍費的方法卻並沒有同光緒一開始想象中地那樣有效。

如果說第一條。消減皇室費用,慈禧爲了自己的權利以及爲了避免帝黨的攻擊,可能還會同意。畢竟。慈禧的花費就算不從內務府中拿,也有其他地方式來補齊。

但是,這第二條和第三條卻捅了一個,不,應該說是兩個超級大馬蜂窩。第一個自然是慈禧了,西海工程,乃是修建她居住的皇家花園。在慈禧心中。這可是她的一個心事。重要程度甚至比光緒這個皇帝還要重上幾分。所以,不管說什麼慈禧都是不會答應這樣的事情發生地。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慈禧認爲,這個光緒接着這些擴編新軍的事情打壓自己。

現在帝黨雖然還沒有很大能量,但是,在陳冬生這隻說不上小地蝴蝶地蜂蝶效應下,比起以前的歷史事情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至少,通過了東北軍叛亂,光緒很快的就掌握住了一些力量,包括衆多的大臣,以及名義上已經向他效忠的袁世凱。

所以,這些不得不讓慈禧懷疑,只要她還想要權利,就不能一直讓光緒這麼做下去。

如果說,暫停西海工程只是光緒得罪了慈禧的話,那麼他地第三條,可是把整個朝廷地上上下下的官員都得罪了。

自從一傳出來光緒要向官員捐獻軍費地時候,天天是有人上摺子,說家中貧困,家中還有幾百口人等着揭鍋。實在是沒有多餘的銀子云雲。特別是後黨的那些個大臣,更是一個比一個說的悽慘。

而那些原本終於光緒的大臣們,雖然嘴上不說,也不上反對的摺子,但是,那一個心裡面都不好受。

當官,爲的是什麼?有一句話可以很好的說明:“三年清知府,十萬白花銀。”

可見,當官就是爲了錢財,雖然這些不管是正經科班出身,還是納捐買缺出身的官員,雖然一個個都在心眼裡看不起那些個商人,但是,他們比商人更加喜歡錢。

所以,讓他們收錢可以,但是,你要他們從自己的口袋裡拿出來,這基本就不那麼現實了。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不管是那些頑固的支持慈禧的大臣還是原本支持光緒的大臣,的確是按照光緒的要求捐獻了,但是,最多的是恭親王的兩萬兩白銀,而其他的基本都是幾百,多的幾千,少的則是幾十兩銀子。弄到最後,加起來也沒有二十萬兩銀子。而這二十萬兩銀子不要說擴編禁衛新軍,就連維持現有的那三萬禁衛新軍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沒有辦法的光緒只能來了個明文規定,按照官勳品級來劃分,徹底把那些大臣的後路給堵死了,當然,那個大臣肯定不會明文指責光緒的,那樣的話,就是抗旨不準,以下犯上。可大可小的罪名。但是,他們還有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抱緊慈禧的大腿。

這樣一來,不管是原本就屬於後黨的那些老頑固,就連那些原本支持光緒的大臣也一個個靠近慈禧。這種結果可以說是必然的,人總是很奇怪的生物,口中說的和做的永遠都不是同一套,更加不用說那中口中說的和心中想的了。這個世界中,不管是什麼忠誠,情意,都不是那麼可靠。而可靠地只有一種:利益。

爲了利益,這朝廷的衆多大臣一起走到慈禧的隊列裡。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正常的就好比這個時代中的一個普通中國人看到那些先進的步槍,可能還會以爲是一個不怎麼實用的燒火棍一樣!

在這樣的情況下,失去了大臣的支持地光緒不得不直接面對上來慈禧。

所以,這纔有了慈禧和光緒的第一次正式而嚴重的爭論。

光緒不死心,現在他才親政不到一年,然而,那東北叛軍卻已經快要打到京城來了,光緒不想讓自己成爲一個亡國之君。所以他在繼續努力着,即使方式不怎麼正確。

光緒那年輕的臉龐上已經稍微有了些紫色:“親爸爸!據聞。現在東北叛軍又進行了擴軍,如果他們把東北地其他叛軍都抽調到山海關的話,山海關的將士則會陷入危險無比的境地。”

慈禧,冷眼地看了看光緒。心裡暗道:這東北叛軍現在北有俄國,南有日本人,西有我們大清,就算他們有數十萬兵力。也不夠用。何況,就算他們有這麼多人,但是那些個槍炮呢?難道他們都裝備了槍炮了嗎?我大清以傾國之力才裝備了十多萬的淮軍和三萬的禁衛新軍。難道他們地槍炮不用錢買嗎?

