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青州戰役

???甘寧在軍帳指着地圖對徐庶嚷道:“老徐,北海郡的問題現在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我們要進攻臨淄的黃巾,萬一到時候孔融在我們屁股後面捅一刀,我們可就是腹背受敵了。”

徐庶沉吟着說:“霍峻拿下樑郡、昌豨佔據泰山,都用的是計略,以很小的代價便完成了任務。我們對北海也得用個什麼計策,爭取兵不血刃的拿下它。”

甘寧叫道:“用個鳥計策。部隊不經常打幾場硬仗練不出強悍之軍,我們徐州的部隊攻堅戰打得太少了。乾脆,把北海當做一次實戰攻堅的訓練,強攻下來,也讓北海郡的百姓見識一下我們的武勇,給他們心理壓力,從此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徐庶微微點頭,目光看向高順,徵詢他的意見。

高順開口說了五個字:“某願爲前鋒。”他一向是這樣,話不多,但意思很明確,同意強攻北海,並願意打頭陣。

甘寧插話道:“老高,你部爲騎兵,用來攻堅太浪費了。你負責弓箭掩護,我們步兵上。”

徐庶拍板道:“如此,就兵圍北海,甘寧部的弓箭手和高順部的騎兵弓箭掩護,此次得好好發揮弓箭和投石車的威力,將全部庫存的弓箭都發放到弓箭手,全部投石車都擺出來。甘寧組織刀盾兵準備雲梯、衝車,待弓箭、投石車飽和攻擊後,強攻北海城。”

當徐州近兩萬人的部隊包圍北海城的時候,孔融猶自不悟,站在城樓上氣指頤使的罵道:“你等賊寇,以剿滅黃巾爲藉口,行搶奪地盤之實,帶我奏上朝廷,少不得治爾等叛逆之罪。還不速速退兵?”

徐庶也懶得和他答理,命令軍護衛的弓箭手將一封封安民告示射入城內:徐州軍隊本意是爲了剿滅青州黃巾,卻被北海太守孔融百般阻撓,拒不供應糧草還對部隊虎視眈眈,圖謀不軌。限令北海諸人一個時辰內獻城,不然就開始武力強攻,無關民衆請遠離城門,否則傷亡勿怪。最後是徐州軍隊不得騷擾民衆等五條軍紀要求。

孔融看過安民告示,當着他們的面將它撕的粉碎,號令郡國兵上城牆嚴陣以待。

徐庶一揮令旗,下令道:“投石車出列。”只見軍的傳令兵一個個高聲傳道:“統帥有令,投石車出列。”

一架架投石車被推了出來,整齊的在北海城外排成了三列。

負責投石車的曲長應答道:“投石車準備完畢,等待命令。”

那軍的傳令兵又將這句話一聲聲的傳了回去。

徐庶再度揮動令旗:“弓箭手出列。”

三千弓箭手跑步到了投石車後面,排成了密密的方陣。

“騎兵隊出列。”

三千多鎧甲分明的騎兵在高順的帶領下,邁着小碎步到達指定地點,馬上的騎兵們人手一張弓,背後揹着的箭壺滿滿的弓箭。騎兵隊除了少數人能縱馬飛射外,大部分人還是隻能做到騎射的程度。

高順帶馬站在隊列的最前端,他環視了一下隊伍,喊道:“騎兵隊準備完畢,等待命令。”

再依次是盾牌兵一手持盾,一手拎着雲梯,衝到拋石車前面蹲下。

城牆上郡國兵的首領是獨臂的武安國,他看到下面整齊的隊列,不禁也是一陣慌亂,忙號令道:“弓箭手上前,給他們一點厲害看看。”

城樓上一陣密密的箭雨射向最前面的刀盾兵,這些刀盾兵紋絲不動,只是將盾牌遮擋在頭上,而身後的隊列依然鴉雀無聲,靜靜地等待着攻擊命令。

城下攻擊隊伍的鎮定和城樓上的喧鬧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讓守城的郡國兵們更加慌亂,不少人的目光都盯着敵樓上巨大的沙漏,緊張的等待着下面的攻擊號令。

終於,徐庶揮動令旗,“時辰已到,投石車飽和攻擊開始。”

隨着傳令兵一聲聲的高呼,那七十多架拋石機開始對城樓一陣猛轟。有的石塊有十餘斤,有的大如磨盤,一時間天空密密麻麻的全是飛舞着的石頭。敵樓上孔融的護衛見事不對,忙用盾牌護衛着孔融匆匆而下。孔融剛剛離開,那敵樓的一角便塌了下來。

