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秋風計劃”

在第六軍奔赴南方戰場的時候,特地從北京城的北門進入,橫穿整個北京城,然後從南門出去,直接開赴戰場。

當第六軍的部隊經過紫禁城的午門的時候,陳冬生率領了一大批的帝國文武官員,登上午門檢閱新成軍的帝國第六軍。

看着雖然是新成軍的部隊有條不亂的拍着整齊的隊列從自己的眼前經過的時候,陳冬生突然感覺到一種異樣的感覺。

這是一支新部隊,誰也不知道在他們即將奔赴的南方戰場中,他們將遭遇到什麼,誰知道,這第六軍的五萬多人,能夠回來的還有多少?

是豪邁,還是傷感,陳冬生對着下面經過的帝國軍的士兵們大聲的喊道:“帝國的勇士們,帝國將永遠記住你們的功勳!帝國萬歲!”

陳冬生周圍的大批官員將領們聽到陳冬生的喊話,也大聲的齊聲喊道:“帝國萬歲!”

午門城樓上的近百人如此的齊聲大喊,也讓下面經過的士兵們聽見了。於是呼,下面的士兵們也爆發出來一陣陣的大喊:“帝國萬歲!帝國萬歲!”

整整數萬人的在經過午門的時候開始大聲的汗那聲“帝國萬歲”然後一直到出城!

當天,幾乎整個北京城的人都能聽見那數萬男兒喊出的:“帝國萬歲!”

出了北京城後的第六軍絲毫沒有停留,直感到軍奔赴南方戰場。

第六軍這一次的目標就是增援朝着安徽,江蘇進攻的第二軍以及第一軍。因爲在最新的“秋風”作戰計劃中,按照先前帝國軍南方佈局。

第一軍的目標就是沿着江蘇南下,然後奔赴浙江,然而,第一軍的主要目標並不是兩江和閩浙等地新湘軍以及浙軍。而是八國聯合遠東干涉軍部隊。

在秋風計劃啓動之前,帝國統帥部已經下達命令讓第二軍和第三軍提前向兩江進攻,兩個軍高達十萬的部隊。一齊聯成了一條線並突出了幾個箭頭壓向了兩江。

兩江的曾國荃爲了抵擋第二軍和第三軍地進攻,也顧不上其他地方了,直接把兩江的部隊不戰爲退,直接放棄了河南,集中防守安徽的合肥,以及鎮江,南京等地。連同之前的新湘軍以及後來緊急編成的十餘萬利用干涉軍支援的武器武裝起來的新部隊企圖防守這兩個兩江要地。

當第三軍失去了原本的作戰目標後,在秋風計劃中,就把作戰的目標改爲了湖南。把主攻地方向定爲西南方向。

如果八國聯合干涉軍在長江出口地區登陸的話,第一軍就必須對上干涉軍,從而沒有辦法給予第二軍支援,這樣一來,第二軍就要獨自面對兩江等地的十餘萬新湘軍以及部隊浙軍。以及正在趕來的兩廣的粵軍。壓力可不是一般地大。

爲了解決第二軍的困境,所以,新成立的第六軍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派往了安徽戰場。在第六軍南下的時候,第一軍也開始了他們進攻的步伐。

在曾國荃把兩江的部隊集中在安徽地合肥,以及江蘇的鎮江,南京之後,鎮江以北的江蘇數千裡土地中。就已經失去了可以正面對抗帝國軍的部隊。

第一軍從山東的祈州出發進入江蘇,經過海州,淮安等地一路毫無阻擋的南下,僅在半個月後,第一軍的先鋒,第三師就已經抵達鎮江附近的揚州城下。

和在附近的第二軍的第七師遙遙相應,形成了對南京,鎮江等地地東西夾擊時態。而第一軍地兩外兩個師,第一師和第五師則是隨後就會趕上。

第一軍。

陳光偉,站在揚州城頭。遙望着遠處四下奔逃的新湘軍的散兵。

此時的揚州城牆上。入目之初皆是血跡斑斑,散落一地的城牆碎石,無一不顯示出,這裡剛剛發生了大規模的戰鬥。如果不是陳光偉來的晚了些,說不定他還可以在城牆上看到數不清地新湘軍士兵地屍體。

陳光偉指着城牆上的那近十門地原本屬於新淮軍的新式火炮對着身邊的數位參謀門說道:“你們對此如何看?”