因爲光緒到現在還不知道。在慈禧地安排下,已經和俄國簽訂了一份的秘密條約,並且俄國已經出兵東北。

儘管慈禧在心中冷笑光緒不知道局勢,但是,慈禧也同樣的好不到那裡去,因爲到現在爲止,她還不知道俄國的遠東部隊已經被東北軍全殲了。並且已經和東北軍政府簽訂了協議。而俄國還在繼續享受那不應該屬於他們的利益。戶部那原本不多的銀子暗自地流向了俄國的口袋。

同樣地,慈禧還不知道。東北軍地的確確地全部部隊都裝備了先進的武器,不過,並不是買,而是自己造。花費也遠遠沒有袁世凱的那三萬禁衛新軍那超過千萬兩銀子那麼恐怖。

而且,日本人現在也被包俞的第三軍乾的死去活來。這一切,都是在這個信息傳輸嚴重落後的時代的他們能夠知道的。

但是,慈禧和光緒,乃至京城的衆多達官貴人不知道這些消息,但是有人卻知道,這個人就是李鴻章。

“這怎麼可能?”李鴻章那拿着一份電報的手已經開始了顫抖!口裡諾諾的道:“怎麼可能,他們竟然把那三萬的老毛子部隊都打退了,並且還圍困了東洋人的四萬多人。”

對於日本人,李鴻章並沒有多少感覺,畢竟,在李鴻章的心目中,在東北叛軍的戰鬥力還是屬於比較強的,至少,比起自己的淮軍差不到那裡去。而那日本的部隊,自己的淮軍就可以輕鬆的收拾他們,東北軍能夠戰勝他們也就不奇怪了。畢竟,現在這個時代裡,中國人對於日本人還是屬於那種不屑一顧的態度,這種情況一直到甲午以後才改變,而且是驚天動地的改變。

如果說,李鴻章對於東北軍能夠打敗日本不奇怪的話,那麼對於東北軍能夠戰勝俄軍就感覺到非常的吃驚了。

原本,李鴻章還知道俄國的遠東部隊已經和東北軍交戰了,而這個信息還是他從一個要好的德國大使館工作的人傳送出來的,爲此李鴻章花費了不菲的白銀。

李鴻章放下那份電報,臉上滿是憂色的問着他的衆多幕僚:“這東北叛軍的戰鬥力真的這麼強了嗎?”

“中堂大人,不用擔心,這叛軍就算一時強,最多也就是和那髮匪一樣,一開始戰鬥力還行,但是過了幾年,就會想髮匪一樣,成爲大人的基石。”

“是啊,大人!這東北叛軍只是一時之盛,非長遠之勢!”

就在一干幕僚說着安慰李鴻章也是安慰他們自己的話的時候,有人卻說了不同他們的話:“諸位大人,中堂大人,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現在,在山海關,有着叛軍近七萬餘,而這七萬人卻抵抗了我大清的八萬淮軍和其他綠營八旗的三十多萬,一共近四十萬大軍。然而,在他們東北境內,吉林已經盛京還有約數萬的部隊,這數萬人馬就是全殲俄國三萬人的東北軍主力。好毫無疑問,他們的兵力不應該少於六萬,而在朝鮮,叛軍在和日本的四萬多人馬作戰,初步估計,至少有不少於三萬人的部隊。

現在呢!俄國的三萬人已經落敗,儘管我們不知道俄國是否會繼續增兵,但是毫無疑問,現在的叛軍手中又多了一支最少有六萬人以上的兵力可以短期內投入山海關方向。

朝鮮方面的話,那些叛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日本人就算不濟,拖拖叛軍的兵力還是能夠做到的。”

說到這裡,基本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經集中到了他的身上,而這個人就是吳長慶,之前也是一個駐紮在朝鮮的北洋系統的軍官,但是,在東北軍攻入了朝鮮之前,李鴻章就把他調回了國內,並且在前段時間就在山海關參戰,而這次,他是臨時回來向李鴻章回報軍情的,另一方面,可以說他已經是在山海關裡的那位總領東北軍務欽差大臣劉銘傳的私人代表了。

吳長慶並沒有停留多久,也沒有解說,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四十萬大軍能否擋住十三萬的叛軍主力?”