一輪拋石機的飽和攻擊讓城牆上出現了好幾個豁口,而牆體上更是千瘡百痍。

徐庶再度傳令:“投石機退後,弓箭手上前攢射。”

千多隻弓箭一起射擊,徐庶這次準備的是十萬只箭,弓箭手的任務就是佈下漫天的箭雨,有效的殺傷守城的兵卒。

一連十餘波弓箭射擊,城樓上再無一人敢探出腦袋。

“攻城開始”隨着徐庶一聲令下,甘寧一揮刀,大叫道:“弟兄們,衝啊。”

全體兵卒口裡一起發出“殺啊”的聲音,二十餘架雲梯一起被擡起,往城牆邊涌去。

高順一帶戰馬,揮刀喊道:“神箭手上前,掩護。”

三百多挑選出來的神箭手,齊齊上前,一個個在指定的位置停下,虎視眈眈的注視着城牆,這是專門擔任狙擊的,只要有人露頭,便是一箭。

雖然他們現在都暴露在敵方的射程之內,但他們現在是最安全的。城樓上的敵人現在的目標是阻擋攻城的刀盾兵,他們一隻手用盾牌格擋着射來的冷箭,另隻手不斷地將滾油、開水往下傾倒。

而攻城的刀盾兵們架上了雲梯,則是一手持盾牌,一手抓住雲梯,將刀都咬在嘴裡,飛快的攀爬上去。

爬雲梯的動作是刀盾兵的重點訓練項目,都是全副武裝,口裡叼着刀,訓練攀爬的速度以及到頂端後的縱身一跳。

隨着雲梯一架架的被靠上了城牆,這邊的衝車也開始出動,直接奔向城門而去。這種衝車是孟公威改進過的,用的是一人多高的大車軸,上面是木板的頂,還蒙着厚厚的牛皮,可以防水防火,推衝車的士卒都隱藏在車頂下面。衝車的衝木是粗大的木頭,頂端包裹着重達幾十斤的鐵鑄尖頭。

衝車第一次撞門就讓敵樓又崩塌了一塊,武安國一看是真急了,全然不顧下面橫飛的箭矢,喝罵道:“親兵隊,太守平素對你們恩重如山,現在是你們捨命相報的時候了,去,將那鍋滾油給老擡上來,燙死他們,火把準備。”

五名親兵用長矛將一口大鍋哼茲哼茲的擡上來,鍋裡面青煙直冒。

忽見城樓下面十數人飛馳過來,爲首一人手擎一杆大纛,旗幟迎風獵獵作響。那人到了城樓下十數步,將那杆大纛往地下一插,一個斗大的甘字躍入衆人眼簾。

甘寧取下腰裡的弓箭,扣住三支箭支,喝道:“武安國,嚐嚐我甘興霸的利箭。”話音未落,三支箭一前一後往武安國身上疾馳而去。

那武安國聽的下面喝叫,連忙低頭,避過頭上一箭,另外兩隻卻一左一右射入了他的身體,他大叫一聲,砰然倒地。

甘寧縱馬,在下面來回縱橫,一箭快似一箭,直往那親兵隊裡射去。擡着滾油親兵動作遲緩,沒來得及避讓,一頭栽倒在滾油裡,那鍋油也撞翻在地。拿着火把的親兵一慌神,將火把扔到地上掉頭就跑,火騰的就燃燒起來。

此時,已有數架雲梯上的兵卒跳上城牆,與防守的郡國兵們展開了肉搏,越來越多的士卒們跳上了城牆,正在此時,敵樓邊伸出了一杆白旗,一個帶着儒生巾的人探出腦袋喊道:“投降啦投降啦,別打了,別打了。”

緊跟着,那已是殘破不堪的城門吱呀呀的打開,早就心無鬥志的郡國兵們聽的有人喊投降,趕忙扔下手的武器,跪立於地下。

甘寧不疑有他,帶着數十名親兵率先進城,接着那喊投降的儒生一問,那人自稱是太守府的長吏,孔太守已經離城而去,讓他主持城裡的事物。說完,雙手獻上太守的官印。

甘寧聽說孔融已經逃離,也不下令追趕,壓着那長吏便往太守府而來。走進太守衙門,只見正的條臺上放着一摞賬目,賬目上是一掛鑰匙。

甘寧打開賬簿看了看,都是庫房的糧食、兵器、金銀的收入支出賬簿,那串鑰匙自然是庫房的鑰匙了。

他點點頭,對那長吏問道:“這是孔融留在這裡的?”