馬上,就有了以爲年輕的參謀說道:“報告將軍,屬下認爲。這些火炮不可能是新淮軍自己製造。而是從洋人手中買的,並且。在這揚州成中僅有不到五千的新淮軍中,就已經擁有了十餘門新式火炮,可見,洋人已經在暗中幫着兩江了。”

“而且,從新湘軍擁有的大量火炮和槍支來看,很有可能洋人就在兩江境內,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陳光偉聽了後,暗自點頭,然後又問道:“這火炮雖然說是洋人支持的,但是,怎麼判定洋人的部隊就在兩江境內內!”

那名年輕參謀則是繼續回答道:“從洋人給予兩江支援的炮火來看,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數目,兩江十餘萬部隊所需要的武器彈藥,絕對不是憑藉着兩江目前的財力能夠支持的,所以,兩江肯定是許諾了其他的條件給予洋人,從我之前清廷和洋人的交易中,用以抵押之物不外乎鹽稅等稅收。但是,一旦我們帝國把兩江的新淮軍給打敗了,洋人也就自然拿不到那還沒有到手的利益。爲了利益,他們肯定會登陸兩江。”

陳光偉聽了,心中暗自點頭,這個年輕參謀說的不錯,因爲在陳光偉回北京參加建國大典的時候,陳冬生就已經對他說過,洋人的干涉軍一定會給予我們壓力,雖然目前還不知道洋人是否會堅持和帝國開戰。但是,暗中支持南方各省是絕對免不了的,而爲了保證他們從南方各省手中收取的利益,他們一定會派兵登陸。除非自己能夠同意和他們簽訂承認他們之前和滿清以及那些地方政府簽訂的條約。但是,傻子都知道,陳冬生不會這麼做。

“恩,說的好。傳令下去,今晚召開全軍團以上軍事會議!”

當晚,第一軍從山東南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會議按時召開。

“軍長,目前我軍三個師中,已經全部到達預定位置。下面的話,是否按照統帥部預定的計劃,留下第三師參與圍攻鎮江和南京,第一師和第五師就繞過鎮江,奔赴杭州,上海等地。”第一師的師長魏常山問道。

“目前,我們還不瞭解洋人干涉軍的具體動向,而且,軍情局也報告,並沒有在香港,廣州等地發現干涉軍的陸軍部隊。屬下懷疑,干涉軍已經北上,至於是否已經登陸,還需要進一步的查證。所以,在目前的干涉軍的動向不明朗之極,屬下建議暫時在揚州休整,同時等待補給的到來。然後觀事態發展而動。”

第一軍的軍參謀長,甘力也說道。

等這兩人說過後,其他的人也是各訴己言,基本上什麼看法都有。但是,總體方向不外乎兩個,一個是暫留揚州,等待干涉軍的情報,而另一個就是按照先前統帥部的計劃。

等衆人基本都說過了後,陳光偉才楊揚手,示意他們暫時的停下來,然後說道:“目前干涉軍動向不明,並且,我們已經得到情報,兩廣的一共十三萬新增援而來的粵軍已經在前幾天經過了南昌,這樣以來,加上之前兩廣增援的兩萬粵軍新軍,第二軍在安徽和南京就要面對超過二十五萬的湘軍和粵軍,而第二軍的增援部隊第六軍還在路上,至少還需要一個半月的路程,所以,我們需要在第六軍到來之前,擔負支援第二軍的任務。”

然後陳光偉拿出一份剛剛收到不久的統帥部的命令說道:“我在下午的時候已經把這裡的情況彙報給了統帥部,剛纔,統帥部已經正式回覆,批准了我提出的集中全部兵力,先南下鎮江,然後威逼南京,在干涉軍以及那增援而來的兩廣粵軍到來之前,同第二軍會師於南京城中。”

“但是,軍長,這樣的話,萬一洋人此刻還沒有登陸,但是我們沒有即使的把守住長江出海口的話,就很有可能在圍攻震鎮江以及南京的時候,被背後的干涉軍插上一刀。”下面的第五師師長陳安邦擔心道。“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但是,如果我們不去支援第二軍的話,憑藉第二軍不到六萬人,怎麼抵擋二十多萬的新湘軍,粵軍。現在的這些湘軍和粵軍可不是當初我們在東北的時候打的清軍綠營一個樣。他們就算不能和新淮軍相抗。至少也能和老淮軍相當。