第60章 戰後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50章 禁衛新軍的混亂第46章 世界大戰(上)第4章 援軍之戰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23章 沈家第15章 科舉選撥第16章 帝國外交第6章 出發第41章 別無選擇第25章 風滿樓第54章 親臨前線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25章 電報談判第43章 迫擊炮第14章 新時代始第81章 俄國插手第29章 換點口味第7章 汝南之戰第4章 “秋風計劃”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3章 整編計劃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41章 今年的冬天第11章 長春之戰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26章 亂起第12章 全營進攻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7章 政治中心第55章 南下的戰略第24章 帝國大開發計劃第56章 戰局有變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25章 金融危機第15章 科舉選撥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87章 仁川之戰第52章 慈禧的下落第33章 教育和大戰將發!第21章 東北有後第5章 進攻兩江第28章 錢這東西第67章 稱王通電第46章 金華鎮第21章 東北有後第1章 第一戰第63章 清帝退位第13章 烏龍之戰第5章 進攻兩江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60章 戰後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10章 打秋風第31章 秋易白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27章 賣身第46章 金華鎮第44章 淮軍一代名將第12章 盛京援軍第28章 登臺講課第6章 出發第19章 帝國銀行第16章 賣身爲奴第5章 進攻兩江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26章 初步決定第40章 騎兵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1章 成了土匪第10章 琴聲第12章 大勝而歸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19章 帝國銀行第59章 真相大白!第30章 城破第4章 包圍第44章 戰爭已經無法避免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69章 溫情第2章 很多人都煩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29章 飛龍一號第59章 真相大白!第17章 造船廠第87章 仁川之戰第42章 最重要的兩件事第13章 舊時代逝第33章 朝鮮第5章 凌晨的進攻第19章 熊本師團第30章 裝甲部隊第23章 又招人馬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25章 金融危機第29章 飛龍一號
第60章 戰後第47章 世界大戰(下)第50章 禁衛新軍的混亂第46章 世界大戰(上)第4章 援軍之戰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23章 沈家第15章 科舉選撥第16章 帝國外交第6章 出發第41章 別無選擇第25章 風滿樓第54章 親臨前線第27章 給我吐出來吧第11章 汝南之戰(續四)第25章 電報談判第43章 迫擊炮第14章 新時代始第81章 俄國插手第29章 換點口味第7章 汝南之戰第4章 “秋風計劃”第36章 日軍的戰敗第3章 整編計劃第35章 福江島海戰第41章 今年的冬天第11章 長春之戰第38章 遲來的消息第26章 亂起第12章 全營進攻第48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7章 政治中心第55章 南下的戰略第24章 帝國大開發計劃第56章 戰局有變第41章 衆多的皇子們第25章 金融危機第15章 科舉選撥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87章 仁川之戰第52章 慈禧的下落第33章 教育和大戰將發!第21章 東北有後第5章 進攻兩江第28章 錢這東西第67章 稱王通電第46章 金華鎮第21章 東北有後第1章 第一戰第63章 清帝退位第13章 烏龍之戰第5章 進攻兩江第82章 日本的動作第60章 戰後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10章 打秋風第31章 秋易白第70章 何謂辱聖人斯文第27章 賣身第46章 金華鎮第44章 淮軍一代名將第12章 盛京援軍第28章 登臺講課第6章 出發第19章 帝國銀行第16章 賣身爲奴第5章 進攻兩江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26章 造危機來打劫第26章 初步決定第40章 騎兵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1章 成了土匪第10章 琴聲第12章 大勝而歸第56章 淮軍新軍的戰鬥力第19章 帝國銀行第59章 真相大白!第30章 城破第4章 包圍第44章 戰爭已經無法避免第20章 帝國的過去第69章 溫情第2章 很多人都煩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29章 飛龍一號第59章 真相大白!第17章 造船廠第87章 仁川之戰第42章 最重要的兩件事第13章 舊時代逝第33章 朝鮮第5章 凌晨的進攻第19章 熊本師團第30章 裝甲部隊第23章 又招人馬第40章 帝國近衛軍第25章 金融危機第29章 飛龍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