那長吏答道:“是,剛纔臨走的時候讓我完整的轉交,說是國家財富,私人不可擅動。”甘寧點點頭:“嗯,孔北海這纔有國士的風範,可惜,不識時務。他家在哪裡?去四名親兵嚴加保護,任何人都不得進入。”

孔融只帶了兩親隨逃往冀州袁紹處,後被徵召,擔任將作大臣,專門負責皇家的工程建造,其家人後來也被孟良安排人陸續送了過去。

拿下北海沒幾天,青州黃巾整頓軍馬,就在北海郡和臨淄之間一連紮下數十座大營,派人下來戰書,口口聲聲要與徐州軍一戰決勝負。

徐庶等人就在他們對面也紮下三座大營,徐庶居,甘寧在左,高順在右,三座大營成一條橫線。這大營扎的有些奇怪,營門口除了大門之外,另外開了一條小道,只容二人並列的寬度。

而營門卻終日緊閉,門口高掛免戰牌,一連好幾天一點動靜都沒有。

到了第五天頭上,營門內在醒目處一字排開十口大鍋,一半熬粥,一半在蒸包。三座大營的營門口都豎起了大旗,上面寫着:“投降者管飽”“安置流民”“自食其力”等等。

營門裡不斷有大嗓門的士兵在喊:過來吃包囉,熱氣騰騰的包,管飽。引得對面的黃巾都趴在營門口看熱鬧。

有膽大好事者趁着不備,三三兩兩偷偷跑了過來,從小道跑進營內。這邊的人接着,讓他拿着包,端着稀粥就站在營門口吃。吃完之後,就讓他自報家門,來自何方,還鼓譟着這兒有堆得象山一樣的包,還有殺好的好幾頭大肥豬,趕快過來喝粥吃肉啦。

儘管對面的黃巾也緊閉着營門,可每天都有人在叛逃。最厲害的是有天晚間時分,對面的一座大營負責警戒巡邏的隊伍開了大門,集體跑了過來,而大營裡的士卒一看營門大開,也一鬨而散,那座大營瞬間成了空營。

那黃巾的主帥徐和原本是個不得志的塾師,平時也喜歡讀一些兵書,一看對方避而不戰,卻採用糧食戰術引誘士兵叛逃,如此下去,軍心渙散,便心生一計,找來先鋒管亥說道:“我軍糧食匱乏,不利久戰,對方正是抓住了我們這個弱點,讓我們軍心渙散。你且去將老弱病殘婦孺都集起來,送他們過去。一來,這十幾萬人的糧食消耗我們可以省下來,而來對方一下接受這麼多人,必然糧食緊張。如此一來,我們就扭轉了被動局面。”

管亥深以爲然,當即下去準備,將老弱婦孺都驅趕出來,往這邊大營而來。很快大營門口的小道上就排滿了隊伍。

徐庶一看,忙組織人將這些投誠的人往後方轉運,一邊緊急調運北海、東萊的糧食,在營門口堆出一座座小山。

青州黃巾一看對方接受了這麼多的人口依然糧食充足,每天那幾十口大鍋依然熱氣騰騰,而被驅趕過去的家屬都是自己的親人,心裡更無鬥志。而對面又打出新的標語,“投誠者既往不咎,除徐和外,盡皆赦免。”

幾天後,高順率騎兵隊出來搦戰,那管亥性急,這麼多天正憋得難受,忙帶着自己先鋒營的八千餘人上前迎戰。與高順交手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敗,管亥力怯,見戰他不下,便撥馬回營,回到營帳一清點人數,出去八千多,回來不足八百。