第9章 只勝勿敗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9章 汝南之戰(續二)第42章 最重要的兩件事第15章 守備旅換裝第四十七章第6章 你怎麼不碰我第35章 人口問題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66章 確定計劃第14章 新時代始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12章 汝南之戰第75章 招攬人才第8章 汝南之戰(續)第15章 科舉選撥第36章 國書四點第53章 慈禧和光緒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55章 兩個計劃第72章 法律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16章 賣身爲奴第29章 吉林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4章 “秋風計劃”第39章 第五軍-鍾佩第72章 法律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29章 換點口味第10章 打秋風第91章 北洋在朝鮮的徹底退卻第36章 沵古第15章 繼續前進第38章 中日之戰第1章 建國登基第89章 夜戰——炮擊第55章 南下的戰略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30章 感嘆和流水線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5章 天亡我也第17章 情況危急第14章 新時代始第84章 拿下漢城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61章 戰後續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91章 北洋在朝鮮的徹底退卻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15章 繼續前進第19章 熊本師團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18章 帝國的後宮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90章 北洋水師第18章 帝國的後宮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2章 平亂第4章 援軍之戰第26章 德國的合作第6章 出發第33章 朝鮮第8章 俄軍援軍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12章 汝南之戰第66章 確定計劃第10章 打秋風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90章 北洋水師第45章 躲避尷尬第64章 籌備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3章 是威脅還是機會第16章 賣身爲奴第27章 何進與郭豐臺第30章 城破第9章 汝南之戰(續二)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1章 第一戰第32章 呼聲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30章 城破第7章 危機第44章 錦州危急第30章 裝甲部隊第53章 清軍撤退第11章 長春之戰第40章 騎兵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18章 大戰前夕
第9章 只勝勿敗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9章 汝南之戰(續二)第42章 最重要的兩件事第15章 守備旅換裝第四十七章第6章 你怎麼不碰我第35章 人口問題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66章 確定計劃第14章 新時代始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47章 無奈的撤退第38章 列強的干涉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12章 汝南之戰第75章 招攬人才第8章 汝南之戰(續)第15章 科舉選撥第36章 國書四點第53章 慈禧和光緒第62章 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第55章 兩個計劃第72章 法律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16章 賣身爲奴第29章 吉林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4章 “秋風計劃”第39章 第五軍-鍾佩第72章 法律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29章 換點口味第10章 打秋風第91章 北洋在朝鮮的徹底退卻第36章 沵古第15章 繼續前進第38章 中日之戰第1章 建國登基第89章 夜戰——炮擊第55章 南下的戰略第17章 金泉阻擊戰第30章 感嘆和流水線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5章 天亡我也第17章 情況危急第14章 新時代始第84章 拿下漢城第3章 和德國的條約第19章 淮軍的炮火第39章 清廷的反應第30章 於康的汽油發動機第61章 戰後續第93章 寧古塔危機第91章 北洋在朝鮮的徹底退卻第88章 仁川之戰續第15章 繼續前進第19章 熊本師團第25章 面臨的問題第24章 人才那裡有?第18章 帝國的後宮第35章 分拆盛京製造局第90章 北洋水師第18章 帝國的後宮第57章 第三師-梅森虎第2章 平亂第4章 援軍之戰第26章 德國的合作第6章 出發第33章 朝鮮第8章 俄軍援軍第9章 第四師的戰報第12章 汝南之戰第66章 確定計劃第10章 打秋風第6章 誘攻干涉軍第90章 北洋水師第45章 躲避尷尬第64章 籌備第76章 強硬的態度第3章 是威脅還是機會第16章 賣身爲奴第27章 何進與郭豐臺第30章 城破第9章 汝南之戰(續二)第58章 梅森虎叛變?第1章 第一戰第32章 呼聲第22章 帝國的未來第30章 城破第7章 危機第44章 錦州危急第30章 裝甲部隊第53章 清軍撤退第11章 長春之戰第40章 騎兵第29章 光緒捅了馬蜂窩第34章 爲什麼會敗?第18章 大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