徐和得知管亥大敗而歸,便欲治罪。那管亥大怒,拔刀砍了徐和,竟舉着白棋,提着徐和的腦袋率剩餘的黃巾全部投降。至此,青州地界除了幾股小規模的流寇,一時歸於寧靜。

前言穿越論第67章 軍制改革第3章 以後就靠它掙錢了第187章 言出必行第35章 石破天驚黃月英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95章 留縣模式第118章 女人很猖狂 男人很尷尬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劉備哭泣的藝術第160章 高手對決 間不容髮第23章 先手第147章 上謀用亂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92章 黃月英,你想幹嘛?第100章 糧食戰爭第136章 淮陰攻防之戰第76章 無法改變的宿命第60章 終陷囹圄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63章 英雄須過美人關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150章 絕不赦免第7章 需求決定市場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章 光和元年第104章 在路上第146章 歷城的密謀第50章 協防下邳第35章 石破天驚黃月英第30章 意外之變彌衡腐儒該死第9章 開創基業第166章 秘密使者彌衡腐儒該死第21章 原始的股份制第108章 大戰呂布創作大家談之myajax95兄的評論專用帖第95章 留縣模式第126章 老夫子鄭玄第14章 鋼是這樣練的第138章 貓戲老鼠的感覺第101章 深明大義的糜竺彌衡腐儒該死第93章 燭影朦朧情慾急第113章 兵陷絕地創作大家談之myajax95兄的評論專用帖第170章 人情債第76章 無法改變的宿命創作大家談二締造兄的評論專用貼第54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第46章 以戰迫和第171章 馬謖馬幼常第191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2章 新婚之夜第182章 出兵倭奴國第175章 殺手鐗第23章 先手第48章 女人就是麻煩第22章 針神樊阿第25章 箭術之道第41章 接管武原作者聲明關於人物的年齡及其他卷一結束語第87章 呂線的整合第70章 徐庶的墮落第74章 夜襲彭城第111章 賈詡橫空出世第146章 歷城的密謀第192章 凌波仙子第132章 瀟湘妃子第69章 佈局彭城第110章 歷史已經逆轉第113章 兵陷絕地第107章 虎牢關前鏖戰急第98章 陳氏家族第74章 夜襲彭城第49章 笮融被刺案第98章 陳氏家族第15章 魏延魏文長第180章 爵位之爭作者聲明關於人物的年齡及其他第20章 三國第一牛人第40章 我們將從這裡走出去第124章 青州戰役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82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8章 未雨綢繆第1章 我要活下去第190章 震撼第116章 臧霸其人杜畿孤獨的用間大師第109章 奇襲滎陽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127章 蔡氏五弄第180章 爵位之爭第166章 秘密使者作者聲明關於人物的年齡及其他
前言穿越論第67章 軍制改革第3章 以後就靠它掙錢了第187章 言出必行第35章 石破天驚黃月英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95章 留縣模式第118章 女人很猖狂 男人很尷尬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劉備哭泣的藝術第160章 高手對決 間不容髮第23章 先手第147章 上謀用亂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92章 黃月英,你想幹嘛?第100章 糧食戰爭第136章 淮陰攻防之戰第76章 無法改變的宿命第60章 終陷囹圄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63章 英雄須過美人關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150章 絕不赦免第7章 需求決定市場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章 光和元年第104章 在路上第146章 歷城的密謀第50章 協防下邳第35章 石破天驚黃月英第30章 意外之變彌衡腐儒該死第9章 開創基業第166章 秘密使者彌衡腐儒該死第21章 原始的股份制第108章 大戰呂布創作大家談之myajax95兄的評論專用帖第95章 留縣模式第126章 老夫子鄭玄第14章 鋼是這樣練的第138章 貓戲老鼠的感覺第101章 深明大義的糜竺彌衡腐儒該死第93章 燭影朦朧情慾急第113章 兵陷絕地創作大家談之myajax95兄的評論專用帖第170章 人情債第76章 無法改變的宿命創作大家談二締造兄的評論專用貼第54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第46章 以戰迫和第171章 馬謖馬幼常第191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12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2章 新婚之夜第182章 出兵倭奴國第175章 殺手鐗第23章 先手第48章 女人就是麻煩第22章 針神樊阿第25章 箭術之道第41章 接管武原作者聲明關於人物的年齡及其他卷一結束語第87章 呂線的整合第70章 徐庶的墮落第74章 夜襲彭城第111章 賈詡橫空出世第146章 歷城的密謀第192章 凌波仙子第132章 瀟湘妃子第69章 佈局彭城第110章 歷史已經逆轉第113章 兵陷絕地第107章 虎牢關前鏖戰急第98章 陳氏家族第74章 夜襲彭城第49章 笮融被刺案第98章 陳氏家族第15章 魏延魏文長第180章 爵位之爭作者聲明關於人物的年齡及其他第20章 三國第一牛人第40章 我們將從這裡走出去第124章 青州戰役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82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8章 未雨綢繆第1章 我要活下去第190章 震撼第116章 臧霸其人杜畿孤獨的用間大師第109章 奇襲滎陽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127章 蔡氏五弄第180章 爵位之爭第166章 秘密使者作者聲明關於人物的年齡及其他